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09年7月22日上午发生的日全食是21世纪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日全食,跨越了中国北纬约30°的广大地区,为研究太阳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上海位于此次日全食带中心线附近.为此,上海佘山站、乌鲁木齐南山站和日本鹿岛站开展了VLBI联合观测实验.与此同时,TEC测量还配合使用了GPS观测站.本文介绍了此次日全食观测实验的背景、测量方案、观测实验详情和数据处理流程.根据相关处理结果,利用二维条纹搜索方法在上海一乌鲁木齐基线获得了优质干涉条纹,预示着VLBI测量取得成功.对单站GPS数据的初步分析表明.日全食食甚时刻TEC值存在快速下降.此次观测实验预期将首次获得电离层TEC变化的VLBI实测结果.并开展VLBI与GPS测量结果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前后地基GPS/MET水汽监测和微波辐射计观测的资料,分析日全食对温度、相对湿度、液态水含量、水汽密度廓线、地面温度、气压、水汽总量、液态水总量、云底高度、以及GPS探测的大气可降水汽总量等气象观测量的影响.同一站点日全食发生前后资料对比、以及位于日全食带和非全食带不同站点的同时资料对比分析显示:在两种设备的气象观测中,日食最为直接影响的是200 m以下近地层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并对1 000 m以下区间温度和相对湿度形成明显的扰动;对于气压、水汽和液态水总量的影响较弱,对云底高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1997-03-09日全食的甚低频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97-03-09发生日全食期间,在河南省新乡市对Alpha甚低频(VLF)信号的观测试验发现,日全食对VLF信号传播特性有很大的影响,明显引起VLF相位滞后.讨论了日全食对VLF信号传播影响的机理,并用"波导模"理论对这种影响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VLF传播路径穿越日全食主食带的情况下,VLF相速比正常情况减小的最大值约为0.101%~0.118%;VLF传播路径穿越80%日偏食带的情况下,该值约为0.064%~0.082%.  相似文献   

4.
据天文学家宣布:1997年3月9日,将在蒙古、俄罗斯、中国一线出现日全食。我国黑龙江省北部的漠河地区和新疆北部阿尔泰地区以及内蒙古北部的满归地区,能观测到日全食。这是本世纪我国境内能观测到的最后一次日全食,下一次日全食将出现在2008年8月1日。  相似文献   

5.
诠释日全食     
2009年7月22日,中国长江流域等地区观测到了日全食天象.此次日食的食分为1.079 9,全食最长持续时间为398.8秒.是1814-2309年间中国境内可观测到的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活动.日食从印度拉开帷暮,经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进入中国.椋过太平洋后从日本南侧列岛上空落幕.在地球上可见的全过程长这3小时25分,掩食带全长15 150千米,平均宽度230千米,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的0.71%,成为历史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  相似文献   

6.
陈丹 《科技潮》1999,(11):124-125
本世纪最后的日全食尽管20世纪将结束于2000年,但是2000年日全食和日环食均不会发生,故今年8月11日的日全食是真正的本世纪最后的日全食。另外。2001年和2002年均会发生一次日全食,但观测条件较好的陆地都在非洲的中南部,交通和治安方面都有很多问题,因此从今后几年的日全食情况看,这次日全食也是非常重要的。欧洲-西亚日全食全食带从大西洋西部开始,经过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在印度洋北部结束。由于适于观测的地区是在欧洲和西亚,故这次日全食被称为欧洲-西亚日全食。欧洲和西亚交通方便,治安较令人放心,旅游资源丰富,因而倍受科学旅游者的青睐。目前正值太阳活动期的开始,因此,能看到较大的日冕和大型日珥。  相似文献   

7.
《周髀算经》与阳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周髀算经>中的盖天模型,用天文学方法对其实测数据进行了拟合,确定<周髀算经>的观测年代为公元前511年左右.同时,还对西汉末年、西周初年和夏初的二至晷长数据进行了拟合,得出了对应的观测年代和可能的观测地点,与古代文献记载的"周公卜洛"和"禹都阳城"是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8.
《科技馆》2009,(3):31-32
2009年7月22日在我国发生罕见的日全食景观。为普及天文知识,提高观众观测日食水平,河北省科技馆特邀北京天文助理研究员詹想,在宇宙剧场做有关日食的天文科普讲座,题目为《漫画日全食》。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年二月十六日,我国云南省和贵州省发生了一次日全食,全食带从滇西的瑞丽、潞西经昆明直到贵州省东部剑河结束。这是本世纪内在我国领土上能够组织大规范联合观测的最后一次日全食(下一次将发生在二○○八年八月一日,经黄河流域郑州等地)。日全食是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它为科学工作者研究太阳物理、日地空间物理、引力  相似文献   

10.
<正> 1 引言日全食的地磁效应,国内外学者已进行过长期的观测,但出于磁地的日食效应较小以及观测条件限制,结果不尽一致,争议颇大。而日环食对地磁场的影响,一直没有受到重视,迄今没有见到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我国学者在1980年云南日全食期间曾对地磁场进行了多方面的观测分析,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日全食发生在磁暴期间,加上全食时太阳地平高度甚低,观测分析较为困难;结果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次日环食主食带横贯我国中纬度地区,日食时太阳地平高度较大,而且没有出现磁暴,为我们分析研究日食的地磁效应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