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启芳  ()喆生  ()施倪承 《科学通报》1998,43(18):2000-2005
绿辉石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MⅡ)(MⅠ)(Si,Al)2O6,MⅡ位代表Ca或Na,Na/(Na+Ca)值在0.2-0.8之间。MⅠ位代表八面体配位的阳离子Mg,Fe^21+,Al,Fe^3+,Al/(Al+Fe^3+)〈0.5。已发现绿辉石的空间群有C2/c,P2,P2/n,P2/c,晶胞参数:a0=9.600-9.630A,b0=8.750-8.830A,c0=5.230-5.290A,β=1  相似文献   

2.
Ca α-Sialon成核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烧结到中间温度(1450℃)的高x值Ca α-Sialon组分(Ca1.8Si6.6Al5.4O1.8N14.2)进行了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情况下,α-Sialon晶粒和邻近的α-Si3N4起始原料之间无外延关系,仅发现少数α-Sialon晶粒在α-Si3N4上的外延成核,进一步的能量色散谱(EDS)分析表明,非外延成核的α-Sialon中Ca的固溶量远高于外延成核的α-Sia  相似文献   

3.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蠕虫状胶束的形成及其性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激光光散射(LLS)、^1HNMR和荧光探针等技术研究了KBr浓度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胶束性质的影响,其性质包括胶束的摩尔质量MW,旋转半径Rg,流体力学半径Rh和胶束的微粘度,结果表明,在0.01mol.L^-1CTAB胶束体系中,随着KBr浓度地增大,Rh从3.5nm增至43nm,Rg增至89nm,Wm高达10^6,胶束的微粘度亦增大。但KBr的浓度小于0.1mol.L^-1  相似文献   

4.
用脉冲辐解法研究藻胆蛋白与羟自由基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竞争反应动力学方法研究,3种藻胆蛋白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其中C-藻蓝蛋白(C-PC)和变藻蓝蛋白(APC)从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中提取; R-藻红蛋白(R-PE)从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中提取;羟基自由基通过脉冲辐解水产生.实验结果表明, 3种藻胆蛋白对羟自由基有强的清除作用;测量得到清除反应速率常数在(2.8~5.6)×10~9L·mol~(-1)·s~(-1)之间。  相似文献   

5.
金霉素链霉菌废菌丝体吸附金(Au~(3+))特性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霉素发酵生产中的金霉素链霉菌废菌丝体为生物吸附剂,研究了该菌体吸附金离子的特性.结果表明,该菌体吸附金离子的最适pH值为3.5,其吸附作用是一种快速而非依赖温度的过程.在起始Au3+浓度(100 mg·L-1)与菌体浓度(2g·L-1)之比为50mg/g,pH 3.5和 30℃条件下,吸附 45min,菌体对Au3+的吸附量为45.6 mg·g-1,吸附率达 91.2%.菌体所吸附的金可被解吸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该菌体能将Au3+还原成金颗粒,并形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金晶体.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证明,Au3+能被菌体还原成Au0.  相似文献   

6.
选用α1B-肾上腺素受体(α1B-AR)密度分别为(6336±913)和(773±164)fmol·mg-1的两株克隆HEK293细胞,分别用高表达和低表达α1B-AR表示,比较去甲肾上腺素(NE)持续作用下不同初始表达水平的α1B-AR发生密度改变的差别.结果显示: 10μmol·L-1NE持续作用48h可使高表达以α1B-AR的密度发生下调,却可使低表达α1B-AR的密度发生上调.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RO-31-8220或Calphostin C可消除NE对高表达α1B-AR的下调作用,但对低表达α1B-AR的密度上调无影响.PKC激动剂PMA不仅可模拟NE对高表达α1B-AR的下调作用,而且使低表达α1B-AR的密度也发生下调.肌浆网/内质网钙泵抑制剂CPA和内钙螯合剂BAPTA-AM不影响NE对高表达α1B-AR的下调作用,但可部分抑制低表达α1B-AR的上调.以上结果提示,NE持续作用可对初始表达水平不同的α1B-AR密度产生不同方向的调节作用,作用机制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木本植物根系和木质部汁液ATP对土壤干旱信息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华芳 《科学通报》1999,44(10):1063-1068
以荧光素酶方法检测到,抗旱树种侧柏和较不抗旱树种大叶相思根系ATP含量分别为1.6和0.6nmol.g^-1干重,木质部汁液ATP浓度分别为5.6和8μmol.m^-3土壤急性干旱时,侧柏和大叶相思在土壤含水量(SWC)从正常水平(0.25g.g^-1干上)分别降低到0.02和0.06g.g^-1干土时,植株水势(ψ)分别降低到-4和-3.2MPa,根系ATP含量分别递减99.7%和42%,干旱上  相似文献   

8.
水稻耐盐性QTL的定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利用已建成的1个以籼稻窄叶青8号(ZYQ8)和粳稻京系17(JX17)为亲本的DH群体及其高密度分子连锁图谱,在水稻生长的幼苗期,用高浓度的NaCl胁迫处理ZJDH群体,以各株系存活时间为指标,得到1组耐盐性数据。然后分别用MAPMAKER/QTL1.1和PLABQTL1.0软件分析,结果表明MAPMAKER/QTL1.1和PLABQTL-SIM均将耐盐主效基因Std定位于第1染色体的RG612和  相似文献   

9.
Rh(100)上Sm膜及Sm/Rh表面合金的结构和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AES,LEED,XPS和TDS研究了稀土金属Sm室温下在 Rh(100)表面上的生长过程.发现室温下Sm膜的生长服从Stranski-Krastanov生长模式,XPS证明为三价的“金属态” Sm.但Sm膜经 900K高温退火后可形成C(52~(1/2)×2~(1/2))R45°和 C(2×2)超结构的有序表面合金;同时,芯能级 Sm3d5/2向高结合能方向位移了0.7eV,表明有电子进一步由 Sm向衬底 Rh传递,导致在 Rh上吸附的 CO分子的热脱附峰温增加.  相似文献   

10.
采用基质混合的方法制备了新的TFEL材料ZnSxO1-x:CE^3+。在的Ce^3+掺杂浓度下ZnSxO1-x:Ce^3+EL亮度高于ZnS:Ce^3+一个量级以上,其发光波长范围为400 ̄600nm。ZnSxO1-x:Ce^3+可望用于白色TFEL的蓝光部分。  相似文献   

11.
张树冰  赵晖  蒋俶  钱若兰 《科学通报》2000,45(8):847-851
用羟基脲诱导HEL细胞,将诱导前后细胞核内蛋白质因子与人β-类珠蛋白基因LCR调控元件内DNaseⅠ超敏感点Ⅲ和Ⅳ核心DNA序列(HS3-14716--14991BP和HS4-18306-18586BP)的结合模式进行了分析,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羟基脲诱导HEL细胞时间的延长,细胞核内GATA-2的含暧渐减少;与之相反,GATA-1的含量却随着诱导的时间而增加。结合竞争性EMS  相似文献   

12.
TCNQ 分子在Cu(111)面上吸附结构的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技术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万立骏  板谷谨悟 《科学通报》2000,45(19):2067-2070
用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技术(electrochemical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ECSTM)研究了0.1mol/L HClO4溶液中TCNQ分子(tetracyanoquinodimethane)在Cu(111)表面的吸附结构。结果表明,TCNQ分子在Cu(111)表面形成有序的(4*4)结构,分子的π结构,分子的π电子与Cu表面相互作用,形成“平卧”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从人胎盘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技术分别扩增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M-CSFR)胞外区的D1-3,D2-3和D3功能区,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夺表达了各相应的重组蛋白,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IA)证明重组D1-3结合M-牟能力是重组D2-3的3倍,前者的Kd为11nmol/L后者的为39nmol/L,而重组的D3则完全没有结合能力,这些数据提示D2-3是与其配基结合的主体位点,D1为其配基  相似文献   

14.
MnAc_3·2H_2O在pH=4.0的HAc-NaAc的缓冲水溶液中和2,2'-联吡啶(bipy)反应,制得了双核锰(Ⅲ)配合物[(bipy)_2Mn_2(μ-O)(μ-Ac)_ 2(H_2O)_2](ClO_4)_2该配位化合物的 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 C2/C,晶胞参数: a= 3.408 2(7) um, b= 0.864 4(2) um, c= 2.174 9(4) um,β=105.12°,Z=8.其紫外可见光谱在400和600 nm之间有两个非常强的峰,这和一些从生物体中提取的含锰过氧化氢酶及含锰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的电子光谱相似.循环伏安实验说明,此配合物在乙腈溶液中经历了一个半可逆的一电子氧化和还原。  相似文献   

15.
用多孔氧化铝模板制备高度取向碳纳米管阵列膜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多孔氧化铝(AAO)模板(孔径约 250 nm,孔密度约 5.3×10~8cm~(-2),厚度约 60μm)进行化学气相沉积(CVD),成功地制备出大面积高度取向的碳纳米管有序阵列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阵列膜的表面形貌和碳纳米管的结构.发现碳纳米管的长度和管径取决于AAO模板的厚度和孔径,碳纳米管的生长特性与模板的结构、催化剂颗粒、反应气体热解温度、流量比例以及沉积时间等因素有关.该方法工艺简便,可使碳纳米管的结构均匀一致,排列分立有序,形成一种有用的碳纳米管自组装有序阵列复合结构,且成本低,能实现大面积生长,非常利于碳纳米管基础与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6.
膜结合型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介导的内吞及其半衰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结合型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M-CSF)是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异型体,兼有粘附分子和反向传导信号的作用.以m-M-CSF高表达的J6-1细胞系为模型,研究了重组人 M-CSF可溶性受体(rh-M-CSF-sR)与 m-M-CSF的结合、内化和再循环.结果显示: m-M-CSF与 rh-M-CSF-sR的结合具高亲和性( Kd= 1.78×10-12 mol/L),且 m-M-CSF能介导能量和温度依赖的 rh-M-CSF-sR内化(t_1/2= 20min);内化的 rh-M-CSF-sR能以 m-M-CSF结合的形式回到细胞表面,表明: m-M-CSF有受体样介导内化和再循环作用.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了4株白血病细胞系和正常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的m-M-CSF、膜结合型M-CSF-R、胞质和胞核M-CSF及胞质和胞核M-CSF-R的半衰期,结果显示:4株白血病细胞系的各种M-CSF和M-CSF-R半衰期均长于正常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相应M-CSF和M-CSF-R的半衰期,提示:白血病细胞降解M-CSF和M-CSF-R的速率明显降低;胞内M-CSF和M-CSF-R在瘤细胞中的作用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玉米自交系P9-10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N6培养基中添加10^-4mol.L^-1AgNO3可促进玉米P9-10自交系幼胚诱导产生I型胚性愈伤组织,把这些胚性愈伤组织经高渗处理后作为受体,用基因枪转化含Bt基因的pMG6质粒,通过选择压递增式筛选,得到了14个抗性克隆。抗性克隆3种不同的培养基中共诱导出10个胚状体,经分化得到10个再生植株累PCR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实有8个再生植株的基因组中整合有Bt基因。ELISA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8.
PF4的C-末端13肽和TSP1的429~459片段31肽通过Gly-Pro-Gly肽桥设计为融合蛋白TSF.采用pGEX-2T载体在 E.coliJM109中获得了 TSF蛋白的高效表达.采用 MTT方法、损伤细胞迁移实验。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和小鼠移植肿瘤抑制实验,测定了TSF及其相关物GST-TSF,PF4(58-70),TSP1(429~459)等对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抑制效应.结果显示TSF特异抑制小牛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非常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运动迁移;显著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的新生血管生成;上述抑制活性TSF>>GST-TSF>PF4(58~70)>TSP1(429~459).TSF显著抑制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1.0μmol/kg·d的TSF对Lewis肺癌的抑瘤率达到68.75%.结果说明TSF的重组设计是成功的,TSF为一个人工重组的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19.
小鼠胸腺上皮细胞株MTEC1表达的化学趋化因子的类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自行设计的引物用RT-PCR方法从小鼠胸腺上皮细胞株MTEC1的总RNA中扩增出了SDF-1α,IP-同和Lymphotactin等6种化学趋化因子的cDNA片段,对扩增片段进行了酸测序鉴定,Northern杂交分析结果显示;SDF-1mRNA在MTEC1细胞株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剪切形式,MTEC1的浓缩培养上清对小鼠胸腺CD^4-CD^8T细胞具有中等强度的趋化活性,符合SDF-1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20.
β-环糊精与对苯二酚包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合成了环糊精与对苯二酚包合物[(C_(42)H_(70)O_(35)·(C_6O_2H_(6))_3·(H_2O)_(21.2)·(CH_3OH)_2],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 P1,晶胞参数:a= 1.550 0(1) um,b= 1.553 6(1) um, c= 1.824 6(1) um, a= 113.17(2)°,γ= 99.12(2)°, γ= 103.37(3)°, V= 3.773 9(4)um~3, Z= 1; Dc= 1.343 g/cm~3, μ= 0.124 mm~(-1), F(000)= 1594, R= 0.079 5, S= 0.963 9.晶体结构测定表明,客体分子在主体分子空腔内的位置以及主-客体包合物稳定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客体分子的极性基团的溶剂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