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南岭国家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longipes)5个南岭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8条ISSR引物扩增出101条带,其中64条具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3.37%.总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85 9,种群内基因多样性(Hs)为0.274 1,长柄双花木在物种水平上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在种群水平上,种群多态位点百分率在60%~75%之间,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69 5~0.282 4,Shannon信息多态性指数为0.384 5~0.399 9.道县种群和莽山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041 4,表明长柄双花木绝大多数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内的个体间(95.86%).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野生种群未按地理位置进行聚类,连州2个种群较为特殊,先与江西井冈山种群聚在一起,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采用了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凉水和丰林地区的两个红松种群的74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3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到103个可重复的位点,其中82个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比分别为73.79%和71.84%.Shanron信息指数和Nei指数的统计结果都表明,红松的遗传多样性凉水种群大于丰林种群,红松种内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种群内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东缘克隆植物珠芽蓼的RAPD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藏高原分布广泛的克隆植物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为研究材料,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珠芽蓼在不同海拔下7个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贝叶斯法估测了种群的遗传分化程度,同时与其它算法(Nei遗传分化系数GST等)作以比较.13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17条带,多态性位点PPL为84,多态位点比率PPL为71.79%,但种群水平平均多态位点比率仅为32.60%.求出θ B(Hickory)=0.602 3,同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0.575 3较为接近,种群间基因分化大于种群内基因分化.AMOVA分析显示,在全部变异中,66.59%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33.41%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用POPGENE 32软件分析表明,珠芽蓼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种群总的Nei's基因多样性为0.289 1,总的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为0.420 7,但各种群内遗传多样性水平则较低.种群内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为0.122 7,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180 4;基因流Nm=0.369 1,种群的基因交流很少.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个种群中P1和P2先聚类,P5、P6, P4、P7分别聚在一起,最后与P3合为一支.相关性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海拔梯度、地理距离均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叉叶苏铁[Cycas bifida (Dyer) K.D.Hill]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了解广西崇左叉叶苏铁野生种群和迁地保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可为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及管理提供指导。本研究利用筛选得到的6对稳定且多态性良好的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引物,对位于崇左的4个叉叶苏铁野生种群和迁至桂林的1个叉叶苏铁迁地保护种群共109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4个野生种群的观测等位基因数平均值为2.875,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值为1.796,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值为0.637,观测杂合度平均值为0.363,期望杂合度平均值为0.373,说明广西崇左叉叶苏铁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迁地保护种群的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non信息指数、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3.000、1.865、0.686、0.323和0.391,说明迁地保护能提高叉叶苏铁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中群体间遗传呈中度分化(0.134),种群间遗传变异占25%,种群内遗传变异占75%,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UPGMA)、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和Structure分析表明109份样品可分为2类,迁地保护种群ZWS和野外种群PR为一类,其余3个种群为一类。野生种群中MALL的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Shannon信息指数为0.711,期望杂合度为0.394),应将该种群作为重点保护单元进行保护。迁地保护种群ZWS的Shannon信息指数和期望杂合度均高于野生种群平均值,但Shannon信息指数略低于野生种群MALL,期望杂合度略低于野生种群MALL和YCLL。建议继续加强野生种群MALL和YCLL种群资源的引种工作,以便更有效地保护叉叶苏铁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5.
五小叶槭(Acer pentaphyllum Diels)是中国四川特有野生珍稀濒危植物,仅分布于雅砻江中上游干旱河谷地带;探索其遗传多样性特征可以为其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ISSR技术对五小叶槭的5个野生种群的44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8条引物总共检测到38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5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L)平均为90.21%.应用分析软件Popgen32分析得出:在物种水平上,五小叶槭的香农多样性指数(I)为0.3924,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H_e)为0.2498;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_(st))为0.3722,种群间的基因流(N_m)为0.8433,这表明五小叶槭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在种群水平上,香农多样性指数(I)为0.2125, 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H_e)为0.1456.结果表明木里、九龙三垭宫和康定这3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而雅江和九龙洛莫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通过Mantel检测,种群间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了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凉水和丰林地区的两个红松种群的74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3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到103个可重复的位点,其中82个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比分别为73.79%和71.84%.Shannon信息指数和Nei指数的统计结果都表明,红松的遗传多样性凉水种群大于丰林种群。红松种内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种群内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7.
从藻类的种群组成及数量的变化中,以水质理化测定的数据为对照,并运用了生物多样性指数,对白洋淀四个水域进行了初步的评价划带。  相似文献   

8.
不同地区桐花树种群的分子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RAPD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对4个不同纬度桐花树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探讨,根据RAPD和ISSR数据计算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种群桐花树遗传变异性低,4个纬度桐花树种群分为南北两个类群,海南和广西为1个类群,广东和福建为1个类群.利用Shannon's指数计算4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广西种群多样性指数最高,福建种群最低.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64%),小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种群间(36%).本文同时探讨了种群遗传保护和引种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内蒙古高原荒漠区依照红砂的自然分布,按湿润度梯度,选取了4个样点进行考察、取样,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红砂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条ISSR引物扩增出307个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9.02%,揭示了红砂基因组具有丰富的多态性.4个红砂种群Nei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在0.1962~0.2392,Shannon信息指数的变化范围在0.3006~0.3658.分子变异分析表明,在总的遗传变异中有27.67%的变异发生在群体间,有72.33%的变异发生在群体内,种群间有高度的遗传分化.分布在极度干旱的典型荒漠中的红砂种群与其他种群的遗传距离最大,群落组成单一,具有特殊性和脆弱性,应重视保护与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0.
太阳岛景观水体藻类演替与生物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宇宙培养法模拟北方景观水体富营养化过程,揭示浮游藻类的演替趋势及多样性变化。研究表明,北方静止景观水体在无外源污染输入情况下,水体污染程度加重主要来源于底泥向上覆水释放营养物质。富营养过程中,藻类并不是所有物种共同繁殖生长,而是优势物种逐渐发生演替。演替过程为:初期为绿藻门、迁移至蓝藻门,至富营养化阶段优势种为黄藻门;蓝藻门数量先增加,后减少;黄藻门由于适应低温淡水环境,其个体数量一直上升,最后成为优势种,不同于我国其他淡水湖及景观水体的水华藻类。通过Margalef’s、Menhinick’s、Shannon-W iener、Simp-son’s和OD(多样性测度)多样性指数计算发现,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浮游藻类的物种丰度逐渐变小,多样性减退。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套能够考虑约束影响的大型复杂模型的全局参数可识别分析方法. 该方法基于全局敏度矩阵、全局Fiseher信息矩阵及全局归一化Fisher信息矩阵,可识别性指标包括敏度指数、共线性指数及特征值指标. 通过统计方法将局部指标集合成全局指标;约束通过罚函数方法引入,罚系数通过基于全局竞争排序的方法确定;应用提出的方法对考虑动态再结晶的黏塑性本构模型进行全局可识别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参数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模型中的部分参数很难识别.  相似文献   

12.
利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对不同地区的13份牛角藓 Cratoneuron f ilicinum(Hedw .) Spruce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稳定且重复性高的15对引物共扩增出162条清晰的条带,其中161条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9.49%,说明牛角藓的遗传变异丰富.运用PopGen-32软件分析发现,平均等位基因数 Na=1.9938,有效等位基因数 Ne=1.624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 H=0.3606,Shannon's信息指数 I=0.5366,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736,说明牛角藓的遗传变异主要在居群之间.通过NTSYS2.1软件对14份样本的亲缘关系用U PG-M A方法进行聚类,样本的遗传距离与地理位置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善公路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水平,有效减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了基于理想解(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法-灰色关联的公路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模型.通过组合赋权方法求得组合权系数,赋予评价指标权重,以充分利用评价指标信息;结合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分析可以分别对评价对象位置关系和态势变化进行分析的优势,引入偏好系数对欧式距离和灰色关联度进行综合,求得相对贴近度,从而实现对各个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实例应用分析表明,求得的最终评价结果合理可靠,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山东省长岛县南部4岛90份狗尾草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13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48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0.30%,Shannon信息指数在物种水平上为0.344 9.根据Gst值,遗传变异有16.53%发生在种群间.遗传距离分析表明,NCS种群与DHS种群遗传一致度最高,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南天竹秋季观赏特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考虑影响南天竹观赏特性的各种因素和指标上,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湖南地区13个地理种源秋季观赏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其中8个种源与理想种源的关联度大于0.5,说明湖南地区南天竹地理种源中绝大多数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并把关联度值与其变异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均为显著相关,因此,认为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能够较好地评价南天竹的观赏特性.并选出了3个观赏特性在湖南表现最好的优良南天竹地理种源,为科学、合理地选择园林观赏植物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BP神经网络水华预测模型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敏感性分析能够定量地评价模型输入变量的变化对输出结果产生的影响,是揭示模型蕴含规律的有效途径.本文将敏感分析方法应用于BP神经网络巢湖水华预测模型中,分析结果表明巢湖水华形成受诸多环境因子共同影响,水温、溶解氧、浊度、气温、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变化与藻类质量浓度变化相关,其中气温是最大影响因素,相对贡献率达到17.01%;气压的上升则不利用于藻类质量浓度的增加;pH值的上升对藻类质量浓度的影响有正有负.  相似文献   

17.
运用信息熵理论表征用水结构变化趋势,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公共因子,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公共因子与用水结构的关联程度。以南京市为例,分析区域用水结构演变特征以及用水结构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结果显示,南京市用水系统的信息熵值从2000年的1.532 nat增长到2014年的1.791 nat,均衡度由0.787提升至0.861,表明城市用水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稳定;经济结构调整、节水水平、人口演变、用水需求等因素是影响南京市用水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提出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对策,以保障水资源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8.
深圳塘朗山桫椤孑遗种群的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RPD标记分析了深圳塘朗山桫椤孑遗种群全部57个个体的遗传变异和进化关系。50个引物共检测到171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0个,多态位点比率5.85%。基于基因频率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0165,Nei基因多样度指数平均值为0.0094,表明该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极低。对Jaccard相似性系数矩阵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显示,57个个体可分为4个亚群。RAPD谱带表型的主成分分析(PCA)支持聚类分析结果。根据研究结果讨论了种群的管理和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9.
BP神经网络在水华短期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影响因素多、作用关系复杂的水华预测问题,将BP神经网与水体环境因子的高频实测数据相结合,构建了巢湖水华的短期动态预测模型,该模型准确地预测了每次水华发生的时间,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相关系数可达0.608 4;在分析BP神经网络自身局限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建模过程中输入输出数据预处理、网络结构设计、训练模式选择等问题,给出了水华预测中确定环境因子和建模方案的具体方法.该方法容易移植到其它湖库,提高了模型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