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三峡地区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地区,积淀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三峡方志是这一地域社会文化的重要记录。三峡地区现存有丰富的方志文献,但目前还仅限于整理重印和少量专文研究,有进一步加强学术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从重庆到宜昌700公里范围为大三峡地区,其独特的考古学文化、丧葬文化、石刻文化、建筑文化、民族文化构成了丰富的大三峡文化内含。这其中丰都鬼城文化以其系统完整、形象生动的鬼文化成为大三峡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三峡学研究的重要对农。  相似文献   

3.
值此“重庆市三峡文化研究会”、“重庆市三峡移民与经济发展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在万州隆重召开之际,我谨致以热烈的祝贺。祝愿两会在促进长江三峡文化研究及三峡移民与经济发展研究向纵深发展,为推动三峡地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取得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峡学"刍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论述了长江三峡学建立的意义,探讨了这门新兴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内容与科学特性,说明了三峡文化与三峡学的研究关系.对长江三峡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长江三峡学是一门研究长江三峡地区自然环境、人文现象的地域特征及时空演变规律的学科,它具有综合性与系统性、时空性和预测性等学科特征.三峡学是三峡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二者在概念上有着严格区别,但在研究上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长江三峡的研究,建立"长江三峡学"既是一种学术上的整合与提升,更是一个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文化以其古老而悠久的历史著称于世,而中国茶文化的源头孕育于三峡地区。三峡茶文化的兴起,既是有赖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得天独厚,更是得力于巴人先民的努力培育和创、新,从种茶、制茶到食茶、饮茶,三峡茶文化的发展一度居于全国的前列。随着三峡地区从传统向着现代的文化转型,三峡茶文化将迎头赶上。  相似文献   

6.
巴楚民族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三峡地区作为古代两个民族争夺与交融的特定区域,他们对本地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过深刻影响。三峡沿江两岸大量的古民居建筑群,作为峡区古代文明遗存的有形实体,其集聚形态、建筑特征都留下了巴楚民族文化的强烈印记。通过对巴楚族源及文化关系的梳理,探究巴楚文化与该地区古民居艺术的内在关系,进一步揭示三峡地区传统民居所蕴含的历史、艺术、文化价值,总结其艺术成就,为研究和保护三峡民居文化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广泛而复杂的,而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往往是渐进且不易被人察觉的。随着三峡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造成了三峡地区民族传统文化不断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消亡,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严酷现状。如何在三峡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社会科学和民族文化研究领域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后,在三峡区域建设了众多的桥梁,这些桥梁改变了三峡水陆交通的格局,也改变了整个三峡区域的发展进程。其中,葛洲坝和三峡工程相关的坝和桥的建设,是几千年"大禹治水"水利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截断长江的"坝桥"是撬动该区域发展的桥梁,甚至影响全国桥梁的建设。三峡区域尤其库区的桥梁既是三峡地区发展和走向未来之桥,又是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标志,除了具有明显的桥梁文化外,更有浓郁的精神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三峡巫文化的审美阐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峡地区是巫文化的诞生地之一,三峡巫文化具有包括美学价值在内的诸多价值。文章主要以分析三峡巫文化的生活性、象征性、强制性和参与性特征为立足点,着重挖掘了三峡巫文化在寄寓民众情感、反映民众意愿、团结民众力量和推动艺术发展等方面所展现出的丰富人文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将近二十多年三峡地区文物考古发掘的资料分析、归纳三峡古代移民的历史,结合文献材料阐述了古代移民的原因及特点,特别是联系三峡工程与三峡移民实践,阐释了古今移民的区别与当代移民的创新,从而总结出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移民史。  相似文献   

11.
论武汉服务三峡旅游的基本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三峡旅游热线的主要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阐明了武汉在三峡旅游热线上的功能:优区位功能、交通功能、集聚功能、信息功能、载体功能、科技教育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汉服务三峡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被称为国家行动的三峡移民,是当代中国的热点问题,更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作为以直接记录反映社会现实所擅长的摄影来讲,国内一度出现了众多作品,比较集中地从视觉上呈现出移民的动态过程的现象。从长江三峡移民文化的历史成因着手,深入分析在江河背景下的三峡人地关系与移民心理特征,深层次地阐述摄影对于三峡移民主题的挖掘路径,提出在三峡移民启动二十年后运用纪实摄影手段、数字技术,结合当代艺术创作,从人类学、社会学角度进行影像考察采集等多种手段,以进一步深化中国摄影对于三峡移民这一重大历史题材的视觉化书写,完成对该题材的立体框架、全过程、大作品构建。  相似文献   

13.
三峡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为影视艺术提供了资源和动力.影视艺术既是三峡文化的载体,又是三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三峡的影视传播形成复制式、背景式和意象式三种形态,人文三峡的影视传播探讨人的性格特征、人的情感状态和民俗风情.三峡工程的影视传播主要包括三峡工程的建设和三峡移民两个层面.三峡文化和影视传播同质同构、兼容互渗.  相似文献   

14.
三峡文化是荆楚文化与巴人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并在三峡地带土著居民原始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多元的、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独特的文化形态。从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角度看,荆楚文化与三峡文化的开发具有突出的价值,值得深入研究,着力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水环境现状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工程自2003年蓄水发电以来,已经初步显现了防洪、发电和航运等综合效益。长期监测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水污染物排放量稳中有升,库区江段水环境质量基本稳定,总体水质保持在III类水质标准,部分主要城市江段岸边出现污染带,支流部分水域出现“水华”现象。针对未来三峡水库存在水环境风险,建议从技术、管理、投资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污染源的综合治理,研究并实施环境友好的水库调度措施,正确处理三峡工程运行与水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三峡工程建设概况,对三峡工程中所涉及到的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土力学及岩石力学、结构力学、爆破力学等主要力学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作为人类技术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中国纪念碑",它以自身"大"而"崇高"的形体特征表征着国人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豪迈气概,同时也体现出华夏民族勇于直面伟大工程负面效应的忧患意识和民族自信。聚焦于上述看似对立实则辩证统一的正、负两方面,本文主要从国画、油画、摄影等三种艺术门类具体呈现"视觉三峡"的存在状貌与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8.
1Introduction TheThreeGorgesProject (TGP)ontheYangtzeRiverisoneofthegrandestwaterconservancyprojectsintheworld .Withadepthof 1 85meters,thereser voircanaccommodatewaterof39.3bil lioncubicmeters.Thepowergenerationcapacityis 1 8 2millionkilowatts.Whencompleted ,theprojectwillsup plyahugeamountofelectricityandhaveafunctionofservingthefloodcon trolpurpose,facilitatingshippingandadjustingthewaterfluxofthetrunksoftheYangtzeRiver.Itwillprovetobeahighlyefficientandcomprehensivehydraulicprojec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