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沈其益 《科学通报》1955,(12):64-64
米丘林学說在我國的傳播,使我國的生物学和農業科学走上了新的正確的道路,我國科学工作者飲水思源,在10月27日米丘林誕生一百周年的前後,北京及全國各大城市都举行了盛大的紀念会,來怀念这位劃時代的科学巨人在学術上和人類幸輻生活上所作的伟大貢献。这次紀念会通过論文的宣讀和討論,一方面檢阅了六年來我國学習米丘林学說以及运用到科学研究工作中,特別是生產实踐中所獲得的成績,鼓舞大家進一步学習米丘林学說的熱忱;另一方面,也檢  相似文献   

2.
《科学通报》1959,4(19):649-649
在慶祝我們伟大祖国建国十周年的日子里,科学工作者以丰碩的跃進成果,敬献給領导我們从勝利走向勝利的伟大的党和面貌日新又新的伟大祖国。这些研究工作的成就,生动地表明我国科学在沿着党所指引的正确道路勝利前進,在随着社会主义建設发展的步伐飛跃前進。对科学发展史說來,十年只不过是一个短暫的时間。但是就在这短短的十年里,特別是在大跃進的一年多以來,我国科学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根本性的变化。这里发表的,以及下一期將繼續發表的,主要是中国科学院在大跃進以來所取得的部分成果的研究报导。  相似文献   

3.
序言在我開始寫这篇關於用轉爐法煉鋼的文章的時候,我必須对И.П.巴爾金院士表示敬意。他的來訪不僅是中國科学院的歷史上,並且也是我們的鋼铁工業將來的歷史上不可忘記的事件。他是一個科学工作的領導者,他不害怕引導我們去走我們大家都很难看出的道路。他的勇敢是不可動搖的,是建立在清晰的分析上的,建立在完全掌握了經濟的現实、科学知識和技術發展趨向的基礎上的。他經常談起採用吹氧轉爐來煉鋼是引導我們工業發展的正確的途徑。巴爾金院士已經把我们鋼铁工業的远景大体上划出了輪廓,我这篇文章只不过希望做一些細節問題的補充。  相似文献   

4.
無情的死神從我們的隊伍裏奪去了約瑟夫·維薩裏奧諾維奇·斯大林——現代最偉大的人物,千百萬人的領袖,人民的導師和父親,傑出的戰略家和革命家,天才的思想家和科學家。全體進步的人類,全世界千百萬正直的人們,滿懷着最大的悲哀和沉痛來接受蘇聯人民所遭遇的不幸的消息。全世界勞動人民看到:斯大林的名字和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是不能分離的。我們在共產主義建設事業中,在爭取人類光輝未來的  相似文献   

5.
编制黄河中游流域土壤侵蚀分区图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黄秉维 《科学通报》1955,(12):15-15
一根治黄河水害和開發黄河水利的綜合規劃是在苏联專家組帮助下拟訂的最徹底的战勝數千年來为害不絕的黄河,並且也是最充分的利用它來为我國人民服务的偉大計劃。这个規劃的原則和基本內容以及鄧子恢副總理關於該規劃的報告已在第一届全國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議上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議代表着我國六億人民的愿望、决心和力量。我們已开始向黄河進軍,我們将大規校地徹底地改造黄河。变害河为利河的无限美好的远景,只要幾十年的時間就可以完全实现了。  相似文献   

6.
胡为柏 《科学通报》1956,1(1):66-66
我國的有色金屬試驗研究工作,隨着國家五年計劃的要求而開展了。一年來,已經注意了研究方向問題,並在基本建設規劃上,相互协作上都進步了。目前对有色金屬的試驗研究工作,需要較長期的規劃。本文就在這方面貢献幾點意見。  相似文献   

7.
我覺得“科學通報”應該提倡兩件事情,這樣也可能爲“科學通報”增加一些新的內容。一、蘇聯的科學(指自然科學)不但在觀點上和資本主義國家不同,就是在技術方法上也是有很多差別的。但是我國科學工作者還少有指出這個不同和差別,進而提倡先進的,批判落後的。指出這些不同和差別,不只可以提高科學,而且可以提高我們科學工作者的思想水平。現在大學裏所用的教材都從原來資本主義國家的改用蘇聯的了。使用新教材的都說比資本主義國家的  相似文献   

8.
《科学通报》1954,(1):52-52
進一步開展歷史研究工作是我國文學界的一個普遍要求。史學教育工作者也迫切希望能得到較好的中小學歷史教科書,解决教學上的困難。在國際方面,蘇聯朋友對我國歷史研究工作非常開心,蘇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計劃編寫“中國通史”,也希望我國歷史學家給予幫助。其他兄弟國家和殖民地國家的人民也都希望對中國歷史有更多的瞭解,尤其是殖民地國家的人民,他們更希  相似文献   

9.
卓越的蘇聯作家,全世界最優秀的通俗科學讀物作家米哈伊兩·伊林(伊里亞·雅科夫列維奇·馬爾沙克)逝世了。伊林的一生對於科學,對於革命都有偉大的功績。我們中國的科學界也應當來紀念他,對他表示我們的崇敬,向他學習。伊林是在1895年生於彼得堡(即今日的列寧格勒),他的父親是一位化學家,有多方面的興趣和知識,伊林很受他的影響。伊林在中學畢業後,進彼得堡大學學習數理,到了三年級就中斷他的學業,進煉油廠作工。十月革命後,他又得到入  相似文献   

10.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的科學研究工作,在中央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經過全體科學工作者的努力,已經为科学研究有计划地服務於国家建設,为我国科学事业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一定的條件。對於中国科學院來說,今天业已經有可能從现有基礎上出發,根據國家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线和总任务的要求,提出今後工作的方針和任務。  相似文献   

11.
郁文 《科学通报》1954,(2):35-35
“斯大林全集”第二卷出版了,第二卷共包括有60篇論文。這些論著是斯大林同志在1907年至1913年間所寫的。這個時期在俄國是黑暗的斯托雷平反動統治時期,是布爾什維克黨最困難的時期之一,也是列寧、斯大林團結布爾什維克分子,組織教育工人羣眾,同孟什維克、同沙皇反動政府作特別堅忍鬥爭的年代。 為了便於了解全集第二卷論文的內容,我想讓我們回憶一下當時俄國的社會政治情况或是必  相似文献   

12.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是偉大的科學大師。他的著作按照新的歷史條件全面地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所向無敵的、在各種科學領域都具有重大意義的革命學說。同時,斯大林的天才還研究了和照耀了一系列具體的科學部門,其中包括着像農業科學這樣重要的應用科學。在這一篇論文中,我們將講到先進的蘇維埃農業科學發展的某些問題。蘇維埃農業科學是和偉大的斯大林的名字分不開的。  相似文献   

13.
陸學善 《科学通报》1954,(11):68-68
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著名物理學家J.D.貝爾納教授應中国科學院的邀請於本年九月底來我國作學術訪問。中國的科學工作者們熱烈地歡迎這位傑出的學者和傑出的和平戰士。我們深信,J.D.貝爾納教授的訪問將有助於中英文化交流,也將有助於進一步加强中英兩國人民在保衛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4.
偉大的中國共產党和毛主席領導中國人民革命取得了光辉的胜利,開闢了中國歷史新紀元,締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經五年來繼續的奮鬥,已为祖國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準備了必要的條件。為了更具體地保證社會主義社會的建成,在共同綱領的基礎上,制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為全國人民作出了全面的、根本的規劃,使全國人民得準此向幸福的園地前進。  相似文献   

15.
船蛆     
船蛆(圖一)是生活在海洋裏的一種軟體動物,它能夠鑽入木材,所以又稱為“鑿船虫”或“鑿船貝”。船蛆着生的木材,表面看來好像很完整,但剖開來看時,就可以看到由於船蛆密集,出現了許多洞穴,以致木材內部空虛。完全喪失了它的堅固性(圖二)。因此,很明顯的,船蛆對於沿海魚船、定置網具的牆和碼頭上的木質建築物的危害性是十分嚴重的。船蛆這種動物在世界上分佈極廣,除了北極區域之外幾乎每個地區都會發現。根據我們從過去所發表的文獻上記載的  相似文献   

16.
苏联科学院討論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科学与技術問題的会議,在7月1日開幕,7月5日結束。中國科學院派遣了我和薛禹穀同志前去參加这次会議。会議过程中,苏联科学家在和平利用原子能方面的巨大努力和輝煌成就給了我們極深刻的印象。我們又一次深深体会到苏联科学的先進性和它与人民的和平建設之間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全世界人民更从这一次会議清楚地看到誰真正地主張用原子能來造福人類,誰是和平的真誠有力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17.
認真學習蘇聯的先進科學成果來提高我國選礦的科學技術水平,是當前中國選礦工作者的重要任務。本文目的,就在於介紹選礦科學技術目前在理論上和實践上發展的情况,從而討論到目前中國選礦事業的一些具體問題。 雖然選礦是祖國重工業建設中重要而帶關键性的一環,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礦產在當時不過是帝國主義者的掠奪品,所以選礦——這門爲更合理利用天然礦物資源而鬥爭的科學,只有在解放幾年後才有可能逐步在中國建立起  相似文献   

18.
紧密地團結在共產党和蘇維埃政府周圍的蘇聯人民,1953年在自己祖國的歷史上寫上了新的光榮的一頁。 1953年發展國民經濟國家計劃的執行情况的總結表明,我國人民在鞏固祖國威力、發展國家經濟文化和提高勞動人民物質福利上獲得了新的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9.
劉翔聲 《科学通报》1954,(12):46-46
為了交流近幾年來金屬科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生產技術經驗,推進科學與生產之間的創造性合作,使金屬科學研究工作更好地為國家建設事業服務,中國科學院於10月25日至11月3日召開了“金屬研究工作報告會”。參加會議的共有95  相似文献   

20.
社會主義農業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進一步提高各種粮食作物及工藝作物的收穫量。政府在農業機械化與電气化、灌溉系統的建立、沼澤排水工作以及利用各種肥料以保證耕作等等方面的廣泛措施,為在祖國各種氣候的地區中提高和鞏固收获量創造了可能性。但是,要善於利用這些可能性,首先就必須熟悉植物的需要,學會最有利於收穫地來滿足這些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