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自2003年8月《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在肯定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南省现阶段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救助供给严重不足;部门协调、救助对象安置困难;救助管理队伍专业水平较低;民间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氛围和思想意识没有广泛形成等。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明确各部门职责,切实履行各自责任;由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共同安置流浪乞讨人员;加强专业培训,建立先进的救助管理专业队伍;建立梯队式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2.
流浪乞讨青少年因其特殊的生存状况而处于社会的弱势地位。通过对这一群体进行详细调查,可以全面了解他们的行为特征,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和救助工作。调查发现,泰安市流浪乞讨青少年流浪乞讨主要和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支持网络、家庭环境及自身心理等因素有关。因此在救助机制上应该坚持多部门协作联动的原则,积极探索专业化人员的介入和干预模式,并帮助流浪乞讨青少年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3.
任飞 《科技信息》2012,(33):325-325,355
现如今,城市中流浪乞讨人员的许多行为都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实施,完善了政府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体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中流浪乞讨人员所诱发的不稳定因素及对社会治安的影响越来越突出。通过进一步完善各项法律法规.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恶意乞讨背后的违法犯罪行为,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这一社会现象逐渐被人们广泛关注,面对这一神秘特殊的社会群体,如何有效进行管理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课题。在对莆田市流浪乞讨人员及救助管理站进行实地调查、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莆田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现状,着重指出在资金投入、救助对象、救助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时事概览     
国务院:社会救助取代收容遣送6月1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1982年5月,国务院曾颁布施行《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但它现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新办法草案就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问题,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和相关法规。该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将由国务院公布施行同时废止《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6月10日22时,三峡水库成功蓄三峡水库蓄水至135米水位水至135米水位。这标志着三峡工程…  相似文献   

6.
程珊珊 《广东科技》2005,(12):57-58
湖北籍青年孙志刚被广州一派出所收容并惨遭毒打致死的事件,被全国媒体广泛关注。正是孙志刚的大学生身份和他的不明不白的惨死,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第381号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1982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新办法提出了全新的自愿救助的原则,取消了强制手段。此次事件也使我们能够对社会救助制度的转变和建设做一次深深的思考,传统社会救助是否能满足当今社会的要求?如何推进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建设?  相似文献   

7.
动态     
《信息化建设》2005,(9):59-61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正式开通;上海政府网站全球排名第五;济南市率先实现失业保险网上监管;成都被确定为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浙江人事编制电子政务框架出台。  相似文献   

8.
《科技智囊》2010,(10):93-94
1.9月15日,民政部与海南省人民政府在海口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海南民政事业改革发展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合作协议》。根据这一协议,民政部与海南省政府将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强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推进拥军优抚安置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加快行政区划改革创新和地名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创新福利彩票运营模式,积极推进殡葬改革,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等12个方面开展务实合作。民政部将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对海南民政事业发展的倾斜力度。  相似文献   

9.
制度嫁接:社会工作介入离婚诉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离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离不开专业社会力量的参与和介入,而社会工作尤其是家庭社会工作的快速发展为其介入离婚制度提供了可能。司法实践和行政管理过程中人们对社会工作介入离婚制度的必要性还无清晰认识。对此问题的讨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其一,离婚制度的指导理念;其二,离婚制度建构的社会适应性;其三,家庭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应通过考察离婚制度与社会工作理念的契合。对社会工作介入离婚制度的具体范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作为特殊的福利建筑,在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城市品质,关怀流浪人群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民政部门对于救助管理站也有着极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新形式下,新建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如何在社会中继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如何直接体现对于流浪人群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慰藉,如何为流浪人群提供舒适、温暖的驿站,是设计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通过建标及规范学习、相关案例分析及设计过程中笔者的思考,总结出适宜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这类特殊建筑类型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作为建筑设计师,在关注建筑设计本身的同时,更应该从使用者的心理出发,去营造能够让使用者心理舒适、有情感思考的温暖建筑。  相似文献   

11.
双周记事     
6月20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381号令,公布施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办法》自今年8月1日起施行,1982年5月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21日韩国总统卢武铉在韩国高级军官会议上强调国防要实现自主,并把军费提高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2%。27日,卢武铉表示,韩国需要美军长驻,但韩国必须加强自主国防。23日温家宝总理与来访的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会谈,双方签署《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24日驻伊英军当天在巴士拉以北的阿马拉遭袭击,六名英军被打死,八人受…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立足于社会工作系统理论视角,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选取深圳市、长沙市、贵阳市为研究对象,建立系统、客观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对其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客观地分析了社会工作在基本生活救助领域中的功能及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自“试点”以来,社会工作介入基本生活救助领域已初见成效,社会工作“叠加式”救助服务和“嵌入式”救助服务相结合的基本生活救助体系使以往的“消极性社会救助”逐渐转变为“积极性社会救助”,发挥着积极的“助人自助”式的预防、复原和发展功能;社会工作在基本生活救助领域中的功能的有效发挥受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政府的投入力度、社会认同度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数据     
《信息化建设》2008,(9):64-64
民政部:已为152万名流浪乞讨人员建立了电子档案;网银客户增速超网民5000万户;贵州省纳雍县县乡电视电话会议系统降低会议成本200余万元;全球电子政府排行中国内地排67位;  相似文献   

14.
社区矫正近年来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在分析了来沪青少年犯这一特殊群体的犯罪原因之后,对他们社区矫正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对其社区矫正的介入。  相似文献   

15.
由于家庭问题而导致儿童外出流浪的事件层出不穷,只有缓解家庭问题,方可使流浪儿童回归社会与家庭。所以,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需要实施家庭参与。本文根据我国流浪儿童存在的救助保护现状,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可行性、必要性进行分析,共同解决家庭问题和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的流浪乞讨者越来越多,不少城市的政府部门拟设立"禁讨区"去治理这一棘手的问题,进而引发了一场针锋相对的大争论;赞同者认为,设立"禁讨区"限制乞讨也是一种文明,反对者则主张,设立"禁讨区"限制乞讨是对乞丐的歧视。笔者认为流浪乞讨现象的增加,是一个经济、政治、社会和历史的综合性问题,而绝不是一两个"禁讨区"就能解决的;设立"禁讨区"非良策,它不能使文明乞讨者的权利得到保障,并且有悖公平理念,"禁讨区"的无限扩大,将恶化乞讨者的生存环境,严重损害乞讨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精神障碍患者在我国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其不仅面临着生理、心理上的问题,经济状况往往也不容乐观,应该引起重视和关注。通过梳理我国精神障碍患者社会救助服务的现状与问题及分析社会工作与社会救助的联系,提出解困与赋权相结合的社会工作参与精神障碍患者社会救助服务路径,为改善精神健康社会工作与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赵维宁 《科技信息》2012,(15):455-455
“乞丐文化”在发展传播的历程中,不仅对乞丐内部人员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对社会其他阶层的人群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具有影响。流浪乞讨现象的长期存在,成为一种病态的亚文化群体,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性。在当前法律规制机制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探索、健全、保障流浪人员权益法律制度之路,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是一门运用其价值观、专业知识和技巧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服务的助人专业,而其中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它使社会工作与其他的助人专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人本主义模式对社工介入有着深入的影响.本文探讨了人本主义模式及其与社会工作的内在联系,并通过社工实务中人本主义模式的运用,对该模式在实务中的本土化提出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20.
刘利  张正 《科技资讯》2009,(32):200-200
作为国家应急反应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救捞实践着政府"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加快建立一支政令畅通、行动迅速、装备精良、人员精干、技术过硬、作风顽强的国家专业海上救助队伍;努力建设一支装备先进、技术精湛、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国家专业海上打捞队伍,着力构建海空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