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从中日两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的历史视阈考量,它们均是作为反贫困的制度安排产生、发展并逐步完善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各自从本国的经济、社会形势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社会救助政策,使之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对中日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势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解读,可以剖析出它们在社会救助制度的救助立法、救助项目和救助模式等具体实践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透视两国社会救助发展的历史演变轨迹.对构建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中日两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的历史视阈考量,它们均是作为反贫困的制度安排产生、发展并逐步完善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各自从本国的经济、社会形势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社会救助政策,使之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对中日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势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解读,可以剖析出它们在社会救助制度的救助立法、救助项目和救助模式等具体实践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透视两国社会救助发展的历史演变轨迹.对构建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环境侵权损害的救济必须采取多种救济制度相结合且互相协调的方式,采取任何单一制度都有失偏颇且难以为继。环境侵权损害社会化救济制度由环境责任保险、提存金、互助基金、政府救助基金等组成,并分别适用不同的情形,从而形成对受害人全方位的救济。在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仍是我们设计环境侵权损害社会化救济制度的主要选择。同时,还应采取"行业性企业互助基金"与"综合性政府救助基金"相结合的较完整的基金制度,从而实现环境风险的社会化分散和受害者权益的及时救济。  相似文献   

4.
社会救助制度在我国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其在保障我国群众的基本生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主要包括生活社会救助、生产社会救助、医疗社会救助、灾害社会救助等,形成了一定体系。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及社会救助本身的弊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存在严重不足,在分析国内外情况基础之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行政救助制度主要集中于物质救助,而缺少精神救助方面的相关规定,这种状态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通过法律对行政机关进行精神救助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要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最大程度地发挥行政机关在精神救助方面的职能,并且利用多种途径增加与社会救助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精神救助体系,这样可以不断促进公民权利的实现和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利用文献研究法对中国社会救助政策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中国社会救助政策主要从社会救助主体、社会救助对象、社会救助内容、区域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政策变迁及其优化、社会救助政策运行中的问题六个方面展开分析。总体看来,学术界对中国社会政策救助政策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专项救助制度,社会政策分析视角研究不够,从而导致无法深刻认识中国社会救助政策的来龙去脉,不能很好地为将来社会救助政策调整提供参考。未来需要加强对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发展三个方面研究,不断提高社会救助的能力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从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特困户定期定量救济、临时救济措施、扶贫政策和医疗救助等视角分别对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内容的现状进行剖析,可以解读出其成就与存在的不足,为破解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存在的难题提供些许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8.
检察环节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刑事被害人进行救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刑事诉讼发展的趋势,但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构建被害人救助制度时应当遵循五项基本原则:正义公平原则;救助与损害相适应原则;救助有限原则;以赔偿为主,救助为辅的原则;国家为主,社会救助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建立以来,为暂时或永久面临生存困难的弱势群体提供物质和服务帮助,发挥着社会保障最后一道“安全网”的功能。社会救助制度的内容也不断发展完善,而目前对发展性社会救助政策尚未充分重视。本文通过对社会救助制度取得的成就、发展型社会救助内容不足的分析,提出一些发展性社会救助的相关建议,如“工作验证”、建立个人救助综合账户、小额贷敖和税收优惠、多元主体参与等,为完善中国社会救助内容提供了符合实际的可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定程序,向那些因各种原因导致基本物质生活陷入困境、自己无力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人,提供多种形式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在现代社会更有其新的内涵。近些年来,我国在城市社会救助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本文将主要探讨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社会救助工作中的现实困难与问题,最终以发展的角度得出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社会救助体系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农民脱离贫困,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应运而生。本文对中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主要内容进行描述,从而指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通过借鉴国外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救助制度如何充分发挥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是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背景推进改革优化应当考虑的根本性问题。与西方国家社会救助实践不同,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逻辑在于:以人民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救助理念坚持兜底和补短原则,救助申请坚持向全民开放,救助资金坚持政府主责,救助资源坚持社会协作,救助方式坚持分类多样。针对新形势下社会救助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研究立足强化社会救助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这一视角,提出了四条主要建议:提升社会救助对象识别精准度,真正让共同富裕惠及低收入群体;拓展非商品化服务类社会救助供给,让低收入群体在有人情、有温度、有效果的服务类救助中真实享受共同富裕带来的成果;形成多元主体共促高效的社会救助资源供给机制,最大化扩大社会救助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运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优势,为社会救助促进共同富裕夯实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刑事司法救助实际上是扶贫、扶弱、扶残,它是实现司法公平和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措施。该制度的建立体现了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序。我国刑事司法救助制度存在较大缺陷。文章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背景,论证了建立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完善该制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4.
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是指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加害人、社会与国家如何救助被害人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和实施方法的总称。建议构建一个综合性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以确保将刑事被害人的救助落到实处,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该综合性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既有其理论基础,又有其实践基础。具体内容包括:以加害人救助为主导,以社会救助为补充,以国家救助为保障。  相似文献   

15.
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是指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加害人、社会与国家如何救助被害人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和实施方法的总称。建议构建一个综合性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以确保将刑事被害人的救助落到实处,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该综合性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既有其理论基础,又有其实践基础。具体内容包括:以加害人救助为主导,以社会救助为补充,以国家救助为保障。  相似文献   

16.
社会救助制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中国已经逐渐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且我国当前所采取的救助制度是从传统的社会救济方式演变而来的,很难满足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制定出合理的对策,对社会救助制度进行发展与完善,助力我国社会经济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7.
描述和分析现行社会救助的内容、社会救助的发展历程与制度变迁、社会救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陕西省石泉县的社会救助工作为例,针对社会救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使社会救助体系能够更好地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8.
刘先林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7):97-98,122
教育救助是社会救助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两汉时期,血缘型、业缘型、机缘型的救助活动构成了民间教育救助的主要形式。这些教育救助活动深受当时宗族力量、社会风气、制度导向的影响。民间教育救助活动对两汉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于计划体制下的我国传统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已明显不适应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革,以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转型对社会救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救助是一项基本的社会保障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在我国从传统向现代社会的快速转型过程中,传统的社会救助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价值取向、政策规范、救助方式及管理手段等,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将尝试分析社会转型对社会救助工作的主要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现代社会救助工作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