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家张炜塑造了大量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在世俗观念的威逼中陷入危机,却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独立品格;他们之所以不被理解而成为"孤独者",源于人们对现代性认识的差异。张炜笔下的知识分子对"启蒙现代性"进行着反思,旨在通过强调"审美现代性"来完善人们对于现代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民国往事:论五四女性小说四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性别诗学的视野来看 ,不仅女性小说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有着重要意义 ,而且一些迄今仍相对被轻视的女作家的叙事同样也具有独特的价值。以文本批评的方式对冯沅君、黄庐隐、石评梅、苏雪林等四位女作家的作品作出讨论 ,对她们的小说创作在现代中国女性叙事中的实际意义作出重审 ,可以从一个方面开启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3.
影视艺术为小说提供了新的批评方法,这种批评方法建立在现代影视理论基础之上,把影视艺术作为小说研究的参照系统,运用影视业已形成的概念、范畴、体系和方法来对小说做出评价与判定。它注重作品的文本分析,涉及作家的影视活动,关注文学发展动态,体现了影视时代文学批评的趋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江洋才让小说《康巴方式》的文本细读,运用审美现代性理论分析康巴人在面对新生活带来的冲击与矛盾时触动灵魂的蜕变与挣扎。文本中现代性与民族性、区域性在康巴地区的激烈碰撞表现了江洋才让对于现代性的反思和对康巴文化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作为一个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批评家,他的小说批评注重对小说“趣味”的无限追求,表现时代、关注现实人生,为小说发展指明出路。其最大的贡献在于对小说“现代性”的揭示,为当时文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6.
文章围绕梁启超《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从文学观念、文体观念及批评模式、话语和方法等维度,在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结合的视阈中,深入考察梁启超小说理论的现代性转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炜的文学创作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虽然评论界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对其具体文本的研究仍然极其薄弱。因而对张炜的整体创作态势予以关注,客观地分析作家的文学成就,进一步促进这方面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8.
研究归纳了新世纪小说批评文体,认为主持人、作家、评论家、读者共处一个半虚拟空间的互动行为,不仅使批评者身份多元化,也使批评文本鲜活多趣。这种批评氛围,使新世纪小说批评文体主要呈现五种模式:连载式批评、美文式批评、档案式批评、窗口式批评、论文式批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鲁迅小说《在酒楼上》的文本细读,从现代者返乡模式、人物命运、对未来的思考三个方面阐释了作品的现代性话语内涵,论述了作为“孤独者”的中国知识分子探索前行道路之艰难,人物的悲剧命运正体现了20世纪初现代性在中国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以来,韩少功的小说带有明显的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其中《女女女》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且这篇小说对其思想的全面展开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小说中对现代性的批判与法国思想家福柯对于现代理性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性。因此,本文从文本出发,以城市和农村两个空间作为切入点,结合福柯的理论,分析《女女女》中作者对于现代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文学批评实践方面成绩斐然,这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中是少有的.<克拉莉莎被强暴:塞缪尔·理查逊小说里的书写、性欲和阶级斗争>是伊格尔顿一个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当代形态的批评实践文本.他对理查逊小说<克拉莉莎>的解读有力印证了其"政治批评观".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和张炜的小说都表现出对现代文明的拒斥和对乡村的诗化,但沈从文的乡村想象带有更多的理想主义成分,张炜对以城市文明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的批判更犀利.在探寻如何走出"现代文明"的阴影方面,沈从文出于振兴民族、"重造民族经典"的目的而呼唤皈依乡土,而张炜的"回归"则更多地是对生命自由与"诗意栖居"的追寻,对工业文明的拒斥驱使张炜走向文化选择的极端.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本细读从最后家园的沦陷、平原的灵魂、平原的恶之源、平原的精神信仰以及高原在哪等五个方面梳理了张炜《你在高原》系列小说第九部《荒原纪事》的精神发展脉络.小说展示了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环境伦理的缺失.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荒原的沦落史,也是50后的精神史,更是当代人的精神沦落史.小说体现强大的精神力量,对我们建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凝视之眼     
"凝视"是后现代主义时期针对图像时代提出的一个理论术语,作为对当下与未来社会进行深度文化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凝视"也是先锋小说的一种重要的技巧,某种意义上说它支配了后现代小说的形式与内容。首先从传统视觉美学、现代性凝视、凝视的权力与变形、凝视文化等方面对"凝视"作出历史考察,然后结合文本逐一对凝视的镜像、幻象、想象、变形、权力、审美、凝视中自我与他者的关系等功能类型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景观社会"凝视"写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对现代性的态度经历了从学习型现代性到反省型现代性的转变。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到整个80年代,我们仍然处在强烈的现代性追求之中,90年代以后则变为对现代性的批评。中国人对现代性的批判现在有可能转变为内在的批判,它首先是对我们自己的现代文化的批评,是现代性的自我反省。这种反省,当然与对具有高度扩张性的西方现代性的批评,以及对全球化过程的反省构成一种互动的关系,但它更多的应该与当代中国问题和中国经济有着深刻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D·H劳伦斯:男权与女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多数女权主义者对劳伦斯是持批评态度的,认为他在文本中表现出明显的大男子主义。但是,如果从历史和西方社会现代性的进程对他的性政治立场进行分析的话,我们可以看出劳伦斯的性政治立场虽然受传统男权主义的影响,但与西方现代性思想的发展又是一脉相承,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小说评点的心灵化特色主要表现在:带有个人话语色彩的评点立足于文本,以文本赏鉴、阐释和评点者主观体悟为主,兼顾读者感受,重视与读者的心灵交流。尽管在上世纪小说评点出现过断层,但八十年代之后评点的悄然回归说明这种批评模式仍具有生命力。特别是九十代末穆涛评点的《土门》及同一系列的贾平凹长篇小说评点本,证明了这种心灵化批评存在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体现了大众对感性批评的接受和向往。  相似文献   

18.
民国言情小说是中国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反映,是社会现代化的实证文本。其现代性主要体现在:表现对现代爱情和婚姻自由的追求;以平民的视角展示生活世相;走向现代的小说艺术形式探索。  相似文献   

19.
清代评点家张竹坡的《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是《金瓶梅》所有评点著作中的翘楚,不仅为小说文本的流传起到了促进作用,也为中国古代小说文人批评的范式指明了方向.文章以张竹坡的评点本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小说评点中反复出现的“映”,对其多义性的相关词汇,即掩映、照应、遥映、遥对、遥照、相映、映衬等在评点中频频出现,从而对小说的评点进行解读.揭示出“映”的多义性不同词汇在小说的人物塑造、故事情节、语言叙述上具有不同的意蕴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寻根小说,其理论主张呈现出明显的"文化守成"倾向。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主张回归传统文化,追求本土文化身份认同;其二,反思工具理性的启蒙现代性,张扬审美现代性;其三,追求自然环境生态和人文精神生态的双重和谐。寻根小说作家力图通过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及劣势,来对自身文化进行重造,使其更好地参与全球文化交汇,从而完成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寻根小说的这种"文化守成"价值理念,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西方启蒙现代性的反思,其对多元现代性的自觉追求有着显性的价值和意义,但在创作实践中所暴露出的理念偏颇也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