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首先介绍了GPSRTK的系统组成及基本原理,探讨了RTK技术在工程测设中的特点及优势,最后,列举一应用实例,进一步掌握了RTK的工作流程,通过比较RTK和全站仪的测量结果,说明RTK技术可以满足厘米级精度的勘测和施工放样任务要求。 相似文献
3.
4.
5.
6.
李庆文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2):243-244
结合太原市康西路的具体情况,描述了城市道路缓和曲线的测设。通过采用测距仪和极坐标方法,利用施工导线放取道路缓和曲线的主要点,采用偏角法对道路缓和曲线布点进行详细测设,有效地提高了各主要点的点位精度,减少了测设中的误差,保证了道路缓和曲线线型的圆滑。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同心曲线的性质,提出了可在任意点设站测设同心曲线的原理及放样同心曲线的中线、侧线各桩并闭合于各自主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同心曲线的性质 ,提出了可在任意点设站测设同心曲线的原理及放样同心曲线的中线、侧线各桩并闭合于各自主点的方法 . 相似文献
9.
邓云潮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0(3)
为了提高外业数据采集速度,根据公路外业测设的特点,介绍了一种新的外业三维测设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测设模型,应用该模型方法开发了适用于外业测设的程序系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模型简明、便于编程等特点,可直接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为了方便道路测设的实地选线和放线,本文介绍了用Basic语言编写PC-E500的测量实用程序,并介绍了此程序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剑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Z1):75-77
对目前铁路曲线测设的切线支距法、偏角法、极坐标法进行对比、分析,融合各种测设方法的优点,提出一种广泛适用的弦切法,可以任选支镜点,适用各种地形条件下的曲线测设.在内业工作量增加不多的情况下,降低了外业工作量减少了支镜点数量,为提高测设精度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平曲线上斜交(正交)涵洞的测设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就缓和曲线上、主曲线上正(斜交)涵洞的布设方法分别进行了演示。利用此方法可以较好的解决平曲线上斜交涵洞的测设难题,方法简单,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13.
14.
油气勘探投资是典型的风险投资活动 ,尤其对勘探程度较低的勘探新区投资 ,具有较高的风险 .油气勘探项目的风险主要包括地质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等 .其中地质风险是勘探开发项目中主要的风险来源 .风险分析的目的就是给投资者提供直观的、数字化的结果 ,帮助投资者科学决策 ,以减小、回避风险 .根据新区勘探资料少、风险较高的特点 ,可以采用二项分布概率模型 ,预测进行多井勘探的不同结果的勘探成功率 .二项分布概率模型分析多井钻探风险具有方便快捷、需要资料少、可以预测多种结果的特点 .预测结果可以作为“最坏情况”供投资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复合曲线在路线测量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的一种计算方法及实例,以及利用全站仪进行路线测设的三维点位放样过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学生学习任务的增加,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因此,其项目教学法就运应而生.本文就项目教学法在公路测设技术课程中的运用进行简要的介绍,希望能为以后类似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PCE500的道路测设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详细地介绍了在PCE500计算机上建立的道路测设系统和它的功能,讨论了系统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法.该系统解决了如何在野外现场利用袖珍计算机快速计算复杂线形的中桩坐标、边桩坐标.系统能快速地测设路线加桩,确定任意点到路线的距离等,同时该系统亦适用于路线检测.当采用全站仪测设路线时,利用本系统可大大地提高测设效率.经实践证明该系统设计合理,使用简单方便,适用于任意线型的路线,包括匝道,系统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可用于掌上电脑或微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各测绘单位基本普及全站仪和测距仪这种先进测绘仪器。因此,研究用全站仪和测距仪测设中线点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建立了曲线独立坐标系,推导出用全站仪和测距仪测设中线点的数学模型,并编制PC-E500机的测设程序。这样,在测设中,由于测站点和测点(中线点)处于同一坐标系下,利用全站仪的坐标放样功能及极坐标法(对于测距仪)就能方便进行测设中线点。我们用这种方法在某国道改扩建成程中,进行了应用,证明此法是可行的,具有简便、快捷、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钻探工程是地质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矿产能源开发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钻探工作的安全生产对地质勘探行业、乃至国家能源安全都有重要的意义。HSE管理是关于健康、安全和环境的管理办法。风险管理是HSE管理的核心。识别钻探作业中的风险并确定风险等级,预测其可能发生的危害和后果,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和防范手段,从而极大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