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调查问卷,得到徐州市某高校学生的幸福指数测量数据,并通过因子分析、结构方程、路径分析方法建立大学生幸福指数测度模型,最后得到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为生活环境和学习情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培养正确的幸福观、促进人际交往和沟通、学会自我调节和管理三个方面,提出提升大学生幸福指数的相关建议,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完整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幸福指数一种简单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庚 《科技资讯》2009,(28):245-246
本文首先介绍了幸福感定量研究中的公式法,其次利用萨缪尔森的幸福公式结合生产函数的方法来构建了大学生幸福公式,给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大学生幸福指数算法,最后用它来研究了几种典型情况下的大学生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4.
武文  田银伟  陈丽萍 《科技信息》2013,(10):188-188
本文阐述了在中医药高等院校加强幸福校园文化建设,传承中医药文化,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大学生幸福指数的重要性。同时,对中医药特色幸福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实行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心"的呼唤     
文章通过以信心、爱心、细心,耐心、关心和诚心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班级工作有序展开,从而得到更多的双赢--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班主任拥有更高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6.
从“幸福指数”的维度谈社会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幸福指数背离的原因,指出幸福指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探讨了要通过提高幸福指数来建设健康有序的和谐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指标的相关。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综合幸福感问卷》(MHQ)测量了107名大学生。结果:(1)幸福指数及各维度与SCL-90总均分及各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2)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抑郁、恐怖和强迫可解释幸福指数的20%变异,强迫因子解释生活满意的22%变异,抑郁分别解释正性情感12%变异,负性情感11%变异。结论:心理健康指标评估应包括正负两个指标系统,抑郁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以信心、爱心、细心,耐心、关心和诚心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班级工作有序展开,从而得到更多的双赢——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班主任拥有更高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9.
赵建国 《科技信息》2013,(9):456-457
本文通过阐述管理沟通及基于员工"幸福指数"进行管理沟通的必要性,分析了企业管理沟通的障碍及措施,通过有效沟通来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从而得到企业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在追求幸福的同时都要以责任感为前提,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必须依托其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作为大学生,目前普遍存在幸福感淡化、责任感缺失等问题,本文通过增强责任教育的实效性与立足责任生存教育和幸福感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完善的责任意识和追求正确的幸福观,培养大学生感知幸福与创造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496份关于90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问卷,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法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整体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状况及其主观幸福感的特征。探讨了主观幸福感在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师范生和专业类别等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旨在为高校加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教育工作和提升90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幸福感关乎对大学生生活状态和生活态度的理解,也是转型期我国社会文化特征一定程度的反映.为研究转型期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对长春市某所全国统一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二学生及其父母共917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基于比较视角的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与父辈不同,并且大学生的幸福意识和追求幸福的动机更强;城镇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幸福意识、追求幸福动机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城镇大学生的成就感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男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幸福意识和追求幸福的动机差异显著,同时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根据当代大学生幸福现教育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形成科学、正确幸福观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有价值的幸福现.  相似文献   

14.
在积极心理学思潮推动下,幸福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正在兴起,让人生幸福成为教育的应然要求.本文从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出发,探讨在高校实施幸福教育的意义,并指出高校实现幸福教育的路径;建构幸福知识体系;培养以幸福为目的的积极人格;提高大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学生专业认同度不高现象,严重影-向到大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也对学生的幸福感、就业信心以及今后的职业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首先要从学生自身出发增进专业了解,明确学习目标,增强专业兴趣,社会、高校甚至家长和朋友各方面协调配合。积极采取有效对策提升大学生专业认同。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大一新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当中存在着地区差别、专业差别和已有的心理状况差别。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着重考察其自我评价、人际关系和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不同专业和不同地区的学生,其幸福感没有显著地差异;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人际关系与个体的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对于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帮助大学生实现对幸福生活的建构,是高校教育的目标和重要任务。文章从加强大学生幸福环境建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升大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等方面对大学生幸福生活构建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利用Matlab和Spss软件对我国2011年各地区有关幸福指数的指标进行分析。将相关性指标用同一个主成分表示,然后求取各个地区的综合值,最后利用聚类的方法对这些地区进行聚类,得出结果可以为各地区提供建议,从而提高当地居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