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兴文县是四川盆地南部典型的岩溶石山区,境内资源环境问题突出,主要包括岩溶、干旱、滑坡、泥石流以及由近年来诸如旅游等人类活动频繁引发的环境问题.针对目前其存在的岩溶环境问题,提出了应当从恢复山区自然植被、治理水土流失、适度发展旅游业等方面着手的相关建议,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贵州喀斯特(岩溶)山区是中国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从6个方面总结岩溶山区土壤环境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指出岩溶山区土壤环境问题的研究应着重于土壤因子与其它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其核心内容是研究岩溶山区土壤与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岩溶山区土壤与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稳定性及岩溶生态系统中土壤储存、转化和运输功能等3个方面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岩溶山区土壤环境问题战略对策与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3.
丛枝菌根在石漠化生态恢复中的应用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漠化是西南喀斯特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石漠化问题的研究十分活跃,在很多方面都取得很大进展,但在岩溶区实际的生态恢复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障碍.菌根真菌生态适应性强,对恶劣环境中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丛枝菌根的生理结构和生态功能与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亟待克服的障碍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表明利用菌根手段来解决岩溶石漠化地区的这些问题是一条崭新而有效的途径,并且其在提高石漠化地区植物抗岩溶干旱、耐土壤贫瘠能力和增强新引入植物对石生、富钙环境适应力等方面将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赋存于寒武系和奥陶系灰岩中的岩溶水是徐州市的主要供水水源.1978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快速城市化,市区岩溶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而且城市西北郊煤矿的开采疏排水活动也导致大量的地下水流失.上述两种作用导致徐州市岩溶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面积逐年增加,增强了地下水系统的脆弱性,诱发了诸如局部水资源枯竭、水质恶化、地下水污染和岩溶塌陷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具有系统性和连锁性的特征,已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质量,增加了城市供水的风险.根据各个环境要素演化关系,本文建立了城市化条件下地下水开发的环境效应概念模型,并提出了岩溶地下水保护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不断加强, 致使盆地孔隙水及部分岩溶水形成诸多超采区和严重超采区, 部分含水层被疏干, 岩溶大泉流量大幅衰减或断流, 水井枯竭或产流减少, 水质恶化等环境地质问题. 为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努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全面系统地进行地下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评价, 提出符合现状实际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地下水的数量、质量和可利用量. 本文以坪上应急引水工程为例, 采用排泄法对坪上泉岩溶水天然资源量进行计算, 用补给量法对其校核, 并基于SVM理论的预测模型对坪上泉岩溶水流量进行预测, 经过系统分析、计算与评价, 通过补给量法的检验, 用排泄法计算结果作为坪上泉的岩溶水资源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石漠化是岩溶地区脆弱的岩溶地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现象,它的产生与岩溶环境条件直接相关。通过对流域内的岩性、地貌、岩溶形态、表层岩溶带、地下管道在岩溶水系统中构成的水文网络及动态变化等岩溶环境特征的调查研究,论述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及其产生的后果。根据石漠化的分布现状与岩溶环境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石漠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金佛山岩溶环境与经济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环境是一种缺土、缺水、富钙的极不稳定其脆弱的生态环境,现代岩溶环境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本文从金佛山岩溶环境的形成地质背景角度分析了该脆弱岩溶生态环境对经济滞后作用,探讨了在该区现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开发的问题,提出不能以牺牲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来发展经济,必须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到与经济并重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岩溶隧道施工遭遇岩溶特别是充填(水、黏土)岩溶,极易发生涌突水、涌突泥灾并引发隧道冒顶、地表水源流失等地质灾害及地表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轻则影响工期,重则对洞内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造成危害.研究岩溶隧道穿越位置岩溶发育及其充填性质,总结隧道施工岩溶灾害处理经验,无疑对今后西南岩溶隧道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云南某高速公路隧道为例,对季节变动带岩溶发育分布规律、岩溶灾害治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矿产资源的开采量不断增大,在其开采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也愈发严重,各类地质灾害伴随而来,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综合考虑水文地质单元、灾害发育程度、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矿山抽排水等因素,结合岩溶发育规律,对煤矿区内岩溶塌陷的成因机制分6个区来进行了分析,得出岩溶发育与矿井大量抽排水是该地区岩溶塌陷发育的最重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域内岩溶塌陷的主要发展趋势预测和预防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岩溶的产生和发育破坏了岩体原有的完整性,降低了岩体本身的强度和承载能力.文章根据白洋河大桥岩溶区桩基的工程实践,介绍了岩溶区桩基工程地质勘探、设计、施工动态控制等问题,解决了岩溶区桩基工程设计、施工特殊的要求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黔西南州农业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在喀斯特地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地貌以峰林、峰丛、峡谷为主,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等三百多万人口,从事着各种原始的农耕活动.在特殊的气候、环境等资源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农业发展模式和原生态民族文化,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章借鉴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初步探讨了岩溶洞穴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提出了发展的目标;分析了岩溶洞穴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包括负面影响分析、环境容量的计算、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在岩溶地区旅游业发展中的必然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兴旅游方式 ,是应全球提倡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而产生的。开展岩溶地区生态旅游是为了促进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岩溶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现状 ,针对生态旅游的内涵要求 ,探讨了在岩溶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贵州喀斯特地区景观的构景因子虽然类型多样、形态各异,但从其地域组合特征看,景观雷同性强,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负近邻效应"关系,再加上各地旅游产品低水平重复,不仅使资源浪费、资源与环境破坏的现象并存,而且旅游业及旅游项目所产生的聚集效应和联动效应也不明显,迫切要求发挥旅游资源的整合优势,以实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互动发展。本文以花溪高坡与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为例,通过对两者间区域旅游发展中的趋同性与差异性分析,提出了区域旅游产业联动开发的优势与目标,探讨了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与产业联动发展的思路、布局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当前,旅游业通过大规模的开发建设,经济利益成了压倒性的目标,而造成区域不少高品味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景观环境遭到很大的破坏。通过对平坝挂多地区喀斯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野外实地考查,分析旅游开发对景区自然和人文各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措施,以期实现可持续的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黔南是喀斯特发育强烈的地区,分布有1000多个洞穴。根据地形图上洞穴的位置、洞高、洞长、发育方向、坡顶海拔、坡底海拔以及岩性等信息,以GIS技术为平台,建立黔南喀斯特洞穴数据库和洞穴信息系统,主要在于为黔南喀斯特洞穴数据资料查询、分布规律、空间相关关系、潜在资源开发、部门辅助决策和为旅游及相关部门对黔南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提供信息。同时将系统应用于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采用相应的"最优路径选择"方法,提出黔南相应的旅游线路规划及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7.
川南地区喀斯特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喀斯特乡村特色旅游,既可带来经济效益又可恢复生态环境.本文主要根据发展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结合川南宜宾市筠连县筠连镇古楼坝区位条件和旅游资源条件,分析了在川南喀斯特农村地区,将农业观光旅游和自然景观观光旅游相结合,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以促进川南喀斯特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马山古零神奇洞景区特色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山古零神奇洞景区具有区位好、洞穴景观神奇、开发潜力大、前景好的特点。景区的开发及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地质历史、艺术观赏及科学价值。景区开发的区位交通条件、地域组合条件、资源容量条件、客源市场条件、开发投资条件、施工条件看好。正规化合理开发景区将会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开发重点 ,并针对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应挖掘和展示喀斯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建立喀斯特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 ;开拓知识化管理 ;加强区域间旅游资源与产业的整合 ;创新旅游体制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