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郭霞 《科技信息》2011,(30):291-291
谈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用色,在“画道之中,水墨为上”的观念笼罩下,同笔墨相比一直处于次要的地位。实际上“用色”是中国绘画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画家为用色付出了艰辛,积累了丰富的用色经验。  相似文献   

2.
迟慧 《科技信息》2010,(11):188-189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其文艺思想深受儒、释、道三家涵泳,体现出一种“综合”的特色。本文主要探讨苏轼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综合性。一方面从社会背景、个人经历出发,探讨苏轼绘画关学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着重从“象外”与“常理”、形与神、道与艺、诗与画几方面入手,分析苏轼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综合性特点。  相似文献   

3.
喷画艺术具有逼真、生动的艺术效果,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广告、动画设计和建筑等领域。喷画能够具有惟妙惟肖的写真效果,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在教学中,该绘画手法应充分考虑不同的创作目的、材料等因素,更好地发挥其独特而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喷画的充分了解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应用能力,发挥其在艺术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山水画萌于魏晋南北朝,创于隋、唐,五代、北宋成熟,其自成体系,为中国画之重要画科。古代士大夫虽握公器奉儒家为思想之正统,仍欲标榜自我清高,由此便融道、释之思想,并借绘山水超然脱世,故历代画山水者皆效仿其遵循儒、释、道融合之准则。然时代变,山水画亦改变,此文从山水画演变受道释之影响,并分析其历史必然性及其积极因素,且了解画史未明了之困惑。发扬积极抑制消极,对当代山水画提高乃有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中国画技法理论中,“意笔”与“工笔”多少有点“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味道。其实,二者的种种差别,说到底,只不过是中国画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两种技法上的特色和两个相反相成的审美领域而已。正是由于二者的共同存在,才构成了“中国画”的完整概念,决定了中国画的本质属性与内涵。国画自身的历史也说明,“工笔”曾经是对“意笔”的丰富与拓展,“意笔”又曾经是对“工笔”的突破与超越。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画个性、多样性的思考是对当前中国绘画的现状以及中国画发展取舍的态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国古代人画形成的审美特质研究,仅仅只局限于儒、道、禅三方面未免有些单一,从神权、经脉和丹田之气这几个方面阐述古代绘画的审美思想出发,我们可以求得对于中国绘画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相似文献   

8.
林彬 《南昌高专学报》2002,17(3):28-30,39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画家不满足外表的肖似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不局限于就画论画,为画而画;追求传神。在仕女画的绘画作品中具体体现了三个特点:端庄娴静的德行美;潇洒飘逸的浪漫美;简约传神的形态美。  相似文献   

9.
诗与画具有共通之处,"诗情画意"的艺术美感在中国盛唐诗人王维和英国浪漫主义大师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歌中表现得极为明显,二人诗歌创作的绘画技巧、构图方法和指导思想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与画作为表达美的艺术形式而存在,寄托感情、陶冶情操是其意义之一。这也正是诗画可以融合的原因。基于这种共性,诗可以呈现画的意境,画可以表达诗的情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现象是诗画不断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苏轼是十一世纪下半叶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他诗文、书画无所不精。在绘画方面,他既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同时,又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家.他的文人画论在我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影响十分深远。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文士画,士人画,是北宋中期兴起的一个新的画派,主要成员有文同、苏轼、米芾等人。文人画是与院体面、工匠面对立的。当时的院体面、工匠画流于追求形似,注重工笔描绘,风格繁富艳丽,宣扬“重人伦、成教化”的绘画功能。苏轼对此深为不满,于是大力提倡文人画,形成一整套系统的绘画理论,成为文人画的号角。 一、功能论 苏轼倡导的绘画功能在于自适其意。 苏轼认为,绘画的目的只能是自适其意,而不是为了追求直接的功利目的。他在《书朱象先画后》一文中说: 能文而不求举,善画而不求售,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而已。以其不求售也,故得之自然。 这就突破了儒家教化思想的束缚,摆脱了绘画的功利性。苏轼的看法虽仍显片面,但其中进步的成分还是主要的。因为创作不为求名,不为求利,而仅仅为了表现自我,为了自适其意,这就使作画者精神放松,对画能够全神贯注.这样画出来的画才不会失之做作,失之雕饰。只有为自适而作画,才会使  相似文献   

11.
《潍坊学院学报》2019,(5):62-64
孙宝瑄室名甚多。前居京师期间,喜好恬静淡然无为的读书生活,而号其室为"梧竹山房"。沪居时期,接触中西学新知,思想日益变化,而谓其室为"日益斋";又因研习佛学,取"见道忘山"意,名其室曰"忘山庐"。后又取《庄子·庚桑楚篇》"介者拸画"意,谓其行谊识解独出机杼,毁誉置之度外,而号其室为"拸画斋"。孙宝瑄的不同室名,反映了他在不同时期的意趣和追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美学向来就有强调诗与画两种艺术形式相互补充与融合的传统,即所谓“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诗画交融的特点在神韵派诗歌及文人画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司空图为神韵派诗论的开创者,他的诗歌理论以道家美学为基础。而“中国画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最主要的流派当然是‘南宗文人画”。南宗文人画亦以庄禅美学为其艺术理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胡宜疑 《科技信息》2010,(13):248-248
女性、花与画的融合与渗透,从历史的宏观角度着手分析女性与画之间的相互依存,又从“花”这个微观角度来再现女性与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史曙 《潍坊学院学报》2006,6(3):44-45,71
苏轼认为诗画有相通之处,诗为“有声画”、“无色画”,画为“无声诗”、“有形诗”。但诗画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智性模式,诗可以舍弃具体的形象,单纯追求无限流动的意象,但画却必须要借助形象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5.
《奇闻怪事》2012,(7):1
<正>库尔迪斯今年54岁,家住美国密执安州,是个颇有名气的画家。其实库尔迪斯的画并不出名,出名的是他的作画方式——他的画都是在梦中完成的。1971年,库尔迪斯无意中发现自己有这种特异功能。他有个自我催眠的诀窍,经常利用这种自我催眠的办法使自己休息放松。当时他在一个制片厂担任绘景师。这天,他利用午茶时间睡了一  相似文献   

16.
宋世宏 《科技信息》2008,(6):212-212
该文对数字绘画的特点、与传统绘画的关系做了分析与描述。随着电脑功能的不断开发与普及应用,数字绘画成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绘画的新画种。  相似文献   

17.
晓强 《科技信息》2003,(3M):11-13
收到朋友转寄过来的刘秉江先生画稿,很令我吃惊,这不只作者是我敬仰已久的人,更因为作者在这画种上取得的成就——画是油画棒在色纸上画的定生,且不说画上的宗山类型建筑包蕴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CG绘画的画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芬 《科技资讯》2010,(13):236-236
画种,是在人类艺术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基于物质化工具和材质基础上的艺术分类方式,而CG绘画作为一个产生时间很短的艺术绘画"种类",放置在如此短暂的时间范围和如此宽广的空间范围内,是很难考量出其深层次属性的。因此,对CG绘画的种类归属和未来走势进行清晰的判断还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19.
李娜 《科技资讯》2010,(2):174-174
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学生为理科生,没有任何绘画基础,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提出了在《绘画》课程中采用带画教学法。介绍了带画教学法提出的意义,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总结了带画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方法、优缺点,以及对授课教师的要求等。  相似文献   

20.
基于自然驾驶数据的驾驶员紧急转向变道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以驾驶员转向目标瞄点为核心的、面向操纵层的驾驶员紧急转向变道的模型建立方法.基于驾驶员紧急变道的阶段特征,提出了驾驶员紧急变道侧向运动轨迹的规划方法,并结合远近目标点理论分析方法,分阶段建立了驾驶员转向变道工况的驾驶员转向模型.对紧急转向变道中避撞、侧移和稳定阶段的增益因子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模型能够真实地预测自然驾驶中的紧急转向变道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