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论述了有机聚合物及小分子材料的电致发光原理,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及影响器件稳定性,寿命的原因,总结了目前该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展望了下世纪有机发光材料的应用前景和商业化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有机发光器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展的历程,论述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发光原理和器件结构,讨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展望了OLED在新世纪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从高效柔性有机半导体器件、高效有机太阳能电池、高效有机白光二极管、有机光伏器件的磁效应、有机自旋光伏器件设计等5个方面,盘点了2017年有机功能材料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从有机电子学、有机光电子学和有机自旋电子学等多个角度,回顾了有机功能材料新奇的物理现象及原理;预测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显示领域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通过对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实验的可行性分析、工艺流程、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器件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了合理的技术路线,提高白光电致发光器件中各成分的发光效率,从而得到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有机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相似文献   

5.
对近几年来有机薄膜电致发光(EL)器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停和分析,有机薄膜EL器件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一个热点,该器件具有可与集成电路相匹配,直流电压低,发光亮度高,以及它与无机薄膜相比较易实现多色显示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有机LED器件结构对其内部电场和电荷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高电场作用下载流子的Fowler-Nordheim(F-N)隧穿理论,建立了双层结构有机发光二极管(LED)器件载流子的动力学方程,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了稳态条件下势垒参数、外加电压、阳极区和阴极区的厚度等因素对器件内部电场和电荷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LED内部阴极区与阳极区的电场分布、内界面两侧积累的载流子面密度跟势垒高低、膜层厚薄以及外加电压大小密切相关,各功能层之间的能级匹配和厚度匹配对于器件结构优化和性能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具有效率高、亮度高、驱动电压低、响应速度快以及能实现大面积光电显示等优点,因其在平板显示和高效照明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而引起广泛关注。在OLED的制备及优化中,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包括小分子和聚合物的选择至关重要,其中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具有确定的相对分子质量、化学修饰性强、选择范围广、易于提纯、荧光量子产率高以及可以产生红、绿、篮等各种颜色光等优点,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机电致发光小分子发光材料的研究状况,对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进行分类和评述,并简要介绍了小分子OLED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综合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有关有机LED器件的研究报道,对有机LED器件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评述,重点介绍有机LED器件结构和制备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一个热点,发展非常迅速。该器件具有自发光、响应快、发光效率高、驱动电压低、能耗低、成本低等许多优点,因此它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的平板显示终端。概述了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目前研究进展状况、出现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10.
简要本文合成了三种均三嗪衍生物TPTPA、TITPA和TCTPA,并利用其在电学和光学特性,将其作为发光/电子传输层材料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 其中,TCTPA具有比TPTPA和TITPA更高的荧光量子产率(PL). 从TPTPA到TCTPA其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级(LUMO)逐渐减少,这说明了TCTPA由于其共轭结构的增大,具有更高的电子迁移率. 以TCTPA作为发光/电子传输层的无掺杂OLED器件,在20V时亮度达到最大值2 612 cd/m2,其最大亮度效率和最大功率效率分别为1.72 cd/A 和1.35 lm/W. 将Ir(PPy)3、PVK、PBD等化合物,分别掺杂到以TCTPA为发光/电子传输层的OLED器件中,均展示出比无掺杂器件更高的亮度及效率.  相似文献   

11.
采用真空蒸镀方法,制备了以N-BDAVBi为发光层的高效率非掺杂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结构为ITO/2T-NATA(40 nm)/NPB( 10 nm)/N-BDAVBi( (3+d) nm)/ADN(7 nm)/N-BDAVBi( (3+d) nm)/ADN (7 nm)/Alq3 (30 nm)/LiF(0....  相似文献   

12.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钴卟啉LB膜气敏材料(CoTDMAPP),并制成电阻式LB膜气敏元件.对其气敏性的测试表明,该元件只对NH_3敏感,灵敏度高、响应恢复较快、稳定性较好,实现了常温下工作,且功耗低,一致性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HL-1装置里低杂波模式转换点的变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和数值计算,其参数取自“HL-1低杂波加热物理方案”。结果表明,波的可近性条件为 1.23,在物理方案中由公式给出的值为 1.82。可见方案中的值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宽带Σ-Δ波形产生器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速器件速率对实际信号波形带来的失真,以及对宽带Σ-Δ波形产生器中信号频谱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和公式推导,进行了频谱分析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高速器件速率会给信号的频谱带来一定程度的失真,使带内信号高端部分产生衰减,信噪比降低.  相似文献   

15.
闭锁器是轿车电动门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件,在闭锁器性能检测中测量冲击力和脱滑力时,模拟负载装置要实时地提供给闭锁器拉压双向的50N被动负载。本文针对闭锁器驱动杆做20°左右的往复摆动和挂钩挂轴与锁舌孔联接的要求,提岀一种电动随动模拟负载机构,通过对挂钩和挂钩挂轴的有限元分析确定结构尺寸,设计的电动随动模拟负载装置实现了...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两种经典传统荧光材料作为发光层,制备了非掺杂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WOLEDs).在器件中两层苝(perylene)以薄层的方式分别置于双极性主体材料CBP(4,4’-di (N-carbazole)biphyenyl)两侧作为蓝光发射体,一层超薄的红荧烯(rubrene)插入CBP中作为橙光发射体.通过改变rubrene在CBP中的插入位置获得了高效率白色荧光器件,最高电流效率为6.6 cd/A(外量子效率为2.6%),最高亮度为18 480 cd/m2,且其中一种器件在200 mA/cm2的高电流密度下,CIE(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色坐标可达理想白光平衡点(0.33,0.33).  相似文献   

17.
以N-正丁基-2-甲酯基-5-甲基苯磺酰胺(Ⅰ)和N-(4,6-二甲氧基嘧啶-2-基)苯基氨基甲酸酯为主要原料合成了N-(4,6-二甲氧基嘧啶-2-基)-N′-(5-乙酰胺甲基-2-甲酯基苯磺酰基)脲(Ⅶ). 与N-溴琥珀酰亚胺反应,得到N-正丁基-5-溴甲基-2-甲酯基苯磺酰胺(Ⅱ),产率60%; 和叠氮化钠反应得N-正丁基-5-叠氮甲基-2-甲酯基苯磺酰胺(Ⅲ),产率73%; 经催化加氢得N-正丁基-5-氨甲基-2-甲酯基苯磺酰胺(Ⅳ),产率75%; 用乙酰氯酰化得N-正丁基-5-乙酰胺甲基-2-甲酯基苯磺酰胺(Ⅴ),产率90%; 经取代得5-乙酰胺甲基-2-甲酯基苯磺酰胺(Ⅵ),产率77%; 和N-(4,6-二甲氧基嘧啶-2-基)苯基氨基甲酸酯缩合,得到,产率63%.  相似文献   

18.
以均苯四甲酸二酐(化合物1)和L-蛋氨酸(化合物2)为反应物,无水醋酸为溶剂,反应生成酰亚胺酸[N,N'-均苯四酸-2-L-蛋氨酸二酸](化合物3).化合物3与二氯亚砜形成酰氯[N,N'-均苯四酸-2-L-蛋氨酸二酰氯](化合物4)后,在微波加热条件下,在10min内与乙二胺快速形成缩聚产物[聚N,N'-均苯四酸-2-L-蛋氨酸乙二酰胺](聚合物5).应用红外光谱分析(IR)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1H-NMR)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微波辅助加热可用L-蛋氨酸为原料将手性元素引入聚合物.  相似文献   

19.
在Vanet应用场景中,由于车辆高速运动导致车辆节点构成的网络拓扑不断变化,多数路由协议需要及时维护自己的邻居表来选择路由。邻居选择出错会出现数据频繁重发,导致传输时延高且不可靠等现象。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速公路应用场景的高效的邻居发现方法NDK(Vanet Neighbor Discovery method By Kalman filter)。该方法利用经典的地理位置路由算法GPSR思想,借助于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预测模型来预测节点的邻居表,同时周期性的使用路侧装置(RSU,Road Side Unit)修正预测值。通过NS-3的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较经典的GPSR算法和其他基于时间、移动预测邻居表的算法能更好判断节点的加入和离开,并有更好的邻居正确率和更轻的网络负载。  相似文献   

20.
A novel organic disulfide, N,N′-dithiobis(3-nitroaniline)(1) was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3-nitroaniline with sulfur monochloride in chloroform. Compound 1 was reduced by zinc powder to give N,N′-dithiobis(1,3-phenylenediamine)(2). Poly N,N′-dithiobis(1,3-phenylenediamine)(3) was prepared by electrochemical polymerization of compound 2 and its basic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