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影《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以博弈论创始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为原型,讲述了纳什创立"博弈论"——陷入、抗争与克服"妄想型精神分裂症"获得诺贝奖的人生历程。在纳什克服精神分裂症的过程中,妻子艾丽西娅以及朋友用深沉的爱帮助他最终克服了精神分裂;分析纳什罹患精神分裂症的原因,除对数学事业的不懈追求外,政治的诉求是更重要的原因,从这点来看,"爱"的拯救并不能完全克服精神分裂。  相似文献   

2.
影片《尼斯湖水怪》以一个非常诗情画意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小主人公与水怪之间不寻常的友谊。他让我们了解到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也应该进行很好的交流和沟通。给我们了一个非常震撼的启示,同时也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的道理。《尼斯湖水怪》的艺术特色主要从故事剧情、特效制作、音乐音响进行展开探讨,对本部电影进行艺术特色分析。  相似文献   

3.
今年8月,国际数学大会第一次在中国举办。随着全国数学热的再度兴起,一个备受争议的名字也将被提起,他就是美国数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纳什。 对于纳什,长期以来知之者甚少,直到今年春天,他的知名度才前所未有地提高。2月,74届奥斯卡金像颁奖仪式在洛杉矶举行,好莱坞的一部名为《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的传记影片出人意料地夺取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四项奥斯卡大奖,影片中的主角,正是纳什。 争议的风潮也随之掀起。反对影片获奖的人说,纳什是一个“问题科学家”——他有同性恋的嫌  相似文献   

4.
刘军  李欣 《科技信息》2013,(18):206-207
人物传记电影通常以历史上某位杰出人物的生平事迹为题材,该类影片近年来为奥斯卡获奖的热门,如近三年来荣获奥斯卡大奖的《林肯》、《铁娘子》、《国王的演讲》等。选择这类题材,除了有历史的厚度,也考虑了观众所熟悉的程度。影片《林肯》与《铁娘子》深刻而让人回味,把两部电影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有了更多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两部电影进行比较和研究,旨在找出两者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原罪》是一部关于爱与欲望的黑色激情悬疑片,这部影片自从上映之初就因其中充斥的大量男女主人公的激情片段而广受关注。其实抛开影片悬疑刺激的情节表现形式,正如影片片名所示,《原罪》其实是一部带有浓厚西方基督教文化元素的的影片,片中男女主人公人生轨迹中所犯下的罪行,与他们自我救赎的过程深刻地再现了基督教文化中罪与救赎的主题,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6.
《铁达尼号》是电影史上创票房价值最高且引起世界轰动的一部爱情题材影片,是有史以来好莱坞电影的巅峰之作。从影片《铁达尼号》男女主人公爱情的产生、男女主人公境遇悬殊给爱情带来的阻力、男女主人公爱情的结局、影片主题的内蕴等方面可以获得好莱坞爱情影片模式。  相似文献   

7.
一部创意非凡的杰作 --观影片《发条桔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条桔子》是电影史中一部最伟大的暴力电影和科幻电影。兰色是影片的主基调,运用科幻色表现未来的时空,冷静的兰色表现导演冷眼观社会、看人生、探索人性的深层,将主人公阿历士的特写处理在兰色背景下,更显主人公的残酷、阴冷和无情。  相似文献   

8.
王芳 《科技信息》2008,(3):203-203
1984年,日本东映公司出品的彩色影片《天国车站》上映时,引起日本社会的极大轰动,此片获得1984年日本的“学院奖”,而饰演林叶佳代的吉永小百合获三十届《电影旬报》电影奖的女主角奖。这是根据六十年代轰动日本的“日本阁杀人事件”改编而成的。这是一部家庭伦理题材的影片,在七十年代政治电影走俏的时期对题材的扩展和电影创新中,家庭伦理电影成了独树一帜且占有重要地位的电影题材。而此片中独特的叙事方式不同于当时的其它电影,也成为其特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贾樟柯电影《世界》的分析,从形式和内容两个层面展开对于影片视听语言和内涵主旨的分析,阐述文本与当代社会的动态关联,揭示作者内蕴的对于社会现实的警觉观察和复杂思考。  相似文献   

10.
美丽的“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正以汹涌澎湃之势,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一个全面抵制美国电影的运动。美国的反动影片,近几年来大量地涌进印度尼西亚。1963年输入印度尼西亚的美国影片达一百二十余部,占外国影片输入的70%左右。美国在印度尼西亚设立了“美国电影协会”,操纵着七百余家电影院。这个美国机构还露骨地干涉印度尼西亚电影的发行和放映活动。例如:前几年,在雅加达最大的电影院“美加丽亚”上映印度尼西亚民族电影《危机》期间,它就以放映时间过长为借口,强迫这家电影院中途停止放映这个影片。  相似文献   

11.
福柯指出:“自白”作为言语方法在人类自我构成和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由哈尔.埃史比导演的两部影片《哈罗得和莫得》以及《回家》突出体现了福柯关于自白的理论。通过对影片中两位主人公的转变过程的分析比较,可以揭示出该人物的塑造所带来的社会意义及两部影片所共同体现的导演意图。  相似文献   

12.
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强化了阅读主体的功能,淡化了作者的权威话语。电影作品的成功不仅是编剧和导演的功劳,更是因为它满足了观众的期待视野,又不断打破既有视野,对其进行重构。电影《蝴蝶效应1》就是这样一部成功的作品。本文从读者批评理论入手,从两个方面对影片进行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3.
英文电影《音乐之声》是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美国影片,影片在给人们视听觉的感性享受时,也引起人们对影片反映出的许多问题的理性思考。解读电影《音乐之声》,可以发现蕴涵其中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思想及艺术。影片主人公玛利亚和少校家的孩子的相处过程和对孩子的教育,集中展现了和谐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审美主义教育观、素质教育观以及道德情感教育观,这些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对当前正在的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具有指导性、方向性和借鉴性价值,对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闫含 《科技信息》2010,(28):I0174-I0175
第八十一届奥斯卡获奖影片《生死朗读》(又译《朗读者》),讲述了一个在二战背景下,女主人公汉娜与比她小二十一岁的男孩迈克尔的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影片凭借其高雅的艺术气息和深刻的历史内涵,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本文旨在从爱情主线,历史内涵和悲剧人生三个角度对影片的主题进行分析,以进一步阐释影片所蕴含的人生意义,展现其独特的审美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电影《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代表作。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的加盟,使整部影片洋溢着典雅的艺术气息。这部影片虽然以音乐为主题,以音乐表人生,但配乐的真正成功之处在于与电影其他语言元素的完美契合,通过音乐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深化了影片主题。  相似文献   

16.
德国电影《罗拉快跑》自1998年公映以来,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不少批评家和影迷津津乐道的是导演运用了一种新颖的拍摄手法,大胆的创新了影片的制作。然而一直以来,因为批评界始终受限于社会政治视觉,并没有真正重视这部影片所蕴含的人生意蕴。《罗拉快跑》的新颖之处,不仅仅是它拍摄技巧的独特。更重要的是影片中折射出对命运深层次的思考,能够引发观众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本文重点对影片中的人生意蕴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小说的最终产品他电影的最终产品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美学种类,不过如果你喜欢这些影片也不妨再看看原著,也许会发现别有一番天地。第87届奥斯卡提名名单上的最佳影片:《少年时代》《布达佩斯大饭店》《鸟人》《塞尔玛》《美国狙击手》《万物理论》《模仿游戏》和《爆裂鼓手》8部电影的后四部改编自小说(在美国编剧公会奖名单上《爆裂鼓手》为原创剧本),如果再加上获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影片,2015年的奥斯卡上改  相似文献   

18.
《隐于书后》是一部有关英国文学史上传奇三姐妹——勃朗特姐妹的传记电影,影片聚焦1845-1848三年间勃朗特家里所发生的事情,以三姐妹的创作、出版作品为主线,通过姐妹间的对话彰显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从一开始的"隐于书后"到最后的"三日当空",实现了从他者地位向主体认知的转变.电影叙事重点突出,在纪实性的基础上融入了文学...  相似文献   

19.
《地球上的星星》是印度2008年放映的一部关于孩子、关于教育、关于爱的影片,一经放映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影片在电影元素应用与商业运作两个方面都获得了成功,值得人们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11年上映的《白蛇传说》是对传统白蛇传故事的改编和重演。影片却用一个经典的故事拍出了一部伪经典的电影。本文从这部电影的内容和文化意义的分析,研究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