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状况量表、歧视知觉问卷、生活满意度问卷和积极消极情感问卷,对533名5~8年级的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歧视知觉以及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和歧视知觉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地预测作用;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歧视知觉和主观幸福感3者之间相关显著(r在0.12~0.38之间,P<0.01);歧视知觉在家庭经济状况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在消极情感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增进大学生情绪健康提供依据,探讨大学生情感幸福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通过分层随机抽取502名大学生,采用情感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付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积极情感显著多于消极情感,男生的消极情感显著高于女生。社会支持与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成熟型应付方式与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不成熟型应付方式则正好相反。解决问题、自责、主观支持、支持利用能预测积极情感23.1%的变异量,解决问题、自责、幻想、合理化、客观支持能预测消极情感36.1%的变异量。因而社会支持、应付方式是大学生情感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探讨苗族成年人在不同变量上主观幸福感的现状以及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各影响因素。方法:用人脸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对324名苗族成年人进行测查。结果:苗族成年人主观幸福感整体水平较高(26.10±8.349),男性在各变量上的得分高于女性,但只有家庭内支持存在显著差异(t=-1.996,p=0.047)。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及社会支持呈显著相关(r=0.635**,0.625**,0.312**,0.349**,0.366**),婚姻自评和个人收入能预测主观幸福感。结论:苗族成人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但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依然存在,提高主观幸福感,要注意社会支持、婚姻状况和个人收入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有无信仰状况老年人在幸福感上的差异,以及宗教信仰老年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量表法对162名老年人(其中宗教信仰老年人62名)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幸福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老年男性的幸福感要要显著的高于老年女性的幸福感;宗教信仰老年人的幸福感要显著高于无宗教信仰老年人的幸福感;宗教信仰老年人社会支持与其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幸福感呈显著的负相关.并且社会支持和消极应对方式对有宗教信仰老年人的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云南部分地区育儿期父母主观幸福感状况。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对400名育儿期父母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测评。结果:育儿期父母在满意度、积极情感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育儿期父母城乡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育儿期父母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得分在性别、城乡差别、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人际关系、经济收入组别上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调查的结果看育儿期父母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应建造良好和睦家庭氛围,提高这时期父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82,自引:0,他引:82  
在运用《国际大学调查》(ICS)问卷(分A卷和B卷),对广州市20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1)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2)个体的社会关系会影响主观幸福感;(3)个体的价值取向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4)性别、个体的家庭经济收入以及个体过去的生活事件等不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5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检验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社会支持在性别、年级差异上均无统计学意义;应对各因子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四个应对因子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主观幸福感得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并存在显著年级差异.(2)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解决问题、求助两个应对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四个应对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3)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明显的直接效应(β=0.289,P〈0.001),而且应对方式中介效应也显著(β=0.197,β=-0.366,P〈0.001),其中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9.7%,不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8.9%.  相似文献   

8.
贵阳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相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纽芬兰纪念大学主观幸福度量表对贵阳市不同阶层的 12 0位老人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 1)生活满意度得分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 2 )贵阳市城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大多处于中等程度 ;( 3 )男性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普遍低于女性老年人 ;( 4)生活满意度与正性情感存在着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与负性情感存在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特殊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听力障碍等残障大学生的人数也与日俱增。听力障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对其自身学习和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听力障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发现:听障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女生的积极情绪显著高于男生;独生子女听障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一大二听障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大四学生;城市听障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应激源对621名中学生进行施测,以探讨心理应激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民族、城乡、年级上初中生心理应激源存在显著差异;城乡、留守和非留守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性差异;(2)心理应激源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且同学朋友压力因子对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广西民族地区初中生心理应激源在城乡和年级上主效应均显著,主观幸福感在民族上主效应显著。为民族地区初中生幸福教育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宇婷 《科技信息》2013,(17):491-491
主观幸福感,即人们对他们生活的情感性与认知性评价,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人格特质,特别是外向性和神经质,被认为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总体幸福感量表对382名高校教师进行了研究.探讨应对方式是否对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有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应对方式对工作压力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具有减弱的调节作用.具体来看,消极应对对工作保障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负向关系起到了减弱的调节作用.积极应对对人际关系压力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负向关系起到了减弱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中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对其学业满意度的影响以及积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采用生涯适应力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对68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生涯适应力、积极应对方式、学业满意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生涯适应力、积极应对方式均能显著正向预测中学生的学业满意度;(2)积极应对方式在中学生生涯适应力与学业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提升中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可以促进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进而提升学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当前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福建省381名不同性别、教龄、职称、学历、学校地点的中学体育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学体育教师压力应对方式趋向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2.273,p<0.05),积极应对方式在学校地点(t=2.273,p<0.05)、教龄(F=5.115,p<0.01)、职称(F=3.441,p<0.05)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了解军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状况。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对603名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在校本科生进行测试。军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军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总体情感指数在大学生类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总体情感指数在专业上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延安市宝塔区60岁以上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现状,采用UCLA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费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对680名老人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年龄在80岁以上的主观幸福感(13.90±5.72)最低。有无子女、是否文盲及是否无业等因素都会影响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老年人的孤独感与社会支持(r=-0.58,P0.01)、主观幸福感(r=-0.51,P0.01)均为负相关,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r=0.44,P0.01)呈正相关,社会支持在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要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一要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二要为老年人提供多方面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7.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嘉应学院的204名贫困师范生和228名非贫困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贫困师范生与非贫困师范生在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上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性别的贫困师范生在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上无显著差异,不同专业、年级的贫困师范生在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上存在显著差异;(3)应对方式中的自责、解决问题、退避这三个变量能较好地预测贫困师范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18.
维汉大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维汉大中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异,对主观幸福感进行跨文化的验证。方法:分层随机抽样3000名维汉大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进行调查,量表由33项构成,除了评定主观幸福感,本量表还通过将其内容组成6个分量表从而对幸福感的6个因子进行评分。这6个因子是:①对健康的担心;②精力;③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⑤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⑥松弛与紧张(焦虑)。结果:获得有效问卷2547份。维汉民族比较,在GWB及其六个因子得分上,均有民族差异;在GWB得分上,男生高于女生差异具显著性(P0.05);ANOVA分析随着年级的升高主观幸福感及其六个因子的得分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在GWB及6个因子上,城市学生都高于乡村学生。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五因素”人格问卷(NEO—FFI)简式版、情绪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广东西部地区4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221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贫困生人格特质、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得分上未见显著的经济收入、性别差异;消极情感与神经质显著正相关,与外向性、随和性、尽责性显著负相关;生活满意度与神经质显著负相关,与外向性、开放性、随和性、尽责性显著正相关;积极情感与神经质显著负相关,与外向性、开放性、尽责性显著乒相关。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随和性、尽责性五种人格维度都进入了贫困生的生活满意度回归方程;神经质入选消极情感回归方程。神经质和外向性入选积极情感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0.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是个体对自己的主观评价。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鄂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鄂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总体主观幸福感水平不高,其正向情感处于中等水平以上,负向情感略低于中等水平;生活满意度评价为"既满意又不满意"。体育教师的主观幸福感除正向情绪维度不存在性别差异外,其它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幸福感高于女性;中学体育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总体上高于小学体育教师,但在负向情绪维度上,前者得分低于后者;教龄只在负向情感维度上显示出了差异性;收入变量在情感维度上不存在差异,但在生活满意度和总体主观幸福感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