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悬浮物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雾霾天气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降低,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雾霾天气越来越多的受到公众的关注。雾与霾是两个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在地面气象观测中,雾、轻雾、霾执行了新的观测标准,但由于轻雾与霾在能见度影响方面存在着共性,对地面观测有时容易造成判断失误,现将轻雾与霾天气的区别及观测要点探讨如下,供地面观测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合雾霾天气的时政材料,引出对雾霾天气的反思。指出雾与霾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导致雾霾天气的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具体阐述了运用宏观调控、利用新能源、完善法律、发挥政府作用和动员公众五方面的治理雾霾天气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利用南昌市观象台1960-2012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南昌地区的雾霾时空分布特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南昌近50年来的年霾日数呈总体上升趋势;南昌地区出现霾日峰值的月份在12月份,其次为1月份,7月份处于谷值;南昌地区季节霾日数呈现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四季递减的特征;霾的天气系统可分为高压型和低压型,南昌地区处于高压底部时,出现大范围的雾霾天气的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2013年1月6—16日,中国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天气集中出现,引发社会高度关切.此后,雾-霾天气仍在中国不同地区以不同污染程度时有发生.当下,雾-霾天气不仅成为中国民众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也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及广大民众心头带来丝丝“雾霾”.  相似文献   

5.
文怡 《今日科技》2015,(2):47-49
<正>2月28日,长达103分钟的公益作品《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将"雾霾"这个词,又拽到公众眼前。"雾霾"一词搜索量趋势图曲线,在这天陡然上升。雾霾是什么虽然经常被一起提及,但是雾与霾却是两种不同的存在。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而霾则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全国各地区多次出现雾霾天气,中国气象局不断升级对雾霾的预警系统,大气中的PM2.5指数严重超标,空气十分污浊可谓是"十面霾伏",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大气中的有毒物质严重损害呼气系统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空气的质量引起了高度重视,甚至对雾霾产生恐慌,由此引出雾霾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影响。通过研究阐述雾霾天气情况下学校体育课室外教学与实践的危害,对轻度雾霾天气学校体育应如何更好的开展提出建议,并呼吁相关部门对学校体育室外教学课规范出严格的空气标准,在保证室外空气对人体无影响的情况下进行体育课室外教学与实践,从而真正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雾霾天气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建模仿真,研究了雾霾中的有机微生物凝聚粒子对光传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雾霾中生物颗粒的消光作用不容忽视。当雾霾中有机凝聚粒子所含原始微粒的数目、半径和孔隙率增加,入射光越难透过,大气能见度下降。在重霾天气(nt600/cm3),4m开外处,激光仿真条件下,透过率小于10%。仿真给出的数据对环境治理和大气监测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生态路灯、净化空气的摩天轮、自动发酵肥料的垃圾箱等城市智能抗霾设施设计,也许可以助力未来智能城市,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健康得到改善。"对于许多居民,尤其是北方城市的居民来说,雾霾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健康,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不便。那么,在面临雾霾侵袭方面,未来的智能城市究竟应该什么样,也许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些来自世界各地城市智能抗霾设施设计中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9.
利用天气形势和地面气象要素、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及雾霾期间浓度值,对2018年10月19日至21日发生在阿拉善右旗的一次雾霾天气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霾期间天气形势,右旗处于偏西或西南气流影响,且有暖平流输送,空气相对干燥,地面处于高压区底部,非常有利于霾的形成。雾期间地面条件能见度低,19日夜间的降水可以提供充足水汽,因而相对湿度大,霾就会转化成雾,大雾期间温度和露点温度接近于一点,气温较低,雾霾期间风速呈静风状态,地面条件利于雾霾的形成。能见度和相对湿度作相关回归分析来看,呈现明显负相关。雾霾期间PM_(10)、SO_2、NO_2浓度值超标,属于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9—2018年的雾霾观测资料,对气候特征相近的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保定、高阳、徐水的雾霾日数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因观测方法的改变导致雾霾日数的变化,探讨产生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与人工观测相比,自动判别会引起霾、雾、轻雾日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的霾增加最为显著;自动判别采取瞬间观测记录方式是造成雾霾日数偏多的主要原因;自动判别霾现象日数据记录订正方法使用后,相比订正前,霾日数据序列的连续性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1.
霍雨佳 《少儿科技》2014,(12):26-27
是否戴口罩看天气而定 冬季天气寒冷,又是雾霾多发季节。我们在冬季戴不戴口罩,要根据"趋利避害"以及"两害之间取其轻"的原则定。在能见度较好、空气比较干净的天气里,我们不必戴口罩;而当大雾或霾出现时,我们最好戴口罩。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气水喷雾的除雾霾效率和除雾霾机理,首先人工模拟了中度污染级、重度污染级和严重污染级等典型雾霾,以及机动车排放、海洋气溶胶、工地扬尘和燃煤发电厂等污染源产生的城市雾霾等环境,然后基于自行设计并搭建的气水喷雾除雾霾系统,针对上述人工环境进行雾霾沉降实验.研究结果发现:气水喷雾对人工雾霾具有显著的沉降作用,对各污染级雾霾的除霾效率均在65%左右,而且随着雾霾浓度的增大,气水喷雾对雾霾的沉降效率越高;气水喷雾的除霾效率受颗粒物的润湿性影响较大,当颗粒物润湿性增大时,除霾效率越高;气水喷雾的除霾效率也受微观形貌和密度影响,对于微观形貌越不规则,密度越大的颗粒物除霾效率越高.这为今后城市雾霾的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理手段,同时也为城市空气净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灰霾天气也明显增多。灰霾天气是环境污染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危害型天气现象,其实质是环境污染问题。该文针对灰霾的形成及其危害进行阐述,并提出霾的防治措施,以期为雾霾天气的防控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如今雾霾天气频繁的出现在中国各大中城市,在雾霾天气里由于雾霾的笼罩,能见度下降,监控图片中的景物与人物都模糊不清,为交通监管、刑侦等工作造成了很大影响.该文通过对雾霾天气的图像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DSP的雾霾天气处理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近30年的漳州市市区霾天气特征发现,漳州市区霾的发生频率呈现增多趋势,并且是以每10年增多44天的线性趋势显著增多。霾日主要集中在春冬两季,正是设施农业的生产关键期,霾天气的高发对农业的发展有显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霾天气中日照时长和日照质量明显不足,霾天气中的颗粒物抑制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同时霾的发生一般伴随着高湿的天气,不利于农业生产,进一步导致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的下降,产量的下降对农产品供应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冬季霾天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原样X射线衍射(XRD)、Raman激光微探针(LRM)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技术, 对2008年北京市冬季霾天气、正常天气和降雪后天气中采集到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样品进行物相和元素分析, 并讨论PM10的矿物及元素含量变化特征。霾天气PM10浓度为262.7 μg/m3,之后正常天气的浓度为174.8 μg/m3, 均超过国家二级限定浓度。XRD 物相分析显示霾天气时绿泥石含量高于正常天气, 而石英、伊利石、长石和方解石等矿物的含量均低于正常天气。霾天气时二次颗粒物总含量达到37.9%, 比其后的正常天气的30.6%略高, 二次颗粒物中的氯化铵存在于所有样品中, 其含量从霾天气时的9.6% 降至正常天气时的5.9%, 显示出霾天气对氯化铵等二次颗粒物的生成有促进作用。LRM 在霾天气样品中探测到了覆盖在石英、方解石和硅酸盐颗粒表面的硫酸盐和有机物, 显示出大气PM10已成为重要的污染物载体。XRF定量分析结果与XRD分析结果一致, 显示Al和Si等元素含量在霾天气时明显下降, 而S和Cl则在霾天气颗粒物中大量富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连续出现大范围的雾霾现象,特别是在冬春时节,其影响可以达到我国国土面积的近1/3,雾霾现象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环境公害。探讨雾霾的成因成为寻找其治理途径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我国近年来中东部区域霾问题主要是由人为排放的大气气溶胶显著增加所致。当今不论是霾还是雾,其背后都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已不是完全的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把握安徽省的雾霾天气状况及雾霾影响因素,选取安徽省和中部其他5省2005—2013年的评价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安徽省雾霾天气综合指数,并与中部其他省份的雾霾污染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安徽省雾霾天气呈现"改善—恶化—改善"的动态变化特征,能源因素指数逐年下降、工业化因素指数梯度上升、城市化因素指数逐步上升、治理效果呈现"W"型动态变化趋势,安徽省的雾霾指数均高于中部省份雾霾污染的平均指数,安徽省的雾霾程度在中部6省属于比较严重的省份;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改善雾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月中旬,中国中东部地区持续出现雾霾天气,33个城市空气严重污染.新华社报道称,其“范围之大,污染之重,持续时间之长,多年罕见”.1月27日,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本月第四次霾黄色预警.伴随着又一次出现的雾霾天,北京市空气质量再度降到“重度污染”.这是2012年初开始公布PM2.5值以来,北京市大气污染最严重的一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08-2010年南京站的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近3年南京霾天气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南京的霾以轻微和轻度为主,一年四季均出现较多,其中冬季最强;一天中11时出现霾最多,05时出现最少;风速在1—4m/s时霾出现得最为集中,约占82.3%,出现霾时东到东南风的概率最大;霾出现时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的最多,较严重的霾天气的发生需要较大的相对湿度条件。API指数与霾天气的关系分析表明,非霾日的API指数主要集中在空气质量优秀和良好等级,霾日的API指数主要集中在良好和轻微污染等级,达到污染级别的霾日仅占总霾日的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