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容强 《科技信息》2009,(10):187-187
本文以新一代网络(NGN)的总体架构为线索,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交换网、3G为代表的移动通信网、IPv6为基础的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发展为核心,对新一代网络技术系统下的软件技术总体发展方向及相关软件技术开发平台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总结,为更好地把握网络技术与软件技术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升级,移动网络将支持更为庞大的移动用户群及更为多样的业务场景,大幅提升互联网业务体验,全面支持物联网感知应用。从无线接入网发展趋势入手,分别对其架构演进及关键技术,包括无线接入技术、光承载技术、前/中传接口技术、控制管理技术、网络切片技术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指出无线接入网络在向5G时代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3.
为了应对移动通信数据流量的爆发式增长,克服当前移动互联网存在的弊端,提出基于命名数据网络的5G系统架构.与IP网络架构不同,该架构在网络层部署命名数据网络协议从而改变传统端到端的通信模式.通过对该架构网络层的用户体验速率、端到端传输延时和移动性等方面进行仿真实验,证明基于命名数据网络的5G系统架构网络层具备优秀的通信性能,可满足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也越来越普及,发展得也越来越快,所以相关的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为了很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在相关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方面也是日新月异的变化着,使得移动通讯系统的改革效率也大大提高了。目前我国的4G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很成熟,而5G的移动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发展着。与传统的移动通信技术相比,目前的新技术5G技术拥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在数据的传输效率和兼容性方面也越发得优异。因为5G通信技术的优势和作用,所以基于SDN的5G移动通信网络架构是目前非常热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移动通信网络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影响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的因素也是错综复杂,本文对影响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促进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传感器、无线通信、嵌入式系统等技术的发展,在宽带移动通信、IPV6和云计算技术的支撑下,物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仓储物流、智能电网、公共安防、智能楼宇等领域,受到了各国的重视,被视为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络之后的第三次信息化浪潮.作为连接感知网络与传统通信网络/互联网的桥梁,物联网网关在物联网应用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网络架构上有利于现有的通信网络/互联网与感知网络的无缝融合.结合嵌入式Web Server BOA和AES加密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物联网网关设计方案,并实现了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安全传送、协议转换,同时该网关具备内部网关和业务网关的功能,最后给出了该设计的实现技术和系统验证.  相似文献   

7.
移动电子商务的技术支持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移动通信将向宽带化.数据化、多应用化发展,移动通信和网络互联技术将融合在一起,移动互联市场有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且用户潜力巨大。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也将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移动互联网基础之上所进行的移动电子商务是移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的一种重要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据需求的不断增长,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现有移动通信网络高质量、高可靠性、低成本和灵活性提出了新的挑战.一种新型的无线架构——灵云无线,通过网络架构的创新,以及智能高集成度的无线射频单元、集中化和多模的基带处理、高带宽低延迟的传输网络使得运营商可以以更低价格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并且节省了网络建设和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9.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一部分,随着科学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传输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信息之间的数据传输则是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的。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后又一大信息技术,它已经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对我们的生活将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对互联网技术的探究是当代人们密切关注的有关科技发展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当前移动通信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度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开始逐渐的代替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并不断得到推广和使用。随着人们对于移动通信网络的需求不断地增加,移动通信网络的用户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各个新型的业务不断的被推出,极大的丰富了移动通信市场,但是也使得移动通信网络的结构日益复杂化。移动网络由于先天设计存在缺陷或者是使用过程中一些因素的影响,往往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优化,才能够确保其性能。通过数据挖掘能够有效的提升移动网络的性能,确保其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动通信从3G向LTE的演进,在一定时期内2G/3G网络和LTE将长期并存,数量庞大的基站使移动通信成为信息与通信行业能耗的重点。建设低功耗的绿色LTE网络,是全社会对移动通信的期望和要求。本文从网络架构规划的角度论述了LTE绿色网络规划方法。在网络规划中采用中继技术、分布式基站、微小区基站,全IP扁平化网络架构等方法和技术,能够增强网络覆盖和容量,降低移动网络对机房、空调和电源设备等配套设施的要求,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减少网络能耗。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分析对于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4G时代,不仅为移动通信网络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使移动通信网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使移动通信网络获得更好的应用和发展,借助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对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和完善.本论述对大数据技术和移动无线网络概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析了大数据分析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现状以及困难,对大数据分析在移动通信网络领域应用的优化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本次研究,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希望提高大数据分析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地将大数据分析应用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促进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科技信息》2007,(33):57-58
文章首先描述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产生背景、概念和特点,然后介绍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及其关键技术,最后讨论了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所面临的问题。面对日益增长的移动数据传输需求,支持高速大容量移动数据传输服务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基于SDN的5G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移动互联业务的持续增长以及物联网等各类通信应用的广泛普及对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提出了新的挑战.第5代(5G)移动通信系统基于对已有通信技术的融合及演进,引入新的无线传输及网络技术,将实现多种应用场景用户业务传输性能保障.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通过采用集中控制的新型网络架构,将传统数据转发设备的数据转发与逻辑控制功能进行分离,实现了数据层与控制层的解耦,从而可有效解决传统网络结构封闭僵化、数据传输转发性能高度受限、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满足业务差异化需求、提升业务部署效率.近年来,5G网络架构采用SDN已成为业界及学术界共识,已有较多文献提出基于SDN的5G移动网络架构.在对5G应用场景、关键技术以及SDN技术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对基于SDN的5G网络架构相关研究进行详细阐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不良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从分析网络不良信息种类和传播途径入手,尝试针对性地从宏观的立法层面、中观的管理层面和微观的技术层面,提出完善网络不良信息监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今时代,面对日益增长的移动通信需求,在网络通信实际使用时,数据延时存在于数据传输中,很难有效地减少传输数据并准确通信.本论述结合互联网移动的现况来介绍网络的未来发展,以更好地整合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为目标,并提出了“T网络”的概念,使移动通信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同时,对通信网络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借助于互联网的网络结构,提高了通信和线性结构的通信质量.最后,提出了网络“T网络”的构想,并以此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和传输质量,优化传统的数据传输模式,提高数据传输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短消息业务作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提供的主要电信业务,已经备受各类用户的青睐,将手机与互联网结合起来,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给手机用户发送短信,这必将又会掀起一阵浪潮,使得短信业务上到一个新的台阶。该文主要介绍了网络短消息业务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构建SMS网关,模拟SMSC,以及网络短消息整体架构和实现。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3G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网络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通信平台,成为信息化走向成功的最为有效和快捷的手段之一。作为全球信息技术领域中最活跃的两个方面,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数据通信技术的强劲增长和迅速普及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正是移动通信网、固定通信网和互联网的三网合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也变得日益的重要。文章以通信网络建设的目标为切入点,介绍了我国当前的移动通信网络的现状,并对通信网络的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现阶段我国配电网架构的发展形式来看,未来的发展架构将具备分布式电源高密度接入以及交直流混联接入等技术特点,而对于互联网故障的分析,工作将会面临更高的技术方面的挑战,高密度的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故障分析是我国配电网得以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对其造成运行故障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对于我国电力行业未来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