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为了提高盐酸特比萘芬的体外溶出度,制备盐酸特比萘芬的固体分散体微丸。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中的喷雾干燥功能将盐酸特比萘芬和聚乙二醇6000(PEG6000)喷载于空白丸芯的表面,使固体分散体形成于微丸的表面。采用单因素法考察制备工艺。以上药效率、粘连率和体外溶出度作为效应值,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固体分散体微丸的制备处方。对盐酸特比萘芬固体分散体进行鉴别,并对固体分散体微丸进行溶出度考察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采用经优化后的制备工艺(雾化压力250 k Pa,进风量8 m3/min,泵液速率1. 0 mL/min,物料温度55℃)并按处方(盐酸特比萘芬与PEG6000质量比为1∶3. 96,丸芯增重72. 75%)制得的固体分散体微丸在30 min内体外溶出度达90%以上,上药效率为89. 9%,粘连率为0. 5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线粉末衍射仪(XRD)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了固体分散体的形成。盐酸特比萘芬的固体分散体微丸平均含药质量分数为6. 17%,粒径为0. 83~0. 88 mm,平均减重率仅0. 28%。以上结果表明制得的盐酸特比萘芬固体分散体微丸质量稳定,可显著改善盐酸特比萘芬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2.
用离心造粒法对醋氯芬酸微丸的制备进行研究。以90~100g淀粉丸芯作为母核,将100g醋氯芬酸与50g微晶纤维素(MCC)、4g滑石粉均匀混合,采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作为黏合剂,用离心造粒法对醋氯芬酸微丸的制备进行研究,并对制备出的微丸进行质量研究。结果发现:制备的醋氯芬酸微丸收率高,损失较少,微丸的粒度分布在0.70~0.88mm(18~24目),粒径均匀,微丸的含水量、含药量、药物溶出度均符合要求。成功地用离心造粒法制备醋氯芬酸微丸,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处方工艺,制备的微丸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制备洛伐他汀微丸胶囊并建立其质量标准。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洛伐他汀胶囊;HPLC法测定洛伐他汀含量、建立含量均匀度及溶出度测定方法;结果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质控方法可靠。制备的洛伐他汀微丸胶囊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中关于胶囊制剂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胶囊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转篮法、转速为50 r/min,介质体积是900 m L的pH6.8磷酸盐溶液,以C18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磷酸二氢钠水溶液(45∶55),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为1 m L/min,柱温为30℃,进样量是100μL。结果埃索美拉唑镁在1.760~52.81μg/m L(r=0.9997)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采用pH6.8磷酸盐溶液为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胶囊溶出度测定介质。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回收率高,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提高标志物在消化道的显影清晰度,对高载药量硫酸钡微丸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首先,以硫酸钡为模型药物,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硫酸钡微丸丸芯;其次,通过粉末层积法在丸芯外包裹硫酸钡药物层,得到硫酸钡微丸;最后,以丸芯或微丸的圆整度、脆碎度、收率等为质量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处方及工艺因素对丸芯和微丸性能的影响,优化处方和工艺参数。 结果表明,所得硫酸钡微丸丸芯圆整度好,制备工艺可靠,载药量为80%,550~700 μm(24~30目)收率可达85.33%;粉末层积法供粉中硫酸钡质量分数为90%,830~1 180 μm(14~20目)收率可达90.33%;硫酸钡微丸呈白色球形,粒径分布均匀,脆碎度低,密度高,表面光滑,具有一定的强度,可作为中间产品用于下一步包衣过程。所研制的硫酸钡微丸达到预期设计目的,载药量高,可为硫酸钡微丸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为不透X线标志物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诺氟沙星胶囊的含量及其溶出度进行了测定,考察了不同溶出介质对其溶出度的影响,并研究了赋形剂(淀粉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对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诺氟沙星的盐酸溶液在277 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且辅料无干扰. 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04%.本法重现性好,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用于诺氟沙星胶囊含量及其溶出度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以80~90g淀粉丸芯为母核,120g微晶纤维素(MCC)为填充剂,与30g盐酸美金刚混合均匀,以质量分数为3%、黏度为3×10-3 Pa·s的羟丙甲纤维素(HPMC)为黏合剂,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盐酸美金刚微丸。对制备的微丸进行了质量评价:微丸产率在80%以上,粒径均匀,圆整度和流动性符合要求,含药量符合要求。通过离心造粒法可以制备盐酸美金刚微丸,确定了处方和制备过程的操作参数,利用非水滴定法可以测定其含药量。  相似文献   

8.
以聚乙二醇为载体材料,制备了葛根黄豆苷元固体分散体,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体外溶出度,分别研究了聚乙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药物和载体的比例和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对药物溶出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固体分散体中药物的溶出度均高于原料药;药物的溶出度随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随载体用量提高而增大;不同的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对药物的溶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为确立大麻药总皂苷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并考察其溶出度,以滴丸的成型率为评价指标,对大麻药滴丸基质与冷却剂的选择、大麻药与基质的配比、滴制的温度、滴距、滴速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正交试验通过丸重差异、溶散时限和外观质量3个指标对上述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优选,采用转篮法和HPLC测定了其溶出度和含量.结果表明:大麻药总皂苷滴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B3A1C1D2,即药物基质质量比为1∶4,PEG4000-PEG6000基质质量比为2∶1,滴制温度为70℃,滴距为5 cm,此条件下滴丸各项指标最好.说明该工艺简便可行,评价指标可靠合理,滴丸溶出度良好,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滴丸制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6个厂家盐酸二甲双胍片体外溶出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采用转篮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6个厂家生产的盐酸二甲双胍片的体外溶出度进行测定.结果6个厂家的盐酸二甲双胍片的体外溶出度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规定,但各厂家盐酸二甲双胍片的体外溶出参数m、T30、 T50、 Td和T80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说明不同厂家的产品溶出度的明显差异,应进一步对目前正在使用的这6种产品进行评价,以期对盐酸二甲双胍片的使用和采购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流化床包衣法制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微丸,并与适宜辅料混合压制成片剂;利用正交试验考察载药微丸粒径、乳糖用量、SiO_2用量和包衣质量增加率4个关键因素对释放度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实验法考察微晶纤维素(MCC)用量、交联聚维酮(PVPP)用量和压力对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载药微丸粒径0.5~0.6mm、乳糖用量5.0%、SiO_2用量10%、包衣质量增加率25%、MCC(粒径0.18 mm)用量44%、PVPP用量15%和压力70 N。与参比制剂比较,自研制剂在pH=1.2盐酸溶液、pH=4.5磷酸盐缓冲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和水4种介质中的释放曲线相似因子(f_2)均大于50。说明白研制剂在4种不同介质中的释放曲线和参比制剂一致,两者均属于non-Fick释放。  相似文献   

12.
速度丸     
王淼 《少儿科技》2014,(11):39-40
怪博士又有了新发明──速度丸。早上起床后,怪博士咬了一小口速度丸。晨跑时,三千米路,他十秒就跑完了。冲澡时,莲蓬头一洒水,"好舒服"三个字还没说完,他就洗好了。吃早餐时,他刚想说"好香",就吃完了。到办公室后,才一天,他就把一个月的工作都做完了。"哇,吃一小口就这么厉害!吞一颗速度丸还得了!"怪博士惊讶极了。第二天,怪博士累得什么事都不想做,猛打瞌睡。"真可怕!速度丸真是烂发明!"怪博士数数,还有三十颗速度丸。他想把速度丸扔进发明回收桶,又有些舍不得,也许……有人在紧急时会需要它。  相似文献   

13.
复方岩白菜素含量及溶出速度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不同厂家生产的复方岩白菜素含量及溶出速度.方法:用分光光度法和转蓝法.结果:复方岩白菜素的含量分别为:83.98%、72.96%、78.93%、79.03%;30min时的溶出百分率分别为:74.3%、79.77%、73.35%、3.07%.结论:四种片剂含量偏低,普通片溶出度相近,缓释片溶出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双嘧达莫肠溶固体分散物及其缓释微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嘧达莫溶解度具有较强的pH依赖性,在胃肠道内吸收不规则、生物利用度低且个体差异性大,采用固体分散技术改善双嘧达莫的体外溶解性.以L-型肠溶丙烯酸树脂(Eudragit L)、EC和PEG6000作为载体混合物.将药物与载体混和物的有机溶液喷洒于微晶纤维素(MCC)上制备成缓释微丸.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固体分散物中双嘧达莫的晶体性质,考察不同pH条件下缓释微丸的释放特性.表明缓释微丸中药物的晶型消失,药物体外释放呈pH非依赖型释放特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双嘧达莫经固体分散技术处理及载体混合物的调节,制成pH非依赖型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金属阳离子钠、锌、铁、铝对VE醋酸酯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酯化物中锌、铁、铝等金属阳离子的含量可以抑制VE醋酸酯分解成生育酚,从而提高VE醋酸酯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制备西咪替丁控制微丸并研究其释药机理,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包衣液中溶媒系统的组成、膜材的浓度、包衣膜厚度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微丸释放出的药物浓度.结果表明:制作的微丸,包衣液中的溶媒系统的组成、膜材浓度及包衣膜厚度共同决定衣膜的控释能力.体外释放表表明制备的微丸属于包衣骨架控释微丸,随包衣厚度的改变释放机理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染料木素自乳制剂的制备及溶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染料木素自乳化给药系统(SEDDS)以提高染料木素的溶出度.以染料木素普通胶囊为参比制剂测定SEDDS的溶出度,并考察释放介质对溶出度的影响.该SEDDS处方中的油相为油酸乙酯,乳化剂为T50C50(50%Tween 80-50%Cremophor EL35),助溶剂为Transcultol P,其最佳比例为45∶45∶10,药物为辅料总量的10%;自乳化制剂中的染料木素20 min的溶出度即可达90%以上,而普通胶囊中的染料木素45 min的溶出度不足30%.SEDDS与普通胶囊相比,染料木素的溶出度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用改进的二步种子溶胀法制得粒径在15μm内的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Pst-DVB)微球,以对苯二酚为模型组分,考察其在多孔聚合物微球上的吸附和释放性能,重点研究了多孔聚合物微球的粒径、孔径和活性物负载量对微球释放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球粒径的减小和活性物负载量的增大,对苯二酚呈现更快的释放速度;孔径对对苯二酚的释放行为影响不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苯二酚浓度变化不大,说明制得的多孔聚合物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探究溶出度自身对照法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分别采用自身对照法和对照品法两种方法计算头孢氨苄胶囊溶出度。结果:药物制剂含量在合格范围内,自身对照法与对照品法对药物溶出度值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自身对照法不但可节约对照品的用量,还能更加准确、客观地、真实地反映药物溶出度,在药物溶出度一般检验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生物温敏性水凝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明胶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原料,制备了配比不同的明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Gel/PNIPAM)水凝胶系列,研究了pH值、温度对水凝胶的溶胀度和溶胀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明胶/PNIPAM水凝胶对pH值、温度有明显的响应性,且随着组分中NIPAM配比的增加,水凝胶的温敏性明显增加;对水凝胶的溶胀动力学研究表明,体系配比对溶胀的影响与最低溶液临界温度(LCST)有关,当温度大于LCST时,溶胀速度及溶胀度随明胶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温度低于LCST且配比为1/1(质量比)时,水凝胶的溶胀速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