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首先探讨了地区形象的概论和地区形象的构成,认为地区开 系统是由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要素组成,其中理论识别核心。其次,重点讨论了中关村形象定位中理念的确立问题,认为可以将中关村的发展理念概括为:“以强国为目的,以知识为基础,以创新 动力,以人才为支柱,以市场为导向”。最后,就中关村发展理念的实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创新科技》2012,(7):30
<正>5月30日在贵阳召开的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年会上透露,我国科普能力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新媒体,正成为我国科普活动的重要力量。所谓新媒体,是相对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在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期刊、数字广  相似文献   

3.
媒体传播形式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媒体传播理念、传播渠道、传播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调整。数字化是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加强以数字化为龙头,以科技创新带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媒体现代化进程,实现多媒体综合集成发展。笔者以玉林电视台网站为例,探讨电视新媒体发展建设问题,就新媒体管理系统改进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互动广告能够让受众参与情境体验,同时产生受众与媒介之间的交互行为,该交互行为是其区别于传统广告形式的主要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文化渗透的互动广告打破了传统广告单一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模式的单向性,大大推进了现代广告业的发展。文章归纳总结了新媒体和交互广告的定义、发展背景和特点,进一步分析了新媒体互动广告的设计原则,阐述了新媒体互动广告的设计优势。  相似文献   

5.
在以SNS、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无处不在的今天,新的信息获取方式和互动模式深刻改写着当代消费者的行为变迁和生产方式;同时传媒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媒介融合的不断演进,社会化媒体平台正在崛起并将形成传媒业的重要经济形态。以新浪微博举办的旅游IP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社会化媒体对消费者行为价值以及行为特征的影响,以期对消费者行为模式的改变予以阐释,目的在于揭示使用社会化媒体在旅游经济中的重要性,强调指出相关机构在营造目的地形象过程中需要重视与消费者的互动与沟通。  相似文献   

6.
基于互动媒体支撑的智慧教室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师生互动路径与策略,能够有效整合学习资源,在互动中提升学习质量。与传统多媒体教室比较,基于互动媒体支撑的智慧教室中,师生的互动行为更加多元,互动的形式更加多样。采用S-T分析方法,利用Nvivo 11软件辅助记录分析,“互动行为编码表”工具进行数据采集,对互动媒体支持下的智慧教室教学行为和传统多媒体教室生物学科教学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在互动媒体支撑的智慧教室中,学生的主体行为更加凸显,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互动媒体工具有效促进了师生的课堂互动行为,为创新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与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塑造高校形象,应该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文章通过借鉴企业CIS分析了高校形象塑造中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的内涵,阐述了高等学校导入CIS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塑造高校形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媒介融合现已成为一项国际性的热点与前沿课题,传统媒体创新发展,与新媒体的融合是主流趋势。媒体融合的未来就是媒体的未来,合肥传统媒体创新发展离不开几个核心要素:革新发展理念,确立互联网传播思维;政府主导,推进媒体融合有序进行;以用户为中心,建构现代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9.
肖丽香 《华东科技》2022,(12):89-9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新媒体应用百花齐放。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在图书出版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为传统图书出版业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也对传统图书出版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传统图书出版业亟待跳出固化发展形式的限制,充分融合新媒体技术,以维持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分析了媒体融合大背景下中国图书出版市场的大环境及现状,结合新媒体领域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图书出版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以期助力出版企业深入实践图书融合出版,打造更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优质图书。  相似文献   

10.
刘珊珊  马飞 《科技资讯》2011,(25):181-181,183
高校办公室秘书人员作为高校办公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形象和学校事业发展的大局。本文将企业CIS理念引入其中,从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三个方面做好高校秘书人员的形象建设,有助于全面系统的提升提高秘书人员的影响力,增强办公室的凝聚力,促进高校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通过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技术的融合转变为具有资源共享、内容互融、传播协作、效益分享为特点的融媒体时代。与此同时,创新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思政课发展的主题且对高校发展起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当前融媒体时代视野下,高校思政课的创新环节更是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机遇,基于此该文对高校思政课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展开讨论,并对此提出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方法有效创新途径,希望对教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在"一带一路"倡议及对新疆区域"丝绸之路核心区"战略定位下,新疆区域形象已取得了可喜成绩.在信息可视化、便捷性识别时代,新疆的更好更快发展更加需要视觉化、便捷性、媒体融合性的整合策划与传播.经过系统、全面地对已有新疆区域品牌视觉形象建构及传播相关信息的统计梳理,便于更好地总结得失,发现短板.提出高视角、宽领域、可视化、多层面建构新疆区域品牌视觉形象,便捷性、融媒体、可互动策划传播模式为践行者提供必要参考,为新疆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陈晓露 《科技资讯》2024,(3):175-178
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逐渐普及,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被打破了,图书信息以新媒体的形式逐渐占领人们的生活,并呈现媒体融合的传播特点。在此背景下,论述了媒体融合对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推动作用,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阐述采用媒体融合的数字图书馆发展策略的作用和意义,最后以广州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为例,为图书馆长远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带、省级的形象是地方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省级形象对地方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新媒体时代下,以短视频为主的社交媒体蓬勃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交流与获取资讯的主要方式,也为国家和地方形象的国际传播创造了新的路径。通过对YouTube上排行前100名的关于安徽形象的热门视频的比较和分析,发现国际受众对安徽形象了解较单一,主要对旅游美食感兴趣;对新型社交媒体运用不够,特别是国内媒体对安徽形象视频制作与供给不足,英语视频资源缺乏;安徽形象的国际传播还存在格局视野狭窄,策略方法不当等问题。因此,要重视立体化的宣传理念,充分利用社交媒体新型传播介质,积极发挥网民主体作用,向国际社会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安徽形象,提升安徽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公民记者的草根式、个性化传播以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活跃,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内涵。基于对新媒体传播特征及互联网的"用户为王"理念的分析,新闻专业主义在新媒体语境下获得了消解与重构,新闻专业标准客观性和真实性以及传媒伦理受到冲击和瓦解。在新媒体新的传播格局下,应对新闻专业主义进行重构,补充和完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职业理念,更好地促进新媒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免费开放后塑造公共图书馆服务形象入手,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形象识别系统,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并以此为依据,探讨了湖南图书馆开展服务形象塑造的实践和成效。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新媒体传播为科普工作提供了新的传播路径和方式。以"科普天津"微信公众号为例,探讨了新媒体在科普工作中的应用具有即时传达,受众范围广;便捷易读,科学传播化整为零;互动广泛,效果可持续;内容丰富,传播精准化的优势。从未来科普工作的发展来看,新媒体具有优化科普内容,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吸引科普人才,提高平台编创水平;促进媒体融合,建立科普传播立体模式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移动互联网下的新媒体时代,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提出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转型的创新模式。以微信订阅号平台的实践为媒介,打造个性化创新服务互动平台,并提出相应的服务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自媒体化,新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的新型传播模式和主流渠道,并呈现出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生机活力。作为一种介入社会生活的方式,新媒体是一柄"双刃剑",在危机事件传播中具有瞬间聚焦、迅速扩散、热点激活、叠加互动等效用。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危机管理策略创新,必须注重新媒体在危机预防中的思想引领与价值整合功能,在危机处理中的信息传达与舆论引导功能,在危机善后中的民意疏导与形象再塑功能,以有效治理高校危机,维护校园良好秩序,重塑高校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20.
任妍  兰书理 《创新科技》2015,(10):69-71
本文基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讨论,论述了媒体变迁下科学技术传播的发展轨迹,进而研究了在新媒体的新环境下科学技术传播的特点及应用以及新媒体在推动科学技术传播中发挥的作用。最后,结合新媒体下科技传播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