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媒介市场化环境下,新闻报道要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为工作的目标。目前在媒介信息多样化的背景下,现场短新闻以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用短小的篇幅再现新闻现场的境况,并把新闻事件简明扼要地传播给受众,这样的新闻传播形式受到了受众的青睐。因此,如何实现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成为新闻记者探索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电视现场短新闻强调现场效果和现场感受 ,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掌握电视现场短新闻的特点 ,运用好这种新闻表现形式 ,是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电教工作者也可以借助这种表现手法为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3.
电视现场短新闻强调现场效果和现场感受,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掌握电视现场短新闻的特点,运用好这种新闻表现形式,是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电教工作者也可以借助这种表现手法为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4.
张冰 《科技咨询导报》2011,(30):171-171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悍的新闻作品。在写作时应注意处理好各种关系,才能写出好的现场短新闻。  相似文献   

5.
名记者作为记者中的精英分子,他们不仅和其他普通记者一样奔波在新闻现场,而且凭其出色的业务素养和道德素质为读者提供最具价值的新闻信息。名记者在新闻资源的利用、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的发展,以及新闻职业道德的建设等方面,都以自身的努力体现了他们在新闻传播领域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6.
卢晶 《中国西部科技》2010,9(33):85-85,87
新闻是新闻报道的主角。新闻如何短而实、短而活的问题,在新闻界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最近几年,在各类新闻奖评选中,最难评或者说最缺少的还是优秀的短新闻。特别是广播电视短新闻。本文就当前广播电视短新闻采制中容易忽视的方面,加以阐述短新闻采写。  相似文献   

7.
自上世纪90年代始,随着电子媒介易用技术的普及,纸媒体、电子媒体等大众媒体海量化的传播趋势日益厚重,如何改进、强化媒体的传播形式,加大视觉冲击诱惑力度,以满足受众快速攫取信息的需求,已经成为当代媒介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为了填补由于摄像机无法触及的新闻现场画面而造成的新闻信息空洞贫乏的缺陷,极为有效的手段就是利用数字虚拟技术模拟现场,给观众呈现一种亲眼所见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与文学结缘,主要融合了文学修辞手法、文学描写方法和篇章结构形式等。修辞手法主要运用于新闻标题;文学描写手法体现在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现场化、现场细节化、细节形象化;通讯类新闻及其栏目设置,主要运用了篇章结构形式;联想和想象是新闻的禁区,是导致假新闻的主要渠道。新闻与文学的结缘是受众审美需求以及文化品位提升的表现,是今后新闻传播发展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公开性是新闻在传播方式上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新闻传播的重要精神内涵。新闻传播的公开性。是指新闻传播的大众性和社会性;新闻自由是公开原则的内核和根本精神;新闻传播过程本身的公开,是新闻传播公开原则的实质性内容之一;公开性原则要求新闻传播主体在非特殊情况下,应向社会和公众公开新闻信息的来源。公开报道是公众知情权得以普遍实现的通道和基本保障;公开是新闻传播的力量源泉之一;公开是对新闻媒体进行有效监督的手段。公开性的实现,需要确立“社会公器”的新闻传媒理念;建立必要的保障制度;遵守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如今拿数码单反相机的人越来越多,正是数码技术的日益完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方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数码产品特别是数码摄影为首选的高科技产品已开始越来越被老百姓广受欢迎,"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数码时代拍摄到的图片是否真实,在新闻图片摄影中出现的场景,是否会出现人为的"硬伤"。数码摄影无所不能的向新闻照片的虚假性和真实性发出了挑战,丧失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和真实感。在广泛利用数码摄影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应该分析数码摄影对新闻摄影带来的负面作用,给新闻真实性和实时性带来的负面影响,阻碍了受众对新闻摄影及新闻真实性的认识,阻断了新闻的传播途径。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带动了摄影界的创新和改革,我们应该正确利用数码科技下的摄影取材和用途,努力营造良好的新闻舆论环境,努力复原现场的真实感。  相似文献   

11.
《赫芬顿邮报》是美国当今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博客网站。网站在短短的八年获得巨大成功。本文从公民新闻的角度对其成功之处进行分析,得出其具有满足公民传播权、适应新的传播形式和促进社会发展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BBC《十点新闻》和央视《新闻联播》分别属于中西电视新闻的旗舰栏目,体现着不同的播报风格和新闻价值取向。这不但反映在新闻内容之中,也同时体现在新闻播报结构上。通过比较、分析新闻(次)语类在《十点新闻》和《新闻联播》播报结构中的分布,揭示了二者在播报结构上的差异及其成因。《十点新闻》重视现场画外音、原声摘录、记者出镜、报道结束语等类型的运用,报道突出互动性和会话化,凸显了新闻价值和传播规律;《新闻联播》偏重独白式的演播室画外音播报,轻视现场画外音、原声摘录、记者出镜、同期声等,反映了该节目的政治权威性和舆论宣传功能。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变得更加开放和自信一年一度的中国两会,不仅是国人瞩目的政治盛事,也是各国媒体聚焦跟踪的新闻盛事。今年两会格外引人关注,两会新闻发布会、地方代表团开放日现场、"部长通道"上,到处可以见到扛着"长枪短炮"、举着录音笔的外国记者;国外官员、专家和学者们亦纷纷发表对两会的观点与看法。在他们眼中,两会是观察中国的最佳窗口;参与两会,他们最直观的感受是,中国变得更加开放和自信。  相似文献   

14.
从杨丽娟事件报道看新闻的娱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兰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0):159-161
当今中国新闻媒介传播活动中,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新闻娱乐化主要体现为硬新闻被边缘化、严肃新闻软性化、报道方式故事化三个方面。新闻娱乐化是对新闻基本功能的异化,这种异化会给公共利益和媒介本身利益带来损害。  相似文献   

15.
在视觉文化占据主导的时代,新闻图片已成为极其重要的新闻报道手段。除了具有新闻性、形象性、现场性等个性外,新闻图片的审美特性也日益凸显其重要价值。只有树立新闻图片的审美价值观,消除一些传统审美误区,才能使图片的新闻价值和审美价值完美结合,达到最佳的视觉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闻导语写作是新闻传播教育与新闻采编实践的精华与核心,过去没有摆在大学新闻教育的突出地位,以至造成了不少新闻采编人员不会写有新闻的导语、只会写无新闻的导语和无导语的新闻。无新闻导语的一度盛行给中国主流媒体新闻传播造成的伤害是令人担忧的,它埋葬的不仅仅是新闻事实本身,而且还葬送了受众对传媒的关注和阅读主流新闻的兴趣,最终导致掩没中国新闻媒体的主流声音。总之,导语不管形式如何怎样写作,最终目的是吸引观众往下看或听,故应因事而导,不拘一格;因时而语,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7.
新闻播出形式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广播人对广播新闻事业的追求。无论是怎样的新闻播出形式,目的只有一个,把消息以最生动、最快捷、最贴合的方式告知给听众。新闻从业人员只有熟谙广播新闻的播出形式,在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8.
手机短信以其普遍性、个人化等特性著称,短信新闻的出现也以其便捷、个人化、私密性的传播方式给传统的新闻理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短信新闻的传播方式对于传统媒体监管、新闻传播“把关人”理念以及新闻的传统写作方式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高磊 《科技信息》2010,(25):405-405,285
近年来,随着我国广播事业的迅猛发展,各类广播节目繁荣,其中广播新闻类节目也朝着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了广播现场实录,真实可信、传播迅速的优势。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广播新闻编辑,广播新闻编辑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正确引导舆论是广播新闻节目的重要职责。江泽民同志提出:  相似文献   

20.
<正>沃尔特·李普曼是20世纪美国最负盛名的新闻学者、社会哲学家与专栏作家,其以深邃的洞察力、独特的视域和犀利的笔触影响了几代美国新闻人,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新闻传播理论的重要开创者。而李普曼的《舆论学》(1922年)一书则是在新闻史上最早对舆论传播现象做出系统梳理、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