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项目驱动 产学结合 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行与深化工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由此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以“项目驱动”为依托,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让学生毕业前有机会顶岗实习,  相似文献   

2.
“校中厂”作为高职院校产学合作的典型模式之一在许多高职院校中推广,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为例,积极实践“校中厂”产学合作模式,构建“校中厂”多功能平台、运行保障机制、效益评价体系;并阐述“校中厂”多功能阶段效益,总结出“校中厂”为切入点的数控技术专业“三岗递进、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3.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阐述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改革创新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意义,实现了"政行企校,四轮驱动"的校企合作机制,以化工生物技术专业(锂电池方向)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为例,探讨了在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培养、订单模式建立、"厂中校"与"校中厂"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做法,从而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  相似文献   

4.
“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高职院校的办学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促进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就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含义、措施、问题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来加以阐述和交流。  相似文献   

5.
以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为对象,阐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并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汽检专业实际建设情况,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教学体系的构建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成效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6.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为基准的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方案,介绍了以职业资格等级模块为主线设置课程模块,进行模块化教学以及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等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和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黄静 《科技信息》2011,(2):198-198
本文在深入了解我省各区域外语人才培养和需求状况的基础上,在国内率先提出多目标、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格局,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等;倡导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交替"、订单式"等办学模式;提出了必考证书,选考证书方案。本文所研究的理论,为我省其他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模式,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相似文献   

9.
高师综合化转型与内涵式建设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百年高师教育趋于办学体制改革与综合化转型,其主要模式为并入式与自身转型式。高师院校在改制与转型过程中,要以内涵建设为主,以办学定位、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保持与创新教师教育的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的未来发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型学习制度,也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研究了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以企业场景为蓝本的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以"双师型"为标准的师资队伍建设、以互利互惠为原则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并进一步提出了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是"十三五"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民办高校在遵循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应根据民办高校的发展特征和方向搭建新型的、适合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文以技能型的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对区域环境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现代产业品牌效应等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设计,阐述了课程建设中如何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并对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的要求总结了几点心得。  相似文献   

13.
史美东 《科技信息》2012,(14):20-20
专业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特色专业建设,辐射相关专业群,可以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和水平。特色专业建设的原则是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实验实训条件及内涵建设为保障,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主要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建设、专业团队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构建职业能力评价考核体系、社会科技服务能力和产学结合改革等几方面介绍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建筑工程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为相关专业建设提供了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4.
高职汽车专业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就要从学校各专业寻找切入点。汽车专业与企业共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的实践等,是改革和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一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推进成人高等教育开放式办学的重要渠道。重庆大学为保证成人高等教育健康、优质、可持续发展,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开展了多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技术人才,也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积累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刘颖  熊学慧王锋 《科技资讯》2014,(5):118+120-118,120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论文依据国内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为例,介绍了探索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保障和内涵式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梳理现阶段人才培养平台缺乏、内容陈旧、方法单一等问题并提出改革方向的基础上,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教材与教法改革、高水平教师团队打造、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分析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成功途径与成效.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新时期,推动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是各高等师范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该文从实际出发,通过分析当前中国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局限性,提出中国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尤其是强调"U-G-S"模式在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徐也可  刘曼 《江西科学》2014,32(5):742-745
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下,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创新。阐述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思路和"工厂系统、模拟生产、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目标。介绍了在探索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环境、实施教学模式改革和引进企业管理制度等相关举措,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我院与中德诺浩公司合作培养汽车人才的项目,引入了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并围绕该模式,以建设"汽车维修"省级示范专业为例,对专业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的改革,以及教学内容创新、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各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