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速磁浮上海示范线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慎重决策未来中国高速地面客运交通系统,我国政府反复研究后决定在上海建设高速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以获取高速磁浮系统与高速轮轨系统技术,安全,经济性的详细对比数据,介绍了建在上海的世界第一条高速磁浮列车商业运营线的工程概况,建立进展和一些重要技术问题,着重介绍本工程建设中结合中国实际在德国TR线路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若干技术改进,并探讨了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上海磁浮运营线跨径为24.768m的轨道梁有单跨简支、简支变连续、双跨连续三种结构体系,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了高速磁浮单跨简支轨道梁、双跨连续轨道梁的自振特性,并分别对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垂向动力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从而得到轨道梁在磁浮车辆不同行驶速度下的垂向动力时程响应.数值模拟可为高速磁浮车桥耦合振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不久前,世界首套时速600千米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成功下线,这标志着我国已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是我国高速磁浮交通领域取得的创新突破。发展高速磁浮技术有效填补了航空和高速轮轨之间的速度空白,可以助力形成高效、灵活、便捷的多维立体交通构架,丰富我国交通运输速度谱系,提高轨道交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使同城化交通、城际化交通、走廊化交通等构想成为现实,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4.
超导磁浮交通具有无接触摩擦磨损、运行速度高、环境友好、安全可靠等优点,是先进轨道交通技术的典型代表。基于钉扎效应的高温超导磁浮列车与以超导磁体作为车载动子的电动磁浮列车是超导磁浮交通的主要形式.文中分别详细介绍了高温超导磁浮列车与电动磁浮列车各自结构原理及发展历程,并总结了这两种典型超导磁浮交通形式的主要优缺点.目前超导磁浮交通总体朝向"高速"方向发展,结合真空管道的高温超导磁浮以及利用高温超导磁体取代低温超导磁体的电动磁浮将是未来高速交通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交通、城市化、能源、环保多方面的统一,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出发,在我国未来综合交通系统中,应大力发展节油洁净的电气化交通。上海磁浮示范线的建成与顺利运营,宣告了作为人类第六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磁浮交通已经诞生,它将在我国综合交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从开拓应用、推进产业化与加强技术的研究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在我国积极发展磁浮交通的有关战略性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5月6日,中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商业运营示范线——长沙磁浮快线开通试运营。该线路全长18.55公里,设计最高时速10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中低速磁浮运营线。  相似文献   

7.
关于京沪高速线方案的科学比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自1998年6月2日朱基总理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中提出了京沪高速线为什么不采用先进的磁悬浮技术的问题以来 ,我们积极进行了有关研究、调查、论证工作 ,先后发表了一些文章 ,提出了一些建议[1]—[4]。2002年底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举行通车典礼后 ,我们又在多年来积极促进我国发展高速磁浮列车体系的工作基础上 ,论述了上海线的建成已为京沪线决策采用磁浮方案奠定了良好基础 ,以及京沪线采用磁浮方案的重大意义 ,提出了“京沪线应决策采用磁浮方案 ,近期先建沪宁、京津段”的工作建议[5] ,得到了多方面关注。2003年5…  相似文献   

8.
马国治 《科技信息》2009,(31):I0240-I0240
本文对城市轨道交安全保障体系的构成、方法和原理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规律和特点,在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方面进行了一些分析,着重对保障行车安全的构成要素上作了一些定向探讨,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出了一些见解,摸索行车安全系统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造型很有科幻色彩的车头,漆面经过特殊处理的车身,堪称豪华的内饰,最高可达600千米的时速……不久前,这辆超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山东省青岛市揭开了神秘面纱。高速磁浮是一种新型尖端轨道交通技术,将改变人们对交通和距离的认知,实现500千米通勤化、1000~1500千米同城化、2000~2500千米走廊化的交通格局。高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高速磁浮示范线,于2002年12月31日在上海胜利通车,路程为30千米。所谓磁悬浮,就是利用了电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点构思发明的。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德国、日本为代表,对常导和超导两种磁浮技术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反复试验。上海的这一磁浮列车采  相似文献   

11.
根据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 ,提出了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以枢纽 /辐射结构、干支分离、网运分离为特征的营运模式 ,并分析了该营运模式下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对中国现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格局的调整、优化和改善作用 .最后探讨了高速磁浮的市场前景 .  相似文献   

12.
自1998年6月2日朱镕基总理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京沪高速线为什么不采用先进的磁悬浮技术的问题以来,我们积极进行了有关研究、调查、论证工作,先后提出了一些建议。2002年底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通车后,我们又论述了京沪线采用磁浮方案的重大意义,提出了"京沪线应决策采用磁浮方案,近期先建沪宁、京津段"的工作建议,得到了多方面关注。 2003年5月温家宝总理做了重要批  相似文献   

13.
中低速磁浮快线轨道通电时会使周围的电场和磁场发生强烈的变化,形成强电、强磁场效应,是上跨磁浮快线轨道钢箱梁顶推及落梁施工的重大安全隐患.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大道工程为案例,研究强电、强磁场对钢箱梁跨越磁浮快线轨道顶推落梁施工的影响.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OFT,对磁浮快线轨道产生的强电、强磁场进行有限元分析及数值计算,假定钢箱梁推进过程中磁浮轨道电流保持不变,通过改变钢箱梁相对于轨道的位置,研究不同工况下强电、强磁场对钢箱梁顶推落梁产生的影响,并对每一个工况进行静态分析及计算,得出相应的施工安全范围,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季国庆 《科技信息》2012,(8):350-350
本文阐述了磁悬浮交通技术在我国的研究水平,分析了上海磁悬浮运营示范线路的特点,归纳总结了磁悬浮系统的耦合动力的分析模型,并提出了磁浮研究中尚未解决的大跨度轨道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简称"示范线")生产系统维护管理与计算机化的维护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指出了磁浮所有生产系统的维护特点,介绍了生产系统维护管理和维护管理系统(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MMS)的应用架构与主要功能模块,论述了MMS对支撑示范线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性和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nterprise Assets Management,简称EAM)应用的重要发展,介绍了MMS研发工作以及在示范线实施MMS的成功经验,以期为轨道交通企业维护管理与核心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帮助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邓爱华 《科技潮》2009,(9):26-29
朱其杰 原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任职期间,领导、组织过很多国家和铁道部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其中包括原国家科委“八五”攻关“低速磁悬浮列车研究”项目。曾担任“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后评估”专家组组长,“沪杭磁浮支线(上海机场联络线)可研报告评审”专家组组长。  相似文献   

17.
徐鹏 《科技信息》2009,(16):189-189
本文讨论了磁浮专网建设优化项目在实施时的沟通管理问题。磁浮列车专网是保障地面高速轨道中进行移动通信的专用覆盖网络。随着中国高速轨道交通建设步伐的日趋加快,对于高速轨道的通信保障需求日显急迫,如何利用当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高速轨道的通信水平,已经成为时代赋予信息化建设的使命。在上海磁浮列车线建成通车的背景下,磁浮专线建设和优化正式提上了日程。本文中首先提出了磁浮专线建设优化项目实施过程中沟通管理中的重点与关键,指出把建立沟通管理计划,内部沟通注重文档化和尽早沟通、主动沟通原则融入沟通管理的具体措施,探索了一条对新型复杂信息系统项目进行有效沟通的路子。最后,提出在沟通过程中设计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绩效报告有利沟通完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建设和发展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科学发展应该遵循三方面的基本要求,即统筹交通运输发展全局,将磁浮交通系统纳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规划和实施,促进磁浮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推动磁浮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促进磁浮交通系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长沙县黄花镇是黄花国际机场坐落镇,是全县人口、经济大镇,是"开放崛起的排头兵、临空经济的核心区、二次创业的主战场",人民东路、机场高速、中低速磁浮线、黄兴大道等多条交通要道交错布局,企业种类齐全,安全生产监管压力大。2017年以来,黄花镇按照县安委办创新试点工作要求,深入落实上级安全生产重要部署,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办公室创建"为抓手,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亮点,精准发力、持续用力,确保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安全  相似文献   

20.
建设和发展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科学发展应该遵循三方面的基本要求,即统筹交通运输发展全局,将磁浮交通系统纳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规划和实施,促进磁浮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推动磁浮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促进磁浮交通系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