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畜伤亡均呈上升趋势。地震发生后,快速、准确地获取灾情信息,开展有效救援工作,可以大大地减轻灾害损失,是地震应急与评估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多源的遥感数据能够提供给人们更多的灾情信息,从而能够让人们对灾情有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地震应用实践表明,卫星遥感技术以其速度快、范围大、动态性好等技术优势已在地震灾害调查和评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利用遥感卫星和航空影像资料已开展了一些震害评估的研究,然而在灾情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准确性、应用层次、应用系统开发水平等方面还与国外存在差距。针对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紧迫性及重要性,课题对震害评估中多源遥感技术应用的技术途径进行深入研究,开展多角度、多形式与多任务的研究,充分利用多源遥感技术的优势,研究基于遥感地面模型的震害综合评估技术,研究基于遥感成像机理及定量遥感技术的定量震害参数提取方法,建立基于纹理结构特征和散射等特征的遥感地面震害模型,并设计出定量的震害程度参数算法和标准,建立快速有效和经过效率优化的遥感震害评估系统,进行示范应用。通过2年的研究,课题在4类典型震害目标(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堰塞湖)的散射机理、SAR图像精确配准技术、高分辨率SAR图像建筑物成像表征分析和仿真技术、光学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典型震害信息提取的极化SAR目标分解技术、Li DAR数据处理与特征提取技术以及震害信息提取与综合评估技术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可以促进遥感技术、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灾害损失实物量评估技术的综合发展,对我国灾害遥感信息处理研究及相关科研领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后续研究及应用,将大大地提高灾害遥感信息处理效率,促进无人机测量、Li DAR等新型技术及传感器的发展与完善,同时也为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提供技术及人才队伍支撑。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已经成为现代获取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发射了一系列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高分二号、天绘一号、资源三号等,如何快速处理卫星遥感数据、加强卫星遥感数据应用研究,对于提高卫星遥感技术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在2015年的最后一次航天发射中,成功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高分四号遥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前发射的高分系列遥感卫星以高分辨率备受外界关注,不过这次发射的高分四号却有些与众不同,创造了多个国际和国内的"第一"。高分四号有些"与众不同"据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主任(高分专项总设计师兼副总指挥)童旭东介绍,与之前发射的高分一号、高分二号等低轨遥感卫星不同,高分四号  相似文献   

4.
河口沿岸湿地典型植被信息的遥感分类提取,是监测河口湿地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前提之一.以杭州湾河口沿岸湿地为研究区,通过实地采集的典型植被光谱数据与国产高分1号卫星影像数据建立相关关系,并结合面向对象方法的分割尺度及波段比等参数的设置,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进行杭州湾湿地典型植被信息提取.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高分1号高空间分辨率数据,结合典型植被光谱特征和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有利于提高典型植被信息提取的精度,可以有效地提取湿地典型植被信息.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国产高分一号卫星WFV数据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技术,研究面向全国范围的宏观监测信息提取技术及系统实现。一方面,研究了大尺度上利用高分遥感影像和面向对象分类技术进行宏观监测信息提取一整套技术方法,并对其中的建设用地进行了重点研究。另一方面,在集群计算环境下,利用高分一号卫星WFV数据,实现基于面向对象的宏观监测信息自动提取,并重点对建设用地提取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显示分类精度优于80%。该研究提高了利用中等分辨率影像进行宏观监测的准确性及时效性,为合理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提供决策支持信息,支撑土地利用业务化应用。  相似文献   

6.
8月19日11时1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二号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一颗波兰小卫星。高分二号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首批启动立项的重要项目之一,是目前我国分辨率最高的光学对地观测卫星,具有米级空间分辨率、高辐射精度、高定位精度和快速姿态机动能力,主要用户为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林业局,同时还将为其他用户部门和有关区域提供示范应用服务。  相似文献   

7.
欧空局哨兵卫星Sentinel-2A/B数据特征及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ntinel-2A/B卫星是欧空局哥白尼计划中发射的第2组卫星,其搭载的MSI载荷延续并扩展了Landsat系列卫星和SPOT系列卫星的对地观测任务.介绍了Sentinel-2A/B卫星,并对Sentinel-2A/B、Landsat-8、SPOT-6、环境-1B、资源三号及高分二号卫星进行性能对比分析.描述了不同级别数据产品的特点及配套软件SNAP,分析了Sentinel-2A/B卫星在陆地监测、灾害支援、气候环境监测以及海洋与极地监测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正6月2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专项高分六号卫星。高分六号卫星是一颗低轨光学遥感卫星,也是我国首颗实现精准农业观测的高分卫星。它将与在轨的高分一号卫星组网运行,大幅提高对农业、林业、草原等资源的监测能力。新华社发(汪江波摄)6月2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专项高分六号卫星。高分六号卫星是一颗低轨光学遥感卫星,也是我国首颗实现精准农业观测的高分卫星。它将与在  相似文献   

9.
高分系列卫星的成功研发、发射和应用标志着我国遥感技术与卫星工程发展的再次飞跃,标志着我国卫星遥感能力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得到提升。高分系列卫星极大丰富了我国自主对地观测的数据源,为国产高分遥感数据的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鉴于此,本文依据近年来大量相关文献对已发射的高分系列卫星,从卫星概况、卫星特征与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概述与分析。最后对高分系列卫星的发展与应用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华东科技》2022,(4):6-7
<正>2022年4月7日7时4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遥三十八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三号03星。高分三号03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的一颗业务星,卫星技术状态与高分三号02星一致,主要载荷为C波段合成孔径雷达。该星充分继承高分三号成熟技术方案,发射入轨后将与在轨运行的高分三号、高分三号02星组网运行,形成海陆雷达卫星星座,实现1米分辨率、1天重访,将提升我国雷达卫星海陆观测能力,可满足海洋权益维护、海洋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11.
媒体纵览     
正新华网"高分四号"成功发射中国新增"千里眼"2015年12月29日0时04分,我国成功发射高分四号卫星。至此,2015年19次航天发射全部成功,我国航天发射"十二五"任务圆满收官。高分四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率光学成像卫星,也是目前世界上空间分辨率最高、幅宽最大的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它的发射和应用,将显著提升我国天基对地遥感观测能力。未来,通过系列高分辨率卫星的发射,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全天候、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高分一号(GF-1)卫星的基本情况,结合该遥感数据在"十二五"期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规模扩展监测中的实际应用,建立了高分一号16米多光谱数据处理方法及城市建设用地信息提取技术流程,并基于不同年度遥感影像资料,利用人机交互式方法提取了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建设规模扩展信息,通过GIS的统计分析功能,从城镇规模扩展率、城镇规模扩展强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该遥感数据研究为确定城市建成区范围提供技术保证,从而更准确、快捷地掌握城市扩展变化的规律;通过多城市同一时期的对比,可快速发现不同城市的扩展现状及差异性,为下一步的土地管理政策制订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还可以作为检验发展战略成果的一种方法,得出真实、客观的判断和结论。  相似文献   

13.
该文基于笔者从事航空遥感数据处理的相关工作经验,以面向灾害应急的航空数据快速处理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分析了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的特点,进而分析了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快速处理的步骤,在此基础上,笔者探讨了面向对象的城市震害建筑物信息提取,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国产卫星高分一号卫星数据评估其植被第一生产力(NPP)的潜力,对植被指数取值范围、光能利用率、水分指数等参数进行修订,建立适合高分卫星数据的光能利用率模型,反演小尺度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利用野外观测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模型模拟的数值与实测值的拟合度达到0.94,均方差为20.59 g C/(m2·a),并进一步将该结果与该区域同类型研究进行类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小尺度草地NPP估算可行,减少了工作量,为国产高分数据进行草地NPP、尤其煤矿区草地环境的监测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法,从而推动国产卫星在该地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燕 《科技资讯》2013,(35):34-35
本文基于笔者从事航空遥感数据处理的相关工作经验,以面向灾害应急的航空数据快速处理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分析了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的特点,进而分析了无人机低空遥感彭像快速处理的步骤,在此基础上,笔者探讨了面向对象的城市震害建筑物信息提取,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针对特大地震和海啸灾害的特点与灾情监测的需求,设计和构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决策级融合的灾情快速变化检测方法,首先利用遥感影像中提取的NDVI、主成分变换分量、独立成分变换分量等特征分别提取变化信息,然后对多种变化信息进行决策级融合,获得具有更高可靠性的变化图,用于灾情分析。将所设计的方法用于国产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HJ-1A/B数据处理分析,对日本东部沿海区域海啸灾害前后进行变化检测与灾情信息提取试验,有效地检测了海啸灾害后的海水倒灌区域、陆地积水区、植被淹没区以及建筑受损区等变化区域。研究表明,基于多源特征融合的非监督变化检测流程可以快速、有效地提取海啸受灾区域,为灾害应急响应与灾情评估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科技导报(北京)》2013,31(1):13-13
确定"海洋二号"卫星SLR精密轨道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赵罡等分析了中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全球联测激光测距数据,确定了卫星精密轨道并通过多种方法评估了轨道质量,为激光测距在中国对地观测卫星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成功范例。随着中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海洋二号"(HY-2)的成功发射并正式投入使用,中国的海洋环境监测与海洋资源探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精密轨道跟踪和确定是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的关键技术,也是有效利用包括雷达高度计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时相高分四号影像的雪盖范围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雪覆盖监测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基础,对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高分四号卫星是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中唯一一颗民用高轨卫星,也是世界上首颗静止轨道高分辨率光学成像卫星,其机动灵活、高频次观测能力在积雪遥感业务化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利用高分四号卫星多谱段、高时效、大幅宽和中分辨率等成像优势,紧密结合积雪和移动云层在多时相图像上的反射特点,提出了基于多时相高分四号卫星数据的积雪覆盖范围提取方法.首先对高分四号卫星全色图像进行二值化分割以消除低反射目标的影响;然后对多时相云雪覆盖区域进行合成来剔除移动云层的干扰;在此基础上,利用云、雪在多时相近红外图像上反射值变化的差异性,通过对多时相高分四号卫星近红外图像的最小值合成和阈值分割精细化地提取积雪覆盖范围,进一步去除变化云层的影响.以新疆中西部为试验区,通过与基于HJ-1B卫星的积雪覆盖结果比较,实验表明:两类数据提取的积雪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趋势一致性,高分四号卫星影像监测积雪范围更广,总体精度达92.19%,高于HJ-1B卫星图像的89.84%;但受空间分辨率和“不变云层”的影响,基于高分四号卫星影像的积雪识别精度为85.16%,低于基于HJ-1B卫星图像的识别精度94.53%.  相似文献   

19.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6):1-1
嫦娥二号卫星于2010年10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由长三丙火箭发射。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CCD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而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翔实。  相似文献   

20.
在多云多雨地区,及时监测大暴雨之后洪泛水淹范围对减灾救灾、灾害评估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雷达卫星遥感弥补了光学卫星遥感受云雨天气影响而不能及时监测地表信息的缺点。以2018年7月5-7日大暴雨过程为例,应用哨兵1号(Sentinel-1)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数据,采用2018年6月25日暴雨过程前的监测结果为本底水体,选用双峰阈值分割法提取江西抚州东乡区、临川区及金溪县3县区2期影像水体信息,通过RGB波段组合方法对比分析,快速确定大暴雨后的洪泛区域。利用GIS软件分析洪泛区域,获取分县水淹面积空间分布范围信息,实现了快速监测大暴雨后的洪泛水淹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哨兵1号用于快速洪泛灾情评估是有效的,可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及时、精确地掌握洪灾信息,科学安排防灾救灾提供了决策依据。将监测结果与实际灾情调查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遥感监测结果与实况的分布范围较为一致,但是在农田受灾面积的统计上有较大差异,需进一步完善遥感解译指标,提高洪泛区与正常水田的区分能力,提高监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