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液质联用分析黑米皮提取物中花色苷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电喷雾质谱(ESI-MS)联用,从黑米皮的乙醇提取物中鉴定出两种花色苷化合物: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和芍药素-3-葡萄糖苷,二者的含量分别为38.0%和5.2%.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并检测了防风中一种新色原酮类化合物。在电喷雾质谱正离子模式下,获得了化合物的[M+H]+分子离子峰,由此确定该化合物的分子量;利用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这种色原酮成分的化合物结构进行了推断和确认。实验结果表明液质联用技术可以快速分析、鉴定中药提取物中的未知成分。  相似文献   

3.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鉴定中成药中的格列本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可靠地鉴定中成药制剂中是否添加格列本脲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HPLC色谱柱为ThermoHyersil BDS C8柱(4.6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含ψ=0.1%HAc)的体积比为55:15:30;流速为0.5 mL·min-1.HPLC-MS与HPLC-MS/MS以离子阱为检测器,采用正、负2种离子检测模式进行检测.运用此方法成功地确证了3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中西复方药中均含有格列本脲.  相似文献   

4.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香菇挥发性香味成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使用Carboxen/PDMS纤维固相微萃取/气-质联机分析了香菇的挥发性香味成分,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对所鉴定出的化合物数量和总质量分数的影响,确定了固相微萃取的优化条件为:萃取时间45 min,萃取温度60℃,此时共检出43种挥发性成分,对香菇风味有贡献的化合物:含氧杂环化合物7种,含硫化合物9种,醛类5种,醇类6种,酮类3种,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二甲基二硫醚(4.36%)、二甲基三硫醚(13.36%)、1,2,4-三硫杂环戊烷(3.70%)、1-辛烯-3-醇(1.11%).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检测降糖中药及保健品非法添加双胍类成分的薄层色谱检查方法.方法:样品用乙醇溶解后直接点于硅胶GF254薄层板上;展开剂为石油醚-甲醇-冰乙酸(5∶12∶0.5);薄层扫描条件:测定波长324 nm,参比波长400 nm,线性参数SX=3,狭缝宽度0.4 mm×0.4 mm,灵敏度中等.结果:本实验建立的条件能够把降糖中成药和保健食品中二胍类成分(二甲双胍,苯乙双胍)进行较好的分离,对六种中药降糖药进行检测,与相应标准物质比较,其中三种保健药品中,非法添加了二胍类成分.结论:本法简便、快速、成本低,可用于降糖中药及保健品非法添加双胍类成分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6.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滥用药物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000多万种已经登录的有机化合物中大约只有不到20%可以直接采用GC-MS进行分析。在法庭毒物学领域内对药物、农药、毒品以及他们的代谢产物的分析也遇到类似的情况。在过去二十年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仪器设计方面已经大大改进。尤其是对于基于大气压电离接口的改进,如电喷雾电离(ESI)、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就是两种常用和方便的连接口。因此,世界各地的分析者和实验室也越来越注意开发该项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特别是针对不易挥发、热不稳定以及高分子量的化合物的分析,该技术更能显现出独特的优越性。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毛发、唾液和胎粪检材的法庭毒物学检验应用中已经体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从实验教学内容的选取、实验方案的具体实施和教学内容的拓展等3个方面,对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从分析学生惧用仪器—敢用仪器—想用仪器的科研心态变化,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主要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来对物质中的有机物进行研究测定.本文综述了近几年联用技术在食品,医药,化工生产检测,环境保护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1种动物类中药的脂质成分的关联及差异.方法:选择地龙、金钱白花蛇等11种动物类中药,采用超高效液相和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代谢组学的方法,通过检测不同动物类中药脂质成分,比较不同动物类中药的化学成分差异,探讨物质组成及分布情况,从而分析不同动物类中药的异同.结果:共鉴定出1050种脂质化合物成分,不同动物类中药...  相似文献   

10.
首次用乙醇提取、甲酯化处理的方法,对GN海带新品系脂肪酸的化学成分采用GC-MS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带中含有10种不饱和脂肪酸,占37.98%,其中亚油酸占9.29%,γ-亚麻酸占3.74%,EPA占1.12%,DHA占0.63%,花生四烯酸占4.9%;含有4种饱和脂肪酸,占56.22%的,其中棕榈酸(又名软脂酸)的含量高达36.23%。为海带新品系在生物制药和营养保健品领域的深度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口服给药是中药制剂最常用的给药方式,而中药制剂药效发挥的关键和前提是活性成分的吸收.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重点探讨了吸收促进剂对中药制剂口服吸收的作用、作用机制及其安全性,以期为提高中药口服制剂生物利用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了中药砂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实验中,对影响SPME的参数条件进行了研究和优化,用HS-SPME-GC-MS方法从砂仁中共分离和鉴定出42个化合物其中主要的化合物为樟脑(36.9%)、莰烯(13.9%)、柠檬烯(13.4%)、龙脑乙酸酯(11.1%)、月桂烯(7.2%)、龙脑(5.0%)和α-蒎烯(4.2%).结果表明这是一种简单、快速,无需要溶剂提取的方法,适合砂仁以及其他中药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成药中微量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中成药复方半夏片中14种微量元素.Ca、Mg、Fe、Zn、K、Na、Mn、Cu、Co、Sr、Cr、N i、Cd、Pb的含量分别为365.4、162.0、1 035.8、24.74、599.9、149.1、42.1、22.8、3.88、12.8、20.26、7.15和10.77μg.g-1,Cd未检出.详细研究了消化液种类、HNO3和HC lO4的比例、消化体积及消化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朝医药学与中医药学都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也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从医学理论体系、诊疗方法、用药特点三方面对两者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中药超细粉体研究概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药超细粉体在药学领域的应用,既丰富了传统炮制的内容,又为中药的生产和应用带来了新的活力。综述了近年来中药超细粉体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中药中微量元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了中药中铜、 铁和锌的含量. 以磷酸二氢铵作为基体改进剂, 对基体改进剂的用量、 灰化温度、 原子化温度等实验参数进行了选择和优化. 实验结果表明, 加入基体改进剂后不仅能提高测定的灵敏度, 还能有效地消除共存离子的干扰. 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 利用标准加入法分析测定了中药当归(Ra dix angelicae sinensis)、 槐花(Flos sophorae)、 桑寄生(Herba taxilli)、 罗布麻叶 (Folium apocyni veneti)和黄芩(Radix scutellarae)等中药中的铜、 铁和锌的含 量, 回收率为90%~110%, 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该法快速、 可靠, 为中药中微量元素的测定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收集了近10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冻伤的研究文献和专利,从不同剂型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统计了近10年文献治疗冻伤的中药使用频率,旨在明确中医药治疗冻伤较有效的剂型和药物,为中医药治疗冻伤的临床应用和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通天口服液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通天口服液中芍药苷含量。色谱柱:Kromasil C18柱(4.6 mm?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30nm;进样量:10礚。结果 芍药苷在0.339礸/mL-3.782礸/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芍药苷平均回收率为100.03%,RSD=1.79%(n=6)。结论 该定量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通天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法用于中药材中痕量汞的测定,研究了酸度,还原剂浓度,载气流速的参数对吸收值的影响.测定中药材中的汞含量,检测限为0.054 4 ng.mL-1,线性范围0-70 ng.mL-1,经测定汞含量均在17-107 ng.g-1之间,测量相对标准偏差为3.49%.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能够用于环境样品中微量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