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话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取得最为辉煌成就的阶段。白话小说的演变轨迹以及白话小说在文体与观念上的追求与突破,无不处处显示白话小说所走的通俗化之路是它成功的关键所在。语言载体由文言转向白话,是小说走向通俗的决定因素,而题材内容、叙事体制的改变以及娱乐、消费的价值定位都是通俗化的具体表现。某种意义上,通俗化成为小说文体的一种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2.
清末南方白话报刊小说,大体以开民智、振民气为旨归.,带有鲜明的政治启蒙色彩,与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形成了呼应之势.以白话道人、胡适、黑心等为代表的白话报刊小说作家的积极探索精神,使得此期的部分短篇小说体现出某种先锋意味,在小说创作观念、小说体式乃至主题模式等方面,对五四之后的现代短篇小说创作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话本小说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独特体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特点。在语言上,使用浅显通俗的白话,生动、泼辣、粗犷、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表现力;在情节上,注重情节敷衍,经常制造悬念,并采用巧合的艺术手法,通过偶然性巧合来加强情节的曲折性、生动性;在人物塑造上,栩栩如生,富有时代气息,生动鲜活而又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4.
白话小说在其崛起过程中,《太平广记》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说话”行业教育的“教科书”,《太平广记》不仅成为宋元话本最重要的故事来源,为宋元话本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还对白话小说观念的形成与白话小说的分类产生了有益的帮助,从而多方面、深层次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演书"是<杭州白话报>上兴起的一种采用白话语改写其他书籍的报刊文体.它利用传统白话小说的语言特点鼓吹维新,成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宣传工具.它接近小说,但又不是小说,伴随着小说界革命发展起落,它的最终消亡预示着梁启超倡导小说政治化的必然失败.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作者长篇论作《中国古代小说民族传统》的前两部分。文章从中西小说差异研究出发,着重论述了中西方小说起源的不同、描述体制方法的不同,深入探索中国古代小说的民族传统。中国古代小说由集体创作发展为个人独创,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相互影响和推动,是有别于西方小说的两个特色。  相似文献   

7.
鲁迅首开中国现代白话小说之先河 ,并在其白话小说创作的叙述方式方面作了有益尝试 ,使其小说具有某些散文化的特色。具体表现在 :在叙述角度方面 ,多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在情节展示中 ,注重以典型场面和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 ,刻画人物性格 ;叙述描写与议论抒情结合并用  相似文献   

8.
对清代白话公案小说中的超人力因索,不能简单地说成是“迷信”、“糟粕”,而应看到作品运媚超人力因素的写实价值。清代白话公案小说所反映的鬼神世界是现实社会的折射,在公案小说中表现鬼神因素,满足了大众的社会需要。作者(说书人)以鬼神世界来拟写人世,从而突出清代白话公案小说这一题材的独特的社会写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演书"是《杭州白话报》上兴起的一种采用白话语改写其他书籍的报刊文体。它利用传统白话小说的语言特点鼓吹维新,成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宣传工具。它接近小说,但又不是小说,伴随着小说界革命发展起落,它的最终消亡预示着梁启超倡导小说政治化的必然失败。  相似文献   

10.
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到清代,在读者欣赏和作者创作上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势,表现为:对"说书体"叙述形式的定势、对小说话本体制上的定势、对故事性叙事的定势、对教化性内容的定势。这种种定势,使得这一时期的创作因循守旧,造成了小说的高度模式化,并因此导致白话短篇小说的衰落。  相似文献   

11.
为市井细民写心--论宋元小说话本的写实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小说话本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以市民阶层为主人公,描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意识;风格清淡朴实;在市民阶层的生活细节和思想意识方面都达到了高度的真实,具有写实精神.宋元小说话本的写实精神促进了中国世情小说叙事艺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老舍的小说可以被概括为"京味"小说.这种小说不仅以北京市民及其文化作为题材对象,而且着力于从文化心理视角对北京市民生活进行审美开拓,从而将他小说特有的喜剧性幽默与悲剧性、抒情性、世俗性等多种因素融合起来,并以"原味儿"的北京市民白话表现出来,构成一种独特的文学类型.当然,"京味"小说在老舍小说中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从明代开始,小说语言开始由文言向白话过渡,一批新词也应运而生,运用借代方式产生的借代词语便是其中的一类。从造词与构词角度对明代小说借代词语进行初步探讨,分析这一时期借代词语的类型与特点。  相似文献   

14.
《续夷坚志》虽为志怪小说,但弃其质而存其形,其语言渐趋通俗,叙事角度发生了变化,字里行间寄寓了美感,将白话小说与言小说交融,显示了宋代到明清小说的转型,开启了言小说创作的新风,在中国小说史乃至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这一文言小说巅峰之作的产生,主要是蒲松龄继承历代文言小说、白话小说、史传散文等优良文学传统和艺术经验并不断开拓创新的结果.这种继承和发展创新主要表现在小说体式、创作方法、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语言艺术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本结合有关史料与具体作品,对研究以往涉及较少的中国古代言公案小说进行新的观照和审视,将言公案小说视作一种与白话公案小说相对应的、独特的人话语,在对其内涵和处延重新进行准确界定的基础上,对言公案小说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情况及其学特性进行较为深入的概括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整体而言,李渔的小说在戏剧化、世俗化、个性化等方面都独具特点。李渔小说加速了我国白话短篇小说的进程,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和张爱玲小说将高雅的书面语和通俗的口语运用到小说叙事中,表现出通俗本色、浅近形象和雅俗相谐、亦雅亦俗的语言风格,但无形之中二者又呈现出"中国化"与"中西合璧"的叙事语言风格之差异,彰显出张爱玲对《红楼梦》叙事语言继承中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将古代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璀璨的明珠。本文从此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丰富内涵入手,探寻小学古典白话小说类课文的教学策略,以挖掘它特有的价值,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一、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受要素古典白话小说作为叙事文学的典范,在叙述方式和情节结构上特点鲜明。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受小说的文体要素。1.比较阅读,感受“一波三折”教师可将原文改写成平铺直叙的短文,让学生  相似文献   

20.
对从晚清到“五四”一段白话与文言冲突、调适、转换的过程,不能仅作抽象之评价,对于“白话”不能作概念化理解,更需具体细致地加以剖析,方能感知新文学革命的丰富内涵。仅自晚清一段白话与小说地位上升之关系看来,文白转换绝非简单的语言现象,而与文体秩序的调整、“文学”观念的萌动、作家价值取向的转变纠葛缠绕、紧密相联。“五四”时期中国文学的全面变革正孕育此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