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课之一,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近代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开展的运动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历史事件都根源于现实社会矛盾,把握其客观必然性。在解读各救亡运动失败原因基础上,阐述中国人民“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及自主性,使学生获得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学会辩证、历史地认识、研究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2.
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伟大历史成就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路径。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果与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化成就是这些历史性成就的一项重要内容,将这些工业化成就作为教学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学习“四史”、坚定“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3.
史料运用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助于改进传统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注重关注当下的政治现实。在教学中,史料的运用要注重典型性、思想性和可信度的原则。为运用史料教学,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要因时制宜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运用多种史料的能力、注重史料与史论的关系,多方面的综合考虑才能有效发挥史料在“纲要”课程讲授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式教学具有创造、思辩、民主、灵活、多样相统一的教学特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开展研究性教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它可以通过专题教学的形式进行,将课题组教师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交流,师生共同探讨,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要用新的思路、新的手段,结合学科特点,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历史情境:强化学生参与课堂教授、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结合当地条件,结合社会实践进一步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成为对大学生最有吸引力的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存在着授课内容多而课时少,学生对课程不重视、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等普遍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教研室教师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与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邓丽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113-115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中,面临着课时少的尴尬、教学内容上的尴尬、科研上的尴尬、学生自学的尴尬、实践教学的尴尬。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苏久青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7):157-15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有其独特性。教师在在教学中要发挥纲要课堂史论结合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达到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社会主义国家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建设者服务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9.
理工科院校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上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一是教师的综合素质是上好这门课的关键;二是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是学好这门课的基础;三是多媒体教学是上好这门课的重要媒介;四是实践教学是上好这门课的深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增强教学感染力、影响力和实效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完善现行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地方本科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于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而言,研究性教学可分为教师主讲型和学生主体型教学两种模式,宜以创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为切入点,以专题式的内容体系、多元的教学方法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恰当地利用地方史资源,有其理论和实践依据,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也具备了相应条件。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应通过在教学中穿插相关的地方史知识、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的地方史专题学习、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和纪念馆等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弘扬地方历史文化的调查创作活动等方法来运用地方史资源。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是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规定其必须突出唯物史观培养的功能,而其教学的目的使唯物史观培养成为其题中之义。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教育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树立唯物史观和运用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3.
红色资源的内涵丰富深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江西留下了以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等为代表的丰富红色资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好区域红色资源,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极大地增强《纲要》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15.
近五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研究之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纲要"课的学科定位、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师资队伍建设六个方面,对学界近五年来的主要教学研究成果作了梳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大量重复研究的现象;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低,可操作性不强;对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经验盲目照搬等。未来"纲要"课教研工作的努力方向是:继续加强分层次的研究;充实个案研究,加强实证研究;博采众长,拓展教学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为更好地完成《纲要》课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教师应具有三种意识,即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多元化教材观的意识、价值引导者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陈金飞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106-109
针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三难”,首先,必须确立有别于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原则,正确设定课程教学起点;其次,深刻理解《纲要》的课程性质,紧紧围绕两大历史任务、三个选择、三次历史性巨变和三件大事来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第三,课堂教学以师生共同探讨重大历史疑难问题为主,同时设法加大学生课外自学力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青睐,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国建立。然而由于近代以来传统与现代的断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实践中“显性”与“隐性”教学目标的顾此失彼以及学生实用主义学习观的制约,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依旧处于迷失状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应积极应对并有所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对待传统文化要全面分析、理性弘扬,要拓宽视野、深化内涵,要言传身教、为人典范,还要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而且在实践教学方面,它有着其他几门思想政治课程所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结合青海大学该课程实践教学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探析,以便不断探索、总结、创新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方式,拓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