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云南省民族地区鹤庆县高中教育成绩斐然,高考成绩在全省民族聚居县中处于领头羊的地位,被称为"鹤庆教育现象"。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由及历史背景,总结鹤庆中学办学模式,认为"鹤庆教育现象"在升学成绩斐然的同时,也隐含着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缺失问题,由此引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反思:学校教育与校外"文化心理场"互补具有重要性。提出民族地区中小学生文化认同的良性发展需要建立起学校教育和校外"文化心理场"之间的互补共谐机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多杰扎西 《科技信息》2014,(13):217+219
课堂是教学主体师生共同携手演绎人生、实现自我与梦想、传承民族文化、传播先进文化、创建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及实施和谐教育的主阵地。随着社会的发展,课堂文化的这种特殊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将对今后民族学校课堂教学文化的研究与探索,完善和发展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新课改后延边地区朝鲜族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民族聚居区学校教育强化民族文化传承的对策,要继续深入双语教学改革,积极开发民族文化教育课程资源,提高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推动朝鲜族传统文化的网络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少数民族语言和传统文化都面临着全球文化和国家主流文化的“同化”与“消解”的双重危机.学校作为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主阵地,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了民族文化进校园、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实施民汉双语教育等多种具体实践,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成为传递和发展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最佳方式,学校教育对培养少数民族的民族精神、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豪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理洱源县乔后镇是典型的民族贫困山区,却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和场域——家庭、社会、学校发生重大变迁,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着家庭教育缺失、社会教育弱化、大众传媒偏离、学校教育难有作为、政府的文化扶贫事业尚在摸索中、民族文化人才缺乏等困境。当前,需要从提高对文化传承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政府文化职能、强化学校文化传承功能、以旅游业带动文化传承四个方面来加强对此类贫困山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武术与传统文化结合紧密,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当前民族精神的一种重要载体。通过对武术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的梳理分析认为,武术可培养爱国主义、刚健有为、民族认同感等民族精神。现今社会应积极利用学校武术教育培育青少年民族精神,树立武术是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坚定信念,,赋予武德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宁夏回族"大集中,小杂居"的聚居方式,使得回汉族之间经济、文化方面的交往更加频繁,在日常生活中的联系更加密切,再加上回汉族之间接受共同的学校教育回汉族族际之间文化的传播更加快捷,文化的相互采借更加频繁,使得区内回汉族文化的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并对未来宁夏民族文化的面貌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改革需要文化自觉,即对自身文化处境的关怀和理解,并作出积极的回应。这一文化处境既包括学校社区文化的微观层面,亦涵盖本土社会文化的中观层面,还指向民族国家复兴和全球化趋向的宏观层面。认识高等教育文化处境的三个层面,从全球宏观背景入手,立足近年来A校人文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系列实践探索,尝试绘制人文学科"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微观改革蓝图。  相似文献   

9.
我国学校教育主要承担的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公共道德和价值观念教育的缺失、"以人为本"的教育体制尚未建立等现状,使学校教育的知识教育显得相对孤立和单薄。这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成本的过大,人才知识结构与社会脱节,人才的价值和道德观念与社会发展失调等后果,这是我国学校教育现行体制的致命缺陷。而群众文化的社会审美教育,除了要传播主流文化所主张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之外,还要传播其自身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品位,这种传播过程实际就是对社会实施教化的过程。从这个层面上讲,群众文化无疑是对当前国民教育的有益延伸。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教育文化是民族群体对教育的理解、态度和观念,它包括教育社会心理、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思维方式、教育精神等,其核心是教育价值观念[1]44。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作为民族群体代代相传的观念和行为模式,是其教育活动的社会人文基础,对民族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反思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少数民族教育文化,对当前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开展与实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粤北少数民族地区的3个民族自治县、1个民族自治乡的13所民族学校的实地调研结果表明:当前粤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现状良好,具有民族文化传统的特色,部分学校逐步开设瑶语课程,但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的传承缺失显然,主要表现为师生民族文化知识贫乏;校本课程偏重于传统技艺,民族文化的开展形式单一;基础教育中民族文化的渗透力度不够;民族特色的培训较少。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现代社会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也是当今最流行的一个学术词汇,在一些国家的语言中,"文化"还派生出"文化人"、"文化工作者"、"文化传教士"等词汇,作为那些职业与文化事业关系密切的人的称呼。而校园文化则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历史沉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校园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了校园的人文精神,能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校园文化对于一个学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魏梅霜 《海峡科学》2007,(9):70-71,7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社区文化建设的支撑,社区文化具有潜在而重要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如何依托社区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该文提出:应注重社区"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4.
张九洲 《科技资讯》2008,(11):136-136
从主体维度构成来看,学校文化蕴涵着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课程文化三部分。优质的学校文化在学生、教师、课程的互动中不断发展,使得学校在三种主体文化互动交融中形成"学校文化共同体",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5.
东乡族是甘肃的特有民族之一,其人口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主要居住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内.其余则散居在兰州、新疆、宁夏和青海等地。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东乡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族文化。与当地落后的学校教育相比,东乡族的民族文化相对占据优势地位。在东乡教育的发展中,其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选择了文化中的宗教、性别、早婚习俗三个因素来分析与教育的关系。东乡族是我国人口中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一个民族。在大力发展民族教育过程中,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论文就民族文化中的宗教影响、性别观念与婚姻习俗与教育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在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要注重与民族文化的沟通与对话,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上。稳步发展民族教育。  相似文献   

16.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与保护方面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但由于受经济社会结构的影响,旧有的社会传承体制已经解体,而新的社会组织并未形成,农村在传统体育的传承和保护方面显得更加艰难。研究认为,农村学校体育是一种以教育的方式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有效路径,它将有利于彰显学校体育课程特色,并最终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理念的实现,同时,也是实现村落文化建设,形成学校体育与村落体育"共生模式"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第一,加强农村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建设,保证农村学校体育能够正常开展;第二,要根据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特点和方式因地制宜地分类引入农村学校体育课程;第三,根据教育原理和民族传统体育特征,对引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适度的改造和创新;第四,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传承民族传统体育,不仅表现在技术上传承,还表现在在理论文化上;第五,在政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下,协调好农村学校体育与农村社会体育,形成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传承体系.  相似文献   

18.
张婷婷  刘洪泉 《科技资讯》2007,(13):101-10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学英语专业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出现,如何将中国文化与英语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就成为外语界的热点话题。在英语专业的中国文化教育中,"渗透"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中国文化教育不仅是传播有关知识,对增强师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及对待中西文化的正确态度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学英语专业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出现,如何将中国文化与英语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就成为外语界的热点话题。在英语专业的中国文化教育中,进行中国文化"渗透"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中国文化教育不仅可以传播有关知识,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爱国主义情怀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