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学名词     
分子生态学 molecular ecology 用分子生物学的原理与方法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态学问题的一门分支学科。[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生态学是一门发展迅速并与自然和社会科学进行着广泛交叉而相互渗透着的自然科学,其影响所及已远远超出了生态学本身的学科范畴。伴随着生态学的迅猛发展,除了其原有的术语外,又产生了大量的新术语。其原有的术语,也因为学科本身的发展而赋予了某些新的科学内涵。为了满足国内外日益频繁的学术交流,使用科学内涵明确、简明易懂、用词规范并统一的生态学名词,实属一项紧迫的基础工作。生态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一方面得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指导,并在业务及经费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全体审定委员和有关专家的鼎力支持,使我国第一部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的《生态学名词》(含释义)得以顺利完成。这对我国生态学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化,对生态学学科的发展和普及,以及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生态学名词编纂与审定工作的回顾我国生态学名词的编纂与审定工作起步较晚,在上世纪50年代曾由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委托北京大学生物系林昌善教授编写《动物生态学名词》(不含释义),并邀请沈嘉瑞、林昌善、武兆发、马世骏、曹骥、费鸿年、蔡邦华、刘崇乐等8位专家组成动物生态学名词审查小组,花了一年多时间完成审查工作并于1955年由中国科学院正式出版。进入上世纪80年代,王梅峒编纂了《汉英生态学词典》并由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上世纪90年代,安树青、林金安等20余名生态学专家编纂了《生态学词典》,并由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于1994年出版。此后,科学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了王孟本编纂的《英汉—汉英生态学词汇》,2004年又出版了王孟本等编纂的《英汉生态学词典》。由于新的生态学词书大量涌现,对生态学名词进行审定和统一,就成为一项紧迫而繁重的任务。1999年,中国生态学会受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委托,于当年11月组成生态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来自全国9所高等院校和10所科研院所的41位生态学各分支学科著名专家组成(其中有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4人),45岁以下的年轻专家14人名,约占专家总数的三分之一。所以,生态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名副其实的老中青三结合的班子。根据生态学学科发展的具体情况,分成17个分支学科组,即生态学总论,生理生态学,行为生态学,进化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分子生态学,保护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包括农、林、牧、草原),水域生态学(包括淡水、海洋、湿地),生态工程、生态产业及城市生态学等。生态学名词审定工作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2002年)为确定生态学选词原则和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选词工作。我们参考了国内外生态学词书、专著、教科书和杂志,从中选用的生态学名词共计14008条,于2002年编印了《生态学名词》(讨论稿)。第二阶段(2002~2003年)为对已选入的名词进行精选。筛选出拟进行释义的词条共计5800条,确定释义的注意事项和格式。第三阶段(2003~2004年)为专家初审阶段,每一分支学科领域,组织4~5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各分支学科完成的释义词条进行初步审定并提出修改意见,由各分支学科组主要负责专家按初审专家的意见进行修订;然后再召开生态学名词定稿会,由17位分支学科组主要负责专家对初审后提交的4082条名词进行集体审定。第四阶段(2004~2005年)为终审阶段,由全国科技名词委组织专家,对《生态学名词》(释义稿)进行终审,并将专家意见提交生态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复审,最终由生态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会议终审定稿,经全国科技名词委审核批准后,予以出版公布。二、审定工作的几点体会(一)充分发挥全体专家的积极性生态学是一门迅速发展,并与自然和社会科学进行着广泛的交叉而又相互渗透着的一门自然科学。其特点是分支学科或交叉学科众多,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可能是绝无仅有。一些老的分支学科如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可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而一些新的交叉科学如免疫生态学等还是近十年才发展起来。面对如此庞杂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的生态学,个人的知识就显得十分贫乏,而必须依赖生态学名词审定工作委员会各分支学科专家们集体的智慧和积极性,才能完成名词审定的任务。(二)通过《生态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简讯》交流信息生态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及直接参与审定的专家约有35位,他们分散在十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由于经费所限,不可能经常召开全体审定专家会议。为了及时沟通信息,开展交流,我们创办了《生态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简讯》,共发行12期,及时报道了全国科技名词委对审定工作的具体要求,各分支学科名词审定工作进展等信息。为了介绍各分支学科专家对名词释义的不同理解和讨论,我们还开辟了“争鸣”专栏,刊登有关审定专家对一些有疑义名词的正确汉文译法和正确释义的文章。如:(1)metapopulation一词在国内对应的汉语译法就多达七种:麦塔种群(音译)、meta种群(英-汉组合)、异质种群(意译)、联种群(意译)、聚合种群(意译)、复合种群(意译)、集合种群(意译)等。经过大家深入讨论,确定统一采用:集合种群。(2)在我国,关于allelopathy意译的汉语译名就多达五种:相生相克、他感作用、生化他感作用、植物互感作用、互感作用等。上述译法都比较接近allelopathy的原义,但由于种种原因,均未能给出简明准确的科学释义。在最近出版的《昆虫学名词》(2000年,科学出版社)中将allelopathy译为“异种化感”并释义:“一种生物分泌到体外的化学物质对他种生物产生的影响。”化学生态分支学科专家对此提出疑义,认为这里强调“异种”和“他种”是不全面的。因为allelopathy的作用对象既包括与产生化学物质者不同种(异种)的生物,也包括同种的生物。植物产生的化学物质对同种其他个体和群体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自毒作用)是相当普遍的。许多作物“重茬”就长不好,早已成为人们的常识。因此,化学生态学分支学科专家组初审时,大家同意将allelopathy译为“他感作用”,其释义为:“植物、微生物释放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生物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上述释义中的“其他”,既包括“异种”,也包括“同种”;该释义中的“生物”,既包括植物、微生物,也包括昆虫等动物。这样的译名与释义可能更符合原义、更符合实际、更能表达allelopathy一词的科学内涵。(3)长期以来,在我国出版的学术著作、教科书和文献中,关于acclimation和acclimatization这两个术语有多种翻译,并且多数没有将这两个术语区别开,其对应的汉语译名五花八门,如“顺应”、“习服”、“适应”、“服习”、“风土驯化”、“服水土”、“驯化”等等。专家们为了搞清这两个术语的科学内涵及其区别,查阅了大量文献,根据其科学内涵,将acclimation译为“驯化、实验驯化或室内驯化”,将acclimatization译为“气候驯化、野外驯化、自然驯化或季节驯化”等,既符合术语所表达的科学含义,又将二者区分开来。他们的上述见解,得到了初审和终审专家的认可。此外,审定专家们还在《简讯》上,对“生态环境”一词进行了评论;对“gene flow”一词的正确译法展开了讨论;此外对适应(adaptation)一词科学内涵的正确理解和释义等发表了新见解,引起大家的关注。限于篇幅,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上述事实表明,《简讯》在生态学名词审定过程中,对交流信息并开展学术探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三)坚持全国科技名词委提出的“三审”定稿的规定在各分支学科完成名词释义后,要坚持组织专家进行初审,一般要求组织4~5名本领域的专家对释义初稿进行逐条审定,并提出修改意见,各分支学科组组长应按照初审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如有不同意见,可保留至复审(即二审)时提出讨论,并申述保留的理由;复审又称二审,由17名各分支学科组组长和特邀的专家组成,对各分支学科经专家初审通过的初稿,进行集体定稿;集体定稿后的稿件呈交全国科技名词委,再由全国科技名词委聘请有关专家进行终审,全国科技名词委再将终审专家提出的意见反馈给生态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相关的专家进行修改。这个程序虽然有点繁杂,但实践证明,“三审”定稿的规定,确实可以起到层层把关的作用,对保障名词审定的质量是必不可少。三、对生态学名词审定工作的展望(一)通过生态学名词审定工作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科学名词的统一、规范化的重要性,尤其是作为一门正处在发展阶段的学科,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断交叉,相互渗透的时期还在继续,新的术语将会继续涌现,而一些被实践证明已难以表述客观生态规律的术语将被淘汰,这一进程还将继续存在下去。所以,本次完成的生态学名词审定工作是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从现在开始,就要组织一批专家对生态学名词的演变进行追踪观察,并定期进行增补和删除。在此,我建议可否初步确定生态学名词审定的修订工作(包括增补、删除和修改)每3~5年进行一次。(二)要加快海峡两岸生态学名词的汉语译名统一的工作,在目前可参照《海峡两岸昆虫学名词》的做法,先暂不要求进行统一,可以相互对照,以推进两岸生态学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3.
生态学是一门发展迅速并与自然和社会科学进行着广泛交叉而相互渗透着的自然科学,其影响所及已远远超出了生态学本身的学科范畴。伴随着生态学的迅猛发展,除了其原有的术语外,又产生了大量的新术语。其原有的术语,也因为学科本身的发展而赋予了某些新的科学内涵。为了满足国内外日益频繁的学术交流,使用科学内涵明确、简明易懂、用词规范并统一的生态学名词,实属一项紧迫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4.
2009年7月,海峡两岸生态学名词对照纳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和台湾“国立编译馆”确立的共同编订科技名词对照计划,并于2009年底正式启动。现将海峡两岸生态学名词对照进展情况作一简述,以便交流。  相似文献   

5.
2009年7月,海峡两岸生态学名词对照纳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和台湾"国立编译馆"确立的共同编订科技名词对照计划,并于2009年底正式启动.现将海峡两岸生态学名词对照进展情况作一简述,以便交流.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协办的“海峡两岸生态学名词学术交流会”于2010年7月21—22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召开。与会台湾专家有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邵广昭研究员、彭镜毅研究员,台北大学都市计划研究所黄书礼教授兼副校长,台湾中山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方新畴教授,台湾大学生态学与演化生物学研究所李玲玲教授,农委会林业试验所金恒镳研究员、赵荣台研究员,  相似文献   

7.
8.
《科技术语研究》2009,(2):16-18
风 wind 空气相对于地面的水平运动。用风向、风速(或风级)表示。 风向wind direction风的来向。 风速wind speed,wind velocity空气水平运动的速度。最大风速maximum wind speed给定时段内的10分钟平均风速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10.
《科技术语研究》2010,(5):62-64
生物材料biomaterials又称“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医用材料(biomedical materials)”。用以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哲学名词     
本体论是哲学中关于世界本原或本性问题的部分。最早为德意志哲学家郭克兰纽(RudolphusGoclenius,1547—1628)所使用,其后也见于克劳堡(Johann Clauberg,1622—1665)和法国哲学家杜阿姆尔(Jean-Baptiste Duhamel,1624—1760)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术语》2005,7(3):45-46
  相似文献   

13.
《科技术语研究》2014,(1):62-64
正zhōng中yī医wài外kē科xué学surge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重点研究以人体体表和窍道为主要表现的外科疾病证治规律及预防保健的一门临床学科。jī肌ròu肉muscle附着于骨骼或内脏,具备收缩能力的柔软的、有弹性的组织。qián前yīn阴external genitalia男女外生殖器与尿道口的统称,是排尿和男子排精、女子排出月经  相似文献   

14.
文字学名词     
文字学 graphology,grammatology 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我国习惯上将研究汉字的学问称作"文字学".  相似文献   

15.
语言学名词     
《中国科技术语》2012,14(1):63-64
  相似文献   

16.
文字学名词     
文字学graphology,grammatology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我国习惯上将研究汉字的学问称作“文字学”。普通文字学general graphology通过研究世界上各种文字的起源、性质、特点、发展演变以及与其应用有关的各种问题,揭示人类文字构成和应用一般规律的学科。古文字学palaeogra  相似文献   

17.
<正>zhōng中yī医wài外kē科xué学surge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重点研究以人体体表和窍道为主要表现的外科疾病证治规律及预防保健的一门临床学科。jī肌ròu肉muscle附着于骨骼或内脏,具备收缩能力的柔软的、有弹性的组织。qián前yīn阴external genitalia男女外生殖器与尿道口的统称,是排尿和男子排精、女子排出月经  相似文献   

18.
19.
20.
免疫学名词     
免疫学 immunology 研究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学科。免疫[力] immunity 机体抵抗感染的能力。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