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七十年代波兰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罢工。两次罢工都是由波兰政府提高物价触发的。第一次罢工发生于 1970年。这年12月12 日,波兰部长会议决定从13日起对46种食品和日用工业品提价,提价幅度为:肉类和肉制品17.6%、面粉16%、棉、毛织品14.5%、煤 10~14%。提价将使每个家庭的开支平均增加 20%。 14日,格但斯克造船厂的工人首先罢工,抗议物价上涨,要求增加工资。第二天,罢工扩及格丁尼亚、索波特。数万群众包围了格但斯克省委大楼。波兰当局派出大批军警、  相似文献   

2.
哪几个国家可能获得今年物价上涨的世界冠、亚、季军?据法国一家报纸8月的推选,预计获奖名单如下: 以色列“荣获”金牌。从去年6月到今年6月,以色列的消费物价上涨130%,年底可达160%。阿根廷获得银牌。在同一期间,阿根廷的消费物价上涨100%,年底可达120%。阿根廷是这方面的老  相似文献   

3.
据西德《明镜》周刊报道,去年日本雇员的月平均工资虽然名义上增加了7%,达875美元,但由于消费物价上涨了8%,税收和公共开支甚至上升了12%,所以实际收入下降。这是日本三十多年来的第一次。最近几个月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从1980年4月到1981年元月,他们的实际收入下降了1.2%。日本劳动省估计,工人的工资还要进一步减少。这种趋势已引起日本  相似文献   

4.
近来,我国物价上涨,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分析,从而总结出主要的解决措施及对策,为我国解决物价上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回顾2007年的中国经济。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在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已经沉寂多年的物价上涨之妖魔.似乎突然之间又回到了神州大地。我们预计,2007年GDP增幅为11.5%左右,与此同时,物价上涨压力不断加大。继2007年8月份CPI(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创出6.5%的十年高点之后,十月份再度达到6.5%的水平。而11月份更是创出了6.9%的高位。我们预计,2007年全年CPI平均增幅为4.7%左右。  相似文献   

6.
从去年十一月起,物价上涨便成了中国经济的主题。本文分析本轮物价上涨的原因,并且给出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曾经喧闹一时的中国房地产业,终于回归平静。平静不是高烧,也不是死寂,而是趋于一种平常的态势。高烧时的情绪亢奋,死寂时的情绪低落,都不可能作理性的深入思考,而平静给了我们这种可能。 一、1994年房地产业形势技术分析 1994年中国的改革被称作是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是很关键的一年。房地产业的发展当然不能脱离中央宏观经济政策的框架而独立运行。 199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比1993年大为回落。上半年,基本上是每月比1993年同期减缓8—10个百分点,1—6月份比1993年同期增长43.9%。1994年1—11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比1993年同期增长51%,1994年全年投资比1993年约增长50%,而1993年房地产投资比1992年增长了124.9%。 与此同时,1994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与1993年新开工面积相比,出现了负增长。上半年新开工面积是-13%,而1993年同期是增长了136%,1994年新开工面积约-9%,而1993年是增长了30.2%。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成功地治理了两次物价剧涨,并建立起一套防止物价上涨的机制,解决了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的矛盾。翻译不够贴切,准确的译词应是"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容易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即经济的其他方面运行正常,只是通货量过多,超过实际需要,只要少发行点货币就可以解决问题。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物价上涨"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更能切中问题的本质。人们很容易由物价上涨联想到与物价相关联的诸种因素:供求状况、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消费品物价上涨,一直是公众关注的核心问题。研究消费品物价上涨的原因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文章建立消费品物价及其相关因素之间的线性统计模型,然后分析各个因素对物价的影响程度,并针对消费品物价上涨的现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物价水平持续快速上涨。从2007年8月至2008年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超过6%,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明显。在全国CPI高位运行的同时,农村CPI一直明显高于城市CPI。这是由于农村市场的流通环节费用高于城市、农村市场价格基数较低、农村劳动力外流以及一些制度性的因素。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普遍低于城市以及城乡消费结构差异等原因,农村居民是物价上涨的最大受害者。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我国经济建设历程中的价格体系决定了今后物价上涨的客观趋势、比价复归的难以避免促使物价轮番上涨、中国人口与资源比例不协调的状况是物价上涨客观趋势的基础三个方面,阐述了我过物价上涨是客观必然的,揭示了面对物价上涨,我们要因势利导,加强控制、调节和管理,以保证国民经济在适度的物价上涨中协调、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涨价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文章对涨价的原因、特点及控制物价上涨的对策作了论述,希望国家关于有效控制物价的政策早日出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合成洗涤剂在市场和技术等方面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原因主要有:消费者观念的改变;洗衣机的大型化和自动化;环境保护意识增强;节省能源、资源等。 首先是观念的改变。洗衣正在从“因脏而洗”逐渐演变为“为舒适、体面而洗”。因此,洗涤次数及数量大增,随之引发了洗衣机的大型化和自动化。90年代初,日本市场半自动双缸洗衣机开始滞销,至1993年,单缸全自动洗衣机占洗衣机销售量的69%,其中绝大多数容量超过5kg,洗涤剂用量随之明显增加,1993年日本人均  相似文献   

14.
贺阳 《科技潮》1994,(4):31-31
前不久,一些地区粮油零售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引起老百姓的关注和国务院负责同志的重视;紧接着,由于对消费税、"价外"增值税、汇率"并轨"不大了解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出于对物价上涨的担心,全国不少地区出现了抢购黄金饰品和大件家用电器的现象,使众多的百货商店销售额猛增,有的甚至来不及补充货源。一时间,物价会不会大幅度上涨,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据初步统计,1993年全国零售物价指数在13%左右,居民生活费指数在14.5%左右;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物价指数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物价上涨的深层次原因,即供求失衡、成本推动、货币扩张的合力推动,应标本兼治、多渠道控制物价水平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两次金融危机期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PPR)指数运行相关性较高的特点,运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在对PPR指数运行进行拟合预测的基础上,对2011年中国PPR指数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全年PPR指数预计为105.083 3,说明2011年我国物价上涨压力明显,稳定物价水平是2011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首先对我国1994年物价大幅度上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物价上涨成因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依据Box-Jenkins模型对1995年物价形势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经验验各格并与比较吻合。最后地如何控制1995年物价上涨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王宏伟 《洛阳师专学报》1998,17(1):47-49,10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货币供给量不断增加。以流通中的现金为例,78年为191亿元,96年达8802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3.7%;与此同时,物价水平不断上涨,零售物价指数以78年为100,96年为379,年均增长率为7.7%。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也刺激了物价水平的上涨,为抑制物价上涨,政府不得不放慢经济增长速度,控制货币供给量。  相似文献   

19.
始于去年5月的物价上涨,在08年1月CPI同比上涨高达7.1%,且这种上涨趋势短期内无法逆转。在这种经济结构失调所致的物价上涨中,中低收入阶层受到较大影响。本文从物价上涨的现状出发,研究上涨的诸多因素以及政府将采取的政策,着手分析如何在物价高涨下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火灾却一直困扰着人们。据统计,仅1999年至2001年间,全国共发生电气火灾119029起,直接经济损失34.3亿元。电气火灾在全国火灾起数中所占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1982年为7.2%,1998年上升到27.5%,在有的省市则占到40%以上。四川省1993年至2002年10年间,电气火灾的数量占当年火灾总数的21.3%—28.5%,始终排在火灾原因的前两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