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合影楼》完整构建了珍生与玉娟二人性心理从“初元之子母认同”至影恋的过程。人物语言和情诗唱和较好地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在影恋中的不同发展程度与二人对待影恋的不同态度。李渔肯定“情”可以冲破传统的道德观念,但认为需借助非常规手段,使“情”符合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从孤独恋爱发展至两性恋爱,体现了李渔在处理影恋题材时求新的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2.
《西游补》是晚明文人董说创作的一部通俗小说,但长期以来它的独特价值和特殊地位一直不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力图从作家创作宗旨、思想倾向、作品取材、作品结构等方面,通过对《西游补》与《金瓶梅》、《红楼梦》的对比,论征《西游补》是我国古代文人独创长篇通俗小说的发初之作。  相似文献   

3.
《西游补》是晚明文人董说创作的一部通俗小说,但长期以来它的独特价值和特殊地位一直不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力图从作家创作宗旨、思想倾向、作品取材、作品结构等方面,通过对《西游补》与《金瓶梅》、《红楼梦》的对比,论证《西游补》是我国古代文人独创长篇通俗小说的发轫之作。  相似文献   

4.
与明代中晚期拟话本小说集相比,成书于清初的李渔的拟话本小说集<十二楼>,在单篇的结构体制和整部小说集的结构体制上都出现了很多变化,这种新变代表了中国古典白话短篇小说结构体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张履祥的《补农书》作为中国农学史上的一部优秀作品,比较突出地总结了明末清初江南农业生产经验。以该书为中心的考察表明,江南一些农民在水稻、麦子、芋艿、洋芋、萝卜、白扁豆、瓜类等作物栽培中,精心讲究技术,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以防治灾害。他们努力克服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为乡土社会文明建立良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醒世姻缘传》是研究明末清初语言的重要语料。考察该书的转折连词使用情况即可窥视出明末清初山东方言中转折连词的历史风貌。此期山东方言的转折连词没有明确的分工,仍处于大量涌现的时期,大量同义连词并存,双音节连词占优势,还出现了三音节的连词。从来源来看,主要是近代汉语时期新产生的连词(80%)。但经过同义竞争,此期的7个(46.7%)转折连词被历史淘汰,8个(53.3%)转折连词沿用至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7.
汤妙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1):112-115
与冯梦龙,凌蒙初等作家相比,李渔的小说创作思想更注重个性化、戏剧化及娱乐性,这在给他的小说带来了新的尝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束缚。  相似文献   

8.
<正>东西方相距万里迢迢,其间除却高山、沙漠、戈壁、大海这些天然屏障,还有凶狠的敌对势力重重阻隔。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双方的相互认识极为有限,所掌握的仅有一点信息还需依赖波斯人、阿拉伯人、鞑靼人作为媒介。  相似文献   

9.
明代前期的文化专制不仅造成了传统诗文的僵滞,也使宋元以来的说唱艺术陷于停顿,通俗文学的发展出现困境。这种状况直到所谓仁、宣太平治世才有所改善。从英宗时起,明朝进入政治动荡时期,而思想文化却开始活跃起来,王阳明心学对程、朱理学的反拨以及诗文领域的复古思潮,便是这种变化的表征;北京永顺堂于成化年间刊行的词话则代表了通俗文学的复苏和成长。随着朝廷刊行《三国志通俗演义》和《忠义水浒传》,社会文化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印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黄金时代终于来到了。  相似文献   

10.
在有关中国古代小说的论述中,对通俗小说,白话小说的界定与类划出现了许多不够统一的称谓.文章试对两者之间的内涵与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通俗不等于白话,文言也未必不通俗;通俗是小说的天然品质.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中国"不发达地区"的地方儒者--如陕西的文翔凤、广西的王启元、江西的谢文洊、河北的魏裔介等,他们在儒学信仰之外,在宗教问题领域亦别有一番思想旨趣值得关注.主要有三点:一、他们积极主张"事天""尊天""畏天""立命",其中甚至有人企图建立"孔教""儒教";二、他们对"天""上帝"等宗教问题的观念表述,应是晚明清初儒学与宗教互动格局的一种生动反映;三、他们应对外来天主教的态度各异,或从传统宗教或从理学本位的角度来排斥或评价外来新宗教.明清之际的这些思想新动向足以提供许多深刻的省思.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思想家批判君主专权危害,形成了他们的民权思想;明末清初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政体的思想,演变为近代思想家对民主政体思想的接受;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民权思想演变为近代思想家的权利思想和民主思想。可见,中国法律近代化必然是不能和传统法律文化相分离的。  相似文献   

13.
《草堂诗余》是一部“重北宋、轻南宋”,独尚绮艳婉丽词风的一部词选,在流传中享有盛名,尤其在明代流传甚广,对明代词风、词学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清初承袭明代词风、词学观念之影响,且为反拨明末淫靡词风,《草堂诗余》在清初一时被重新接受.但由于《草堂诗余》取径狭隘,以绮艳婉丽为词风本色,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晚明淫哇之风,但最终无法避免流入淫靡,且受当时社会情况、清廷文化政策之影响,《草堂诗余》受到了批判,乃至最终摒弃  相似文献   

14.
通过梳理明末清初天主教传华史研究的历程,提出学者争议的焦点是中西文化力量强弱对比和基督教神学与中国文化能否相融两大问题,并分析围绕两大问题形成的不同意见,进而探讨其各自的理论前设,即“冲击一回应”理论与文化互动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研究应注意经由“他者”认识“自我”,努力达到存异基础上的“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明末清初的实学教育思想有不同的研究状况.1983年-1990年的研究是从简单的、零碎的研究走向正规化、系统化;1990年-2004年的研究步入了正规的、系统的研究和大范围的比较;2004年至今集中于对颜元思想的研究.每个阶段对清末明初实学思潮的研究也都存在着优缺点,而对颜元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教士是明清天主教史研究中的传统课题,进入21世纪后出现了新的研究趋势,即在传教士个案研究的选题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传教士活动范围和领域方面呈现出不断拓宽的趋势。学界在传统研究领域里不断出现的新成果,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明清中西文化交流的认识,尽管明清天主教史研究领域已经出现了范式转换,但作为中西文化交流之栽体的传教士来说.对其研究不应减弱而需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17.
由于明清社会蕴含着新的社会因素的萌芽,所以由婚俗所体现的社会文化的演进显得比以往更加激烈,并且成为了当时民主革命运动的一部分。明清的婚俗暨传承了古代的优良传统,规范着人们的婚姻状态,双从思想观念和社会行为上渐趋解放,从而更加合理、自然,更具人性化。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推动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对传统的政治思维和权力结构进行再认识。所以要认识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就不能仅仅只从一个思想家入手,这样做很容易受文本语境的限制而误读其思想的真正内涵。本文通过对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政治思维命题的内涵分析,指出看待他们思想的时候,不能脱离中国具体的社会环境,同时更不能脱离由中国文化所传承和培养起来的知识世界,要看到深层的时代气息,在时代的呼唤下形成的一个具有整体性的潮流。他们的政治反思思潮在传统话语的背后暗含的是个体精神的彰显,是对社会正当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是香港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清,许多出洋者行游西方,途经或驻足香港。他们看到香港从“弹丸荒岛”向自由港的转变以及这个进展迅速的过程。他们观察到香港城市化建设中的博物馆、监狱、花园等硬件并体察到其中蕴含的近代气息,注意到香港“独特”的税制和先进的管理水平。此外,香港早期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些社会问题也为出洋者关注。他们的视域得到扩宽,这体现了香港尺幅万里的窗口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