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日前,中国创新城市评价课题组发布了《2015中国创新城市评价报告》,报告针对全国创新城市建设较为突出的副省级以上城市及苏州等20个城市,从创新资源、创新投入、创新企业、创新产业、创新产出、创新效率等方面对其创新活动进行了分析和挖掘。对该报告进行了述评及分析。  相似文献   

2.
《2013中国创新城市评价报告》显示,2013年天津创新总指数为43.70%,排名第6位,超过广州跃升至第一集团。"创新资源"、"创新产业"、"创新产出"是天津的优势所在,但"创新效率"薄弱,"创新投入"结构有待优化。同时,天津整体增速缓慢,相对于杭州和南京的领先优势正在持续缩小。指出在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天津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协调和互动,从急需关注的各类指标入手,采取有力措施,真正对创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安徽科技》2013,(6):2
<正>4月26日,芜湖市政府召开全市自主创新、科技、知识产权工作暨科技奖励大会。芜湖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高登榜强调,要始终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战略、全面转型的主动力,下大力气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城市。省创新办主任、科技厅厅长徐根应,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潘朝晖,市领导张士军、杨良文、张志宏、司旌霞,市政府秘书长孙跃进出席。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安徽省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积极构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支撑平台,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夯实创新创业载体,涌现出粒子空间、WM众创智慧谷、十八号聚变场、合肥梦工厂、5F创咖、芜湖长江鲨等不同类型的新型众创空间。一、安徽省众创空间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5.
在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中,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双创示范基地依托长期积淀的发展基础,通过双创生态打造和体制机制创新,取得较好发展成效。本文选取西部地区较具代表性的重庆两江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通过与武汉东湖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东湖高新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创新举措及经验,并从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集聚、双创氛围营造等方面提出了推动西部地区加快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朱策 《安徽科技》2015,(5):10-12
<正>2015年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意见》指出,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正>双创孵化载体(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孵化和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的支撑节点和重要枢纽。滁州市双创孵化载体与先进地区相比,在数量、布局、运营、培育等方面尚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迫切需要以“平台思维”构建“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孵化链条,进而推动滁州市双创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专业化众创空间是在众创空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服务于产业细分领域、高度专业化、重点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一种新型创新创业服务载体.北京市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创业高度活跃,专业化众创空间不断探索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在服务高精尖产业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盘活科技创新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北京市专业化众创空间发展的情况和特点,总结提炼了几种典型发展模式,分析了专业化众创空间对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针对目前北京市专业化众创空间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淮北市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主抓手,紧紧围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升级、加快转型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营造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机制,加快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依靠创新驱动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开辟新空间、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10.
《2014中国创新城市评价报告》显示,2013年天津创新总指数为44.76%,,高于参评的20个创新城市平均水平0.44个百分点(20城市创新总指数为41.32%,),排名第7位,稳居创新水平最高的第一集团。"创新资源"、"创新投入"、"创新企业"和"创新效率"4项一级指标同比增长,特别是随着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大力发展,有力带动了"创新企业"指标的提升,该指标位次从上年的第8名升至第4名,一跃成为我市最亮眼的指标。但同时看到,我市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方面还有待提高,存在着政府RD投入强度偏低、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等不足。  相似文献   

11.
正萧山区围绕"坚持三大主线,推进三化联动"总要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创新继续走在省市前列。聚焦创新平台建设重谋划抓引领一是谋划风情科创走廊建设。"按照萧山区委全会提出打造"1+4+X"产业平台总要求和以"4286"为重点的"两带两廊"发展建设部署",以风情大道为轴线,沿线嵌入式布局了萧山海创园、信息港小镇、紫橙国际创新中心等产业发展载体,积极牵头打造风  相似文献   

12.
《今日科技》2011,(10):10-11
近年来,杭州市围绕省委“八八战略”和“创新创业”总战略、首个国家技术创新112程浙江试点省,和杭州首批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要求,着眼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产业发展规划、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科技十大平台、引进科技创新载体、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等内容,形成了具有杭州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3.
《2016中国创新城市评价报告》显示,2015年天津创新总指数达到68.35%,,创历史新高,高于20城市平均水平1.41个百分点(城市创新总指数为66.94%,),排名第4位,比上年提升3位,稳居创新水平最高的第一集团。"创新资源""创新投入""创新产业""创新效率""创新产出"5项一级指标同比增长,特别是天津市大力发展科技型企业,有力带动了"创新投入"指标的提升,该指标位次从上年的第15名升至第3名。但同时看到,天津市在"创新企业"和"创新产出"两个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与苏南自主示范区实施,苏州借助众创空间,大力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苏州不断地努力探索,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不断优化,诞生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但苏州众创空间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盈利模式不成熟、融资渠道有限、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苏州众创空间发展现状,研究认为应从加强政策集成和机制创新,引导各种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众创空间"建设,创新运营模式、拓展融资渠、引进优质项目,着力培育一批适应大众创新创业需求、综合服务能力强、运行效率高的专业化、品牌化、特色化"众创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三创”载体建设的本质是为创新创业各要素的整合、集聚与流动创造一种制度,一种体制和机制.通过对“三创”载体的内涵及功能布局的解析,以及对“三创”载体的组织模式及运行机制的全面分析,有利于高校更加科学合理地构建产学研一体的崭新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郑州航空港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机遇,从"落地"创新城市布局的角度出发,来分析郑州航空港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如何通过"落地"式发展,从而推动航空港区经济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7.
区县科技创新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手段,不同创新主体和服务主体紧密联系、有效互动的开放式创新。区县科技创新具有衔接性、应用性、特色性和阶段性等特征。石景山区从创新要素聚集和培育、高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载体建设、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发力,走出一条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的创新驱动之路,为我国区县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期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设立.安徽将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单独列出一章强调产业转移中的自主创新问题。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包括了推进承接产业创新提升,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构建创新平台,促进创新要素对接,建立创新服务体系,优化创新环境,支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新的发展形势对安徽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如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这是民族地区实现科学发展必须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对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提升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的路径。提出了要加快构建有利于科技与文化融合和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增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和培育文化市场,运用现代科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产业集聚区,创新平台是推动其创新发展的关键机构.基于当前创新平台在产业融合、产业共性技术开发、产业合作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等层面支持力度有限等问题,首先要着眼于产业综合发展,推动平台功能完善,其次要着眼于产业价值提升,促进平台构建创新链条,最后要着眼于产业融合,推动创新平台的网络构建.基于促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完善市场导向机制、拓宽对外合作途径、构建高效运作体系、推动人才聚集与交流、对政府引导方式进行创新等不同层面,探索了创新平台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