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后记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受国务院的委托共同组建的全国自然科学术语的审定与统一机构。并邀请了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标准局组成了委员会的领导机构,中国科学院为牵头单位。经过几年的筹备,委员会于1985年4月在北京正式成立。全国人大常委会严济慈副委员长在成立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国务委员方毅同志为大会写了贺词,国家科委副主任曾庆林同志代表两科为受聘为委员会委员的著名学者、教授60人颁发了聘书。卢嘉锡院长在闭幕式上作了重要发言。著名原子核物理学家钱三强主任委员致开幕词、叶笃正副主任委员作了专题报告。会议期间举行了科技术语专题报告会,各学科组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内容非常丰富,这是我国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工作的第一批文献和资料,经研究决定把上述报告和文献编辑成册,作为《自然科学术语研究》的创刊号,将对我国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工作更具深远意义。《自然科学术语研究》是在委员会筹备期间就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创办的、不定期内部学术性刊物,是专门探讨自然科学术语原则和命名方法的园地。自然科学术语工作,在我国是有优良传统和独具特色的领域,但在当代术语学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上还比较薄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刊物是待开垦的处女地,期待学术界的培育和爱护。愿这块园地盛开出灿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2.
同志们: 我代表委员会向大会致闭幕词。这次大会,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顺利地完成了各项议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在正式成立了,这只是一个开头,今后要在委员会的统筹规划下,逐步地把各个分委员会(或小组)建立起来,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有步骤地推动起来,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经过与会同志的热烈讨论,全体委员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条例》和《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条例》。会上还  相似文献   

3.
同志们: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现在开幕。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了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同志、国务委员宋健同志、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同志、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亚同志、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同志出席今天的大会。中国科学院前任副院长、科学院顾问叶笃正同志和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科学院特约顾问钱三强同志也出席今天的会议。各位老领导的光临,表达了老前辈对名词审定工作、对这次会议的深切关怀和殷切希望。我们今天还高兴地邀请到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和新闻出版界的同志,出席今天的会议。各位领导同志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出席会议,这是对这次会议的很大支持和鼓舞,我代表大会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天出席会议的还有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的全体委员和我们邀请的一部分科技专家和代表,共120人左右。为了适应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发展,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在学科方面的组成比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作了一些充实和调整,增加了技术学科方面的工作,加强了科技名词审定及宣传推广方面的工作。全国委员会委员是由有关专业学会和单位推荐,由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联名聘任。全国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国家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有关领导担任。我们相信第二届委员会一定能担负起科技名词规范、统一的重任。这次大会的主要议程是:(1)总结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工作;(2)讨论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工作计划要点;(3)修订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组织条例和审定工作条例。(4)各方面交流有关名词审定工作的经验,共同探讨审定工作中的问题。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以来,在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领导下,组建了一支上千人的自然科学名词审定队伍。他们都是活跃在各学科领域第一线的专家、学者和教授。在四年多的审定工作中,制定了我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的原则和方法,有力地指导了科技名词的审定工作,并使之逐步成为我国科技名词规范、统一的准则。现在,已有九个学科完成第一批名词的审定,并已公布。《天文学名词》已在1987年公布。前天(6日),钱三强主任代表全国委员会,向首都新闻界正式公布了这八个学科的规范名词。目前,还有20多个学科中的大多数业已完成或即将完成第一批名词的审定工作。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为我国科技名词规范、统一打下了良好基础。四年多来,我们的名词审定工作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国务院在第一本《天文学名词》完成时作了明确批示,授权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对审定后的各学科名词予以公布。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讲话和来信,有力地推动了名词审定和统一工作的进程。今天,我们已公布的九个学科的第一批名词,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我们很多学科审定委员会都收到来信,赞扬名词审定工作为我国科技界做了一件大好事,是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香港科技界的同行也称赞这工作做得及时,做得好;对大陆与港、澳、台的交流将会起促进作用。这些成绩是各学科委员会的专家学者的辛勤劳动成果。他们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很大贡献。我仅代表全国委员会向为名词审定工作做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教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这次大会是个总结的大会,交流经验的大会。在短短二天安排的会议中,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认真讨论第二届全国委员会提出的工作计划要点,为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献计献策。希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做出更出色的成绩,为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钱三强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和特邀顾问,他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许多学术机构、学术团体的倡导者和领导人.1984年8月经中国科学院院长会议决定,担任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已改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他随即积极投入了委员会正式成立的筹备工作,就委员会的方针、任务、组织机构、学术权威性、人员编制和经费等问题组织讨论,起草了<关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的请示报告>,并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4月25日委员会正式成立了.  相似文献   

5.
钱三强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和特邀顾问,他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许多学术机构、学术团体的倡导者和领导人。1984年8月经中国科学院院长会议决定,担任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已改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他随即积极投入了委员会正式成立的筹备工作,就委员会的方针、任务、  相似文献   

6.
一、总则 (一)为了适应我国科学技术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促进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早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名词委员会)。 (二)受国务院委托,经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商定,名词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牵头。 (三)名词委员会是负责全国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与统一的权威机构。凡经名词委员会审定公布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教学、科研、生产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  相似文献   

7.
1978年3月中国科学大会胜利召开,祖国大地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科学春天的到来,使得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如同一江春水,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新高潮;使得新思潮、新理论、新学说、新学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了及时引进、借鉴和传播这些新思维、新概念,应对我国科学迅猛发展的新形势,我国科学界,特别是老一辈科学家十分关注反映这些新思维、新理论概念的新名词的审定与统一,力求定名(译名)准确,避免术语使用混乱而影响学术交流和新知识的引进。许多著名的科学家纷纷提出恢复和建立科技名词的审定与统一机构,以推动我国科技名词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统一。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应运而生,新中国的科技名词规范和统一事业就这样绽放在科学的春天里。一封群众联名“上书”引起方毅副总理的重视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名词编订室的几位工作人员联名撰成恢复和建立科学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的书信,迳呈至当时主管中国科学院的方毅副总理手中。信中主要阐述了原自然科学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的成就和作用,同时也汇报了近年来科技界名词术语不统一、不规范的混乱现象,影响新知识的传播和学术交流,也反映了科学界要求学术名词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呼声。一石激起千层浪。“上书”得到了方毅副总理的重视和支持,不久,在一次“两科”(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党组会议上做了研究,并决定以中国科学院牵头,重新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会上确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严济慈院士出任该委员会主任委员。严老应邀参加了会议。肩负起委员会的筹备工作的严老对这项工作十分认真、严谨,在一次和笔者的谈话中,他详细地阐述了委员会的名称采用“审定”而不是“统一”的道理,表明严老对委员会的建立早有远见卓识。“两科”联合起草委员会成立报告,筹备工作初步展开1978年10月6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联合起草了《关于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报告》上报国务院。12月15日方毅副总理签署同意后,并呈当时国务院几位领导纪登奎、余秋里、王震、谷牧、康世恩圈定。“两科”联合《报告》首先阐述了科技名词术语统一工作在科研、生产、教育以及科技情报、学术交流等项工作的重要作用;其次,恳切地反映了当前我国科技名词术语不统一和混乱现象,反映了科技战线及相关部门广大科技工作者迫切要求恢复和组建科技术语的审定与统一工作机构的愿望。《报告》明确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任务:确定工作方针,拟定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规划、实施方案和步骤,负责审定自然科学(包括技术科学)名词术语的规范和统一,并予以公布施行。《报告》明确提出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委员会由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聘请著名科学家组成。1979~1984年五年间,在严老领导下,初步开展了筹备工作,主要是搜集材料,整理原国立编译馆主持审定的几十种各学科名词草案,筹建工作进展缓慢。后因严老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公务十分繁忙,难以顾及委员会的筹建工作。经院领导研究确定暂由叶笃正副院长主持筹建工作。成立委员会(筹备)办公室,广泛深入开展调研叶副院长经多方协商,首先确定建立委员会办公室。任命笔者为主任,协助叶副院长实施筹建工作。1983年4月,中国科学院以科发办第301号文发布了关于启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印章的通知》。通知发至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国家计量局、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教育部、文化部出版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等单位,受到上述单位的广泛响应与支持。在科学院办公厅和出版局领导下,办公室进入了全面的实质性的筹建阶段。叶笃正副院长十分重视调研,要求筹建工作建立在调研的基础上,责令办公室开展调研工作。按照指示,笔者提出首先在设有分院的省区内召开座谈会、讨论会,广泛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建议,收集各地区科技界对审定名词术语的工作的经验和成果,大力宣传科技名词术语在繁荣学术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物色组成全委员会的人选和积极分子,为委员会组建奠定基础。1984年5月21~23日,在成都召开了两次科技名词座谈会。5月21日的会议由分院院长高福晖教授主持,中科院成都分院各研究所派学者参加。5月23日由四川省科委主持,邀请有关地区各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生产部门的专家学者20余人参加。这两次座谈会上集中讨论了科技术语的统一对学术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有的专家还列举当代“人机对话”,没有统一的名词术语,这是难以想象的。一位院校的教授还列举出一个化工产品,由于术语名词的不统一,在外贸活动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最后综合这两次座谈会,提出7条建议:诸如新术语定名一定要概念清晰,易懂,坚持一物一名,相对稳定的原则,编词典和教科书一定要使用审定统一过的的名词术语等。紧接着,7月25日在昆明召开了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座谈会。应邀参加座谈会的有省科委、中科院昆明分院、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工学院及有关研究所的学者、教授、专家30余人。会上提出当前一些新兴学科、新概念、新词汇翻译混乱,影响科研与教学质量,特别有碍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吸收,迫切希望早日建立国家的统一审定机构,以利于我国蓬勃发展的科技事业。通过一系列的调研,收到通报与宣传效益,更重要的是各地区各科研教学以及工程、生产单位的建立和呼声,为确定委员会的方针任务,制定《委员会的组织条例》和《审定工作条例》以及撰写成立大会的报告等,提供了第一手素材和依据。深深体会到叶院长的高瞻远瞩为委员会的建立奠定了牢固的群众基础。筹备阶段,除召开一系列调研会外,还及时组织召开专题讨论会,为委员会的建立和审定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学术基础,营造了学术气氛。1983年12月27日筹备办公室在北京大学勺园召开了“无机化学命名讨论会。专题讨论了106元素,107元素,109元素的符号及命名原则;同时还探讨了“锡”Ti硒的读音问题和配位化合物命名问题,应邀参加讨论的有化学界著名学者张青莲、徐邦宪教授等,袁翰青、戴安邦等教授提出了书面意见。应邀参加讨论的还有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教育部教材研究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等出版单位的专家。1984年4月18日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了“化学用字及读音”专题研讨会。中国化学学会邢其毅教授主持会议,著名无机化学家张滂、梁晓天、张黯、王夔等教授参加讨论,应邀参加讨论的有关单位有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海淀教师进修学院、河北工学院以及科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专家及代表参加。讨论会开得十分热烈,主要是讨论化学用字的谐音、会意、象形、造字的原则,商定诸音法的优点;对氨、胺、铵,磷、膦等五组读音的原则以及对天然化合物命名问题提出建议。会上分发了《化学用字及读音方案》以供讨论和应用。之后,办公室(由吴凤鸣带队)专程赴东北召开专题座谈会。中科院沈阳分院的座谈会由分院副院长骆继勋教授主持,邀请了金属研究所、林业土壤研究所、计算研究所等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辽宁省科委系统座谈会,邀请地区各研究所及辽宁大学、医科大学、东北工学院、农学院等专家、教授参加,省科委副主任徐远平主持会议。中科院长春分院专题座谈会,邀请了院光机所、应化所、物理所、地理研究所的研究员、学者,以及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地质学院、吉林医科大学的教授、专家共20余人,会议由分院院长吴越教授主持。座谈会上发言热烈,反映出的突出问题是多年没有进行学术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科研教学中常常遇到概念不清,一名多义,一物多名,影响学生理解和记忆,要求早日进行整顿与规范。座谈会上专家学者肯定了国家批准成立名词审定委员会,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前提,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高瞻远瞩的举措,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筹备阶段除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外,还积极与国际术语机构建立联系,开展学术交流。如派人员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TC37(术语学)委员会在莫斯科、伦敦等召开的国际术语原则与方法的讨论会,以及1986年在芬兰召开的术语数据库与网络设施的专题讨论会等,同时还邀请国际上四大术语学派的学者来华讲学等,这此活动有利于促进我国术语工作快速融入国际行列,为中国术语学走向世界起到了铺垫作用。组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常委会中国科学院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两科联合起草1242号文件批示精神,委托副院长叶笃正院士主管积极进行筹建工作,经“两科”多次协商,委员会常委会组成确定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国家科委共同组建,确定邀请中国科协、国家标准局、教育部参加,上述五个单位的领导大力支持,及时负责地选定人选。1984年8月6日,中国科学院在院长办公会议上确认了五单位推荐的人选。国家科委胡兆森,高级工程师,国家科委委员,新技术局局长;中国科协王寿仁,研究员,中国科协常委;教育部吴衍庆,科技司司长;国家标准局戴荷生,高级工程师,综合研究所所长。会议还决定,“由钱三强同志任委员会主任,叶笃正、吴凤鸣同志任副主任。在钱三强同志生病休养期间,由副主任叶笃正同志代理主任”。8月21日以科学院文件<1984科发出第0856号>《关于召开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会议的通知》,通报了上述人选决定并定于8月25日在科学会堂召开主任副主任会议,主要议题是:吴凤鸣同志报告委员会的筹备工作;讨论决定委员会全国委员人选原则;研究正式成立委员会的时间及诸多事宜。该文发转国家科委、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标准局。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筹备工作基本就绪,在即将召开成立大会前夕,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于1984年11月29日向国务院呈送:《关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的请示报告》,及时地汇报了8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办公会议的决定,决定确定了以著名核子物理学家钱三强院士为主任委员的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并汇报了8月25日召开的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会议上讨论的有关委员会的方针、任务及机构等问题,并请示如下:1.委员会的任务范畴问题:广义的自然科学各领域。2.委员会下设的术语审定组织:依靠自然科学各学会,由中国科协责成各学会成立本学科的审定委员会。3.委员会学术权威性问题:建议国务院授权委员会采用公布的形式,对经过审定并批准公布的自然科学名词,教学、科研、生产部门,应遵照使用。4.关于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及人员编制: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编制为25~30人,为把自然科学名词的命名及其方法建立在术语学理论的基础上,建议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室。(汤丙午副主任十分赞赏建立研究室并曾责成笔者拟定《建立研究室的设想》)5.关于经费问题。(略)文件经方毅签署同意,由万里、李鹏、张劲夫领导圈签。这是委员会成立大会前夕的一份十分关键而重要的文件,20年后的今天,不但具有历史意义,也有其现实意义。(值得提及的是,筹备期间起草的向国务院的请示报告,多由中科院办公厅葛能全等同志组织执笔定稿,其中由笔者及出版委谢淑莲同志提供素材并参与讨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经过了长期充分的筹备工作,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将呼之而出。1985年2月15日,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会议召开。会议逐条讨论并通过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组织条例》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条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会议确定了成立大会的日期(会期)、地点、参加大会人员分配(总人数不超过150人)及邀请新闻媒体等事宜。会议确定了成立大会的主要内容:聘任全国委员,组成“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通过上述《组织条例》及《名词审定工作条例》;讨论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原则与方法;讨论与制订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规划;交流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的经验等。1985年4月25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胜利召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委员会副主任叶笃正院士主持开幕式,著名核子物理学家、委员会主任钱三强院士致《开幕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孙鸿烈院士,代表“两科”宣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名单,国家科委副主任曾庆林同志代表两科颁发受聘67位委员聘书;著名物理学家马大猷院士代表领受,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叶笃正院士作了《委员会筹备经过及今后工作展望》的报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严济慈院士在开幕式上做了重要讲话,他首先回忆了五六十年前关于科技名词创始历史,并讲述了他在三十年代发表的《论公分·公分·公分》一文(《东方杂志》32卷第三号),抨击了当时国民党政府对科技度量衡法中的混乱现象,引起会场上一片掌声;同时还列举了1910年前后关于“mathematics”“数学”与“算学”之争的故事;提及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成就,进而在“两科”讨论恢复全国名词审定委员会定名时,力主用“审定”“统一”。最后严老关切地警示我们防止自满,他说,委员会是一个权威机构,但“权威不是自封的,要通过我们的工作自然地体现出来”。严老深邃而关切的讲话赢得全场与会者的热烈掌声。委员会副主任胡兆森宣读了方毅副总理的贺信,孙鸿烈副院长宣读中科院院长卢嘉锡院士的贺信。在成立大会上做学术报告的有著名生物学家朱弘复院士的《审定统一科学名词是国家科学事业的基本建设》,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著名术语学家陈原教授做了《当代术语学在科学技术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吴凤鸣做了《我国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研究历史回顾和现状》,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分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代表也在大会上做了相关的专题报告,大会开得十分热烈而紧凑,学术气氛浓郁。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协常委、委员会副主任王寿仁教授在大会闭幕式上致闭幕词。值得提及的是卢嘉锡院长,特地从外地赶回京参加了闭幕式,并作重要讲话,其中提到增补港澳委员,保留台湾名额问题。最后他表态说,受国务院委托,让我们科学院牵头,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委员会的工作,同国家科委共同负起责任。逐步完成委员会的各项任务,在四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委员会一经成立,积极开展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及学术交流,加强与国际术语机构的联系,并且通过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及时将审定工作成果公布,在社会上引起反响。1987年国务院发文明确指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紧接着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认真贯彻国务院批示,通知如下:各新闻单位要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宣传名词统一的重要意义,并带头使用已公布的名词。各编辑出版单位今后出版的有关书、刊、文献、资料,要求使用公布的名词。特别是各种工具书,应把是否使用已公布的规范词,作为衡量该书质量的标准之一。凡已公布的各学科名词,今后编写出版的各类教材都应遵照使用。无疑,这两份文件为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和统一事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提供了坚实的重要的保证。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科学的春天里诞生、成长起来。* 吴凤鸣先生为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曾在严济慈、钱三强、叶笃正主任的领导下,参与筹建工作的全过程。适值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本刊约请吴凤鸣先生撰写此文,回顾和展示委员会在筹备成立中的历程,其中,一些重大活动和重要文件均具有历史和纪念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总则(一)为了适应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自然科学名词规范化,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名词委员会)。名词委员会负责审定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名词(包括命名原则),并根据国务院授权予以公布,所公布的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二)受国务院委托并经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商定,名词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共同领导,以中国科学院牵头。二、组织机构(三)名词委员会由全国委员会、学科分委员会两级组成。(四)全国委员会1.全国委员会的任务是组织各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经审查批准后予以公布。2.全国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其中一名专职副主任委员),委员总数为80人左右。3.全国委员会主任委员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联合提名,报国务院批准;副主任委员由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中国科协、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署分别委派有关负责人担任,由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批准后联名聘任。主任、副主任组成常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列席常委会),在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执行全国委员会的职责。全国委员会委员由有关单位推荐,经常委会同意后报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批准并联名聘任,任期四年一届。4.全国委员会每四年召开一次全体委员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5.全国委员会委员应该由各学科在学术上有较高造诣的科技专家、学者组成。6.全国委员会委员一般应参加有关学科分委员会的名词审定活动;对分委员会的上报稿进行复审;宣传、贯彻全国委员会的方针、政策和咨询等工作;向全国委员会提出名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五)分委员会1.分委员会根据全国委员会的安排和要求,负责制定本学科的名词审定计划,具体组织审定工作,向全国委员会提出上报稿,分委员会对本学科所审定的名词负责。2.分委员会按学科建立。委员一般为25-30人。设主任1人,副主任1-2人,秘书1-2人。3.分委员会的组成人员要求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以保证审定委员会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分委员会委员和正副主任人选由有关学会推荐,经与名词委员会办公室协商后,报全国委员会批准,由名词委员会和有关专业学会联合聘任。4.委员任期一般为4年。为保证审定工作的连续性,换届工作需根据一批名词审定工作的自然阶段,或学会换届等具体情况分别决定。换届时一般应保留上届委员半数以上。5.分委员会可根据审定工作需要分设若干专业组。(六)办公室1.办公室是全国名词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负责处理名词委员会的日常工作。2.办公室设主任1人,副主任1-2人。3.办公室成员分工联系各分委员会,协助分委员会开展名词审定工作;贯彻执行全国委员会的审定原则与方法;组织各学科之间名词协调统一的工作。三、其他(七)名词委员会的英文名称:China National Committee for Natural Scientific Terms(CNCNST)  相似文献   

9.
各位委员,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大家辛苦了!在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前夕,同志们围绕着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在这里开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成立大会,以辛勤的劳动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在此请允许我再一次代表中国科学院祝贺这次成立大会开得这么好!星期一我因事到福州去了,所以未能来参加这个会的开幕式,心里总感到有点内疚。昨天刚好赶回北京,今天早晨,王寿仁同志、吴凤鸣同志给我介绍了大会的情况,我感到十分高兴,十分兴奋,十分鼓舞!我在报纸上看到,方毅同志已经给大会发来了贺信,同时,严老亲  相似文献   

10.
一、总则第一条 为了适应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化,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名词委)。全国名词委负责审定科学技术各学科的名词(包括命名原则),并根据国务院授权予以公布,所公布的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第二条 受国务院委托并经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商定,全国名词委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共同领导,以中国科学院牵头。二、组织机构第三条 全国名词委由全国委员会、学科分委员会两级组成。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是全国名词委的办事机构。第四条 全国委员会1.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是全国名词委的最高权力机构。2.全国委员会的任务是:(1)负责制定我国科学技术名词工作的方针、政策、原则和规划;(2)负责组织理、工、农、医各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名词审定、公布及推广应用工作;(3)代表国家对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工作行使管理职能。2.全国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人(其中设常务副主任一人),委员总数90人左右。特邀顾问若干人。3.全国委员会主任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联合提名,报国务院批准;副主任由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新闻出版署、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语委分别委派有关负责人担任,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批准并联名聘任。主任、副主任组成常务委员会,在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全国委员会的职权。全国委员和特邀顾问由有关单位推荐,经常委会同意后报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批准并联名聘任。4.全国委员会四年为一届,期间由常委会根据工作需要召开全体会议。5.全国委员应该由各学科在学术上有较高造诣的专家、教授、学者组成。6.全国委员一般应参加有关学科分委员会的名词审定活动;对分委员会审定的上报稿进行复审;宣传、贯彻全国委员会的方针、政策,推广使用规范名词;向全国委员会提出名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第五条 分委员会1.分委员会根据全国委员会的安排和要求,负责制定本学科的名词审定计划,具体组织审定工作,向全国委员会提出上报稿,分委员会对本学科所审定的名词负责。2.分委员会按学科建立。委员一般为25-30人。设主任1人,副主任2-3人,秘书1-2人。3.分委员会的委员要求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以保证审定委员会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分委员会委员和正副主任人选由有关学会及有关单位推荐,经与全国名词委事务中心协商后,报全国委员会批准,由名词委员会和有关全国性学会联合聘任。4.分委员会一般四年为一届,为保证审定工作的连续性,换届工作需根据每批名词审定工作的自然阶段或学会换届等具体情况分别决定。换届时一般应保留上届委员半数以上。5.分委员会可根据审定工作需要分设若干专业组。第六条 全国名词委的办事机构1.全国名词委事务中心是全国名词委的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1)执行全国名词委各项决议;(2)组织实施和落实全国名词委的名词审定任务;(3)组织与协调各学科分委员会的工作;(4)编辑出版及推广使用经全国名词委审定公布的科学技术名词;(5)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6)开展应用术语学的研究,办好刊物《自然科学术语研究》。编印审定工作《简报》,及时交流经验指导工作;(7)处理全国名词委日常事务;(8)定期向全国委员会常委会汇报工作。2.全国名词委事务中心主任由全国名词委常务副主任兼任。3.全国名词委事务中心下设若干处、室开展工作。三、其他第七条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英文名称:China National Committee for Natural Scientific Terms(CNCNST)  相似文献   

11.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0月6日召开了1989年第二次主任、副主任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主任钱三强、副主任叶笃正、章综、王寿仁、戴荷生、苏世生、黄昭厚及国家科委马宏建同志。钱三强主任主持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关于召开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会议的问题。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85年4月成立并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会议,四年多来,在国务院以及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等有关领导和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32个专业范围内组织了近千名科学家审定了(或正在审定中)约12万条名词术语,到今年底有九个专业可出版公布,它们是天文、大气、土壤、地理、地球物理、物理、微生物、林学、医学,以及天文、大气两种海外版(繁体字本),其他学科将陆续审定出版。按照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今年应换届。会议决定今年12月在北京召开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会议,并讨论了以下几点意见:一、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1.听取并讨论第一届委员会工作总结。2.讨论修改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组织条例》、《审定工作条例》和有关方针、任务、原则、方法等问题。3.讨论第二届委员会名词审定工作计划。4.交流名词审定工作经验。二、下届名词审定工作计划要点。1.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意见,委员会负责审定自然科学范围内的名词术语,如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医学及交叉学科等。2.按照先基础学科,后应用学科,先单学科,后综合学科,并结合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可能逐步开展审定工作。3.重点审定以上范围各学科的基本词和新词。4.继续完成下列学科正在进行的审定工作:数学、力学、化学、地质、古生物、动物、植物、细胞、遗传、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理学、昆虫、解剖学、物理学(专业物理分册)、电子学、自动化、计算机、测绘、海洋、农学、医学、石油科学、自然科学史、自然辩证法。根据需要和可能逐步扩展一些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如煤炭、化工、水利、电力、冶金、土木建筑、航空航天、计量……等。5.各学科的名词经审定公布后应保持相对稳定,并在此基础上注意收集新词,研讨处理遗留的疑难问题,并加注定义,使之完善。在人力、财力可能的情况下,有计划地组织新的审定工作。当前可先抓天文学和大气科学作试点。6.为了加强和扩大我国名词术语在港台及海外的交流和影响,根据1987年工作会议的精神,决定出版海外版(繁体字本)。现拟待天文学、大气科学的海外版出版并听取反映后,再组织其它学科海外版的出版。7.结合审定工作开展应用术语学研究,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促使我国术语学理论的发展。筹建科技名词术语数据库。三、全国委员会的组织原则和委员换届工作1.继续执行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中国科学院牵头,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双重领导的体制。2.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全国科协、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别派有关负责人担任全国委员会主主及副主任,并组成常务委员会。3.全国委员会委员1)全国委员会委员由办公室与有关部门或学会协商,经常委会讨论后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联名聘任。2)全国委员会人数80名左右,组成是:①已成立的和拟成立的学科审定分委员会各一名。②有关学科及有关部门的著名专家、学者。③少数民族专家。④港台科学家及华裔科学家代表。3)全国委员人选应考虑权威性、专业面、年龄、身体条件等方面的因素。4.委员任期为四年一届、换届时宜保留半数以上上届委员,以利于名词审定工作的连续性。5.各学科审定分委员会的换届问题,待召开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后,按修改后的《组织条例》进行。  相似文献   

12.
同志们:我代表委员会向大会致闭幕词。这次大会,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顺利地完成了各项议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在正式成立了,这只是一个开头,今后要在委员会的统筹规划下,逐步地把各个分委员会(或小组)建立起来,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有步骤地推动起来,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经过与会同志的热烈讨论,全体委员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条例》和《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条例》。会上还初步确定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规划;交流了自然科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经验;总之,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我们的会议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各级领导的关怀。全国人大常委会严济慈副委员长参加了大会的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就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统一工作的历史、现状及其在四化建设特别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建设中的作用作了深刻阐述,他热情勉励大家努力做好学术名词审定统一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方毅同志因故未能莅临会议,特地发来贺信,热烈祝贺大会召开。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院长因公外出,也发来贺信表示祝贺。今天,卢嘉锡同志刚刚回到北京,就特地赶来参加大会的闭幕式。国家科委副主任曾宪林同志、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孙鸿烈同志、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余志华同志等负责同志出席了大会开幕式。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科学报等新闻单位分别用中文和外文及时地报道了大会的消息,宣传了自然科学名词审定统一工作的重要意义,这对我们的工作是十分有力的支持。我们委员会的委员和参加大会的代表,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技术科学、农学、医学、林学、语言学等各个学科的科学工作者,他们中间有鬓发斑白、年逾古稀的老专家,他们从建国初期甚至解放之前就开始积极从事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工作,至今仍然对这项工作予以热情支持;一些老先生身体不好,仍扶病坚持参加会议。他们中间也有年富力强,在科研、教学、生产第一线肩负重任的中青年科学工作者,他们是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向前发展的希望。我们的大会群英荟萃,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大家济济一堂,共商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的审定统一工作的前景规划,就许多重大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这次大会是我国科学技术界的一次有深远意义的会议,对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将产生深远影响,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兴旺发达也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全体与会同志对委员会的《组织条例(草案)》、《审定工作条例(草案)》和委员会的工作规划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积极的建议,这些意见很中肯,其中很多已被吸收进两个条例草案的修改稿和委员会的工作规划之中,例如,很多同志指出委员会的外文名称不够准确简练,现已作了修改;同志们提到要及时注意台湾省、港、澳地区和海外华人社会中自然科学名词的使用情况并在委员会中增补台湾省、港、澳地区的委员。经过请示上级领导,决定在委员会中增补港、澳地区的委员,并保留一定的委员名额给台湾省的科学工作者,同时加强与上述地区的学术交流。关于分委员会的组织和工作,同志们提出,应首先组织各大基础学科的分委员会或小组,因为基础学科的名词术语在其它学科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抓好基础学科基础名词术语的审定统一工作,这一点已经在委员会的工作规划中体现出来。此外,有些意见很有价值,但在这次会议上还难以定下来,需要向上级请示报告或会同有关方面进一步研究决定。例如,建立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科学名词审定机构的问题;在新闻、宣传、出版部门增选委员的问题;委员会的工作同其它有关部门工作的协调配合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妥善解决。还有些意见需要在这里作必要的说明。如大家共同关心的分委员会的经费问题,委员会的经费是有来源的,根据国务院批复的请示报告,目前,由委员会根据工作规划编制经费预算,暂时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在可能的条件下予以解决。将来,应由国家计委予以直接拨款。目前经费有限,只能由委员会统一掌握,集中使用,重点支持一些大的基础学科的分委员会进行先行的基础名词的审定统一工作,以便在其它学科中广泛使用;同时,还要扶持一些新兴学科或名词审定工作比较簿弱的学科。总之,我们要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有基础、有条件又迫切需要开展工作的分委员会,应做出年度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经全国委员会审核、平衡后,给予可能的支持。同志们反映两个条例草案比较笼统,只有一些原则,不够详细,由于我们的工作刚刚开展,准备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后,总结出可行的细则来加以补充。关于年龄在65岁以上的委员的任期问题,已经在《组织条例》修改稿中按同志们的意见作了更改。委员会原则通过的两个条例,将根据同志们的意见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加工,完成后报请有关领导审批。大家知道,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的审定统一工作是国家科学事业的基本建设。“文革”之前,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这为我国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统一工作继续向前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年动乱期间,这项工作遭到破坏,被迫中断。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新技术、新方法不断产生,新材料、新能源不断出现,新的科学概念层出不穷,因此,表现新概念的新的科学技术名词术语也层出不穷。但在我国,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的混乱状况已经很严重地影响了与之有关的各项工作,这一点,同志举出了很多例子,我就不多谈了。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科学时代,凡是从事科学工作的同志都紧迫地感到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的审定统一工作必须立即着手进行,党和政府也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把这项工作重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们进行这一工作,目的是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适应新技术革命、特别是当代信息技术革命的需要,使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早日实现统一,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以便将来建立我国自己的术语数据库,为整个社会服务。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有统一领导,要有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需要有自然科学各学会的大力支持和全国广大科学工作者的积极参加。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将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广泛征询有关专家和科技人员的意见,集思广益,做到既有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又充分发挥有关学会和分委员会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条例》,积极稳妥、分期分批,先行审定本学科的基本名词。审定时,既要考虑其科学性,又要考虑中文构词的特点和广大群众的使用习惯。审定后的名词术语应当既便于学术交流,又要为广大群众所乐于采用。对约定俗成的名词术语,一般不应轻易更改。要注意抓好反映当代科学概念的、新的名词术语的审定统一工作。各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统筹规划、统一安排下,负责本学科的名词术语的审定与统一工作。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等基础学科,名词术语的审定工作较有基础,已分别建立了本学科的名词审定分委员会或小组,在全国委员会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已取得了有关学会的大力支持,可以陆续开展名词术语的审定工作。组建名词审定分委员会或学科的名词审定小组时,应遵循组织条例的规定,根据统一规划有步骤地进行。分委员会成员的年龄配比要注意老、中、青结合,以中年为主。这次会议上,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名词审定统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进行了宣传。但是,对这项工作,社会上还缺乏认识。我们希望与会的全体同志都来做宣传工作,并通过不同途径把这项工作推动起来。建立了机构、制定了一些章程,这是很必要的,但还很不够,只有动员了整个科技界、动员了全社会,使大家都普遍关心重视,才能把这项工作真正开展起来。会议结束后,已建成名词审定分委员会的,要根据学科特点,制定本学科的名词术语审定规划,按照工作条例,逐步开展工作。委员之间可先行通信联系,经过广泛征询意见,拟订草案,通过反复讨论,充分协商,逐步实现集中统一。审定时先易后难,先审定共同的、意见较为一致的基本名词;对交叉使用的名词术语,要依据副从主科的原则,提出初步意见,报请上级协调审定。未组建名词审定分委员会的,所属学科的同志应尽快抓紧筹组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做到组织落实,进而制定工作规划,开展工作。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负责全国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与统一的机构。在委员会中有一批著名的、具有丰富经验的科学家,在各学科名词审定分委员会中有相当数量热心于名词审定统一工作的科学工作者。在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委员会审定的名词,就会既有代表性,又有权威性。当然,权威不是自封的,它是在我们的工作中体现出来并逐步被承认的。因此,我们的工作任重道远。希望全体委员、各位代表,在党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精神的指引下,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努力开创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新局面,为我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全部力量。在此,让我代表全体与会同志对从事会务工作的同志和燕翔饭店的工作人员为我们提供了方便的工作、生活条件,使得我们的会议顺利进行并取得圆满成功表示深挚的感谢!最后,祝各位委员、各位代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一、总则(一)为了适应我国科学技术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促进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早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名词委员会)。(二)受国务院委托,经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商定,名词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牵头。(三)名词委员会是负责全国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与统一的权威机构。凡经名词委员会审定公布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教学、科研、生产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二、组织机构(四)名词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其中设常务副主任委员一人,委员若干人。名词委员会组成人员一般不超过七十人,为香港、台湾各留两名代表名额。以便增补。委员任期四年。为了使名词工作后继有人,要逐步增加中年科学家的委员名额。(五)名词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常务副主任委员,由中国科学院决定。其他副主任委员由国家科委、教育部、中国科协、国家标准局推荐。委员由自然科学各主要学会推荐的知名科学家和各分委员会主任担任。由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联名聘任。(六)名词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研究室。办公室负责日常行政事务;研究室经办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与统一工作,并开展术语学的研究工作。其业务活动在主任委员、常务副主任委员直接领导下进行。(七)名词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召开一次,主要是通过上一年度工作总结和讨论安排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在名词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组成常委会,负责名词委员会重大问题的讨论、决策与实施,主任委员和常务副主任委员则负责日常性工作。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会议每年召开四次,必要时,由主任委员随时召集之。重大方针性问题,由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共同商定后,联名报请国务院决定。(八)各主要学科应成立本学科的名词审定委员会,作为名词委员会的分委员会,在名词委员会统筹规划、统一安排下,负责制定本学科名词术语的审定与统一计划和长远规划,并开展各项审定活动。上述各项活动要积极争取各学会的支持。(九)分委员会委员由有关学会推荐,经与名词委员会办公室协商后由名词委员会聘任。分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2人,秘书1人,委员若干人,一般不得超过25人。(十)各分委员会根据本学科具体情况,可按分支学科划分为若干审定小组,分别负责审定。三、其他(十一)为了在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与统一工作中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推动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与统一工作的开展,名词委员会创办《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学术刊物。(十二)为及时报道名词委员会工作动态,交流各学科名词术语审定工作情况,名词委员会不定期印发工作《简报》。(十三)委员会外文名称英文:China National Committee of Unifying Natura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rms俄文:Haционaльный комитeт по yнифиkaции Tepминов ecтecтвeнныx и тeх-ничeckих нayk в Китae(十四)本条例由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试行,其解释权属于名词委员会。  相似文献   

14.
我国科技名词术语,具有优良的光荣传统,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占据着光辉的地位。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上的四大发明,代表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篇章。在我国古代科学术语方面,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谨的命名原则和方法,起到了反映科学技术成就和新概念的作用,而成为传播生产技术,交流科学知识的有力工具。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术语,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有着大量的记录和描述。我国近代科技术语,一般说来,多从西方引进和翻译西方科技著述而来,大约从元代开始,经过明、清两代达到一定繁荣地步,特别是在介绍近代科学技术成就中创用了大量科技术语,像著名数学家李善兰、华衡芳、化学家徐寿,以及严复等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1912年就开始了名词审定工作。1919年正式成立了科学名词审定会,1928年成立了译名统一委员会,1932年成立国立编译馆,在教育部主持下,截止1949年全国解放,相继审定并制订了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矿物学以及生物科学等自然科学各学科名词草案50-60种。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深知自然科学术语在发展科学技术中的重要作用,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任命了郭沫若院长为主任委员,开展了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在座的许多老科学家几乎都参加过这项工作,取得颇大的成就。可惜十年动乱,被迫中断了,造成了自然科学术语的混乱状况,影响了生产、科研和教学以及学术交流。粉碎四人帮后的1978年,科学出版社名词室的几位同志写信给方毅同志,受到了重视。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联合起草了《关于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请示报告》,经方毅同志批准,当时国务院主持工作的几位副总理签发。请示报告中,委托中国科学院牵头,并任命了严济慈同志为主任委员,在严老领导下开始了筹建工作,后因严老担任人大副委员长重任,辞去了主任职务。1984年8月6日科学院院长会议任命了钱三强同志为主任委员,并确认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标准局推荐的叶笃正、吴凤鸣、胡兆森、王寿仁、吴衍庆、戴荷生同志为副主任委员,组成了委员会的领导机构,开始了全面的筹建工作。1984年8月25日召开了第一次主任、副主任会议,就委员会的方针、任务、组织机构、学术权威性、人员编制和经费问题做了系统地讨论,并决定由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就上述几个问题再联名请示国务院,1985年2月11日由方毅同志签署,经万里、李鹏、张劲夫等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了《关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的请示报告》。在筹备过程中,在科学院的领导下,在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科学出版社及其名词室做了大量工作:1.积极组织分委员会的建立。现已成立的有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数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名词小组,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气象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古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生物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地质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在筹备的有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力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土壤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等。2.编辑和出版了委员会《简报》共18期,正在编辑学术性刊物《自然科学名词研究》,并积极开展术语学研究。3.委员会1984年召开了天文学名词审定会,审定了天文学名词共约2,000条;出版了《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和《无机化学命名原则》,审定了病毒名称2,000余条,翻译了隆多教授的《术语学概论》。4.广泛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工作。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和专题讨论会,有力地推动了名词术语的审定和统一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5.委员会正在同国内术语单位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在国际上也积极地开展学术交流。通过TC 37委员会的活动,与友好国家建立广泛的业务联系,促进学术交流和术语学的发展。1982年委员会以国际标准化组织TC37中国委员会的名义,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标准化组织TC37委员会第一分委员会关于术语原则的讨论会,参与了国际术语标准704,860等文件的讨论和修改。1984年委员会派出两人代表团,参加了国际TC 37委员会全体大会(我们是积极成员国),参与讨论并通过国际术语原则和方法(704)的文件,参与拟订专门讨论术语概念的文件,其中包括概念的性质、特征、分类、体系和定义等国际标准。会议期间,与各国术语学家建立了学术交流和网络联系,了解了当代术语学研究概况,收到良好的效果。1984年10月邀请了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费尔伯教授在委员会组织下做了题为《术语的科学和术语学的协调》的专题讲演,受到我国科技工作者的热烈欢迎和称赞。6.委员会办公室,承担了全部的筹建工作,特别是这次大会的筹备和组织工作,包括两个条例的起草和讨论,推荐委员名单的联系工作等。 委员会今后工作的初步设想 一、健全组织,充实和强化办事机构1.委员会成立后,将逐步建立和加强各学科名词审定机构,条件成熟的学科分期分批地成立分委员会。2.强化委员会办公室,使其成为推动各学科名词术语审定工作的有力组织机构。3.积极筹备和创建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室。在组织各学科术语审定过程中,开展术语命名原则和方法的研究,逐步把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与统一工作建立在当代术语学的理论基础上。二、积极开展名词审定工作抓紧比较成熟的学科,诸如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等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争取在今明两年内公布一批基础名词。此外,要加强调研工作。继续办好《简报》,使其成为委员会推动工作,交流信息的阵地。同时逐步加强对外联系,如积极承担国家标准局委托的国际标准化组织TC37委员会的技术归口单位的工作。承担中加文化协定第五项中有关两国建立术语数据库合作项目(负责主要自然科学部分)。进行参加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TC37委员会第一分委员会议的筹备工作。同志们,我们的委员会刚刚成立,百业待兴,而我们的人力和经验都很不足,深切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同志,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和关心,使我国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早日实现统一,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为我国的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祝大会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5.
同志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的直接领导下,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和各有关方面同志们的辛勤努力,“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了。这是我国科学技术界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成立及其工作的开展,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事业,产生有益的和深远的影响。在我国,早在明代,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兴起,这方面的工作就开始进行了。五四运动之后直至解放的几十年间,很多老一辈科学工作者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自动组织起来,在自然科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中做出了可喜的成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这项工作。1950年,在原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之下设立了“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延聘全国各有关方面的专家为委员,把从国外引进的近代自然科学名词术语译成规范的汉语,并统一审定已有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广使用,奠定了我国学术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的基础。这些工作,正如已故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同志所说的那样:“乃是一个独立自主国家在学术工作上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也是实现学术中国化的最起码的条件。”由此联想到一些第三世界国家至今不能用本民族的语言讲授现代自然科学课程,更加感到党和政府的远见卓识和从事这项开创性工作的老一辈科学工作者的功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工作未能坚持始终,甚至在十年动乱期间完全中断,致使自然科学学术名词订名的混乱情况又有所发展。值得庆幸的是,党和政府始终如一地十分重视这项工作,粉碎“四人帮”之后不久,1978年,国务院就批准由中国科学院牵头,专门设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几年来,在各有关单位的协助下,经过反复酝酿,积极筹备,特别是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在财力物力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委员会在今天正式成立。自然科学学术名词的审定与统一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于我国来说,这项工作又有着特殊的重要性。首先,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近代科学技术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各学科使用的名词术语大多是由国外引入的;其次,我国的汉字有独特的构词方法,无法从外国的拼音文字直接转写,而需要加以意译。这样,由于译名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学术名词的订名十分混乱,因而导致概念与订名不一致,同一概念有不同订名,同一订名蕴含不同概念等各种不良后果。特别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原来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没有得到统一,新的名词术语又大量涌现,这方面的混乱情况日趋严重,给科学技术信息交流、科研、生产、教学工作等带来了有害的影响。因此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的审定与统一工作,已经是当务之急了。大家知道,思想的交流依赖于语言和所使用的名词的概念,而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是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工具。目前,国际上一门综合了信息科学和语言学、专门研究术语订名、概念、应用及其相互关系的新型学科——术语学的研究正在蓬勃开展,这门科学的研究水平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术语学的理论与研究成果,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起来的规模宏大的术语数据库已经遍及许多发达国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进行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的审定与统一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我国科学技术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为了迎接新的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促进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早日实现统一,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并使之具有科学性与通俗性。这一工作对于科技知识的传播(包括科技教育和科学普及两方面的工作),新学科的开拓,新概念的引进,国际、国内的科技学术交流,科技图书文献的编纂、出版和检索,科技情报信息的传递以及计算机技术在科技信息交流工作中的应用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负责全国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与统一的权威性机构。这是在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关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请示报告》中已经明确了的。为了保证委员会的权威性,首先,在委员会委员中有一批全国知名的、具有丰富经验的科学家,其次,在各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中有一大批热心于名词审定工作的科学工作者负责本学科的名词术语审定工作。这样,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委员会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即有权威性,又有代表性,一定会受到各方面的欢迎。因此,凡经委员会审定批准公布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教学、科研、生产以及新闻出版情报部门,均应予遵照执行。当然,学术权威不是自封的,它是在我们的工作中逐步被承认的。这也对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委员会的工作范围涉及广义的自然科学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医学等。因此,名词委员会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我相信,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方面的大力协助下,通过各位委员、各学会已经或即将成立的专业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与全国广大的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工作任务一定能够完成。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有下列几项:一、讨论并通过《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条例》和《工作条例》;二、交流自然科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的经验;三、讨论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学的原则与方法;四、制订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规划。我希望,全体同志集中精力,认真讨论,各抒己见,把会议开好。通过这次会议,能够使我国的自然科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无论在广度与深度上都取得新的较大的进展,使之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志们,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指引下,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最近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就科技体制改革做出了重要的决定,可以预期,这必将给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巨大的推动。我国的自然科学学术名词的审定与统一工作也将在这伟大的变革中向前发展。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6.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首先我代表第三组全体同志祝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圆满成功! 我们组全体代表热烈拥护业经第一次全体委员会原则上讨论通过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条例》和《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条例》,同时对“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工作规划”和“委员会1985年工作安排”表示满意。大家一致认为自然科学学术名词的审定工作是一项很重要、很迫切的基础性工作,它将对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新学科的开拓、新概念的引进、科技文献编撰与检索、出版及科技信息的传  相似文献   

17.
三强同志并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欣悉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即将召开,谨表示热烈地祝贺。自然科学名词审定是我国科技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尽快实现科学技术名词术语的标准化、规范化,逐步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术语数据库是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首先我代表第三组全体同志祝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圆满成功!我们组全体代表热烈拥护业经第一次全体委员会原则上讨论通过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条例》和《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条例》,同时对“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工作规划”和“委员会1985年工作安排”表示满意。大家一致认为自然科学学术名词的审定工作是一项很重要、很迫切的基础性工作,它将对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新学科的开拓、新概念的引进、科技文献编撰与检索、出版及科技信息的传递,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坚信,这次大会对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并使之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将会是一大促进,对我国四化建设将显示出不可忽视的越来越大的影响。我们组的各位代表尽管来自不同学科,且所在的学会的名词审定工作处于不同的进展阶段,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情,那就是愿意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学习各方面名词审定的先进经验,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情况,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尽快的把名词审定工作搞上去。这次会上我们聆听了在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中有丰富经验的老前辈的谆谆教导,同时也听取了有关学科的经验介绍,这对于参加这次成立大会的每个代表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好机会,为此,我们非常感谢委员会的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会办公室、会务组各位同志周密的组织安排,也衷心感谢燕翔饭店的同志们对我们会议期间的多方的生活照顾和关心。在讨论过程中,我们还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如有可能请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领导和办公室同志对我们的建议予以足够的重视。1.近期内抓紧条件较好的有关分委员会的工作,力争在年内公布第一批大家公认的无争议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以显示我们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后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成果,这将会给名词审定的进一步工作带来很大影响。2.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可否按正常财务手续拨给已经成立的分委员会适量的活动经费,其中最好能包括各分委员会兼职的从事名词审定工作人员一定数量的经济补贴。3.为了使我们的名词审定工作开展的更顺利,我们建议于近期内以全国科协和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名义把名词审定工作的国家任务下达给有关参加名词审定工作的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以上当否,请斟酌考虑。大会马上就要闭幕了,我们一定把这次会议的精神带回各自的学会和分委员会中去,并进行学习和传达。在名词审定过程中始终贯彻这次大会确认的有关条例和规划安排。为名词审定工作做出新的成绩。祝同志们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相似文献   

19.
同志们: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今天成立了,我代表中国科学院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预祝各位委员在我国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与统一工作中取得新的成绩。自然科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特别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事业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对于科学知识的传播,新学科的开拓,新概念的  相似文献   

20.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9年第一次主任、副主任会议于1月26日在委员会办公室新址(东黄城根北街16号)会议室召开。钱三强主任主持了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副主任叶笃正、章综、马俊如、王寿仁、吴衍庆、戴荷生、苏世生、吴凤鸣、黄昭厚以及国家科委熊衍衡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永正等同志,办公室部分同志也列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黄昭厚同志关于委员会1988年工作总结和1989年工作计划的汇报。汇报中指出按1988年修订的计划,大气科学、土壤学、地理学、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和微生物学等六个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已如期完成,并完成了天文学名词海外版(繁体字本)的发稿任务。此外还新组建了生理学、解剖学和自然科学史名词审定分委员会。他还汇报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1989年的工作安排。会议对一年来委员会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钱三强主任在讲话中指出当前处于变革时代,学科发展很快,相互交叉渗透也很历害,科学与社会的结合更加紧密,出现不少新学科,预计二十一世纪将是高科技的时代。在谈到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分析时,特别指出在一国两制的情况下,我们与台湾的文化科技交流日趋活跃,海峡两岸的科技名词的统一工作更加迫切,这对1989年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议原则上同意委员会关于1989年的计划安排,并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一、委员会成立后,首先抓了基础学科的名词审定,现有几个学科的名词已完成审定,其它部分应抓紧审定并陆续公布,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组织应用学科名词的审定工作。在应用学科名词审定中,各学科之间的名词相互交叉较多,且与国家技术监督局(原国家标准局)的部分工作关系密切。因此,要特别注意加强各学科之间交叉名词的协调,以及与国家技术监督局的部分术语国标工作的协调。二、国内外有利于港澳回归、祖国统一的形势发展很快,一国两制深入人心。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工作,是与港、澳和台湾进行文化科技交流的桥梁。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通过各种途径、促进这一交流。并进一步做好汉语科技名词的审定工作,现在在香港及东南亚召开的各种学术会议较多。可利用这些会议,与港澳特别是与台湾的学者进行科技名词的交流,探讨沟通信息,听取意见。我们的名词工作会议可走出去开,也可请进来开。可以多种形式进行交流,要把握时机,多做工作。当前出版各学科名词的海外版(繁体字本)是适时的,应更好更快地组织各学科名词海外版的出版发行。三、要加强对名词审定工作的宣传。对已公布出版的名词,可请有关专家写些文章、评论在报刊上发表。出版的版本也可向各有关方面赠送一些。要造舆论,不断扩大影响。另外还要注意听取各方面对我公布的名词的反应,及时收集反馈意见,以利改进今后的审定工作。四、办公室的工作除完成名词审定任务外可结合各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进行一些术语学的应用研究探讨。要教育年青同志,名词工作很艰苦,它是基础性工作,创造的主要是社会效益,我们要为社会多做贡献。五、为便于与港台及华语地区名词的交流,我拟出版的各学科名词的海外版封面上应附以相应的英文名称。经会议讨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英文名拟定为:“CHINA NATIONAL COMMITTEE FOR NATURAL SCIENTIFIC TERMS”,“天文学名词”的英文名拟定为“CHINESE SCIENTIFIC TERMS OF ASTRONOMY”,将报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领导最后审定*。六、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按组织条例规定四年一届。现第一届任期已满。会议商定今年进行换届工作,拟于今年11月召开第二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希望在大会召开之际能拿出10本公布本(包括海外版)做为第一届的成果。*注:该二英文名称已于1月22日经国家科委和科学院领导批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