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地区冬季一次大雾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联合研制的第5代中尺度气象模式系统MM5对广州地区最近出现的一次大雾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的结果与实况十分相近,特别是雾出现和消散的时间,对雾的生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这次广州雾的高度比较高,雾形成前广州地区大气边界层天气晴好,温度高,空气接近饱和,大雾主要是由广州北面的冷空气向南侵入造成的,属平流辐射雾。  相似文献   

2.
雾,是贴地空气中悬浮的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的结合体。这种结合体使水平能见距离降到1公里以下的称为“雾”。雾虽然一年四季都能产生,但多数还是在冬季的早晨出现。 雾如同一幅幕帘,隔断了人们的视线,因而成为造成人类伤亡及损失的前10种自然灾害之一,首先,它对海陆空交通的危害就十分严重。大雾天气造成的能见度差,直接影响驾驶人员的视线,无论是海路、陆路、空中,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连续出现大范围的雾霾现象,特别是在冬春时节,其影响可以达到我国国土面积的近1/3,雾霾现象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环境公害。探讨雾霾的成因成为寻找其治理途径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我国近年来中东部区域霾问题主要是由人为排放的大气气溶胶显著增加所致。当今不论是霾还是雾,其背后都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已不是完全的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4.
长江山区航道雾情调查问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长江山区航道不同区段大雾特征、危害情况以及开展雾情监测预报服务等,对在长江山区航道沿线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大雾主要出现在秋冬季节;最严重的大雾,宜宾-重庆段出现在11月,重庆-宜昌段出现在1月;大雾主要出现在早上;2)宜宾-重庆段以山谷雾为主,重庆-宜昌段以平流雾和山谷雾为主;大雾主要以团雾和成片雾形式出现;片雾主要出现在春秋冬季;团雾宜宾-重庆段主要出现在10月,重庆-宜昌段主要出现在1、12、11、2月;3)宜宾-重庆段大雾能见度主要为50 m,重庆-宜昌段大雾能见度选项为50、100、200、500、1 000 m,并依次递减;4)蓄水后大雾出现更加频繁,浓度更浓;5)雾对长江航运影响极其严重,航运过程中团雾最可怕;不利于航行的最小能见度为500 m;封航能见度为500 m;6)航运同时需要大雾监测、预报等气象服务;预报服务最好提前6 ~12小时发布;发布方式除发布开始时间外,还要发布取消时间.  相似文献   

5.
2017 年在我国各项经济指标稳中求进的层面下,捍卫“蓝天白云”的环保运动 也愈演愈烈。本研究通过梳理和分析2017 年我国雾霾污染演变时空分异特征,结合宏观 经济运行数据,深入剖析我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及未来治理策略的选择。研究发现 2017 年我国PM2.5 浓度存在显著的高聚集区特征,主要分布在京津冀与长三角两大经济 体相连的中部地区。由于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依靠区域内产业迁移带来短 期效果并不能根治雾霾。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仍处于雾霾污染的EKC曲线的上升阶段,追 求经济发展而导致环境污染的时代仍未结束,尽管工业企业对雾霾污染的贡献程度有所 下降,但技术创新投资和环保投资并未起到应有的降霾作用。因此,依靠区域内产业结构 整体“绿色化”、能源结构“清洁化”以及全方位环境经济政策是未来根治雾霾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运用加密自动站资料,常规天气资料,及1979年~2008年逐年初霜冻资料,对造成2009年临汾市初霜冻的原因进行周密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出现在临汾蒲县的初霜冻是近30年来最早的一次,它是由平流降温和辐射降温共同引发的一次强降温过程.高空槽中心与极涡打通,将极地冷空气沿偏北气流向南输送,减少了冷空气的沿路损耗,维持冷空气强度;东路冷空气南下,临汾产生回流天气,为其后霜冻的产生做了铺垫.这次初霜冻的出现并无规律可循,近15年来临汾的初霜冻有出现偏早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雾霾天气进行目标跟踪时,会出现拍摄到的图像对比度和可见度低的情况,已有的跟踪算法会因为图像特征不明显而出现跟踪漂移甚至导致跟踪失败.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将核相关滤波与暗通道去雾算法相结合的雾天视频跟踪算法,首先根据目标区域暗通道图的平均灰度值判断是否需要去雾,对需要去雾的图像进行暗通道去雾处理;然后通过核相关滤波对目标进行定位和跟踪;最后根据跟踪结果用去雾后的样本更新分类器.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大雾情况下可以取得很好的跟踪结果.  相似文献   

8.
吴丹  郭蕊  贾小卫  时青格  李美琪 《河南科学》2019,37(7):1159-116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观测资料、微波辐射计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河北省中南部2018年11月11—15日大雾过程的形成维持原因和边界层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雾性质复杂,经历了辐射雾-平流辐射雾-平流雾的转换,且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短波槽过后的晴空条件有利于夜间辐射降温,大尺度的下沉运动和槽前暖平流的输送使得逆温层发展,稳定层结建立并维持;近地层弱风条件和风场的明显辐合有利于大雾的长时间维持;中南部1000 hPa水汽辐合区的维持为大雾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水汽条件;雾层的湿度和温度垂直结构特征明显,300 m以下相对湿度达85%以上,边界层有逆温存在,大雾发展期间逆温层顶伸展至1000 m左右;雾层中的冷中心及低温区与相对湿度的高值区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国内严重的雾霾污染已经成为重要的治理课题,也唤醒了社会上的环保意识。雾霾不是中国特有的,而是人类在工业化进程中共同面对的挑战。中国公众在期待本国政府出台有力政策措施根治雾霾的同时,也已认识到这一努力离不开对国际经验教训的参考借鉴。从这一角度出发,本刊特约两位专家撰稿,谈谈国外是怎样应对雾霾灾害的。 ——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10.
绿色化学与化学实验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人们从生产应用到高科技成果无一不涉及到化学化工成品。在人类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和工业化高度发展的同时 ,大量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染物使人类的生存环境迅速恶化 ,而在对工业“三废”、土壤和森林的破坏、水资源的污染治理和整治的同时 ,高校化学实验室里产生的各种“废物”同样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 ,所以 ,如何在发展化学科学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即进行绿色化学教学 ,是化学教育工作者的职责。绿色化学指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灭那些对人类健康或环…  相似文献   

11.
文怡 《今日科技》2015,(2):47-49
<正>2月28日,长达103分钟的公益作品《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将"雾霾"这个词,又拽到公众眼前。"雾霾"一词搜索量趋势图曲线,在这天陡然上升。雾霾是什么虽然经常被一起提及,但是雾与霾却是两种不同的存在。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而霾则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1-2012年大连地区大雾气象观测资料,对近十几年大连地区大雾的气候特征和天气学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地区大雾日数,长海最多,金州最少;除金州外,夏季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大雾生成的日变化规律为,春季大雾多生成于02:00-08:00,20:00-23:00两个时段;夏季大雾多出现于20:00-次日08:00.大连地区产生大雾的主要天气形势可分为4种类型:高压后部型、气旋型、冷锋型、均压场型,其中除气旋型外的3种类型的大雾天气从开始到维持阶段水汽都比较充沛,盛行南到东南风,转为偏北风后大雾消散结束,而气旋型大雾天不如其他3种的水汽那么充沛,从开始到结束都为偏北风.大雾形成阶段在大连地区低空通常有暖平流输送来大量水汽,都有一个水汽聚集的过程,其层次一般都在900 h Pa层(海拔1 000 m左右)或其附近,并且该地区低空都会出现气流辐合、上升的三维流畅特征.大雾维持期间,通常风速较小,层结稳定,温度露点差也较小,接近饱和状态;当大雾消散时通常当地低空会有冷空气入侵,风速迅速增大,高空都会受到冷平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12月19日至21日江苏省一次连续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诊断分析。通过对主要物理量的计算和分析,总结出了该次大雾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大雾动力和热力特征及大雾发生、维持和消散的天气学条件。结果表明:稳定的高空环流形势,地面弱高压的维持,近地层的辐射冷却和地面湿度大是这次大雾产生的必要条件,而低层西南暖湿气流的输入是大雾长时间维持的原因。使得大雾消散的原因是由于强冷空气入侵,出现偏北大风和降温,破坏了稳定的大气层结。  相似文献   

14.
为了增强雾霾图片的视觉效果,得到清晰的图片,同时也为了给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去雾算法比较分析的工具,构建并实现了一个集图像预处理、去雾、超分辨重建和质量评估为一体的雾霾图像处理系统。系统采用了多种图像处理方法对图像进行处理,其中去雾技术和超分重建技术是系统的核心技术。测试表明,系统可以有效改善雾霾图像的质量和分辨率,同时通过图像质量评估为算法比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北部湾海雾气候特征及变化初步解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广西北部湾典型地面气象观测站数据,全面分析广西北部湾地区轻雾、大雾的年际、年代际、逐月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气温和相对湿度多个气候因子分析北部湾海雾气候特征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地区多数站点轻雾发生频次呈增加趋势,其发生频次经过不同次数和幅度的波动。总体来说,多数站点轻雾20世纪70年代前为降低趋势,70年代后为增加趋势;各站点轻雾年代际变化规律波动较大。北部湾地区多数站点大雾发生频次呈减少趋势,较之于轻雾而言,其波动更频繁,周期更短。多数站点20世纪80年代前为增加趋势,80年代后为减少趋势;各站点大雾年代际变化规律波动也较大。各站点轻雾、大雾主要集中发生在每年在1~4月和12月,这5个月轻雾出现概率达53.9%~83.3%、大雾出现概率达80.1%~98.4%。北部湾地区温度的升高和大气湿度的降低是其轻雾日数增加和大雾日数减少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51~2008年1月的中国160站气温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8年1月中国南方地区罕见低温冰雪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①中国南方地区持续的低温和降水叠加是形成罕见低温冰雪灾害的直接原因;②2008年1月亚洲地区大气环流异常,出现了4个较异常的环流.乌拉尔山地区阻塞高压环流异常偏强,导致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流南北交换较强;东亚槽异常偏强,利于强冷空气南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对冷空气滞留在中国南方地区和持续水汽输送起重要作用;高原南侧的南支槽异常偏强,这是持续水汽输送的必要条件;③导致中国南方地区罕见低温冰雪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异常环流的异常配置.乌山阻塞经向环流较大,但东亚槽的位置偏北偏东,在加强气流东西交换的同时削弱了冷空气南下的速度;副高较强,一方面阻挡了强冷气团的快速南下,另一方面加强了副高西侧偏南气流的水汽输送;高原南侧的南支槽的强弱对水汽的输送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方晨 《科学世界》2013,(3):9-12
今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连续雾霾天气。它不但使能见度下降,而且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雾霾到底来自何方,如何治理这种讨厌的大气污染物,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一次冬季平流雾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美国新一代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V2.1系统对发生在2006年1月14日的北京地区平流雾进行数值研究,分析平流雾发生、发展和消散机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的偏东南风将东、东南、南部的暖湿空气向西北推进,遇到较冷的下垫面冷却饱和凝结形成了此次平流雾.持续且不强的偏南风是雾维持的原因之一.由于地面升温,逆温层从地面抬升至低空并稳定维持,是平流雾形成后能维持较久的又一重要原因.冷空气的入侵,导致了此次大雾的消散.WRF模式对平流雾的形势及物理量场的模拟是成功的,显示了WRF模式预报平流雾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19.
首先简述工业噪声对职工身心的危害,然后针对具体工程分析工业噪声产生的原因分析,提出治理措施和方案技术分析,最后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以CNKI数据库检索的文献数据为样本,从开展雾霾研究的机构、论文作者、研究热点等方面,对中国雾霾研究领域现有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雾霾的形成原因、雾霾天气的防护、雾霾的危害、雾霾的治理及雾霾预警等方面。目前关于雾霾的系统研究尚不多,研究力量也较为分散,虽有一些合作研究,但合作者间缺少长效合作,没有形成较为明显的核心研究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