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首要的几件事情我要讲的是科学家的基本动机是什么;在我努力成为一个科学家期间,科学家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当社会使得一个物理学家能从事物理研究时,他能从社会中得到什么,和他应当为社会做些什么。首先,我想讲与此有关的几件事情,我从中学得了与我现在要讲的题目有关的知识。我的第一位老师是玻兰义。但是如果我列举我从他那里学到的一切,我将无法深入下去。第二件事是奥斯特瓦尔德的《伟大的人》这本书。这是一本关于几个伟大科学家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美剧《生活大爆炸》里塑造了一个聪明绝顶但不擅与人交往的青年科学家谢尔顿。谢尔顿自幼才智过人,11岁进大学,14岁获硕士学位,15岁做客座教授,16岁获第一个博士学位……谢尔顿这一虚构人物自然有很多科学家原型,但据说在他身上,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的影子最浓。1916年,年仅12岁的奥本海默  相似文献   

3.
几个科学家的故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根据他的亲闻亲历,给大家讲了《几个科学家的故事》,其中还包括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这对人们了解物理学传统是颇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科学24小时》2012,(11):35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领导的科研小组在《细胞》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首次利用计算机制造出了"虚拟细菌",能模拟微生物的生命轨迹及其一举一动。科学家们表示,这项研究或许有助于改进人类对疾病的理解,并为疾病找到新的疗法。《每日电讯报》在报道中指出,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联姻让科学家们能借用计算机脚本模拟生命,这将让人类大大受益,并有助于回答人  相似文献   

5.
在《京都议定书》走出了试探性的第一步以来,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期间,世界各国正在把眼光放在未来几十年的全球经济调整以及锁定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上。而去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是世界各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吸引了数百名科学家。为此,《自然》杂志记者杰夫.托尔夫森(Jeff Tollefson)对其中的一些科学家进行了采访,了解到他们对这次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一些希望和期盼。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的新发现科学家认为在6500万年以前有一块巨石撞击了地球,从而使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结果恐龙和许多种动物及植物死亡。现在科学家有了新的发现。他们认为正是因为这一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这一特殊地点,造成的影响才会这么严重。这个地方有大量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科学家》(American Scientist)是一份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高级科普杂志.去年,该杂志社为了纪念她的创刊75周年,特向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75名美国著名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使你成为科学家的原因是什么?",并将他们的回答在该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8.
对于《哥德尔、埃舍尔、巴赫——一条永恒的金带》一书的作者、认知科学家道格拉斯·霍夫斯塔特来说,“创造力”意味着不断提出自己难以回答的棘手问题。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的记者不久前就有关创造力的话题采访了这位科学家。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丰盛的晚餐或一次开怀痛饮以后 ,科学家们可能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打开记忆的闸门 ,于是那些曾经激励他们选择了科学生涯的往事又历历在目了。他们可能就关于成为一个科学家和从事科学这一点意味着什么向我们进行说明。这样的思考构成了迈克尔·阿普特的新的记录影片《我和牛顿》的核心内容 ,该影片描绘了七位科学家的传略 ,他们都是很杰出的信息传递者。七位科学家来自广泛的研究领域 ,有着不同的研究生涯 ;其中包括从玛加·玛塔利克———一个在南加州大学工作的年轻的机器人研究人员到格特鲁特·埃利恩———虽然未完成她的哲学博士学…  相似文献   

10.
<正>在某些方面,这一热播电视剧强化了对于科学家的流行的老套见解。而在其他方面,尤其显著的是在电视剧对角色的深情描绘中,它又与这种样式相对抗。注视着一只需要被搬上好几层楼梯的沉重、特大的箱子,CBS电视网的热门电视喜剧《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里的主角确定了他们作为科学家的基本身份。这一幕出现在整部剧的第2集。伦纳德·霍夫斯塔特(由约翰尼·盖尔克奇饰演)  相似文献   

11.
青水 《科学之友》2005,(1):35-35
在《科学》杂志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科学家查理斯·莱恩威弗和澳大利亚斯温伯恩工业大学的科学家耶希·芬纳和布拉德·吉布森共同发表了一篇论文,在论文中这3位科学家宣称,他们已经在银河系确定了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中有几百个恒星,它们有类似地球、火星和水星及能提供支持复杂生命存在的行星,因此在这里最可能有外星人的存在。他们将这区域称做“银河系可能有居民的区域”,并说,这些恒星离地球不很远,有的甚至在地球上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到。布拉德·吉布森告诉记者说,这个区域是在80亿年前形成的,在形成后它们集聚了诸如碳、氧和铁…  相似文献   

12.
关注与科学政策相关的重要问题,旨在缓解决策者和科学家之间由来已久的紧张关系由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们牵头,50多名科学家、政策专家和决策者组成的研究小组在《PloS综合》上发布了40个"重要的未解问题"清单,即他们想要明确的最重要的科学政策问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作者是当代著名的大数学家之一,曾参加过美国研制原子弹与核弹的早期研究工作。本文节译自他的《一个数学家的历险》一书。在这一段中,作者从科学家的角度,叙述了美国试制原子弹基地洛斯阿拉莫斯的工作情况,记载了他根据亲身经历对那里的一些主要科学家,如泰勒·费米、冯·诺伊曼等所作的评述。文中还谈到了科学家们在那里的生活与思想,也述及了作者自己对科研工作的体会与对科学思维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度《自然》新闻人物:在应对墨西哥湾泄油事件过程中,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局长简·卢布琴科表现出了一个科学家的沉着和镇定,成功塑造了科学家的政治及社会角色,显示了科学家应该如何回馈社会的气度——  相似文献   

15.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荟萃了人类体能极限、运动技巧的全球盛会,在伦敦奥运会揭幕之际,英国《自然》杂志介绍了在幕后默默为奥运做贡献的一些科学家们。  相似文献   

16.
1984年12月英国《科学文摘》刊载了一组专题报道,简要地介绍了英国当今100位出众的青年科学家及其成就,他们按十个学科分类: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物理学、心理学和冶金学。他们的提名人都是美国乃至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其中包括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是其中一位。文章还介绍了这些青年天才的共同特征,如出生背景,家庭环境,教育年限以及智力启蒙年龄等。并围绕“今后廿年内的大问题”发表了科学家们各自的看法。另一篇《天才的思维特征》,记述了历史上一些杰出科学家在作出重大发现时的思维状况,并以此与当今科学家的体验相印证。由此感到该文作者独具慧眼,不仅看到科学未来发展的大势与概貌,也了解到天才形成的客观环境和主观条件。文章分析有力、论证精确,旁征博引,读后有茅塞顿开之感。特选译部分以餐读者。  相似文献   

17.
关于费曼这位了不起的科学家,有太多太多的故事。以往,在这个荐书栏目中,我们也曾推荐过有关的图书。不过,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走近费曼丛书”仍在不断地推出新作。这里所要向大家推荐的,就是首次出版中译本的《费曼的最后旅程》一书。此书,仍是由那个费曼的击鼓伙伴莱顿所写。莱顿曾编有广为流传的《别闹了,费曼先生》和《你何必在意别人怎么想》那两本费曼的自述。这一次,在《费曼的最后旅程》一书中,莱顿讲了一个很长的,但以前不怎么为国内读者所知的费曼的故事,即费曼如何试图完成一个在苏美两国处于“冷战”时几乎不可想象能够完成…  相似文献   

18.
李伟 《世界科学》2004,(1):29-30
中国青年学者王磊因其在实验中成功地用人工方法扩充了生物体的遗传密码,获得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03年度“世界杰出青年科学家奖”。这一成果被学术界誉为“将来肯定会获得诺贝尔奖”的基础突破。同时被《科学》评出的5位区域奖荣得者中,中国学者陈清因其在感觉刺激和信号传导方面的新见解而获奖。 王磊是2003年度“世界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的惟一获得者,是继时松海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时松海因其在大脑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于2001年获此大奖)。本刊在介绍王磊及5位区域奖获得者的同时,将王磊发表在《科学》上的“扩展遗传密码”一文摘译给读者,便于对其研究领域及应用前景所了解。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简称《概览》)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由著名科学家钱伟长院士倡议并任总主编,科学出版社组织出版.这是一项重要的科学文化出版工程,对于团结海内外华人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传播科学、创造未来,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时代意义.总主编钱伟长院士倡议,以《概览》为载体,"一是总结祖国过去的科学技术成就与贡献;二是团结海内外华人学者,凝聚爱国精神;三是教育和激发年轻一代为振兴中华而奋发有为."全书按学科分别结集卷册,预计19卷62分册3500余万字,包括地学、数学、农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天文学、物理学、  相似文献   

20.
奇云 《世界科学》2005,(7):39-40
蜂鸟能停留在空中某处长时间盘旋,这让它在鸟类中独树一帜。科学家过去认为蜂鸟其行为更像昆虫,但在6月23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美国科学家称:蜂鸟的飞行方式兼具昆虫和普通鸟类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