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全面介绍了电流变材料的发展,包括电流变液、磁流变液和电磁流变液;此外还详细讨论了固相化学和添加刘与电流变响应的关系;指电流变材料的研究方向。作为这篇评论结语介绍限电流应用研究的最新成就。  相似文献   

2.
本文全面介绍了电流变材料的发展,包括电流变液、磁流变液和电磁流变液;此外还详细讨论了固相化学性质和添加剂与电流交响应的关系;指出了电流变材料的研究方向。作为这篇评论的结语概括介绍了电流变应用研究的最新成就。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智能材料是21世纪材料发展的趋势和智能材料应用有的面貌,列举了今天智能结构中最突出应用的三类材料,形状记忆材料,电(磁)致流变液体和电(磁)致伸缩材料。  相似文献   

4.
电流变流体是由一种基液,加入非导电介质微粒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混合而成的液体,因其独特的电流效应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电流变流体的力学性质可迅速发生变化甚至相变固化,流体的力学性能依赖于外加电场的强度、介质微粒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以及介质微粒的大小。文章基于一个类似Maxwell模型的简单机械系统,采用非连续介质力学的内蕴时本构理论,在仅考虑电场强度对电流变流体力学性能的影响下,发展了一种描述电流变流体的本构模型,预言了电流变流体的力学行为随电场强度的变化,描述了材料在不同电场强度下应力随应变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实验发现对BaTiO3适量掺杂Y,La,Ce等稀土元素可以明显提高BaTiO3在直流电场下的电流变效应,典型电流变液的屈服应力高达3.2kPa,比纯BaTiO3增加10多倍。实验表明当稀土元素摩尔比一定时,BaTiO3的电流变效应随掺杂稀土离子半径减小而增大;对同种离子,Y,La,Ce的掺杂浓度分别为15mol%,(10-15)mol%和5mol%可以获得最好的电流变效应。材料的介电性能测试显示掺杂引起介电损耗上升,低频范围介电驰 豫变大。XRD分析表明掺杂固溶引起BaTiO3的晶格畸变。认为正是这种晶格畸变引起材料介电性能变化,从而导致它的电流变行为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通过理论分析,论证了左手材料树枝模型具有二维全向性,并且在电场和磁场激励下分别表现出电响应和磁响应行为。实验研究了将电流变液填充到周期排列的树枝状左手材料阵列空隙中对其透射通带的影响。结果表明,树枝状左手材料的透射通带随着电流变液的注入向低频移动,由8.50-10.60GHz移动到了7.16—8.39GHz频段处;当对电流变液施加666V/mm直流外加电场时,透射通带继续移动到7.08—8.30GHz的低频处。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体积拉伸流变支配的偏心转子塑化输运装置的结构原理和技术特点,探讨了该技术在通用材料加工过程自增强和特种材料高效加工上的应用优势。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螺杆塑化输运技术相比,偏心转子体积拉伸流变塑化输运技术在多组分塑料共混增容改性、有机无机杂化功能改性和热塑性塑料纤维增强改性等方面,具有强制增容效果好、混合分散效果优、纤维折损断裂少等显著优势;此外,偏心转子塑化输运装置的体积压缩释放效应强化了极端流变行为材料熔融塑化过程的传质传热效果,大大缩短物料热机械历程,实现极端流变行为材料的高速成型加工。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电流变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地说明了电流变液材料的组成及电流变效应的产生机理.综述了电流变液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结合电流变减振和隔振装置的三种工作模式,对电流变液应用于振动控制的原理,典型结构做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将电流变弹性体材料等效为粘弹性阻尼材料,运用夹层梁理论和广义Hamilton原理,建立了电流变弹性体夹层结构梁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其动力学特性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外加电场强度的增加,电流变弹性体夹层结构梁的刚度和模态损耗因子得到提高,系统的振动也会减小;增加电流变弹性体夹层的厚度,能降低系统的固有频率,但同时...  相似文献   

10.
第10届“电流变流体和磁流变悬浮物”国际会议(“ERMR2006”)是在2006年6月18-22日在美国的LakeTahou召开的。会议对电流变和磁流变材料领域中的新进展进行了交流,课题范围广泛,如化学组成、物理机制、材料处理和特性、装置开发、理论模化和系统集成等,将促进电流变和磁流变材料的结构和系统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电流变液的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电流变液是具有高介电常数的固体微粒分散于低介电常数的绝缘液体中所形成的一类稳定悬浮液。作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智能材料,由于其具有在液体和固体之间进行快速可逆转变的特性,因此在机电一体化控制、汽车、通用机械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并有可能在这些部门引起革命性的变化。本文详细评述了电流变液在作用机制,材料,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电流变液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 Winslow in his patent discovered the electro- rheological (ER) effect[1], which is characterized as the rapid, drastic, and reversible change in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a material upon the application of an ex- ternal electric field. Ma…  相似文献   

13.
电流变流体是一种极有发展前任的新型智能材料,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其流变性质迅速改变,对电流变流体的组成、材料、流变性质,电流变效应的有关机理及应用前景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硅油、淀粉和硅橡胶作为原材料,采用不同的比例和在不同的条件下,制备了两种类型电流变弹性体,并将其进行了力学性能实验测试.通过实验验证了电流变效应存在于电流变弹性体中,表明,它具有刚度可控的特征.电流变弹性体响应快速、可逆可控、稳定性好且不易沉降,将具有广泛的潜在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血管内皮因子(VEGF)、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45例EM(研究组)的异位和在位内膜及32例子宫肌瘤(对照组)的在位内膜中VEGF、ER、PR的表达.利用图像分析仪测定的相应密度代表其表达强度.研究组异位和在位内膜中VEGF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内膜(p〈0.01)。ER/PR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内膜;ER、PR仅于异位内膜中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内膜,异位内膜中VEGF与ER呈正相关.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高VEGF和低ER/PR以及异位内膜中VEGF与ER正相关的特点可能与EM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电流变减振器的汽车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一个混合模式电流变减振器,建立了相应的电流变减振器阻尼力数学模型。在l/4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电流变减振器的阻尼特性,对车辆半主动悬架进行了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设计了一个最优输出调节器。确定了最优控制的目标函数和加权矩阵。用龙格—库塔法解出了最优控制的反馈矩阵。仿真结果表明:最优控制能有效的降低车身加速度,提高车辆运行的平顺性和安全性;设计的电流变减振器结构合理,能满足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的需要,电场强度小于3kV/mm;整个控制系统易于实现,能耗低,响应速度快,可用于半主动悬架的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17.
用吸附了稀土氢氧化物的SiO2(SiO2·RE(OH)3, RE=La, Nd, Y)与高速真空泵油(烃油)制成ER液,研究了它们在电场中表观粘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分散颗粒含量为80.0g/L时,吸附RE(OH)3后可以提高含SiO2电流变液的电流变性能,RE(OH)3不同或RE(OH)3含量不同时对电流变性能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内质网是真核细胞合成膜蛋白和分泌蛋白的主要场所,当细胞经历缺氧、钙离子稳态失衡、糖基化异常或内质网内蛋白合成急剧增加时,就会造成腔内未折叠蛋白聚集体的形成,引发细胞毒性.这时便会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通过增加内质网中分子伴侣的数量、降低蛋白合成速率、加快未折叠蛋白降解来保护细胞,当刺激严重或时间过长则会引起细胞凋亡.这种反应就称为内质网应激反应,也叫未折叠蛋白反应.正常人体细胞随着分裂次数增加或受外界因素诱导逐渐进入一种不可逆的细胞周期阻滞,即细胞衰老.细胞衰老会伴随着各种生理生化的变化,如内质网的结果和功能的改变.内质网应激反应会随着细胞衰老而发生一些改变,与衰老相关疾病密切相关而备受关注.因此深入研究内质网应激反应对于揭示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对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视神经节雌激素受体(ER)进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视神经节的视外髓、视内髓和视端髓存在ER免疫阳性细胞.视神经节存在的ER免疫阳性细胞可以为雌激素提供结合位点.本研究为雌激素参与视神经节神经内分泌调节作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