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高连周  张廉奉 《河南科学》1999,17(4):365-369
室温下,在配体存在下,通过氧化加成反应合成了双核铜配合物「Cu(C6H5COO)2(L)」2,L=C5H5(NO(1),4-methylpyridine(2),2,6-bimethylpyrdine(3),「Cu(C6H5COO)4(dppe)」(4),dppe=双二苯基膦乙烷,以元素分析、电导,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磁图二色性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1)  相似文献   

3.
新制备的Cu2(C5H5N)2(C8H7O2)4加入到溶有2-甲基苯甲酸、吡啶的C2H5OH/H2O(1:1,v/v)混合溶剂中反应,得到新的双核铜配合物Cu2(C5H5N)2(C8H7O2)4晶体,结构经x-衍射法表征.晶体结构中,四个苯甲酸离子羧基八个O原子经syn—syn式桥连二个Cu原子成灯笼状,在轴向分别由二个吡啶分子N配位而形成四方锥形几何结构.分子间沿(010)方向,形成折叠假性的六边形紧密堆积结构.配合物CCDC号:856726.  相似文献   

4.
杨瑞娜  王冬梅 《河南科学》1993,11(4):259-264
在2,2′—联吡啶(2,2′—bipy)存在下利用金属铜粉和过氧化苯甲酰的氧化加成配位反应合成了铜(Ⅱ)配合物[Cu(2,2′—bipy)(C_6H_5COO)_2(H_2O)],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Mr=479.78,a=6.986(7),b=18.833(1),C=17.021(3)A~3 ,α=γ=90°,β=97.96°,Z=4,V=2218.lA~3,Dc=1.443gcm~(-3),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由直接法和傅里叶合成方法解出,并且最终偏离因子如下:R=0.055,Rw=0.062,通过电子光谱、红外光谱、热分析、电导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方法,研究了氧化加成配位反应的机理和配合物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王冬梅  罗保生 《河南科学》1994,12(4):297-300
利用铜粉和过氧化苯甲酰的氧化加成反应,在四氢呋喃存在下生成[Cu_2(C_6H_5COO)_4(C_4H_8O)_2]配合物。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a=9.990(2),b=10.540(2),c=17.189(7),α=γ=90°β=100.44(3)°,V=1779.9,Z=2,D_c=1.410g·cm ̄(-3),Mr=755.76,R=0.05079,R_w=0.05843。  相似文献   

6.
王冬梅  刘绍文 《河南科学》1996,14(4):367-369
室温下,金属铜粉和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在甲醇溶剂中反应生成铜配合物[Cu(C8H4O2SF3)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进行表征,并经X-射线单晶测试该配合物为单斜晶体,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10.582(1),b=11.169(2),c=8.044(3);β=104.61(2)°;V=916.73;z=2;Dc=1.833g·cm-3;R=0.082,Rw=0.092。铜原子与四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四方平面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Cu(bipy)(L3)·2H2O混配配合物(L3为配体苯丙基丙二酸),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差热分析、原子吸收及摩尔电导等实验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该固体配合物为新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8.
9.
羧酸桥联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以金属铜粉为起始原料,利用氧化加成反应,合成了6个新的羧酸桥联双核铜配合物:[Cu(C6H5COO)2L]2[L=2—氨基吡啶(1),2—甲基吡啶(2),2,4,6—三甲基吡啶(3),三苯基氧化膦(4),喹啉(6)]和配合物(5)[Cu2(C6H5COO)4(dppe)](dppe=Ph2PCH2CH2PPh2),通过元素分析、磁化率、红外光谱、分子量测定、电导测定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经四圆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4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
11.
合成了一种新的铜配合物[Cu(C3N2H3)2(H2NC6H4SO3)2(H2O)2]·2H2O,经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得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8H26CuN6O10S2,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 121/n,晶胞参数为a=7.2928(15) A,b=15.635(3)A,c=11.361(2)A;α=γ=90°,β=104.94(3)°;Z=2;DC=1.629 mg/m3;F(000)= 634;对于可观测衍射点的R1=0.0548,wR2=0.1516,S=1.014;最终差图中最大电子密度峰值和洞值分别为0.968e.A-3和-0.465e.A-3.两个对氨基苯磺酸和两个吡唑各自提供一个N原子、另有两个H2O分别与 Cu2 配位,Cu2 的配位多面体为畸变八面体.  相似文献   

12.
室温下,通过[(PPh3)2Cu(NO3)]与二硫化碳在甲醇和二氯甲烷混合溶剂中反应合成了铜(Ⅰ)配合物[(PPh3)2Cu(S2COMe)],研究了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光谱性质,并经X-射线结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分子结构,中心铜离子分别与来自三苯基膦的两个P原子和S2COMe-阴离子中的2个硫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配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212121,晶胞参数如下:a=0.951 3(2)nm,b=1.807 5(4)nm,c=1.996 8(3)nm;V=343.34(12)nm3,Z=4,F(000)=1 440,Dcalcd=1.345 g.cm3,μ=0.880 mm^-1,R=0.048 7,Rw=0.093 5.  相似文献   

13.
通过Me6[14]二烯N4分别与高氯酸铜、乙酸然反应合成了标题配合物,并研究它们的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14.
室温下利用金属铜粉和2-噻酚甲酰三氟丙酮、吡唑反应,合成了新的双核铜(II)[Cu2(C8H4F3O2S)2O(C3H3N2)].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导率进行表征.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0.786 63(16)nm,b=1.792 0(4)nm,c=1.705 3(3)nm;V=2.359 3(8)nm3,Z=4,Dc=1.843 g.cm-3.结果表明,每个铜原子由3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平面四方结构,2个铜原子由吡唑和氧桥联形成双核铜配合物.  相似文献   

15.
以2-羟基吡啶为配体,合成了标题配合物,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735(5)nm,b=0.8687(3)nm,c=:1.8630(9)nm,β=93.73(4)°,v=2.2181(16)nm ̄3,Z=4.结构用直接法解出。最终偏离因子R=0.051。Cu-Cu间距离为0.263nm。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5-硝基水杨醛缩甘氨酸Cu(Ⅱ)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热重(TG)对其热分解机理进行了研究,运用Achar法和Coats-Redfern法,推断出该配合物第三步热分解的非等温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7.
在甲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用二苯乙醇酸、邻菲罗啉(phen)、高氯酸锌合成了一种新型配位聚合物Zn(phen)2[(C6H5)2C(OH)COO]2。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2.5912(4),b=1.13381(17),c=1.7457(3)nm;β=1123.697(2)°,V=4.2671(11)nm°,Dc=1.370g/cm^3,Z=4,F(000)=1824。最终GooF=1.005,最终偏离因子R1=0.0367,wR2=0.0834。晶体中锌原子与2个邻菲罗啉的4个N原子及2个二苯乙酸根4个羧基氧原子中的两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配合物[Cu(C2H8N2)2(H2O)2]2[Fe(CN)6]4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体学数据a=0.794 7(4)nm,b=0.899 8(5)nm,c=1.095 4(6)nm,β=91.380(8)°,V=0.767 7(7)nm3,Z=1,F(000)=378,R1=0.039 9,wR2=0.093 7.配合物由两个[Cu(C2H8N2)2(H2O)2]2+阳离子和一个[Fe(CN)6]4-阴离子组成.并由氢键等弱相互作用形成三维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9.
通过3-硝基邻苯二甲酸和2,2'-联吡啶与硝酸铜在乙醇水溶液中反应,得到了双核铜配合物[Cu2(C8H3NO6)2(C10H8N2)(H2O)2]·2H2O(C8H3NO6=3-硝基邻苯二甲酸根,C10H8N2=2,2'-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IR和元素分析的表征.X射线衍射测定结果显示,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体学参数为a=0.753 4(19)nm,b=1.046 7(3)nm,c=1.204 4(3)nm,α=87.835(2)°,β=74.911(3)°,γ=77.437(3)°,V=0.894 9(4)nm3,Z=1,Dc=1.725 g/cm3,μ=1.277 mm-1,F(000)=474,R=0.038 2.中心铜离子为五配位,配位原子在铜离子周围排列成四角锥状.呈中心对称关系的两个不对称配位单元通过Cu-O键连接形成二聚体.离散的配合物分子通过分子间氢键和C-H…π等超分子弱相互作用力构筑并稳定了空间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水合十五元[N4]草酰胺大环铜配合物,即水合2,3-二氧-5,6,14,15-二苯基-1,4,8,12-四氮杂环十五-7,12-二烯铜配合物,研究了其晶体结构、红外光谱、电子顺磁谱性质,并利用电化学技术对其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