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预测,去耦,智能模糊控制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像发动机试验台这样复杂的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多输出,多输出,紧耦合系统的预测,去耦,智能模糊控制算法,此算法对复杂系统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从而为在发动机瞬态工况试验台上实施瞬态控制提供了一种理想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复杂表面的重构算法.算法以切片图像为输入数据,通过自由形变(free-form deformation,FFD)建立切片轮廓间的对应关系.根据相邻轮廓的拓扑关系,进行外轴投影(external axes projection,EAP)解决分叉问题.所提算法在输入源稀松、输入轮廓复杂时,仍有较高的配准度;算法高度并行,执行效率高.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可以解决复杂表面的重构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团结构是复杂网络的一种重要拓扑结构。针对加权复杂网络中的社团发现问题,在8个不同领域、不同规模的真实数据集上,从模块度、强/弱社团、聚集系数3个评估指标分析了基于模块度优化的GN算法、FN算法、CNM算法和BGLL算法在加权复杂网络社团发现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上述3个评估指标在加权复杂网络上的划分结果不能始终保持一致,基于优化模块度的算法更倾向于找到复杂网络中比较粗糙的社团结构,而不是精准的社团结构,其算法的泛化能力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图片优化排版是一种特殊的二维下料问题,属于NP-Complete.传统算法只考虑直线切割,不考虑更复杂的套裁方式.本文针对排版问题的特殊性,在几何数据结构上,采用空闲块算法描述复杂的套裁方式;在优化算法上,使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迭代.实践表明,算法的优化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制图系统要素关系处理复杂、自动化水平不高、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要素关系自动处理算法.结合MicroStation V8生产实际,介绍了基于该算法的关系处理工具并分析了相应的处理结果,对该算法进行验证并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并行成像技术能够显著地减少成像时间,然而高质量的图像重构比较困难.为了提高重构图像的质量,基于自一致性的SPIRiT框架,提出了一种高效的重构算法.该算法针对一个含有数据一致性、校准一致性和联合稀疏性正则项的复杂优化问题,首先将该问题简化成一般性最优化问题;再使用算子分离算法将其分解成一个梯度计算问题和一个可通过软阈值法求解的去噪问题;最后,再使用加速方案对算法进行加速.实验结果表明,当加速因子为8时,采用所提出的新算法的重构图像比采用POCS算法的重构图像的SNR提高约2.4,dB,且重构时间也节约了约30%.对于要求高质量重构图像的场合,所提出的算法能够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五电平SVPWM算法复杂、难于在大功率变频调速系统中实现的问题,提出基于45°坐标系的新算法.该算法在矢量扇区判断和作用时间计算方面有较大简化,避免了传统算法中大量的三角函数计算,节省处理器运算时间,并可以应用于五电平及更多电平SVPWM算法中.在MATLAB平台上对算法进行仿真,并搭建基于EP2C8Q208C8 FPGA控制器的五电平实验平台.结果表明:基于45°坐标系SVPWM算法正确、可行,计算简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正则方法与迭代技术相结合的复杂温度场重建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傅里叶正则算法在复杂温度场重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用正则化方法获得温度场重建这一不适定问题的稳定解 ,然后利用迭代技术对解进行一次迭代优化修正 ,充分考虑观测矩阵降质对温度场重建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正则化方法与一次迭代技术相结合的复杂温度场重建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温度场重建精度优于傅里叶正则算法 ,能快速而较高精度地重建出复杂温度场二维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9.
基于混合蚁群算法的物流配送路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蚁群算法在解决旅行商等著名问题时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应用,但解决大规模问题时,其收敛速度较慢且耗时较长;同样,郭涛算法在解决复杂优化问题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会产生大量无为的冗余迭代,求解效率低;文章汲取蚁群算法和郭涛算法的优点,提出混合蚁群算法,建立混合蚁群算法数学模型,得到时间效率和求解效率都比较好的一种新的启发式算法.  相似文献   

10.
(一)疑难问题的新算法美联社纽约讯:二十八岁的印度数学家在拜尔实验所研究出了一种演算最先进的计算机都无能为力的疑难问题的新算法。据报导,新算法在一月内不会正式发表,但却在数学家中广为流传;同时,私人实业部门都在竭力探听新算法是否可以解决那些涉及千万个变项的复杂的实际问题。目前,演算极端复杂的问题,采用的方法是“单纯形”,是1947年研制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欲望号街车>善用象征手法,勾勒女主角布兰奇的悲剧一生.欲望、死亡、疯癫则是建构其悲剧三个主要象征物,它们的交互作用赋予了此剧一种奇妙的张力,而布兰奇的悲剧性则在这种张力中得到了彰显.本文试对布兰奇的象征之旅作一阐析,解构她个人同时也是她代表的没落的美国旧南方贵族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稀土矿床主要与岩浆岩有关,对其研究较多,但对沉积岩中稀土研究较少。稀土作为战略性的矿产,搞清楚稀土在分布广泛的沉积岩中的富集机理有重要意义。自然界的磷主要以磷灰石的形式存在,而磷灰石又在沉积岩中以磷块岩形成存在。对已知的磷块岩和生物磷酸盐中的稀土数据,磷块岩的电子显微镜下特征等进行研究,发现磷块岩和生物磷酸盐有一致的稀土分布特征,推测磷块岩是古老细菌的细胞壁的堆积,细胞壁实际是细小的磷灰石。沉积岩中存在磷灰石的情况下,磷灰石对周围环境的稀土能无差别吸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不断吸收周围稀土,因此年代久远的化石的稀土含量高于现在生物骨骼稀土含量,其他矿物则很少吸收稀土,由此可以利用活着的聚磷菌对周围稀土进行吸收,从而达到收集聚磷菌就能富集稀土,利用这一特征可使用细菌提纯稀土,减少使用化学物质来提纯稀土,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文化民族基础的民俗,在各个历史阶段中都起到维系文化系统的作用,发挥着它的文化功能。历史的进展表明,民俗在影响文化人格、规范文化行为的同时,也在创造物质文化财富中产生了带有类型性的文化成果——习俗。习俗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调节着人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对传统习俗已经作了一定的扬弃,但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批判地加以继承,仍然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统&#183;现代性&#183;后现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性是多元、多样的,因而传统和现代性可以会通,中国的现代性也自有特色;当代西方哲学对西方现代性的批判,围绕现代性与后现代的论争,对研究与实现中国的现代性有参考价值;要加强中国现代性的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关于《离骚》的分段,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迄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三大段、两部分的分法,仍然留下未辨过脉之失和割裂全诗之憾。根据《离骚》诗中叙述的情节,笔者认为将全诗分为五大段才为合理,即依次为回顾、反思、求索、徘徊、出游。也可以分为两部分,即第一、二大段为前半部分,写诗人有生以来的不懈追求与奋斗,以及遭致失败之后所引发的检视与思考,第三、四、五大段为后半部分,写诗人矢志不渝地继续努力,以及努力无果之后所产生的矛盾与苦闷。全诗在体裁形式和表现方式方面表现出两大基本特色,其一是结合叙事以抒情,在体裁形式上通篇都是叙事的结构,其二是借助“虚写”以“写实”,在表现方式上通篇都是浪漫的幻想。  相似文献   

16.
仵凤鸣 《前沿科学》2011,5(2):79-88
本文通过对时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考证、论述和展望,揭示了先有物质运动滞后才有时间过程,没有物质运动就没有时间过程,时间过程是从表述物质运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这一"物质.时间"原理。并且根据这一原理把时间概念定义为:时间是表述物质运动过程的始终和持续性质的物理量。然后,按照这个定义解析了"时空转化"和"时间机器"以及"奇点定理"。认为:既然不存在脱离物质的时间和时间过程,当然也就转化不出或制造不出或证明不了脱离物质的时间和时间过程。因此,这些时间观点都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7.
一  关于研究性学习问题 ,全国有关报刊都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文章 ,读后给我很多的教益。我自己以为 ,关于这个问题的理论探讨 ,固然很重要 ,但是关于这个问题的实践的总结 ,比起理论探讨更为重要。据我粗浅的理解 ,研究性学习虽为学法问题 ,但对于教学这一双边互动活动的特定形式而言 ,对于教师这一不可替代的教学双边互动活动的管理角色来说 ,实质上 ,或根本上 ,是教法问题。研究性学习提出的针对性 ,显然是传统的“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结论。它实质上的意义有三 :一、学习的主动性 ,不是完全被动的受制于师 ;二、学习的积极性 ,不是…  相似文献   

18.
Powell K 《Nature》2005,438(7069):884-885
  相似文献   

19.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潜能;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层面,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和统帅;办学特色必须彰显学校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学校品牌则是社会群体对学校的整体性情感和物质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20.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追求的一种天地境界,儒道释各以不同的方式探索了理想的人生模式,努力超拔世俗的生活,以达到"仁之境"或"禅之境"。沿着中国古典哲学对宇宙本体与生命本体的认识途径,梳理其中对于人类终极价值的追问与求索,有望找寻出医治当代人精神痼疾的良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