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对低温海域石油烃污染修复提供优良菌源,采用红外分光仪和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对北极耐冷石油降解菌BJ1、BJ9和BJ19的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除BJ1-9外,其他混合菌群的降解率均大于单一菌株的降解率,盐度、pH、温度、初始油质量浓度、营养盐对石油降解率均有较大影响;BJ1、BJ9和BJ19以及混合菌群对柴油总烃的降解效率分别为55.25%、49.37%、50.76%和63.44%;BJ1、BJ9和BJ19以及混合菌群在单因素最好条件下对柴油芳香烃的降解效率分别为32.22%、19.87%、15.73%和7.33%;菌株在低温下优先降解短链烷烃,在7d内C18后的长链烷烃未被降解;BJ1、BJ9、BJ19和混合菌群对汽油和海燃油降解效果明显,而对原油和燃料油等降解效果较差.研究表明,该三株菌能够利用多种石油烃组分作为碳源生长并可降解多环芳烃,对碳源的利用具有广谱性.  相似文献   

2.
以渤海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著石油烃降解菌群的筛选与分离,为港口海域石油污染以及海洋溢油事故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从天津渤海湾原油污染沉积物中采用富集培养法筛选分离菌株;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及分子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同时结合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采用超声-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菌株对石油的降解效果.分离得到一株能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菌株,命名为D12,初步鉴定为戈登氏菌(Gordoniasp.).菌株D12降解原油的环境条件分别为:初始原油浓度为0.9%,N/P为7:1,接种量为11%;p H值为9.0时原油的降解率可高达43.98%.  相似文献   

3.
从天津海域采集的水样中筛选获得一株烷烃降解细菌,经16S r RNA基因鉴定,结合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鉴定为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命名为Citrobacter sp.TUST-S5.利用GC-MS检测出菌株Citrobacter sp.TUST-S5能降解链长C11—C28的烷烃;对C20以上的长链烷烃,降解率为80%,以上,且降解率随碳链长度的增加呈升高的趋势;菌株的生长曲线及降解曲线显示菌株对烷烃的降解率的变化与菌浓度紧密相关;菌株的乳化活性为47.86%,疏水性为38.30%.菌株Citrobacter sp.TUST-S5对中长链烷烃的降解效果显著,乳化作用明显,对于修复海洋石油污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获得高效石油降解菌株,以原油为唯一碳源,从克拉玛依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14株细菌,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和吐温80法对其石油降解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中M3、M7、M9和M11的石油降解能力较高,降解率分别达到71.6%、56.2%、88.2%和60.3%,且这些菌株均有较高的TTC-脱氢酶活性和脂酶活性,因此可以根据两种酶活性的高低初步判断菌株的石油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5.
陕北油田降解石油微生物的筛选及其降解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陕北油田的渣油、含油污泥和污水中富集、分离,并筛选出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菌株13株,经初步降解试验,筛选出对原油降解率高的DYT2-2和DYSHX1 2株石油降解菌菌株。通过对其降解能力的测试,结果表明,2个菌株对原油的降解能力在含油浓度ρ=14.29g/L的摇瓶试验中,其降解率高迭98.2%~99.5%。此结果表明,这两种降解菌对原油的降解效果高于目前已有的报道,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添加混合菌剂对石油污染土壤的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甘肃华庆油田污染严重的土壤中富集培养、筛选分离得到A6,A5,D4,F1和F2共5种菌属的降解石油菌,在实验条件下向土壤中添加上述5种菌不同浓度的混合菌剂,并对土壤中的脱氢酶活性、土壤溶液电导率、氮磷的变化对石油污染土壤的降解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土壤中石油含量为50 g/kg时,加入高效降解菌的石油降解率比没有加菌剂的降解效率高,添加2%,4%和8%菌剂48 d的降解率分别为68.01%,80.42%和78.47%,均大于CK(没有任何组分)的降解率45.50%,4种处理中4%菌剂的修复效果最显著.添加的有机肥中氮和磷的含量是影响石油降解率的主要因素,只有加适量的有机肥如4%才能使降解效果最好.混合菌株降解石油表现出先降解高碳数正构烷烃为低碳数正构烷烃,高碳数正构烷烃中奇数碳向偶数碳正构烷烃演化的规律;原油中类异戊二烯烷烃在混合菌7d的作用过程中发生明显降解,菌株能较好地促使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立体构型中不稳定构型向稳定性构型转化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除油好氧降解菌的筛选与除油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降解含油废水中石油烃的好氧降解菌株,选用炼油厂石油废水处理站曝气池活性污泥作为菌源,采用平板分离,得到39株菌。利用得到的菌株对含油废水中的CODCr和油进行降解效果试验,并进行混合菌的联合试验,确定出混合菌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和芽孢杆菌(Bacillus sp)为优势菌属。通过单株菌与混合菌降解试验的比较,结果表明全混合菌的降解效果明显优于单株菌,从而说明共代谢作用增强了微生物的降解能力。试验表明,经过驯化后的混合菌,其降解效率稳定。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菌株协同降解石油的能力与机制,获得更高效的石油降解菌群,从长期被石油污染的油泥样中筛选获得十株具备石油降解能力的细菌命名为X-SY 1~10,并构建了一个更优的降解石油降解菌群。研究了各菌株的石油降解能力,生产表面活性剂的能力并鉴定了各菌株种属以及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了菌株降解前后的石油组分。结果表明,菌株X-SY 1的石油降解能力最高,达到了49.9%±1.9%,且能够高效降解短碳链烃组分,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菌株X-SY 6的降解谱最广,属于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X-SY 4产表面活性剂能力最强,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根据以上结果搭配菌群并测定菌群的石油降解率,得X-SY 1、X-SY 4、X-SY 6组成的菌群降解率最高,达到了58.6%±2.1%。说明合理搭配产表面活性剂菌株与降解谱互补的菌株这一策略能有效提升总石油降解率,为石油降解菌群搭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石油生物降解过程中的产物,分析探寻假单胞菌属的Pseudomonas sp.StrainSY2对石油的降解机理,为解决海洋石油污染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利用色质谱分析手段测定假单胞菌属的Pseudomonas sp.Strain SY2对石油和正十四烷降解产物,对菌株SY2的降解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菌株SY2对石油中的正烷烃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其中正十四烷、正十五烷和正十六烷的降解率较高,分别为:73.4%、49.3%、48.9%;根据正十四烷降解产物推测:菌株SY2对正十四烷的降解有单末端氧化、双末端氧化、次末端氧化和直接脱氢等多种途径,产生酯类、烯烃类、烷烃类及羧酸类等物质,与文献报道的烷烃降解途径相符合。  相似文献   

10.
按照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目前发展的方向,本论文针对天津大港油田地区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现状,经过分离、筛选、复筛,从大港油田的石油污染土壤中富集分离、优选出2株石油降解菌,并进一步研究了2株菌的生理生化特性.菌株鉴定结果表明,菌株DB-1属于假单胞杆菌属,菌株DF-1属于曲霉菌属.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探究海洋新型天然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以广西北部湾局部海域海洋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纯培养分离方法分析海洋沉积物样品中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利用双层琼脂扩散法检测纯培养菌株的抗菌活性,通过PCR扩增法筛选基因组中含有7种功能基因的阳性菌株。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海洋沉积物中检测到1407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物种丰度最高,其次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纯培养分离纯化鉴定出278株菌,分布在3门5纲16目24科31属,其中YIM 150853为1个潜在新分离单元。生物活性评估实验表明,76.34%的纯培养菌株至少对1种指示菌有抑制作用,其中链霉菌YIM 150601、YIM 150634抑菌谱广、抑菌活性强,放线菌的功能基因检出率高于非放线菌。广西北部湾局部海域海洋沉积物中蕴藏着丰富的细菌资源,纯培养菌株具有抗菌及合成生物活性产物的潜力,是开发新型天然产物的新菌源。  相似文献   

12.
利用从油田试验场油污土壤样品中分离出来的嗜油微生物,选择典型的石油与盐碱土制成的含油污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模拟,研究不同条件下微生物对油类污染物的降解作用特征.实验结果证明:在含水率50%及施加了氮磷比为10∶1营养物的样品中,微生物对油污的降解效果最好;通过施加适量的H2O2,可增强微生物的活性,进而提高微生物的降解油污能力;提供适宜条件,可以有效地加强嗜油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及其对链烷烃的选择性降解.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标志星杆藻(Asterionella notata)、小定鞭金藻(Prymnesium parvum)和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affinis)在模拟生态条件下对生活污水细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标志星杆藻和小定鞭金藻对污水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ous aureus),粪链球菌(Streptococcus faecalis),大肠菌群(Coliform group)以及细菌总数有很大的加速死亡作用和协同抗菌作用。这种作用在实验前期更加突出。于24h,在含小定鞭金藻水样中粪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死亡率分别增加 19.35%和 15.29%,在含标志星杆藻水样中,分别增加 14.18%和 14.90%。  相似文献   

14.
采集中国东海舟山海域海底不同层次9个海泥样品,通过稀释培养分离纯化得到海洋细菌78株。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上述分离所得海洋细菌对鳗弧菌、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费氏弧菌等5种水产病害常见病原弧菌的抑制作用,获得具有抑弧菌作用的海洋细菌17株,占21.8%。其中6株菌株对费氏弧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占7.7%。7株菌株对哈维氏弧菌的抑菌作用较显著,占9.0%。2株菌株对创伤弧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占2.6%。2株菌株对溶藻弧菌和鳗弧菌显示一定的抑制作用,各占1.3%。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稀释培养法能分离到一定数量和种类的海洋细菌;来自海底泥的海洋细菌中存在较多的具有水产病原弧菌拮抗活性的菌株。  相似文献   

15.
从福建平潭潮间带周边海域采集7种海鱼,选择了6种分离培养基,获得海洋共附生细菌191株,通过叶碟法进行抑制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增殖的菌株活性筛选,其中36株海洋细菌抑制率大于60%,其浓度为1 mg/mL的粗提物抗TMV增殖的活性都能达到38%以上,抑制率超过60%有8株。  相似文献   

16.
生物操纵法治理富营养化湖泊的细菌类群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从污染水体中分离筛选出高效降磷除氮菌共95株,经分类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和硝化细菌科(Nitrobacteraceae).经降磷测定实验表明,降磷率高达31%~80%的菌株占总磷细菌数的44%.将分离的菌株按不同比例组合投入装有富营养化湖水和底泥的模拟装置中进行降解实验,结果总氮下降最高达89.9%,总磷下降最高达90.6%,同时浮游动物数量大为增加.说明物质正沿食物链流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北海白虎头红树林区海泥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纯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样品中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利用滤纸片法和卤虫致死法测试其生物活性。【结果】从海泥中分离获得相关可培养细菌17株,选取9个代表性菌株采用16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后发现,其中5株菌属于Firmicutes门,其余4株菌为Proteobacteria门。5株细菌的代谢产物有较好的抑菌活性,2株菌的代谢产物对卤虫致死活性明显,其中1株菌兼具两种活性。【结论】北海白虎头红树林区海泥中的细菌多样性较为丰富,并且部分细菌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8.
海洋微生物是海洋药物的重要资源,资源微生物次生代谢物的提取及性能研究是开发海洋药物的第一步.从渤海近海域16种动植物体内提取微生物,分离得到261株微生物,其中,霉菌28株、细菌196株、放线菌12株、真菌25株.对单菌落进行发酵,获得次生代谢产物,并对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抗肿瘤理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3#菌株发酵液对Hela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黄泥NRG、海苔CHA、海带G1、陈海水NRG、陈海泥NRG、黑泥CHA发酵液对Hela细胞有轻微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