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联理论是八十年代以来兴起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它把言语交际看成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认为从话语和语境假设之间寻找最佳关联性是交际成功的前提。关联翻译理论是在关联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把翻译看成是对原语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过程。本文阐述了关联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它对于古诗英译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理论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对于汉诗英译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将二者结合起来应用于汉诗的英译可以达到传神达意的效果以及音美、形美、韵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辜鸿铭儒经英译中,通过援引西方言论、进行文化比附等手段将儒家文化西方化,这与其向西方弘扬儒家文化的目的和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分不开的。这一西化策略具有历史合理性,也具有历史局限性。在当下的典籍英译中应采取杂合策略去西方化,以彰显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辜鸿铭儒经英译中,通过援引西方言论、进行文化比附等手段将儒家文化西方化,这与其向西方弘扬儒家文化的目的和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分不开的.这一西化策略具有历史合理性,也具有历史局限性.在当下的典籍英译中应采取杂合策略去西方化,以彰显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清朝末期,怪杰辜鸿铭在国内知识分子大量引进国外论著的热潮中做出了翻译儒家典籍的怪举。这与众不同的翻译行为并非辜鸿铭的无意之举,而是在当时社会政治背景影响下的一种爱国行为。以后殖民翻译理论为基础,梳理辜鸿铭翻译儒经的前因后果及其采用的翻译策略,探讨辜鸿铭的儒经英译在中国文化身份的建构中所起的独特作用,可以为后殖民翻译理论研究和中国典籍英译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庞彦杰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10(1):94-96
在对汉语典籍英译时,译者要运用关联思维,秉承与时俱退和互文的理念,遵循“得意一忘言一循意得言一得言忘意”的翻译过程,探求原作的“言外之意”,然后发挥译入语的优势,展现原作语言层面之下蕴舍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田春燕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3,(6):650-653
通过对比、分析《尼山萨满》满文转写本、汉译本及英译本中的一些实例,研究了英译文本中几种宗教文化元素的翻译损失问题,提出了翻译补偿在少数民族文学典籍英译中的应用与作用。补偿翻译方法在英译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典籍中的宗教文化元素时较为常用,有利于忠实有效地传达原文的宗教文化信息,起到译介少数民族文学和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典籍英译的译者素质——罗慕士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汉学家罗慕士为研究对象,从分析《三国演义》全译本的成功入手,探究罗慕士的优秀译者素质,希望从中发现对典籍英译的示范性启示。认为典籍英译者为了能够以自然流畅的译文再现汉语和中国文化,须具有丰富的汉学知识、扎实的译语能力及娴熟的翻译技艺。 相似文献
9.
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从事典籍英译研究作者群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与研究,重点对中国目前从事典籍英译研究者的分布情况、地域分布、机构分布、发文去向等信息进行分析,凸显典籍英译领域的发展状况,以期推动中国典籍英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孝经》作为中国孝文化典籍的最具代表性作品之一,在典籍英译史上被翻译数次,其中经久不衰的作品之一当属英国著名汉学家理雅各的译本。结合理雅各《孝经》英译本,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原则,以“三维”转换为方法,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探讨分析孝文化典籍英译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徐静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32(4)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影响翻译的因素有许多,然而,原文本和译文本所在语境的意识形态对翻译有相当程度的影响.结合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理论来论述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并通过对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来探讨这一理论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提出,意识形态对汉诗英译具有重要影响,但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作用将会阻碍正常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徐静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9,(4)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影响翻译的因素有许多,然而,原文本和译文本所在语境的意识形态对翻译有相当程度的影响。结合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理论来论述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并通过对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来探讨这一理论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提出,意识形态对汉诗英译具有重要影响,但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作用将会阻碍正常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晏飒绮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6(1):68-71
翻译不仅是传递信息的方式,也是传播文化的途径。在各国积极参与文化交流的时代背景下,典籍作为各民族传统文明和文化的精髓,其翻译无疑是让世界了解其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中国的《红楼梦》的英译为例,借助奈达的文化因素分类法,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的角度阐述典籍翻译的文化传播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多元系统理论是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它是将翻译文学置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本文对多元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进行了阐述,试图以其为理论基础对汉诗英译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检验多元系统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刘立壹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8):52-56
汉学家麦都思作为《圣经》《书经》等典籍的译者,在其长期的翻译实践中有着深邃的理论思考。本文以他的第一部典籍译作《新遗诏书》为例,结合他的书信等相关史料,来讨论他在当时备受争议但却领先于同时代译者的翻译理念,并指出他的翻译思考对于当前典籍翻译的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
意境美是古典诗词的灵魂和精神所在,但要译出含蓄的意境之美绝非易事。翻译目的论为古典诗词翻译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旨在以翻译目的论的基本理论为依据,从翻译的目的性出发,举例分析古典诗词翻译所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而强化翻译者的目的意识,提高其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从情景语境的角度,以《少郎和岱夫》为例探讨了民族典籍英译文本的语境构建。分别对语场、语旨和语式的原文和译文进行了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译语语境的构建并非完全等同于原语,这是由于受到了译语的文化语境和语篇交际情景的影响,是符合情理的。 相似文献
18.
诺德的"翻译导向文本分析模式"是一个更为关注原文特色的功能翻译模式。该模式一方面坚持译文目的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强调原文分析对选择适合翻译策略的作用。运用这一模式进行外宣英译,译者可以在对原文功能与译文目的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好地实现外宣英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诺德的“翻译导向文本分析模式”是一个更为关注原文特色的功能翻译模式.该模式一方面坚持译文目的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强调原文分析对选择适合翻译策略的作用.运用这一模式进行外宣英译,译者可以在对原文功能与译文目的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好地实现外宣英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翻译实践中不时会出现无效翻译。"无效翻译"是指译者机械地处理源语中某些特殊语言形式,导致译文缺少可读性。无效翻译的产生往往缘于源语中的所谓不可译元素:韵律、字形结构的拆解、文字游戏、双关语、谜语等等。不可译性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不同语言固有的文字本身的书写特点、修辞手法、表达习惯以及文化差异所致;然而"目的论"者认为,通过一些非常规手段,可译与不可译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即通过译者的创造性工作,一些貌似不可译的言语现象也可以在目标语中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