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人类已经登陆月球,而且还想登陆火星。然而,火星比月球遥远得实在太多,前往火星的载人之旅可谓困难重重。科学家说,送人上火星至少还要等20年甚至50年。不过,太空专家和火星迷已经迫不及待了,他们要在地球上模拟“登陆火星”。  相似文献   

2.
月球上肯定没有生命,而火星上则可能有。月球的条件不错,火星也不错,况且火星比月球大。那么,重返月球与送人去火星,孰轻孰重?  相似文献   

3.
四海 《科学之友》2004,(2):26-28
虽然月球是宇宙飞船第一个探索的行星际天体,也是航天员惟一造访过的天体,但科学家对其历史、组成和内部构造仍然有许多未解的疑问。近年来,研究人员呼吁对月球重新展开探索。欧洲太空总署和日本正计划送探测器上月球轨道,而美国航天总署(NASA)正考虑派遣无人宇宙飞船在月球的远地面登陆。通过研究月球。这些任务也将揭露内太阳系所有固态行星的历史,包括水星、金星、火星,以及最重要的地球。因为月球表面在过去的30亿年间几乎未有任何改变,它将是我们了解内行星形成和演化之钥匙。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03,(6):31-31
以后地球的一天就不只是24小时,肯定超过24小时,这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的最新发现。 美国科学家发现,现在月球以每年4厘米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也因此变长,  相似文献   

5.
欧阳自远 《科学》2007,59(2):1-6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多贫困人口要脱贫致富,西部要大开发,东北要振兴,中部要崛起,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中国在地球上的事情都做不完,为什么还要去探测月球?探测月球究竟有什么意义?中国该如何去探测月球?这些问题都需要作出严肃而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6.
Newsom  HE  江世亮 《世界科学》1989,11(7):20-23
月球系由一块大如火星的圆石与地球撞击后而得以形成的观点能解释角动量、轨道特性和地球-月球系统的独特性。地球、月球在密度和化学成分方面的差异可从月球的撞击块的外壳得到解释。冲撞论从天体化学角度支持了月球形成的一种假说——碰撞假说。  相似文献   

7.
宇宙动态     
《科学之友》2008,(1):12-15
金星上也有闪电,印度加入“火星竞争”,中国科学家赴南极参与“暗物质探测”,从月球上看“地落”,控制飓风.  相似文献   

8.
《世界科学》2006,(1):47-48
关于月球的成因.最合理的理论是碰撞论(Great Impact),或者更通俗点就是大撞击(Big Whack)引发的。这种假说认为.在地球形成后不久,一个与火星差不多大小的物体撞上了地球,撞击时撕裂的物质进射到太空中。并逐渐聚拢最终形成了月球。  相似文献   

9.
月球密约     
<正>美国西南研究所的行星学家罗宾·坎普(Robin Canup)认为,目前对于月球的起源人类知之甚少,它的形成或是一次宇宙偶然事件的发生。为了科学认知月球起源,坎普指出,在完善相关月球模型的同时,有必要适时执行一次金星探测任务。在天空中,月球不仅仅是一个熟悉的景象,它还决定了地球上的状况。月球足够大,以至于能够稳定地球的旋转、保持地球极轴的稳定。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10.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月球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上山脉纵横,坑沟密布,许多天文爱好者都把月球作为天体摄影的首选目标。 月相拍摄 月球在其轨道上绕地球公转,由于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的周期性变化(会合运动),所以从地面上看去,月球被阳光照亮的部分会呈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21世纪人类开发宇宙的第一个目标是月球,那么有一颗引人注目的火红色星球——火星,它是除金星之外距离地球最近的另一颗行星,也将是新世纪人类征服宇宙的另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21实际人类开发宇宙的第一个目标是月球,那么有一颗引人注目的火红色星球--火星,它是除金星之外距离地球最近的另一颗行星,也将是新世纪人类征服宇宙的另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13.
印显吉 《科学之友》2001,(12):13-13
随着宇航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不仅对地球磁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还发现太阳及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水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存在着不同强度的磁场. 星球磁场为什么如此广泛地存在?是怎样产生的?以往的观点认为,星球磁场是由于其内部熔融铁核中流体对流引起的电流所产生.假如是这样,与地球相毗邻的,体积、质量等都和地球相似的金星,也应同样具有磁场.事实上,金星是没有磁场的.  相似文献   

14.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飞出地球、开展空间探测的首选目标。目前,月球探测已进展到人类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新阶段。 月球探测的重要意义 人们进行月球探测和载人登月,目的在于研究和了解月球,利用月球上特有的环境,建立天文观测台和多学科实验室,进行天体观测、生物医学和有关月球物理、化学与  相似文献   

15.
踏上未来的行星际旅程,真是一种令人陶醉的享受。未来的人们将有幸去月球、火星、木星、土星游玩,以饱览宇宙风光。人们浏览的第一站将是与我们地球朝夕相伴的月球,那时每星期会有两班往返地月之间的班机,全程只需要6h。  相似文献   

16.
孙伟家  魏勇 《科学通报》2023,(6):573-575
<正>地球、火星、月球等具有显著的圈层结构,这是其形成与演化的结果;圈层结构因而记录了它们的形成和演化中诸多地质过程和环境变迁,如岩浆洋冷却、壳幔分异和核幔分异,以及气候和宜居性环境演变等.地球的圈层结构可分为外部圈层(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和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球各圈层间存在大规模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可以通过俯冲过程到达地幔甚至是核幔边界,而核幔边界的热物质则能以地幔柱形式上涌至地表.本文着重探讨火星与月球的浅表层和深部结构探测及其未来可能的考量.  相似文献   

17.
大行星绕日运动而产生的美妙天象莫过于火星的大冲和金星凌日,如今在21世纪初它们接踵而来,正是广大天文爱好者的喜讯。据美国海军天文台的专家计算,今年(力学时)火星冲日,27日是59540年以来,火星离地球最近的一次,被称为“火星日”。明年6月8日的金星凌日,人们也已等待了120多年。  相似文献   

18.
视野NEWS     
《大自然探索》2014,(10):4-7
月球形成之谜没那么简单科学家最近对月球岩石中化学成分进行的分析表明,月球内部的水量有很大的地区性差异,月球水的氢同位素组分的地区性差异也比地球的大得多。月球水并非液态水,而是被俘获在火山气体中或化学结合在月球岩石内部颗粒中的水。科学家目前普遍认为,月球是一颗火星大小的星子撞击原始地球的结果。碰撞后,环绕地球的炽热物质盘(部分为硅酸盐气体,部分为熔岩)中的作用机制形成了微量的月球水。月球水的来源对于确定地球水的来源意义重大。有两种可能性:月球水来源于地球;或者,月球水是由小行星或彗星带去的;再或者,这两个都是月球水的来源,也都可能是地球水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星球     
《科学之友》2005,(10):12-12
2025年前人类将登陆火星;银河系里有根“定海神针”;美勇气号拍摄到火星龙卷风;NASA公布经典太空照;24年后小行星将撞击地球;NASA将建立月球基地。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10日,历时5个多月的月球探测工程标志揭晓,我国绕月探测“嫦娥工程”步骤向世人公开,预示着我国以月球探测为起点的深空探测活动将取得新进展。千百年来,月亮这颗离地球最近、最亮的卫星,吸引着人类去认识,去造访。千百年来“,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寄托着人类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