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技术开发费的概念、技术开发费扣除项目的规定及适用范围。阐述了技术开发费税前再扣除的审批程序、工业类集团公司技术开发费规定以及技术开发费税前再扣除的其他规定。  相似文献   

2.
《华东科技》2007,(10):28-38
财税政策 一、技术开发费150%税前抵扣 政策内容 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额技术开发费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调查数据和理论研究分析了我国技术开发费150%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存在的有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建议统一使用“研究开发费”代替“技术开发费”;给予企业选择研究开发费所得税扣除政策优惠的权利;地方政府建立政策落实专家会商机制,并简化审批手续;政策应以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为主。  相似文献   

4.
实施时间:2006年新政策扩大了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的享受范围,但同时也规定了相应条件:一是享受政策的对象必须是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税的内外资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二是规定了允许加计扣除的项目,三是关于技术开发费新政策的变化在哪里?问题一  相似文献   

5.
第一条为了正确落实企业所得税的政策规定和有利于征收管理,加强和规范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的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关于促进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企业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允许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第三条技术开发费是指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生产经营中发生的用于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各项费用。包括以下项目: 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整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制费,技术图书资料费,…  相似文献   

6.
邹萍 《华东科技》2009,(3):26-28
政策回顾 2006年以前,企业享受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时,都要限定企业当年的技术开发费必须比上年实际增长10%(含10%)以上。加计扣除的金额不得超过应纳税所得额。超过部分,当年和以后年度均不再予以抵扣,且亏损企业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只能据实扣除,不能实行加计扣除。随着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若干配套政策及其实施细则国发[2006]6号文出台,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88号文突破了“工业企业”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2002年某服装进出口公司投入1000万元开发了“新型阻燃热防水秀气材料”,其中用于设备和各种仪器的投资就高达800万元。经过8个多月的努力,研制出了新颖阻燃、隔热、防水透气材料,经国家消防检测中心的检测,达到公安部制定的、与国际接轨的行业标准。2003年又投入200多万元,经过一年多艰苦的科研开发,研制出了医护人员专用的防护服,并建立了10万级高度洁净的生产车间。该公司巨额的技术开发投入能享受技术开发费税前加计扣除优惠吗?要回答这一问题,让我们先来了解有关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政策。五项政策规定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主要有五项…  相似文献   

8.
从研究所出来创业当老板的小郑以前对"技术开发费"这个词汇并没有多么深的印象,只是隐约"好像在财务报表上看到过"--小郑是技术出身,财务方面的事情都是他的合伙人在打理.  相似文献   

9.
钱进 《科技信息》2010,(3):367-367,381
为了鼓励和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国务院、各省人民政府和省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优惠政策,根据企业技术、品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情况,对这些科技创新企业实行技术开发费按150%抵扣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的税收优惠政策,并给予其他优惠扶持。目的就是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由于企业管理制度、财务核算等方面的原因,部分企业并没有很好的充分享用这项税收优惠政策。如何规范和完善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的核算与统计,使之符合税务机关抵税管理的要求,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科技潮》2002,(6):20
贵刊在今年第5期刊载的《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中,第11条做了如下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当年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增长10%(含10%)以上的,当年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再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对于这一规定,企业在执行过程中自身应做哪些准备,以便顺利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核,希望贵刊给予解答。读者华 为  相似文献   

11.
《华东科技》2009,(12):78-79
01月 主题:最重要的是“落地” 文章: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细则出台的背后与现实 三议“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综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落实 揭开“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无法落实的迷局  相似文献   

12.
由浙江省科技厅、财政厅、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统计局联合制定的《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有关财务税收政策及相应管理办法》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制定的《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若干意见》,增强企业提高技术开发费投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而推出的重大举措。9月26日,省科技厅、财政厅、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统计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为让社会各界更充分了解《办法》,本期杂志特发表一组3篇文章。  相似文献   

13.
据了解,目前重庆市正在组织开展《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执法调研,依法推动政府和社会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扩大技术开发费税前抵扣、高新技术企业奖励、重点新产品奖励等科技政策执行面;正在加快修订《重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开展《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重庆市科研机构设立办法》立法调研。  相似文献   

14.
第一条为了正确落实企业所得税的政策规定和有利于征收管理,加强和规范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的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关于促进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5.
杨庆振 《今日科技》2008,(10):14-14
为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高杭州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用税收杠杆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国家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若干配套政策》,浙江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若干意见》以及《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有关财务税收政策及相应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6.
一、杭州市区县(市)科技管理工作特点 1.管理创新的主题: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1)科技投入不断增加,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2005年,杭州市下属各县(市、区)共投入科技经费977130万元,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674115万元,均比2004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具体投入情况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7.
目前,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财政厅、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统计局联合制定发布《关于印发〈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究开发费用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市、县(市、区)科技局、财政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不含宁波)、统计局遵照执行俭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究开发费用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停止执行《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有关财务税收政策及相应管理办法》(浙科发政[2006]161号)。新版本“加计扣除”政策的主要变化之一就是将“技术开发费”改名为“研究开发费用”。“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将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企业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造就创新、创业的环境和氛围,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今日科技》2006,(12):61-64
对我省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若干思考··········(4·6)撕云裂帛震撼人心——浙江自主创新报告散记····(5·5)科技界需要树立现代知识分子的新风范············(5·7)《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有关财务税收政策及相应管理办法》要点解读·····································(10·9)积极引导企业增加技术开发投入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10·11)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开发费的统计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一、近3年工业科技创新基本情况 1.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继2005年建德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科技型企业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关于鼓励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意见》等两大政策后,相继出台了扶持产学研合作专项、专利产业化、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以及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等一系列有助于工业科技创新的财税、  相似文献   

20.
范悦诚 《今日科技》2008,(10):15-15
2006年11月,杭州市科技、经委、财政、国税、地税、统计6个部门贯彻国家、省市科技大会精神,依据国家、省税务部门的实施意见,联合制定《杭州市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办法》(试行)。我们对这一政策推动全区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的杠杆作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对策作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