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圆盘试样模拟了钢轨的接触条件。研究了滑差和接触应力对珠光体轨钢磨损行为的影响。通过滚磨表面下扫描电镜观察及测试,分析了磨损过程中的磨损形式及其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磨损速率随滑差而增大,滑差增至4%时,达到极限摩擦系数。磨损量与滑动摩擦功呈线性关系,与滑动距离成正比。干磨条件下,表层组织发生强烈的塑性形变,使组织沿平行于表面层状分布。粘附磨损和疲劳磨损是轨钢的主要磨损形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一台改装的单颗粒冲击磨损试验机上测定了材料磨损的能量消耗,并提出以单位磨损量的能耗即比能耗来衡量耐磨性。还建立了磨损能耗的分析模型.指出,在凿削磨损条件下,材料的耐磨性主要决定于表面能耗(E表)和变形能耗(E变).对于奥氏体钢,E变是能量消耗的主要原因;而对于马氏体钢E表更为主要。  相似文献   

3.
归纳了汽车控件磨损的类型,硬质颗粒夹摩擦而磨损、粘着磨损交变载荷作用的饿疲劳磨损、腐蚀等,研究了其成因。  相似文献   

4.
耳轴磨损是导致钢铁水包设备报废的重要原因,分析了耳轴磨损机理,指出粘着磨损和磨料磨损是耳轴磨损的主要方式,介绍了耳轴磨损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提高耳轴承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低频振动下散体磨料磨损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动载作用下磨料磨损机理问题,采用实验方法,在自制的振动磨料磨损试验机上,通过低频振动对A3钢磨料磨损,并对其侧面和底面进行磨损形貌分析。结果表明:动载作用下磨损机理主要有两种:切削犁沟和塑性推挤变形。研究结果对于减磨减振,改善磨料磨损工作条件和提高零件寿命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以某矿斜井串车提升用报废钢丝绳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试样宏观形貌、扫描电镜照片以及油垢试样磨粒成分可知,钢丝绳外层钢丝的宏观磨损面由钢丝绳与滚筒、天轮、地辊之间的相互挤压、摩擦所致,是黏着磨损、磨粒磨损、腐蚀磨损及疲劳磨损综合作用的结果.股间、股内钢丝的磨损机理与钢丝绳的润滑状态、外界杂质侵入程度、载荷性质等密切相关.既有黏着磨损、磨粒磨损、腐蚀磨损等典型磨损现象,也有在腐蚀介质以及交变载荷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复合磨损.  相似文献   

7.
A new wear-graphy technology was developed, which can simultaneously identify the shape and composition of wear debris, for both metals and non-metal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wear-graphy system and its wear-gram system are discussed here. A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distribute wear debris on a slide uniformly to reduce overlapping of wear debris while smearing. The composition identification analyzes the wear debris using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energy spectrum, infrared-thermal imaging and X-ray imaging technology. A wear debris analysis system based on database techniques is demonstrated, and a visible digitized wear-gram is acquired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of wear debris with image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of the wear debris. The method gives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ar debris, material composition identification of the wear debris, intelligent recognition of the wear debris,and storage and management of wear debris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8.
王俊玲 《科技资讯》2006,(34):23-23
磨损件随摩擦而生,除零件加工刀痕留下的微观不平,微凸起相互嵌入、划痕和碰撞折断外,摩擦过程中产生高热使金属表层发生相变与软化;以及腐蚀介质对金属表层腐蚀造成破坏脱落。可见,磨损是相当复杂的,有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三种因素起作用。而在不同的摩擦条件下,其作用程度不会一致,可能以一种或两种因素为主。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本厂区的斜巷提矸系统钢丝绳易损段的跟踪观测,分析归纳得出钢丝绳与大地滚初始状态的滑动摩擦是造成钢丝绳局部急剧磨损的主因,提出改变钢丝绳与大地滚初始状态的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的设想,经实施已证明其提高钢丝绳安全系数和延长使用寿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电阻测试法对钢在动载磨料磨损条件下的磨损特性进行了评定,其电阻变化规律表明,用电阻法评定钢的磨损特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韧性材料冲蚀磨损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行设计的冲蚀磨损试验台上,用石英砂对典型的韧性材料(A3钢),在不同速度、不同冲击角度下进行了冲蚀磨损试验.研究了喷砂量、冲击角、冲击速度与磨损量的关系,并用扫描电镜和表面形貌仪观察、测量了冲蚀表面的形貌,讨论了韧性材料的冲蚀磨损机理.  相似文献   

12.
韧性金属材料冲蚀磨损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冲击速度和冲角下对一种韧性金属材料(45钢)进行了冲蚀磨损实验,用金相方法和扫描电镜考察了试样上单个冲蚀坑和稳态冲蚀表面的形貌。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前人的工作,分析了韧性金属材料的冲蚀机理,提出了一个相应的冲蚀磨损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三体磨料磨损计算模型,并且用来对Rabinowicz等人的试验进行计算.理论计算值与实验结果比较接近,尤其是它们的相对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4.
使用PCDTiAlN硬质合金涂层刀具高速干车镍基高温合金GH4169,测量切削力(Fc)、切削温度(θ)和表面粗糙度(Ra),采用CCD观测系统刀具的磨损形貌,对刀具的主要磨损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涂层硬质合金刀具材料高速干车削GH4169时,Fc,θ,Ra随刀具的磨损而变化.高速切削刀具磨损形态区别于常规速度切削,前刀面的月牙洼磨损直接连接了切削刃;且沟槽磨损很明显.磨损机理为磨料磨损和粘结磨损,在高温状态下伴随有扩散磨损、氧化磨损.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大量棉纺锭子磨损失效的调研,分析了锭子磨损的机理及锭子主要磨损部位的磨损过程和原因,提出了改善锭子磨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TiNi系形状记忆合金两体磨粒磨损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硬度较低的NiTi系形状记忆合金的两体磨粒磨损行为,其耐磨性明显高于硬度较高的38CrMoAl(氮化)合金,认为形状记忆合金(SMA)的超弹性,弹性模量非线性,高强度及良好的耐疲劳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构成了SMA的“自适应”磨损机制,这种“自适应”机制是NiTi系形状记忆合金具有极好耐磨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摩擦系数的实验测量,探讨了配对材料,载荷和滑动速度对其影响,分析了摩擦磨损的危害及对其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阐述了摩擦学设计在机械零件和机械工程监测中的应用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秦勇 《甘肃科技》2000,16(2):40-40,55
本文简单介绍了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磨损理论 ,对影响渣浆泵磨损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分析 ,特别对固液两相流相对速度、固体颗粒冲击叶轮的冲角和浆体性质对磨损的影响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1离心渣浆泵的磨损类型及磨损理论从磨损角度分析 ,磨损大致可分为撞击磨损(或冲蚀磨损)和摩擦磨损。前者指液体携带着固体颗粒 ,以一定的速度冲击材料表面造成的磨损 ,是动量和冲量的变化 ,破坏比较严重 ;后者是流体与设备摩擦力的作用 ,损坏比较轻微。磨损机理的研究对人们认识冲蚀磨损过程 ,选择耐磨材料以及采取相应的磨损措施是很有指导意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冲击功对低碳高合金钢冲击腐蚀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改变冲击功和试验时间,利用SEM与光学显微镜观察表面形貌和亚表层裂纹,研究了在冲击、腐蚀和磨粒磨损协同作用下冲击功对低碳高合金钢磨损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冲击功下磨损失效机理随时间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2.0J和2.7J冲击功下,材料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在3.5J冲击功下,材料表现为冲击磨损。同时,在各个冲击功下,材料的磨损机理在冲击应力的循环作用下随时间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橡胶磨损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要地介绍了近10年来在橡胶磨损机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干磨粒磨损和湿磨粒磨损的磨损机理与磨损方程;油性磨粒磨损的基本特性与磨损机理;线接触干磨粒磨损的理论;磨粒侵蚀的物理过程及其磨损率的回归方程。这些研究结果,不仅丰富和发展了橡胶摩擦学,而且对于提高橡胶易损件的使用寿命也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