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实验的价值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实验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知识生产活动,具有知识价值,而且还通过渗入、内化、拓展等方式对技术和人类的文化发挥重要功能。因此,它还具有技术和人文方面的价值。从多维的视角审视,科学实验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就是其价值实现在各层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与技术创新的价值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观本质上表现为一种价值观,任何技术创新活动都是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引和规约下进行的。不同的发展观,会导致创新主体在解决创新问题上的不同价值取向。在传统发展观的指导下,创新主体的价值取向主要关注的是创新活动的经济价值,从而陷入了空前的价值困境。要走出价值误区,技术创新就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统摄下进行价值重构。“生态化技术创新”与“人性化技术创新”的提出,就恰恰体现了对传统技术创新价值观的叛逆,其实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理性回应。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技术创新观--生态化技术创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解读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分析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构成,考察技术创新理论的演变历程.论证了技术创新是自然技术创新、社会技术创新和人文技术创新的有机统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的技术创新观——生态化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4.
西方发达国家层出不穷的技术创新成就赖以产生的文化环境,就是尊重个性,崇尚个人的独立进取精神和自主性。技术创新是面向可能性世界的自由探索活动,尤其需要个性化、多样化的洞察力和尝试。自主创新多以个性化自主创业为前提。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既来源于团体有组织的创造,也来源于个人独特的创意。技术全球化时代,个性化设计是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趋势和动力。  相似文献   

5.
失败发明一直与成功发明伴随前行。根据失败的原因划分,失败发明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于发明本身的缺陷产生的病理性发明;第二类是发明在构思阶段负载不道德和不合法的目的而产生的畸形发明;第三类是发明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为出现了预期之外的其它不良影响而导致的失败。失败发明对于技术进步具有重要价值,甚至带动整个技术系统进步,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失败发明可以直接转变为成功发明。  相似文献   

6.
自然的价值与价值的本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相似文献   

7.
论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不确定性分析是技术创新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剖析了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概念,刻划了技术创作的不确定性特征,揭示了技术创亲的不确定性的哲学本质,并进一步分析了不确定性在技术创新中的双重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科技的人文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的本性决定了科技的人文价值属性.科技的人文价值属性从科技的研究对象和科技的客观内容两方面体现出来.科技的人文价值还体现在科技与社会的互动中,这是科技的应用价值,体现为科技发展的人文价值目标.高科技的人文忧患是科技发展中的人文价值危机或迷失.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存在三种目标错住现象:技术创新目标与市场目标错位、技术创新目标异化造成错位、技术创新目标与企业实际技术能力错位.造成目标错位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技术创新的目标呈分割状态,目标与目标之间缺乏协调同步基础上的相互作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缺乏有效顺畅的交流沟通和有沟通、无共识,使他们无法就技术创新的目标选择与设定问题达成共识.建立一个对各项目标统筹规划,实现同步运行并有效地相互作用的目标系统,是解决当前企业存在的目标错位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关于创新理论和技术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着重探讨了技术创新的函义及其发展阶段,并从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深入剖析了与技术创新有关的几个概念。  相似文献   

11.
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统治的根源在于技术体系与工具理性的循环关系,要通过审美形式改造技术体系和人的社会心理机制的双重实践才能打破这种循环,实现技术的整体进步。这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审美形式改造原有的交往形式,培养感性的人;另一方面,使新感性渗透在技术开发和使用过程中,并逐渐渗透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同时展开又相互促进,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实现全面的社会存在方式的变革,而审美形式的和谐性、理想性、自律性特征为恢复理性的完整内涵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环境伦理学的争论焦点是自然的价值问题,回答自然价值问题的理论根据是自然观。当前作为自然价值之根据的自然观有神话自然观、机械论自然观、有机论和整体论自然观,以及实践的历史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将自然置于实践的历史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视野之下,自然的价值就是"自然向着人的生成"价值;同时,在实践的历史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视野之下,理解环境伦理学的价值话语及其争论,阐明环境伦理的价值图景与重叠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理论已经成为当代自然辩证法的教学内容之一,但是它在充实这一教学领域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关的理论问题,需要认真考察二者的内在联系,确定技术创新理论在自然辩证法中的位置和教学方法,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当代技术论和产业技术观没有全面展现当代产业技术的和谐本质和发展趋势。和谐产业技术是产业生产活动中与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技术关系体系,其本质是以人为本的和谐技术关系。技术造成的问题不能仅仅以更新技术来解决,技术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和谐产业技术价值实现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技术的性质与技术的三向构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最宽泛的意义上讲,技术是属于自然改造的范畴,技术包括天然自然技术,人工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的城市取向,实质是工程化取向。城市在通过工程实现着其功能的同时,工程也形塑、引领甚至统摄着城市。工程作为人类造物活动,体现了人类不断摆脱自然束缚的意志而构成了工程的本质。城市与工程作为社会关系的体现,在资本和技术主义促逼下陷入了异化,表现为人成为了工程的表现物、实现物。现代城市工程理应为人服务,服从于人的真实需要,其根本就是工程的宜人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美国学者H.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思想做了简要介绍和分析,认为该理论在西方环境伦理学阵营中独树一帜,从价值论角度出发,论证了自然界内在的客观价值。我们认为,他所提出的自然“内在价值”概念是对价值概念的泛化,错误地把价值的客观性等同于价值本身,把存在命题与价值命题混为一谈。本文指出,对价值概念的准确定义是正确认识自然价值,即真正实现自然价值概念提升的前提和关键,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的理论能够担负起这一任务。据此,本文将“自然价值”定义为自然对于整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自然的价值及其主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傅华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22(3):29-34,13
“自然价值”是反映、概括和表述人与自然的一种特定的实践-认识关系的哲学范畴,其主体必定是人,只能是人;依据人的需要,自然具有四种价值:资源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审美价值和生态价值;人类作为自然价值的主体,不仅是自然的资源的开发者和享受者,而且是自然生态进化的保护者和引导者。离开人类主体的需要去讨论自然价值,是对“自然价值”的曲解和误用,依据这样的概念和范畴所建构起来的所谓“生态伦理学”,其科学性是令  相似文献   

19.
自然观与价值观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意义上说,自然观是价值观的基础,价值观是自然观的前提.肯定自然界具有内在价值是生态伦理学和现代有机论自然观的特殊表达方式,它是人在特定价值观背景下对自然界的一种理解,是特定的解释模式与自然界可观察的经验现象的统一.这一分析对于正确理解事实与价值、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以及科学的客观性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