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传统政治用语英译研究有不足之处,如缺乏对译文如何才是"忠实"的描述,缺少译者如何在译入语众多备选项中进行筛选的论述。从认知翻译观的视角,提出政治用语英译应以"翻译的两个世界"和"和谐翻译"为指导原则。以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报告的英译为实例,论证了认知翻译观的科学指导性,进而探讨了实现认知翻译观原则的具体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陆雪莲 《科技信息》2011,(3):I0194-I0195
本文简要回顾了言语语言学,概述了言语语言学的范畴;并简要回顾和阐释了翻译对等;并详细地从言语语言学的范畴分析了翻译的多相面对等。  相似文献   

3.
从词义的七种类型看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利奇 (GeoffreyLeech)的语义学研究成果 ,围绕词义的概念意义、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感情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及主题意义对翻译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较深入的剖析 ,并进一步得出结论 :翻译的对等基本上是无法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从翻译的动态过程——翻译行为——所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语言,文化,审美,转换,时代性)出发,运用翻译实例分析探讨了翻译行为者——译者——在上述方面的个体差异与文本多样性形成的联系,进而指出了译者与翻译评论家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美国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弗维尔提出的改写理论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改写理论强调译者的能动性,翻译过程受翻译目的、目标文本功用、读者期望和反应、委托者和赞助者要求、作品出版发行机构审核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董雁 《科技咨询导报》2007,(21):101-101
中国古诗词曲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文化的一朵奇葩,具有无穷的魅力。如何将这美妙的文化传播到西方,更好地为译语读者理解和接受,是广大译者长期不断的追求。许渊冲教授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美”、“三化”理论,对中国古诗词曲的翻译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拟从“三化”论入手,结合具体实例,以探讨古诗词曲的英译。  相似文献   

7.
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看《围城》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静芳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5):79-80,83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一部力作。《围城》英译本问世之后深受好评,但也遭遇了一些批评,这些批评多是立足于目标语及其文化的角度,而忽略了译者的作用。本文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分析《围城》英译者的四个主体性因素及在《围城》英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其目的就在于传递跨语言与文化障碍的信息。从目的论的角度,认为译者在旅游翻译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恰当的跨文化翻译方法,使译文产生跨文化交际的效果。起到传播中国旅游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是目前语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跨文化语用学集中讨论功能对等,概念对等,语言对等,测量对等和抽样对等.本文尝试着用这五方面的对等来理解奈达提出的等值论和指导翻译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言学在国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术界在80年代末将其引入国内。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有些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积极地探索外语翻译教学中译者主体性的表现。本文分析了这种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和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教学中的相关研究,以期达到改进翻译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分析诗歌语言的模糊性。探讨对照诗歌汉英文本,用对等模糊语义、省略模糊语义,使模糊语义具体化,精确化,纳入英语表达习惯来分析、处理汉语诗歌词义的模糊;用"形合神通"、"离(易)形得似"来分析、处理汉语诗歌篇章义的模糊。  相似文献   

12.
李宏霞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53-1356,1446
鉴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时态运用上的差异以及时态对于英文的重要性,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译者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时态的选择。对于隐含时间变化、追昔抚今的古诗,译者可依据原诗中的时间指示选择时态;若古诗中动作发生的时间与情境不明确,译者可依据译诗意境选择时态;对于隐含引述成分的古诗,译者可根据翻译文风与译诗意境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之间作出选择,并选择相应的时态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3.
从词汇的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入手,对汉语成语进行深入分析并将其翻译成英语,或泽为英语成语,或不译为英语成语,旨在分析、理解汉语成语的本义及内涵,而不拘泥于目的语的形式。对成语翻译形式的过分讲究可能导致理解的偏颇。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别,在英语中必不可少的和自然的一些词语在汉语中就可能是多余的,因此,在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就应运用省译法这一翻译技巧来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国际商务英语的学习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但是在商务英语术语的理解和翻译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错误,值得大家去关注,以免出现更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对于作品价值实现的重要作用.中英诗歌在各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从接受美学的视角,以《诗经·采薇》两种译文的欧美国家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可接受性测试为出发点,研究中诗英译的可行性策略及对传播中国文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诗词以营造意境见长,情、景的互化引发了无限的思绪和想象。优美的译文不仅要注意语言层面的转换,尤其要注重意境的重构。对于古典诗词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不妨用功能对等这种翻译标准来衡量译文的优劣。以古典诗词英译为例,让译文读者不仅欣赏译文的语言美,更重要的是体会译者重构的意境美,唯有如此才能达到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侧重中、英文的特点,就翻译中如何更好地掌握词的省略与增加,使译文能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进行了阐述说明  相似文献   

19.
在英译汉过程中,有些句子因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不同需要转换成汉语的其他词类,如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这是英译汉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中汉语新词的英译存在着一些问题。结合实例就其中语言差异导致中国式英语、文化信息的缺失、表达悖于习惯、政治性词语措辞不够谨慎等四个问题进行探讨,指出汉语特色新词英译应采取异化策略,并提出了音译加解释和直译加解释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