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饮食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主要体现在历史各时期移民与湖南食物结构的变化、商业移民对湖南饮食文化的影响、战时移民与湖南饮食文化的繁荣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湖南文化发展有较大进步,反映在当时书院和学校的普及,以及在这一时期湖南文学之兴盛。学校和书院的普及,奠定了湖南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地方政府的重视,为学习和教育提供资助;外来移民的涌入,为明清湖南文化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明清时期湖南经济的发展则为文化教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坚强的后盾。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形成于赣东北地区之弋阳县,它深深植根于宋元时期赣东北民间社会的发展与发育。这个社会的发展以人口规模的壮大、外来移民与文化的多元构成、教育和民众识字率的提高、宗教和民间信仰的盛行为特征,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孕育出弋阳腔这一古老的戏曲形式。  相似文献   

4.
原始宗教灵魂观对老子道的提出是一种启发性因素,道“唯恍唯惚”的存在状态,“恃之以生”的巨大作用,以及道“归根”、“复命”、“守常”的运动方式都是参照灵魂提出的。而且许多描述道的术语就是描述灵魂的术语。展开道与原始宗教灵魂观关系的探讨,对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原始思维,了解宗教尤其是原始宗教向哲学的转化,道家思想向道教的演化,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较之于省外赣语和周边湘语的音韵特点,湖南赣语与它们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相关的历史人文背景表明:历史上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数量的江西移民是形成湖南赣语及其地域差异的主因,而方言或语言之间的接触是形成湖南赣语地域差异的另一原因。  相似文献   

6.
清末新政时期,有近50万左右的朝鲜移民迁入中国东北境内。据史料分析可知,大批朝鲜移民迁入的原因主要有:清末新政期间东北地区原有封禁政策的废弛;晚清政府为加速东北开发,抵抗外国侵略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朝鲜境内自然灾害的连年频发;朝鲜国内"势道政治"时期的不良政治生态环境;朝鲜民众饱受日本侵略者的欺压与凌辱,等等。众多朝鲜人移入中国东北地区后,在诸多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加速开发了久经封禁的中国东北土地,为促进东北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为朝鲜族移民文学的发展与成熟奠定了基础;萌生了不同类型的朝鲜移民社会团体;加剧了清政府与日本之间的国际争端。  相似文献   

7.
古代白族的宗教信仰十分严重,巫教、道教、佛教都加以信奉,本主则熔巫、道、释于一炉而崇拜之。然而,白族也并非天生的有神论者,和兄弟民族的先民一样,他们的先民也经历了没有宗教观念的漫长岁月,即便在后来宗教弥漫于整个民族的时期,在白族的部分群众中,在一些文人学士中,也有无神论思想在闪光。本文试图借助白族民间文学资料和地方历史文献,对古代白族的无神论思想作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8.
藏区扶贫开发采取异地搬迁安置的方式形成一个个新的移民社区。由于空间距离等原因,新村与原来社区关系断裂,对于老家,新村居民在情感上有一种割舍与依恋之情。"故土难离"的念乡情感在新村文化活动上表现出外向指靠性及单一性特点,在移民初期表现出以对宗教信仰的强烈渴求尤其是对老家宗教人士的仰赖为主要形式,这种念乡情结甚至会在新村建立初期产生一种对政策的消极对抗心理,阻碍着新村的发展。作为决策者如何正确地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加以疏导与引导是扶贫移民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陈来元 《世界知识》2012,(17):60-61
以色列是一个移民国家,自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以来,一批一批的犹太人从世界各地拥来。以色列至今奉行鼓励移民的政策,凡能够证明自己有犹太血统的人到以色列定居,都受到欢迎。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这些移民有来自前苏联、东欧和欧美的阿什肯纳吉犹太人,也有来自西亚北非地区的也门犹太人和塞法迪犹太人,以及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黑种犹太人。这些移民有自己的方言和原居地的习俗,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亦有很大差异。他们的宗教理念又分正统派、保守派和革新派。更有甚者,经过三次大流散,许多犹太移民几乎丧失了犹太人的民族属性。他们不会讲希伯来语,对犹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知之  相似文献   

10.
生态移民后,由于环境发生改变,移民将产生相应的环境感知,而环境感知将会影响移民的环境适应程度。本研究通过参与式评估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生态移民所处的生产、生活、文化环境三个方面,探析了移民在环境变迁过程中的环境感知特性及其规律。研究表明:搬迁之初,移民呈现出对迁入地生产环境感知最为敏感,维持基本生计、增加收入成为移民首要考虑的问题。随着搬迁时间的增长,移民对迁入地生活环境感知程度增强,相对于生产及文化环境而言,移民对迁入地生活环境中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更为关注。随着时间进一步推移,移民对民俗宗教、文娱设施、邻里关系等文化环境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相似文献   

11.
儒佛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三大基础,三教的宗教文化是我国宗教文化的主体。在中国历史上,统治者一般都实行三教并用的政策,而宗教又与名山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对儒佛道与中国名山的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湖南竹木帮在汉阳鹦鹉洲的发展,体现了商贸驱动下的移民历程,是湖广部分地区(即两河交汇出口或河湖码头地区)聚落演化的缩影.通过文献梳理、古旧地图比较、空间复原,以汉阳鹦鹉洲的湖南竹木帮为观察对象,对湖南竹木帮放排、筑堤、围垸、建设关厢等环节进行分析,基于湖南竹木帮在汉阳的发展脉络,揭示湖广部分地区由簰、堤、垸到关厢的聚落发展演变模式.  相似文献   

13.
“儒、释、道”的鼎立对峙及其互动发展是中国思想传统中的主流倾向。早在氏族社会时期的原始宗教就孕育了中国宗教和哲学的基本主题和思维模式;三代以来神道观念逐渐向世俗社会和人文理性过渡,宗法性国家宗教的建立更深刻影响了秦汉以后中国政治意识形态和思想传统的发展演化。中国思想史上宗教与哲学的互动,源远流长,合流归一,共同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4.
4月10日,美国140多个城市同时爆发了数百万以拉美裔移民及其支持者为主体的示威游行,示威者身着白衣,呼吁政府合理改革移民制度、强烈要求赦免境内近1200万非法移民。其声势之大,令美国一些社会学家惊呼“新民权运动时代”到来。面对千百万非法移民的维权呼声,回头望去,如今的美国,相较于三个世纪前“五月花”号送来的欧洲最早的定居者以及在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种族、宗教、文化、政治价值观基础上界定的美国,似乎已经离得很远很远……非法移民——美国不堪承受之重美国是个由外来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国家,在过去近四个世纪的时间里,它吸引…  相似文献   

15.
新疆多宗教并存的状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态势和特点。新疆社会科学院李进新先生所著的《新疆宗教演变史》最近已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委托项目 ,全书 5 73页 ,5 0万字 ,定价 5 0元。该书作者认为新疆地区宗教发展、演变的基本特点是 :1 多宗教信仰并存是从古至今新疆宗教演变最基本的特点 ,它是由新疆所处的东西方多种文化交汇之点的地理位置和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流动的特点所决定的。 2 新疆流传的宗教多属“外来宗教” ,主要经由中亚传入 ;这些“外来宗教”传入新疆后 ,都有一个与本地区、…  相似文献   

16.
近代的海外印度移民多为"殖民地型移民",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殖民地,他们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着文化冲突,尤其是语言和宗教方面。在文化调适的过程中,他们通过建立宗教寺庙和学校,保留宗教文化;通过英语加强沟通,增强凝聚力;建立社会组织,改善经济状况,最终在各殖民地达到了对本国传统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7.
湖南移民徙居桂东北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人口很早就开始徙居桂东北 ,明、清和民国时期 ,迁移规模更大。在地域分布上 ,则以桂林和全州、资源、灌阳、兴安、灵川等县接受湖南移民为最多。造成这种迁移时间和分布地域高度集中态势的主要原因在于湖南人口的发展状况、交通条件的制约 ,以及桂东北与湖南之间长期而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其结果造成了桂东北独特文化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易”之阴阳乃辨证关系,坤(或阴)与乾(或阳)相互依存。目前学术界对《周易》有两种看法:传统的以之为儒家经典之道,陈鼓应则认为它主要表达了道家思想,似乎有各执一偏之嫌。本对《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学说,提出阴性的坤道哲学是其重要部分并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19.
宗教人类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是宗教学与文化人类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交叉性学科。宗教人类学根据其研究重点和走向的变化大体分成三个时期,在其发展历程中,许多著名学者都对宗教进行了深刻的阐释。本文主要对宗教人类学对于教育领域中的多学科研究、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等问题的启示与影响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会与教会法对罗马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与法律在西方社会中是不可分的。基督教会与教会法对罗马法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而事实上罗马法同教会法是互动的两个法律体系。这里主要讨论在历史上两个主要的时期:早期并存时期及罗马法复兴时期,基督教会以及教会法对罗马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