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利用超声学检查评价补阳还五汤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西医药物治疗,治疗组加服补阳还五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踝肱指数,采用彩色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胫后动脉内径(2.41±1.03 vs 2.05±0.92,P0.05)、足背动脉内径(2.17±0.47vs 1.95±0.16,P0.05)、胫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0.83±0.07 vs 0.99±0.12,P0.05)、足背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0.35±0.05 vs 0.48±0.02,P0.05)及踝肱指数(0.99±0.06 vs 0.94±0.07,P0.05)等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可减少或消除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改善其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桡动脉径路PCI(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不同压迫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09年9月共80例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介入术后用1块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在穿刺点上方沿血管方向放置小硬筒,再以优格弹力绷带加压固定,松紧以穿刺点不出血为宜.观察组采用动脉止血压迫器充气压迫止血.结果:观察组桡动脉穿刺局部出血、血肿和麻木、发绀、闭塞、肿胀、皮肤破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治疗术后采用动脉止血压迫器压迫穿刺处止血效果好、直观、并发症少、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28层CT的不同扫描技术在下肢CT血管造影技术(CT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OD)FontaineⅡa期及以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选出最具优势的检查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FontaineⅡa期及以上分期的PAOD患者共43例(患肢50侧)的下肢动脉血管CTA图像,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CTA对动脉狭窄50%病例的明确诊断。并按不同的CTA检查技术方法进行分组,分析其重组血管清晰度及显示血管节段数,进行组间结果对照分析。结果以下肢动脉管腔径狭窄50%为阈值,CTA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7.31%、98.10%、96.51%、100%。结论对于FontaineⅡa期及以上分期PAOD的血管狭窄度的判断,CTA具有高度敏感性及准确性,可为PAOD的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指导。对于FontaineⅡa期及以下分期的PAOD采用腘动脉团注触发技术扫描即可获得满意图像;而对于FontaineⅡb及以上分期的PAOD血管狭窄度的判断,采用经验值扫描可以获得更满意图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分布特征。方法对25例非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患者,30例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患者行下肢动脉造影,以造影显示的动脉管腔狭窄≥50%为阳性标准,分析以上两种疾病时下肢动脉各分支受累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糖尿病组患者髂动脉、股浅动脉、足背动脉受累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01),糖尿病组患者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受累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01),股深动脉病变在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主要累及膝以下胫腓动脉,非糖尿病患者以髂动脉、股浅动脉和足背动脉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洪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水平变化,以及其血压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抗洪救灾期间收治灾区单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98例,对其常规行生化指标检测并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对照组;比较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观察血压变异性(晨峰现象(MBPS)、血压变异(BPV))及血管僵硬度(脉压指数(PPI)、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中心动脉压(CAP)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变化情况.结果:2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洪灾及重建过程中均出现血压波动明显.结论:洪灾及灾后重建易在老年人群血压水平处于应激状态.应在常规内科降压治疗的同时,给予联合心理干预、疏导措施,能有效提高临床控制血压疗效.  相似文献   

6.
用于评价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和Stent在放疗后所致动脉疾病的治疗,及靶血管内Stent的长期支撑开放作用。资料和方法:14例患者,因为放疗所致18处动脉性病变,而给予血管成形术治疗。13个Stent放置于8个患者,分别治疗血管闭塞3例,内膜撕裂1例,动脉瘤1例,残存狭窄2例,多发狭窄1例,球囊成形术后再发狭窄1例。所有病例均用CT扫描和/或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Stent及其靶血管内和Stent内的血流情况。结果:血管成形术成功治疗14例病人,8例患者在动脉病变处放置Stent。11例动脉病基本消失,追踪2年(8月~5年),临床症状完全解除,3例临床症改善。11例患者接受了1或2次血管成形术。1例患者重复承受了4次血管成形术,并放置3个Stent,2个Stent放在两髂总动脉和腹主动脉,1个Stent放在腹腔动脉。另1位重复4次血管成形术的患者,在肠系膜上动脉放了2个Stent。最后1例,因为血管成形术后内膜撕裂和血管闭塞,而放置了1个Stent,经5年随防,其动脉病变为临床治愈。结论:单一的血管成形术或者多技术综合运用,可有效治疗放疗所致的动脉性病变,应考虑其为动脉损伤性病变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浴足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并发下肢DPN患者80例,根据采取的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中药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抗凝等常规治疗.中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本科室自拟中药固定组方(川芎、红花、黄芪、当归等)水煎浴足.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期间每周进行临床症状、体征及踝肱指数、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查.结果:三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踝肱指数、神经传导速度(NCV)较治疗前整体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足俗的总有效率中中药组87.5%,对照组70%,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效平均时间中药组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科室自拟中药固定组方水煎浴足辅助治疗糖尿病并发下肢DPN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与尿激酶(UK)经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亚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症(DV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亚急性DVT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K-CDT组(n=50)与Rt-PA-CDT组(n=5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静脉通畅度评分、双下肢周径差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rt-PA-CDT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UK-CDT组(χ~2=5.086,P=0.024);在治疗后Pos-1,Pos-2时,Rt-PA-CDT组患者的静脉通畅度评分及双侧大腿、小腿周径差均低于UK-CDT组(P0.05); Rt-PA-CDT组患者轻度出血率高于UK-CDT组(χ~2=9.756,P=0.002); Rt-PA-CDT组患者的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低于UK-CDT组(χ~2=4.891,P=0.027);两组患者PTS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CDT联合rt-PA溶栓效果好,能够显著降低亚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PTS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观察医用弹力袜和传统弹力绷带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以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行下肢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或分段剥脱术的71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对患肢使用传统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观察组患者术后对患肢使用医用弹力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术前、术后3d、10d患肢疼痛情况,观察2组患者术后10d患肢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患肢小腿周径缩小值。术后3d、10d观察组患肢疼痛VAS评分较术前及同时间点的对照组有明显降低,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患肢压迫性疼痛、患肢肿胀、足背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患肢小腿周径较术前缩小值、术后6个月较术后3个月患肢小腿周径缩小值均大于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患肢小腿周径缩小值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使用医用弹力袜,能减轻术后患肢疼痛与肿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缩小患肢小腿周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弹力绷带加压处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3例)加服复方芪鹰颗粒治疗,对照组加服糖脉康颗粒治疗,疗程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神经传导速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以研究复方芪鹰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及餐后2 h血糖均有改善,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得:复方芪鹰颗粒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加快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糖代谢异常及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3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分为2组,每组165例,观察组给予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51.39±4.61)m/s较对照组(47.08±4.35)m/s有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α-硫辛酸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且安全性高,是治疗DPN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以提高社区健康教育护理水平.方法在吉林市丰满区的11个社区内随机选取148名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组中开展控制高血压知识讲座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健康教育前后两组的认知得分、健康相关行为得分及血压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后,干预组的认知得分和健康相关行为得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1),舒张压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的认知得分、健康相关行为得分、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自我管理水平及有效控制血压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角膜神经纤维形态参数变化在早期发现Ⅱ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T2DM患者236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4例(Ⅰ期36例,Ⅱ期50例,Ⅲ期28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22例;另收集同期健康志愿者120例为对照组.使用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检测角膜神经纤维形态变化,分析与T2DM视网膜病变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视网膜病变组神经长度、神经纤维密度、神经分支密度明显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和对照组,神经纤维弯曲度明显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视网膜病变组神经纤维弯曲度、神经分支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视网膜病变组与对照组神经长度、神经纤维密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视网膜病变患者神经长度、神经纤维密度、神经分支密度均明显低于Ⅰ期和Ⅱ期患者,神经纤维弯曲度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病变组患者病程明显长于无视网膜病变组,空腹C肽、GLU明显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病程与角膜神经纤维长度和分支密度均呈负相关;T2DM患者空腹C肽水平与角膜神经纤维弯曲度呈负相关,与神经纤维密度呈正相关.结论 T2DM视网膜病变患者角膜神经纤维形态参数发生异常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对病程较长和空腹C肽水平较低的T2DM患者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手厥阴经电刺激对急性颅脑损伤早期促醒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急性颅脑损伤后脑性昏迷患者54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电刺激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电刺激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手厥阴经电刺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的Vm和Vs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结果电刺激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2.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及右侧椎动脉的Vm和V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刺激组的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及右侧椎动脉的Vm和V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GC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电刺激组的GC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厥阴经电刺激可显著提高急性颅脑损伤后脑性昏迷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患者的早期促醒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合并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2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左主干病变STEMI患者,根据左主干病变和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分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89例、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136例;每组再分为2个亚组,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各组近期和远期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的发病时间、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KillipⅢ~Ⅳ级、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的比例明显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以上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病变狭窄程度、中度以上钙化率、合并2支或3支血管病变率均明显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P0.05).PCI手术即刻成功率100%,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2.3±0.9)枚.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轻微出血发生率为14.6%,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的6.6%(P0.05);大出血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低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PCI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联合PCI治疗后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STEMI合并左主干病变可有效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近期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抗癫痫药物时周围神经的损害.方法对20例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及体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的病人,分别测定上下肢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20例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诱发电位波幅均有异常,且感觉神经较运动神经损害更重.异常率与疗程、病程成正相关性.与发作类型有关,与用药种类无明显关系.结论抗癫痫药对周围神经有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以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接受PCI治疗的80岁及以上高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1例(高龄组)和同期接受PCI治疗的40~60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47例(中年组).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患病危险因素、Syntax评分、植入支架的数量及长度、近期效果和主要并发症,并提出护理要点.结果高龄组与中年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病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三支冠状动脉病变、Syntax评分、完全再血管化率、植入支架的数量和长度、出血性并发症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TIMIⅢ级血流、急性或亚急性血栓、脑卒中和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接受PCI治疗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与中年组无差异,整体护理是保证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康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研究骨折术后护理干预对肢体肿胀康复情况的影响。对2015年3月~2015年4月期间某骨科医院收治的90例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将其划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都进行常规护理,但干预组给予其他更多护理干预。骨折术后第1天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和肢体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和第7天干预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和肢体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骨折术后干预组患者消肿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干预组患者骨折术后非常满意和满意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术后干预组患者在健康感觉、躯体感觉、精神状态、睡眠状态、生活满足感和食欲等方面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术后7 d干预组患者在心理、生理方面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康复锻炼的积极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骨折术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环境和社会文化方面的舒适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现察左西孟旦对老年慢性心衰失代偿期患者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氮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Amino 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46例常规治疗组,50例左西孟旦组,并选同期正常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两个组别的心脏彩超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个组别的心脏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左西孟旦组的心脏指标改善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当(P0.05).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慢性心衰病患的TNF-α和NT-pro BNP明显增高(P0.05),治疗前两组慢性心衰病患的TNF-α和NT-pro BNP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慢性心衰病患的TNF-α和NT-pro BNP均明显降低(P0.05),但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左西孟旦组的TNF-α和NT-pro BNP降低明显(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左西孟旦组的呼吸困难评分降低明显(P0.05).两个组别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左西孟旦对慢性心衰患者预后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进一步的机制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对老年胃肠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胃肠手术的老年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行静脉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2 min与诱导前相比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水平均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2 min与诱导前相比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镇静评分和躁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肠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能够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表现,改善术后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