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以后,多数湖湘精英都曾与教育有过不解之缘,也正是近代湖湘精英引领下的心系桑梓、情牵教育的人文氛围,成就了人才辈出的近代湖南独树一帜的教育家群体,有力地推动了湖南教育近代化转型进程.  相似文献   

2.
中法战争与龙州城近代化的开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法战争使龙州突破了传统现代化发展递进规律,成为广西最早感受国际化气息的城市。随着国防地位和政治地位的上升,龙州成为近代广西南疆对内对外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并推动桂南地区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视角,分析了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必要性,考察了近代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历史。认为:马克思主义赋予了中国政治文化以崭新的形式和内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中国政治文化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断推进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为实现政治现代化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维新运动和新政改革的影响,特别是在长沙开埠通商的直接带动下,长沙城市经济迅速地完成了由传统型经济向近代型经济的转型,长沙逐渐成为湖南全省的工商业中心、航运中心和外贸中心,最终确立了其湖南区域经济中心的地位,从而大大地加快了长沙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长沙女学兴办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到辛亥革命时期,便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近代女子教育体系:学校众多,课目设置较为先进,办学门类较为齐全,从幼稚园、女子小学、女子中学,到女子师范学校、实业学校、职业学校、特殊学校等一应俱全。长沙女学的兴办推动了长沙女性的解放进程,为长沙和湖南培养了一群女性人才,也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着长沙社会的传统陋习,促进了长沙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安庆,曾一度以首创内军械所而开近代中国军事、机器工业之先河,但是并没有形成一股发展近代工业的强动势头,反而工业化进程极其滞缓。导致安庆工业化进程滞缓的原因有四:其一,从思想文化角度看,近代安庆缺乏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价值体系;其二,从地理环境角度看,地理位置优越的安庆只成为各种政治力量眼中的战略角逐地,而并未被视为工业发展地;其三,从外部角度看,列强对近代安庆的侵略、渗透,也直接延缓了安庆工业化的进程;其四,从现代经济角度看,整个近代安庆工业发展缺少高效能政府的引导,并且工业资本原始积累极度匮乏。  相似文献   

7.
期刊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发展的文字记录。本文简要回顾了期刊的起源、历史及新疆近代期刊独具的魅力和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渐加快和扩展,从哲学的角度对全球化进程加以分析,通过历史性索其脉络和动因,分析当今全球化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伦理等多方面的特殊发展进程,是理论上应有的前瞻性回应.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报刊传统"文人论政"以报刊为载体解读时政和民生疾苦,揭示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变革的转型期,"文人论政"对政局变迁产生双向影响:以报刊为平台、斗争阵地和服务国家治理的工具,通过沟通内外信息,论战和舆论监督影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向,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文人主体的阶级局限性很难做到论政而不参政,为清末民初的政治乱象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进程,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化发展,价值取向多元化、道德准则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践行以人为本理念,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清末桂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形态包括地缘政治环境、行为、心理、思想和格局等若干方面。中法战争是桂西南地区地缘政治形态变迁的转折点,英法两国的地缘政治角逐是桂西南地区地缘政治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从1884年的中法战争起;桂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就处于上升趋势,桂西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近代化发展加速,1907年南宁被迫自开为商埠,广西的地缘政治中心随之转到南宁,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后,法国将主要注意力转向云南,广西边疆安全形势趋缓,桂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骤降,导致以龙州为中心的桂西南地区近代化进程中断。  相似文献   

12.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类比分析法,对中华传统武术的近代化转型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传统武术的近代化转型,是在缓慢的政体变革、思想解放的启蒙、经济与科技的进步、军事转型的失利以及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等社会背景下发生的。这种转型突出反映在近代化教育转型、近代化科学转型以及近代化体育转型三个方面。而近代化转型的完成,既反映了西方近代体育文化全球广布的影响力,更昭示着中华文化在近代世界大变革中融入世界体系的强大意愿。传统武术逐步走向世界、学校教育功能获得提升,是其在近代化转型中给予我们的历史启示。而传统武术近代价值体系形成过程中所带来的缺憾,亦是传统武术在近代化转型中带给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目录学作为一种读书治学的工具在学术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目录学的研究或集中在对书目的补充、考证,或集中于揭示其文化价值与学术功用,很少涉及目录学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近代目录学的社会功用也由过去对封建统治秩序的宣传转而成为宣扬近代一系列政治革命与变法的文化工具。  相似文献   

14.
日本科学技术在古代远远落后于我国,但在近代却后来居上,把我国甩在后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社会历史原因,也有科学技术自身的原因.本文对中日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了初步比较和剖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近代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分析考察,根据我们所见到的材料,似可以把近代实业教育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萌芽阶段(洋务运动至戊戌维新时期)、勃兴阶段(戊戌维新至辛亥革命时期)、发展阶段(民国初年)三个时期。本文试图对这三个时期实业教育的基本状况作一初探,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现象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一个特殊的政治现象。在农民工历史的和现实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反映他们精神世界的农民工政治文化直接影响着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源于农民的农民工政治文化具有双重性,对政治发展的影响也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当前要努力消除农民工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消极影响,塑造农民工现代政治文化,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在中西文化对立交融的近代中国,历史文化因素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影响很大。整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之长以创造中国文化现代精神,是中国近代文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敏锐把握与回应这一历史性课题,于1938年审时度势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在世纪之交的全球化背景下所面临的经济主权被动化、科技发展“南北”化、文化纷争特别是政治文化纷争尖锐化、政治效能的相对滞后性等诸多冲击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的职业教育肇始于洋务运动的兴起,发轫于培养翻译人才的外语学堂,伴随着近代中国制造业的起步,为培养专门人才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学堂应运而生.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创办是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产物,而又对中国社会转型给予巨大的促进和推动,加速了中国经济、国防、思想文化和教育近代化的进程,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代湖南报刊应时代之需而起,适应民国时期剧烈的社会变迁,它积极推动政治变革,传播先进思想文化,促进社会进步,为湖南的社会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