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对华传教工作始于1829年。美国来华传教士雅裨理和卫三畏分别于1830年与1833年来华。鸦片战争之前,由于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来华传教士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因此他们对中国的理解是比较肤浅的。在他们眼中,中国是个奇风异俗盛行的异教国度,是个等待西方“先进”文明与宗教拯救的民族。他们用文字记录了来华美国人对中国的最初印象,这些印象也成为此后美国人中国观的最初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购房者是居于加拿大购房者之后的第二大购房群体,从加利福尼亚到纽约中国购房者不断攻城略地,他们喜欢用现金付款,购买的大都是数额巨大的豪宅。现在,很多中国富豪到美国投下巨款购买豪宅,他们最喜欢的是能够上美国名牌大学和名牌中学的学区房。他们买下豪宅,希望能够为  相似文献   

3.
任正红 《世界知识》2014,(17):59-59
李先生和妻子都是持有美国绿卡即定居在美国的中国公民,2007年他们在美国生了一个男孩。同年,在美中国留学生陈先生和妻子在美国生了一个女孩。两个孩子凭出生证明,均在当地有关部门办理了美国护照。然而,当李、陈两家结伴到中国驻美国使领馆申请办理回中国内地探亲手续时,结果完全不同:中国驻美使领馆为李家儿子的美国护照颁发中国签证,为陈家女儿另行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  相似文献   

4.
《世界博览》2010,(23):9-9
美国如今不过是他们给学历镀金的跳板,他们人生成败的舞台已转向中国或其他新兴国家。  相似文献   

5.
在移居美国的中国移民中,有一个群体不可忽视,他们就是中国移民.长期以来,尽管新老移民的动机不同,目的不同,但他们都对美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简要谈论一下中国移民的今昔概况.  相似文献   

6.
在几个世纪里,传教士、富有的收藏家、进口商和移民将中国文物带到了美国。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艺术品经销商和拍卖商们表示,当在全球范围内搜寻被人忽略的文物,以将其转售给亚洲艺术品收藏家时,他们首先关注的是美国的壁炉架。在几个世纪里,传教士、富有的收藏家、进口商和移民将中国文物带到美国,现在数量众多的中国艺术品已经在全美各地  相似文献   

7.
<正>中美关系直接影响到美国大公司的利益。对大多数美国公司来说,中国可以提供非常廉价的劳动力,他们可以招来年轻的农村妇女工作,并且他们不用承担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在中国他们获取了巨大的财富,所以这些美国公司非常喜欢中国这个出口平台,同时还可以借此压低美国工人的薪水。  相似文献   

8.
刘声 《世界博览》2011,(6):13-13
以华"制"华的阳谋?他与前任驻华大使洪博培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会讲中国话的白人,一个是不会讲中国话的华人。然而,他们都是美国公民。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对于社会主义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美国学者眼中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也是研究的热点,他们的观点或许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社会因普遍对西方文明的忧虑而转向中国古老文明的热潮中,为了寻求突破,一部分美国诗人在自己的创作中接受和吸收了中国古典隐逸诗歌。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美国诗人的本民族文化传统会影响、干扰、甚至是颠覆他们对中国诗歌和思想的接受和吸收,但不管怎样,隐逸诗最终成为美国诗歌的一部分,成就了中关诗坛的一段文学姻缘。  相似文献   

11.
任正红 《世界知识》2014,(20):68-69
随着中外交流的不断增多,有的外国人来华定居或加入中国国籍,有的中国公民赴国外定居或加入外国国籍。对原内地中国公民而言,如果他们持有美国主管机关颁发的“美国绿卡”或中国驻外使领馆出具的“自动丧失中国国籍证明书”,是否意味着他们已丧失中国国籍?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博览》2012,(5):12-12
正幸亏没有硬生生把美国那套搬到中国来。星巴克CEO霍华德·舒尔茨对外宣布,中国将很快成为星巴克在美国之外的最大销售市场。财务总监特洛伊·埃尔德斯说,他们已经在中国开设500个销售点,尽管销售点平均销售量远远落后于美国,但是平均利润却比美国的要高。星巴克没有发展自己在美国占优势的外卖服务,取而代之的是提供店内用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博览》2009,(12):5-5
美国《新闻周刊》5月25日文章说,越来越多的亚洲和西方专家声称中国时刻最终来临。不能怪罪他们。美国正为防止大规模经济衰退而战,同时努力修复被两场无休止战争破坏的形象,而中国却不断增强和扩展影响力。中国到处洋溢着自信。  相似文献   

14.
小布译 《世界博览》2009,(19):42-43
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美国总统里根访华,中美关系跨入一个新的时期。4月30日,美国《时代》以《中国的新面孔——里根将看到什么》为题,向美国读者介绍了那时对于他们还显得生疏的中国。其中,一位叫白士明的个体摄影师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要闻·言论     
《世界博览》2010,(20):10-10
我在美国杜克大学开了一门中国传媒文化课,让美国学生给中国媒体报道和中国的各种言论和话语评议、打分,这是美国学生最喜欢干的事儿。他们一般打分都比较低,看法也比较一致,认为中国人说话时有太多套话,太空洞,常常云里雾里,搞不清楚究竟要讲什么。  相似文献   

16.
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在万千期待中水落石出。10月9日,具有美国及以色列双重国籍的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史密斯终于得以分享这一殊荣,以表彰他们对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方面所做的开拓性工作。 而对于中国的经济学家而言,诺贝尔经济学奖,离他们究竟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17.
美国《纽约时报》10月9日的一篇文章说,在美国的中期竞选中,中国继续扮演美国经济衰败的"替罪羊"角色。当然,这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却再次被美国政客利用。对美国经济日益下滑感到焦虑的美国民众,会全盘接受这种言论,对中国产生更深的敌意吗?美国民众真的会相信政客的言论——中国抢了他们的工作机会吗?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博览》2009,(24):8-8
美国CNN2009年11月11日报道,世界经济正把它的未来押宝在中国身上,但是一些中国人正把他们的未来押在信用卡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消费者是最难以捉摸又最好搞定的族群,他们喜欢接地气的产品,然而地气是什么却令人困惑。波士顿咨询公司曾经预测,2015年中国市场的总消费额将增加到占全球的14%,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据统计2014年仅汽车一项,中国的成交量同比增长超过14.34%,甚至超过世界汽车保有量第一的美国,而奢侈品市场也  相似文献   

20.
粟月静 《世界博览》2012,(24):39-43
2012美国新书中的"五个中国"在中美实力对比上,美国人有着山姆大叔一贯的乐观,他们的书总是告诉我们,虽然中国强大了,但美国依然可重振威风,美国的地位无法撼动。由于美国投资带来商务旅客的剧增,旅美移民家人的频繁往来,还有美国人对东方文化、历史和古迹的爱好,让中国成为美国人出游的首选目的地之一,由此拉动了旅游书的热卖,2012年《国家地理旅行书:中国》出了第三版。除了旅游指南,做生意指南书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