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稀土硼共渗层相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粉末法在880度下保温2h稀土硼共渗的工业纯铁相结构,通过Moessbauer方法,金相方法和XRD方法获得了稀土元素对渗硼层相结构影的有关信息,渗剂中添入稀土可以明显提高了Fe2B相在渗层中的含量比例,抑制FeB相的形成,稀土添加愈多愈有利于Fe2B相的形成,但稀土添加到一定量时渗层深度随之减小,讨论了稀土对渗硼层相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工具钢进行硼铝共渗,硼铝共渗工艺参数对渗层厚度、金相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采用了正交试验分析法。结果表明,对硼铝共渗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经硼铝共渗机理分析,稀土在硼铝共渗过程中提高了硼和铝的活性,从而使表面含硼、铝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硼铝共渗试验及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膏剂法,液体法硼人渗对多种钢材进行试验,应用光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检测,确认不论膏剂或液体共渗法,合金均可依共渗剂中不同硼铝成分的配比得3种类型的硼人渗层,研究了影响了渗层厚度,结构及性能的因素及机理,结果表明,1,2类共渗层耐磨,耐氧化及耐蚀性高,优于单元渗硼,而第3类共渗层耐磨性较差,耐热性较高,3种类型的硼铝共渗层脆性皆比单元渗硼小,硬法测定为0-1级。  相似文献   

4.
稀土对硼铝共渗扩散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双涂层膏剂法在45钢试样上对稀土硼铝共渗和硼铝共渗进行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稀土使硼铝共渗的扩散系数增加1.84倍,扩散激活能降低1458.19J/mol。  相似文献   

5.
粉末法低温渗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固体粉末法,对20钢和45钢进行渗硼处理。加热到560℃~700℃,保温6h-10h,可以得到深度为13μ~65μ的渗硼层,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变点以下温度一定时间,可以达到渗硼的目的,渗硼层深度随保温温度提高有保温时间增加而加深。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需保护性气氛的固体粉末法对Ti6Al4V(TC4)合金表面进行稀土与硼共渗,并对硼稀土共渗TC4钛合金、单渗硼TC4钛合金及未经渗硼处理的TC4钛合金基体,分别在35%NaCl和5%H2SO4(质量分数)溶液介质中进行了腐蚀实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TC4表面渗层由TiB2和TiB组成.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外层的TiB2具有平坦的生长前沿,而内层TiB为锯齿状形貌;其中外层的TiB2内部存在少量针孔,分析认为是Ce原子与B原子共渗时产生的Kirkendall效应所致.Tafel极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在35%NaCl和5%H2SO4溶液介质中,各样品的耐蚀性大小排序为单渗硼TC4钛合金>硼稀土共渗TC4钛合金>未经渗硼处理的TC4钛合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国外渗锰、硼锰共渗研究现状.研究了46、T12钢在含有不同含量锰的硼锰共渗剂中渗后组织.试验表明,随着渗剂中锰含量增多渗层减薄,硬度降低.渗剂中锰含量过高时,渗层出现奥氏休.  相似文献   

8.
低温固体硼碳氮稀土共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硼-碳-氮-稀土共渗工艺及共渗层的组织性能,并与硼-碳-氮渗工艺及组织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稀土具有明显的催渗作用;与B-C-M共渗相比,B-C-N-RE共渗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明显提高。对B-C-N-RE共渗的机理及稀元素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工业纯铁膏剂法稀土硼铝共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膏剂法对工业纯铁进行了稀土硼铝共渗,考察了温度,保温时间对渗层厚度的影响,观察了渗层的金相组织及渗层的生长情况,分析认为,硼化物的形成通过吸附,形核和长大三步实现;硼化物晶核的形成主要是在试样表层的晶界和缺陷处形核,而后以扩散机制长大。  相似文献   

10.
稀土硼铝共渗在铝压铸模芯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膏剂法对3Cr2W8V钢制铝压铸模芯进行了稀土硼铝共渗应用的研究,并考察了共渗层的组织形态及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经稀土硼人渗的模芯使用寿命提高2-3倍。  相似文献   

11.
以TiCl4、La2O3、Al片为原料,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La2O3/Al2O3/TiO2纳米复合粉体,采用DSC-TG、XRD、TEM技术对该纳米复合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TiO2粉体经La2O3掺杂和Al2O3复合后,其耐温性能得到显著提高,该复合粉体经900℃煅烧后,粒径在32nm左右,锐钛矿含量约为77.2%(mol%)  相似文献   

12.
用X射线衍射法(XRD)和骨架红外光谱法(IR)研究了La2O3/Y沸石上La2O3与Y型沸石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La2O3在Y型沸石上自发分散,且分散阈值较高;La2O3的引入对载体的结构具有破坏作用,且随负载量的增大骨架破坏得越厉害;La2O3负载过程中有部分La进入骨架内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355nm脉冲激光烧蚀La2O3,MnO2,LiMn2O4,La0.67Ca0.33MnO3等金属氧化物体系产物的发光光谱,观察到了激发态La,La+,LaO以及Mn等粒子的发光谱线或谱带。在O2和Ar气氛中,各谱线(带)的强度迅速下降。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加可以改变羽状物中La+,La和LaO的相对强度。对多组分金属氧化物攻蚀的结果与单组分金属氧化物类似。  相似文献   

14.
15.
为研究低煤化度煤含氧官能团的化学活性及其改性机理,通过对低温热解方法条件的确定,建立了实验室规模低温热解脱氧方法,进一步考察了该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实验室采用此法研究低煤化度煤低温热解脱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该文提出了燃面温度系数的概念,研究了包覆药装药的低温感原理,采用中止燃烧试验,测试了包覆药9B、11B的燃面温度系统特征值,研究了燃面温度系数与弹道温度系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18CrMnTi钢渗碳+低温电解渗硫工艺及硬质合金刀具低温电解渗硫工艺.考核了刀具的耐用度。试验结果表明.低温电解渗硫提高了切削刀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黄姑鱼的耐低温能力,测定了不同低温(3、4、5、6℃)处理组96 h内(1、2、4、8、12、16、20、24、28、32、48、54、72、84和96 h)的死亡率,通过建立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黄姑鱼的半致死温度在2.94~5.57℃间;低温作用的84~96 h内对黄姑鱼的条件致死伤害最大,8~12 h内最小;随着低温作用时间的延长,黄姑鱼的累积致死伤害逐渐增大,至96 h时最大。  相似文献   

19.
用外循环流动无梯度反应器研究了La_2O_3/SiO_2上丁烯-1异构化稳态及脉冲色谱动力学。随水分压PH_2O的增加,丁烯-1异构化活性随之下降。丁烯-1异构化稳态动力学服从L-H机理动力学方程,可近似表示为一级速度方程。用脉冲法测得丁烯-1、2-丁烯及水的吸附热,实验值与正交设计法估计值一致。丁烯-1异构化脉冲色谱动力学服从一级反应的Bassett方程。用稳态法与脉冲法测定的丁烯-1异构成t-2-丁烯和c-2-丁烯相对活性及真反应活化能一致。  相似文献   

20.
曼地亚红豆杉的半致死温度与对低温的适应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豆杉树皮是一种最重要的提取紫衫醇的原料,但其生长缓慢,资源匮乏,而曼地亚红豆杉的自然杂交品种叶片中的紫衫醇的含量很高,生长迅速,可通过大力栽培解决原料不足的问题。在引种栽培蔓地亚红豆衫的试验过程中,抗寒性是决定其是否能够引种栽培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半致死温度能较直观,准确地反映植物的抗寒能力,半致死温度的测定常采用电导法。采用电导法对引种栽培的2个曼地亚红豆衫(T.media)品种Hicksii和Dark Green Spreader(DGS)进行低温半致死温度的测定,并与其生境中的自然温度变化相比较,结果表明,在自然降温的过程中,两个曼地亚红豆衫杂交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随气温的下降而不断的降低,两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3.3℃和-12.6℃,均对引种栽培地低温有较强的适应性,又Hicksii品种比Dark Green Spreader品种的抗寒能力略强。因此从理论上讲,两种曼地亚红豆衫品种均可在栽培地及与栽培地相同的生境下栽培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