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不断增加,性质恶劣,危害严重,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青少年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平衡、家庭的不良因素、学校教育的误区和不良的社会环境等方面影响走上犯罪道路,全社会应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依法打击严重的青少年犯罪,强化家庭教育,改革学校教育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2.
张扬 《科技信息》2008,(30):186-187
为了寻找预防青少年犯罪和挽救失足青少年的规律和方法,本文对犯罪青少年的心理结构产生的心理背景,形成的过程,主要原因和犯罪行动实现的直接动力,做简明探讨。  相似文献   

3.
赵越男 《科技信息》2011,(3):284-284,295
针对当今社会上典型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研究与分析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手段等。在对这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现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和心理因素,以期能更好地预防现代青少年的犯罪。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青少年犯罪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直呈严峻态势,青少年犯罪逐年增长。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由于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家庭方面、社会方面和学校方面给未成年人的心理笼罩了一层阴影,这也是未成年人犯罪还在日益的凸显并且犯罪率还在不断的上升主要原因。本人从未成年人的各种心理上去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希望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能有更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杨涛 《科技咨询导报》2009,(29):189-189,191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残缺家庭,问题家庭,贫困家庭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在某些方面的缺陷也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加之近年来社会上种种丑恶现象也对青少年起着不可低估的毒化作用。此外,由于青少年自身在生理上,心理上的不成熟,如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他们板眼易走土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6.
目前,人们将青少年犯罪同吸毒和环境污染并称为“三大公害”。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从科学角度来看待当今青少年,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增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科学性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犯罪心理学(Criminal 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连。这一门学科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有关“是什么导致人犯罪”的问题,但也包含人犯罪后的反应,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犯罪心理学家也可以做为证人,以帮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精神病学亦有处理到一部分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罪呈现低龄化趋势,高中生犯罪事件时有报道。该文在对青少年,特别是高中生违规犯罪行为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安全心理学中的工程控制技术、行为控制技术、宏观安全管理技术提出了适应于青少年违规犯罪行为预防控制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我国也不例外。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日趋严重。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我国犯罪的主体,并且其社会危害性极大。本文对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目前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发照 《科技信息》2009,(19):94-94
感恩是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它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文章从心理角度,探讨了感恩与感恩教育的内涵.感恩与感恩教育的心理学意义.青少年感恩意识的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负面影响,致使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就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实施四个预防和三个工程是治理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更严重的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开展校园暴力的心理研究有助于对青少年犯罪心理作进一步了解,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和制定相关教育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120例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团体测查。结果表明:犯罪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较普通人相比严重,SCL-90的各因子平均分均低于2.0,但略高于常模;犯罪青少年EPQ各因子中,精神质(P)维度上的测验结果得分显著高于全国中学生(男)常模;犯罪青少年精神质、神经质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相关性。结论:犯罪青少年的管教工作应该注重心理疏导和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4.
孙晓红  边立涛 《科技信息》2009,(27):I0389-I0389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带有普遍性、严重性的社会问题,被称为是“三大公害”之一。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其心理和生理都趋于成人化,并且易受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现象的影响。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无疑就成为当今社会、学校、家庭的一个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15.
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犯罪总数的70%以上,且在整个青少年犯罪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达80%以上。犯罪原因错综复杂,但是,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青少年学生犯罪行为的发生无一例外地具有道德上的原因。所以,对青少年学生犯罪行为进行道德原因上的解释是分析青少年学生犯罪行为成因及对他们进行改造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对青少年学生犯罪行为的道德原因进行基本的归类分析,以此来探讨青少年学生社会道德内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多元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中,如何加强少数民族青少年文化和谐心理的构建,进而促进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心理和谐,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现实问题。文章从心理学视角审视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青少年文化和谐的内涵与特征,认为积极的文化认同是少数民族青少年文化和谐的基石,理性的文化自觉是少数民族青少年文化和谐的内部动力,良好的文化心理适应性是少数民族青少年文化和谐的表征。  相似文献   

17.
柴始青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15(11):124-127,131
随着互联网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出现了一种以互联网为犯罪手段的新型犯罪——网络犯罪。其犯罪主体绝大部分为青少年,这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焦虑。文章以剖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为基础,提出了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扮演着网络弄潮儿的角色,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对青少年认知心理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给予针对性的应对建议,有效预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9.
犯罪过失是犯罪的主观要件 ,在犯罪构成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注意的缺陷是犯罪过失产生的心理基础 ,而注意是心理资源对行为及对象的集中和聚焦 ,它不仅仅表现为疏忽大意和轻信 ,它应当是心理的连续体。依据注意缺陷的程度可以为量刑提供帮助 ,并可借助注意加工的机制来预防犯罪过失。注意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引入注意的分析对丰富和深化犯罪过失理论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本在于防而不在于治。而要防止犯罪,就必须弄清犯罪的原因,才能采取相应的对策。本文就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因素进行了一些探讨,试图为青少年的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